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中国人史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于本世纪来临,直到纪元前一世纪(那时,中国从分裂纷乱中终于凝结成一个庞大的国家,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土,更奠定中华人的一项伟大的传统价值——大一统的心理基础)。在学术思想上,大黄金时代是中国最光荣、最长期的百花怒放、百家争鸣时代。这项灿烂的景观,要到两千三百年后的二十世纪初叶,才再重现。所以大黄金时代的学术思想,在文化史上具有空前的重要地位。
春秋时代于本世纪一十年代结束,吴王国亡于暴发户的越王国,五霸遂成为历史上的陈迹。一个新型的为时二百六十年的战国时代揭幕,越王国在消灭了强大的吴王国后,即从重要的国际舞台上若隐若现。久困于内部纷争的晋国,最后也被三大家族瓜分为三个独立封国。
国际权力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即战争更多,战争的规模更大,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巨。
一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下)
本世纪(前五)跟上两个世纪一样,大国继续疯狂地并吞小国,强邻继续疯狂地并吞弱邻,国君被逐被杀的事件,继续疯狂地不断发生。
并吞的记录:
一、楚王国并吞顿国(河南项城)、胡国(安徽阜阳,不是纪元前八世纪被岳父灭掉的那个胡国)、陈国(河南淮阳)、蔡国(安徽凤台)、杞国(山东安丘)、莒国(山东莒县)、密国(河南新密)。
二、吴王国并吞越王国(浙江诸暨,不久复国)。
三、宋国并吞曹国(山东定陶)。
四、晋国并吞泫国(山西高平)、代国(河北蔚县)、仇由国(山西孟县)。
五、越王国并吞吴王国(江苏苏州)、郯国(山东郯城)。
六、秦国并吞密国(甘肃灵台)。
逐君杀君的记录:
本世纪(前五)被并吞的封国数目,跟逐君杀君的数目,看起来似乎比从前减少。事实上是大多数封国的灭亡,都没有记录可寻。小封国如此,较重要的封国有时也如此。
被并吞的不仅仅是小封国,强大的五霸之一吴王国,以及十二重要封国中的陈国、蔡国、曹国,也都不能幸免。显示出一种现象,即强国不再以霸权为满足,不再以拥有尾巴国为满足,它要直接控制土地。不再以国君臣服为满足,而要把国君排除,直接统治人民。封国数目减少,国君数目也跟着减少,灭它们杀他们的事件自然也跟着减少。二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
在不断战争和不断政变声中,出现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从本世纪(前五)起,直到纪元前一世纪,绵延四百余年,它包括下列一个较短的时代,一个较长的时代,和三个强大的王朝(王国):
一春秋时代末期本世纪(前五)
二战国时代本世纪(前五)——前三世纪
三秦王朝前三世纪
四西楚王国前三世纪
五西汉王朝前三世纪——前一世纪
中国社会结构,在本世纪(前五)之前,至少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是一种广大的奴隶群和贵族并存的社会。因为土地权来自分封,也就是只有国君跟贵族才有土地,而奴隶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奴隶不但没有土地所有权,而且连自由权也没有,他们来自战争时的俘虏,获罪于贵族的平民和奴隶的后裔——奴隶的后裔永远是奴隶。奴隶所以在社会结构上占重要地位,是因为耕田系使用木犁,木犁必须使用很多人力才能拉动。大黄金时代开始时,铁器开始普遍,除了用于战争外,也用于把木犁改为铁犁。尤其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契机,人们发现如果使用牛马拉动铁犁,会比使用奴隶耕种的速度更快,收获也更多。这就跟十九世纪内燃机出现,终于代替了牛马一样。不仅产品大量增加,也引起社会巨变,促使奴隶制度没落,土地所有权开始从国君和贵族手中滑出,重新分配。两种新兴的事物:都市商业阶级和土地重新分配后的地主阶级,向旧日的木耕人耕时代的奴隶主,也就是世袭的贵族阶级挑战,世袭的贵族们不断地挣扎反攻,也曾不断地获得胜利,但发展到纪元前三世纪时,失败已成定局。
在这种社会结构巨变之下,思想学术界呈现出百花怒放的奇观。这些怒放的百花好像生长在火山灰上一样,火山爆发时的震撼固然惊天动地,甚至造成大量伤害,但它喷出的火山灰却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世袭贵族千余年对图书和知识的垄断,随着他们走下坡而失去控制。平民阶级——包括奴隶,过去绝对不允许,也绝对不可能获得图书和知识,而且即令获得也没有用,社会和政府全是封闭的,平民永不能脱离他们的阶级。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从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新的社会形态是,一个人的权力,决定于他的思想和能力,不再完全决定于他的祖先成分,这是从前连做梦都梦不到的事,遂使贵族阶级固有的知识分子认为名份大乱,七窍生烟。但中国所有的古哲学思想和文化创造,却因此而在这个时代中萌芽成长。最主要的有四大学派,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另外还有其他各种美不胜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纷纷出现,光芒四射,使中华人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的辉煌时代。
春秋战国式的国际并吞战争,在纪元前三世纪结束时,大黄金时代达到巅峰。秦王朝把中国建立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统一而强大,具备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奠立了中国广达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基本疆域,世界上没有一个古文明国家或民族,能在一开始时即拥有这么广大完备的规模,而且置于有效率的管理之下。除了汉人之外,还包括其他多种民族,如苗民族、瑶民族、戎民族等等,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多民族的国家之一。接着是纪元前二世纪开始,西汉王朝给中国带来长期的和平跟秩序,使中华人凝结力更强,各民族到最后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永不可分。
最重要的是,大黄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全由中华民族单独完成。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像一头不停撞树的牛犊,从不后看,而只勇敢向前。
所以我们称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大黄金时代——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
三儒家
儒家学派对中国人的影响,至为深远,它的创造人是上世纪(前六)末,才从事政治生涯的孔丘。现在让我们继续叙述他的事迹。
本世纪(前五)第一年(前五),鲁国国君姬来跟齐国国君姜杵臼在夹谷(山东新泰)会面,孔丘以礼仪专家身份,被任命为姬宋的宾相。于是儒家学派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发生了,会见之后举行的娱乐节目中,齐国演出莱部落(山东平度)的土风舞,孔丘根据儒书,指责齐国不该使野蛮人表演,而应使用传统的宫廷舞。齐国立刻演出传统的宫廷舞,不过却是宫廷中平时演出的轻松喜剧。孔丘再根据儒书,认为犯了“平民轻视国君”的大罪,立即指挥鲁国的卫士把那些无辜的男女演员驱到台阶之下,砍断手足。据孔丘的门徒事后面不改色的宣称,孔丘这次凌厉行动,不但没有引起国际冲突,反而使齐国国君发现自己做错了事,大为恐惧,就把从前侵占鲁国坟水以北一带土地(汶水以北、龟山以北之田)还给鲁国。
纪元前四九八年,孔丘建议三桓拆除他们的都城,以求鲁国国君重振久已失去的权威,这就是著名的“堕三都运动”三桓对于家臣们不断地占据都城跟他们对抗,很早以来就深为苦恼,孔丘的建议似乎是釜底抽薪,根绝家巨擅权的有效方案,所以一致赞成。可是,当叔孙家的后阝城(山东东平)和季孙家的费城(山东费县),都拆除了城堡,要更进一步拆除仲孙家的成阝城(山东宁阳)时,仲孙家的态度忽然改变。不但仲孙家的态度改变,连都城已拆除了的二桓,也忽然警觉到不对劲。拆除都城固然可以阻止家巨利用,但也毁灭了保护自己对抗国君的力量。孔丘当然不肯中止,他请国君姬宋亲自率领军队前去讨伐,结果大败而回,只好眼睁睁看着二桓把已拆掉了的那两个都城重建起来。这是孔丘企图恢复传统秩序所受的最大挫折。
堕三都的第二年(前四九六),孔丘被赏识他的国君姬宋任命为代理宰相(摄相事),三桓已经大为光火,面孔丘却不到三个月,就把一位很有名望的文化人少正卯逮捕,立即处死。然后宣布少正卯有五大罪状,这五大罪状是:“居心阴险,处处迎合人的意思。行为邪恶,不肯接受劝告。说出的全是谎话,却坚持说的全是实话。记忆力很强,学问也很渊博,但知道的全是丑陋的事情。自己错误,却把错误润饰为一件好事。”这种烟雾蒙蒙的抽象罪名,说明凡是有权的人,都有福了,他们可以随时把这顶奇异的帽子扣到任何一个人头上,而仍能振振有词。恰巧遇到君主主持对天老爷的大祭典,在分祭肉的时候,三桓故意不分给孔丘。这是周礼社会中最严重的一种处分、表示已被深恶痛绝。孔丘只好流亡二出奔卫国。
孔丘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但对他却是幸运的,他可以把全副精力用在教授门徒上。他曾经访问过齐国、陈国、蔡国,寻求一个能实行他古老的政治理想——周礼的国度,但他无法找到。最后,纪元前四八四年,他再回到鲁国定居,在外共流亡了十三年。
孔丘回国时已六十三岁,继续教授门徒,传播他对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创时代的怀念和崇拜。又对下列五部当时已经存在的古老书籍,用他的观点,加以编纂删订:
一易经
二春秋
三诗经
四书经
五礼经
注意这五部书,它们被合称为“五经”大黄金时代结束后,儒家学派在政府中当权,这五部书支配中华人学术思想近两千年之久。
易经是一部暧昧不明的形而上学的玄书,它所用的字句简单而模棱,因之使它显得好像十分深奥,读者们可以站在各种角度,作各种不同的解释。只因它是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的著作,而且据说出自周王朝开国英雄姬昌(第一任国王姬发的老爹)的手笔。所以孔丘怀着敬畏的心情,小心翼翼地避免太多的触及到它的实质问题,他感叹自己生命的短促,没有时间深入研究。可是,星象家却不像儒家那么尊重它,老实不客气的用它来推测未来,一直到二十世纪,仍把它当作一部占卜吉凶的巫书。
春秋周王朝所属各封国,都有本封国的历史记载,而且各有各的名称。如楚国史名(木寿)杌,晋国史名晋乘,鲁国史名春秋。孔丘对鲁国史重予编纂,目的不在提供一部真实的史实,而在用来发挥他的恢复传统秩序的政治理想,努力暴露对新兴事物的排拒,更努力隐瞒或抹杀,甚至曲解贵族的罪行。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孔丘的苦心,楚部落建立王国已三百年,但孔丘仍拒绝称它的君主为国王,而只称他为子爵,这个可怜的老人企图用精神胜利的法宝来否定现实。于是,春秋遂脱离历史的范围,变为“褒善贬恶”评论性的经典。孔丘的门徒坚持说,经过他们开山老祖删订过的春秋,每一个字都有神圣的和深奥的意义。这些门徒中后来曾有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专门诠解春秋。其中最教人惊奇的是,公羊传和榖梁传,是用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诠释的,幼稚的程度,能引人失笑。然而,儒家学派的门徒却不承认有什么可失笑的,严肃的当作一本圣书。
诗经出现于纪元前十二世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包括贵族作品和平民作品。孔丘把它作一次重大规定,依孔丘的标准,只保存了他认为有价值的三百首,其他的都被淘汰——这是中华文化最大的损失。诗经里的诗篇,包罗人生万象,从战争到和平;从闺房到宫廷;从农田到政府;从政治到恋爱,并且有很多其他书籍上所没有的情调和鸟兽草木的名称。贵族阶层的知识分子在谈话中必须经常引用上面的诗句,以显示他的高深学问,才能受到尊敬,而孔丘更把它当作辞典运用。孔丘的门徒再加发挥,索性把所有的诗篇,都赋予政治的和道德的生命,跟公羊传、榖梁传赋予春秋政治的和道德的生命一样。这部诗选,遂被尊为经典,脱离了文学的范围,成为儒家的五种经典之一。连男女间的情歌,都被形容为圣人们庄严的政治意识(这使我们想起基督教旧约中所罗门之歌被诠释为上帝的预言一样,两部著作似乎具有同一的奇遇)。
书经又名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选集,包括纪元前二十七世纪黄帝王朝,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夏王朝,纪元前十九世纪商王朝,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各王朝帝王的一些文告或宣言。在孔丘的观念中,古代帝王尤其是开国的帝王,几乎统统都是圣人,比英雄还要高一级,所以他们的文告宣言自然成为经典。知识分子也必须经常引用其中的字句,才能为自己的意见找到权威论据。
礼经内容全部是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的礼节仪式。孔丘认为,礼节仪式也是一种教育,使贵族、平民、奴隶,都各自固守自己的名份,不相逾越。只要大家自觉的甘心于现状,安份守己,不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东西,好比说,奴隶如果不妄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自由权力,平民如果不妄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政治权力,社会就会永远和平。所以孔丘认为礼的教育——礼教,可以办到用血腥镇压手段所办不到的事,能够使社会恢复到纪元前十二世纪时那种贵族的乐园时代。正如一个政党的政纲政策一样,儒家的中心思想和具体方案,全在这部经典之中。后来这部经典分为下列三书:礼记、仪礼、周官,内容更详尽,范围更扩大,但主旨不变。
——这五部因为孔丘编纂删订而被尊为经典的古书,在大黄金时代结束后,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这五部古书里团团打转。所谓中华人的思想学术著作,在二十世纪之前,百分之九十都是对这五部古书的研究和再研究,所谓学者、专家、思想家差不多都是为这五部古书做注解,或为其中某一句某一字做考证的人。知识分子从事这种工作也够艰苦的,大家互相抄录,辗转引据,资料随着时间而越增越多,从幼年到白发苍苍,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圈。
纪元前四八一年,孔丘正在删订春秋时,有人报告他说,鲁国国君姬蒋打猎时捉到一只麒麟。麒麟是中国古老传说中一种最仁慈不过的野兽,连蚂蚁都不忍心践踏。孔丘叹息说:“古人有言,世界和平,上有圣明的君王,麒麟才会出现。现在世界大乱,它却出现了,真是怪事,我的智慧已经干枯。”就此停笔。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因麒麟的出现而终止。明年(前四八年),战国时代开始。
又明年(前四七九),孔丘逝世。
孔丘没有写下任何著作,在他逝世之后,他的门徒把他平日的言论,摘要的记录下来,名为论语,跟“五经”一样”也被列为经典。一个以崇古尊君为中心思想的儒家学派正式建立起来,众门徒分散四方,各为这个理想奋斗。论语所记载孔丘的言论是片段的,所以儒家学派缺少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和一个为一种观念概括统摄而前后一贯的逻辑。但孔丘是一个经验丰富和洞察人生的智慧老人,他所说的那些格言隽语,已能充分表达他思想的要领。若干世纪后,儒家学派发现杀少正卯这件事不太光彩,所以曾竭力证明根本没有少正卯这个人。不过孔丘壮年时的政治生涯,似乎不应该影响他老年后的学术贡献。当他回到鲁国的时候,已有很大改变,他和蔼可亲,严肃而诚恳,对学生的教诲从不疲倦。严格地说,与其说孔丘是一位思想家,毋宁说他是一位教育家,他只作叙述,而很少创见。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了解,使他对人性的弱点抱浓厚的同情态度。所以他提出做人的基本道理“忠”和“恕”尤其重视“恕”——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绝不勉强别人接受。“恕”是人生永远不变的最高贵的情操。
在崇古的大前提下,黄帝王朝的伊祁放勋和姚重华,孔丘开始刻意的美化他们,这是一个大契机,他为中华人提出一个美丽的回顾——而不是美丽的前瞻。从此儒家学派即以效法伊祁放勋和姚重华,为君主或人民的奋斗目标。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孔丘肯定“仁”是唯一的动力“仁”的内容是“爱人”即一种真挚的纯洁感情“忠”和“恕”就是完成“仁”的手段,这手段优先的表现在孝顺父母的行为上。所以“孝”是一切行为的最低起步。
孔丘的政治生涯是失败的,但他的教育精神则绝对的可贵而且成功。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被儒家学派尊崇为“万世师表”他那些精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论,留传下来,成为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四道家墨家法家
在孔丘的同时或稍前稍后,另有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兴起。并从他们身上,产生另外三个伟大学派:
一李耳道家学派
二墨翟墨家学派
三李俚法家学派
李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他所生的时代,没有定论,有人说他是本世纪(前五)人,有人说他是上世纪(前六)人,有人说他是下世纪(前四)人,甚至有人说根本没有这个人。李耳在只剩下弹丸之地的周王国首都洛阳,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守藏室史)。孔丘曾到洛阳向他探询过关于周礼的若干细节问题,李耳用一种教训的语调回答:“你问的那些人,骨头都已腐烂,只剩下言论。英雄人物遇到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立即献身。没有这种机会时,不必勉强追求。我认为有钱的商人要像无钱人一样,有才能的人不必外表精明。把你的骄傲去掉,再把你的欲望去掉,这些对你无益。”这段话毫无系统,而且答非所问,但正击中孔丘的要害,同时也显示出李耳自己的思想。
——本世纪(前五)前四八四年伍子胥被“诬以谋反”自杀的那一年,李耳忽然辞职,骑着一匹青牛,向西而去。穿过秦国的散关(陕西宝鸡西南)时,镇守关隘的司令官(关令)尹喜说:“你就要隐居了,盼望能给我们留下几句话。”李耳就在那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从此不知影踪。道德经也称为老子,只是一篇五千字的短文(在那个时代,写字是用刀刻在烧烫的竹片上,五千字已够这位老头受的了),李耳把宇宙发展的自然法则,命名为“道”这就是道家学派的起源。不过李耳跟孔丘不同,他没有野心,也没有门徒,因之也没有发自门徒口中对自己的一些颂扬。但他仍被后世的学者尊奉为道家学派的始祖,道德经也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经典。李耳的思想是对强梁世界的一种消极反应,是人类遇到不可理喻,而又无法抗拒的压力时的一种自解自慰的心理状态。他曾从他的老友常从那里,得到最大的启示。有一次,常从张开口问李耳说:“我的舌头在吗?”李耳回答说:“在。”常从又问:“我的牙齿在吗?”李耳回答说:“不在了。”于是他立刻领悟到柔弱者存在,刚强者灭亡的道理。李耳的全部思想是:清静,不要作为,任凭事物自然发展。李耳说,这样做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柔弱的,会马上倾覆,可是实际上不但不会倾覆,反而更为坚强,因为它的发展是辩证的,极弱即是极强,后退即是前进,酒杯太满了必定溢出来,月亮太圆时必定缺下去。所以,李耳主张不要进取,只要耐心,不作为就是有作为,自然... -->>
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于本世纪来临,直到纪元前一世纪(那时,中国从分裂纷乱中终于凝结成一个庞大的国家,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土,更奠定中华人的一项伟大的传统价值——大一统的心理基础)。在学术思想上,大黄金时代是中国最光荣、最长期的百花怒放、百家争鸣时代。这项灿烂的景观,要到两千三百年后的二十世纪初叶,才再重现。所以大黄金时代的学术思想,在文化史上具有空前的重要地位。
春秋时代于本世纪一十年代结束,吴王国亡于暴发户的越王国,五霸遂成为历史上的陈迹。一个新型的为时二百六十年的战国时代揭幕,越王国在消灭了强大的吴王国后,即从重要的国际舞台上若隐若现。久困于内部纷争的晋国,最后也被三大家族瓜分为三个独立封国。
国际权力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即战争更多,战争的规模更大,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巨。
一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下)
本世纪(前五)跟上两个世纪一样,大国继续疯狂地并吞小国,强邻继续疯狂地并吞弱邻,国君被逐被杀的事件,继续疯狂地不断发生。
并吞的记录:
一、楚王国并吞顿国(河南项城)、胡国(安徽阜阳,不是纪元前八世纪被岳父灭掉的那个胡国)、陈国(河南淮阳)、蔡国(安徽凤台)、杞国(山东安丘)、莒国(山东莒县)、密国(河南新密)。
二、吴王国并吞越王国(浙江诸暨,不久复国)。
三、宋国并吞曹国(山东定陶)。
四、晋国并吞泫国(山西高平)、代国(河北蔚县)、仇由国(山西孟县)。
五、越王国并吞吴王国(江苏苏州)、郯国(山东郯城)。
六、秦国并吞密国(甘肃灵台)。
逐君杀君的记录:
本世纪(前五)被并吞的封国数目,跟逐君杀君的数目,看起来似乎比从前减少。事实上是大多数封国的灭亡,都没有记录可寻。小封国如此,较重要的封国有时也如此。
被并吞的不仅仅是小封国,强大的五霸之一吴王国,以及十二重要封国中的陈国、蔡国、曹国,也都不能幸免。显示出一种现象,即强国不再以霸权为满足,不再以拥有尾巴国为满足,它要直接控制土地。不再以国君臣服为满足,而要把国君排除,直接统治人民。封国数目减少,国君数目也跟着减少,灭它们杀他们的事件自然也跟着减少。二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
在不断战争和不断政变声中,出现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从本世纪(前五)起,直到纪元前一世纪,绵延四百余年,它包括下列一个较短的时代,一个较长的时代,和三个强大的王朝(王国):
一春秋时代末期本世纪(前五)
二战国时代本世纪(前五)——前三世纪
三秦王朝前三世纪
四西楚王国前三世纪
五西汉王朝前三世纪——前一世纪
中国社会结构,在本世纪(前五)之前,至少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是一种广大的奴隶群和贵族并存的社会。因为土地权来自分封,也就是只有国君跟贵族才有土地,而奴隶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奴隶不但没有土地所有权,而且连自由权也没有,他们来自战争时的俘虏,获罪于贵族的平民和奴隶的后裔——奴隶的后裔永远是奴隶。奴隶所以在社会结构上占重要地位,是因为耕田系使用木犁,木犁必须使用很多人力才能拉动。大黄金时代开始时,铁器开始普遍,除了用于战争外,也用于把木犁改为铁犁。尤其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契机,人们发现如果使用牛马拉动铁犁,会比使用奴隶耕种的速度更快,收获也更多。这就跟十九世纪内燃机出现,终于代替了牛马一样。不仅产品大量增加,也引起社会巨变,促使奴隶制度没落,土地所有权开始从国君和贵族手中滑出,重新分配。两种新兴的事物:都市商业阶级和土地重新分配后的地主阶级,向旧日的木耕人耕时代的奴隶主,也就是世袭的贵族阶级挑战,世袭的贵族们不断地挣扎反攻,也曾不断地获得胜利,但发展到纪元前三世纪时,失败已成定局。
在这种社会结构巨变之下,思想学术界呈现出百花怒放的奇观。这些怒放的百花好像生长在火山灰上一样,火山爆发时的震撼固然惊天动地,甚至造成大量伤害,但它喷出的火山灰却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世袭贵族千余年对图书和知识的垄断,随着他们走下坡而失去控制。平民阶级——包括奴隶,过去绝对不允许,也绝对不可能获得图书和知识,而且即令获得也没有用,社会和政府全是封闭的,平民永不能脱离他们的阶级。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从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新的社会形态是,一个人的权力,决定于他的思想和能力,不再完全决定于他的祖先成分,这是从前连做梦都梦不到的事,遂使贵族阶级固有的知识分子认为名份大乱,七窍生烟。但中国所有的古哲学思想和文化创造,却因此而在这个时代中萌芽成长。最主要的有四大学派,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另外还有其他各种美不胜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纷纷出现,光芒四射,使中华人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的辉煌时代。
春秋战国式的国际并吞战争,在纪元前三世纪结束时,大黄金时代达到巅峰。秦王朝把中国建立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统一而强大,具备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奠立了中国广达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基本疆域,世界上没有一个古文明国家或民族,能在一开始时即拥有这么广大完备的规模,而且置于有效率的管理之下。除了汉人之外,还包括其他多种民族,如苗民族、瑶民族、戎民族等等,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多民族的国家之一。接着是纪元前二世纪开始,西汉王朝给中国带来长期的和平跟秩序,使中华人凝结力更强,各民族到最后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永不可分。
最重要的是,大黄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全由中华民族单独完成。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像一头不停撞树的牛犊,从不后看,而只勇敢向前。
所以我们称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大黄金时代——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
三儒家
儒家学派对中国人的影响,至为深远,它的创造人是上世纪(前六)末,才从事政治生涯的孔丘。现在让我们继续叙述他的事迹。
本世纪(前五)第一年(前五),鲁国国君姬来跟齐国国君姜杵臼在夹谷(山东新泰)会面,孔丘以礼仪专家身份,被任命为姬宋的宾相。于是儒家学派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发生了,会见之后举行的娱乐节目中,齐国演出莱部落(山东平度)的土风舞,孔丘根据儒书,指责齐国不该使野蛮人表演,而应使用传统的宫廷舞。齐国立刻演出传统的宫廷舞,不过却是宫廷中平时演出的轻松喜剧。孔丘再根据儒书,认为犯了“平民轻视国君”的大罪,立即指挥鲁国的卫士把那些无辜的男女演员驱到台阶之下,砍断手足。据孔丘的门徒事后面不改色的宣称,孔丘这次凌厉行动,不但没有引起国际冲突,反而使齐国国君发现自己做错了事,大为恐惧,就把从前侵占鲁国坟水以北一带土地(汶水以北、龟山以北之田)还给鲁国。
纪元前四九八年,孔丘建议三桓拆除他们的都城,以求鲁国国君重振久已失去的权威,这就是著名的“堕三都运动”三桓对于家臣们不断地占据都城跟他们对抗,很早以来就深为苦恼,孔丘的建议似乎是釜底抽薪,根绝家巨擅权的有效方案,所以一致赞成。可是,当叔孙家的后阝城(山东东平)和季孙家的费城(山东费县),都拆除了城堡,要更进一步拆除仲孙家的成阝城(山东宁阳)时,仲孙家的态度忽然改变。不但仲孙家的态度改变,连都城已拆除了的二桓,也忽然警觉到不对劲。拆除都城固然可以阻止家巨利用,但也毁灭了保护自己对抗国君的力量。孔丘当然不肯中止,他请国君姬宋亲自率领军队前去讨伐,结果大败而回,只好眼睁睁看着二桓把已拆掉了的那两个都城重建起来。这是孔丘企图恢复传统秩序所受的最大挫折。
堕三都的第二年(前四九六),孔丘被赏识他的国君姬宋任命为代理宰相(摄相事),三桓已经大为光火,面孔丘却不到三个月,就把一位很有名望的文化人少正卯逮捕,立即处死。然后宣布少正卯有五大罪状,这五大罪状是:“居心阴险,处处迎合人的意思。行为邪恶,不肯接受劝告。说出的全是谎话,却坚持说的全是实话。记忆力很强,学问也很渊博,但知道的全是丑陋的事情。自己错误,却把错误润饰为一件好事。”这种烟雾蒙蒙的抽象罪名,说明凡是有权的人,都有福了,他们可以随时把这顶奇异的帽子扣到任何一个人头上,而仍能振振有词。恰巧遇到君主主持对天老爷的大祭典,在分祭肉的时候,三桓故意不分给孔丘。这是周礼社会中最严重的一种处分、表示已被深恶痛绝。孔丘只好流亡二出奔卫国。
孔丘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但对他却是幸运的,他可以把全副精力用在教授门徒上。他曾经访问过齐国、陈国、蔡国,寻求一个能实行他古老的政治理想——周礼的国度,但他无法找到。最后,纪元前四八四年,他再回到鲁国定居,在外共流亡了十三年。
孔丘回国时已六十三岁,继续教授门徒,传播他对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创时代的怀念和崇拜。又对下列五部当时已经存在的古老书籍,用他的观点,加以编纂删订:
一易经
二春秋
三诗经
四书经
五礼经
注意这五部书,它们被合称为“五经”大黄金时代结束后,儒家学派在政府中当权,这五部书支配中华人学术思想近两千年之久。
易经是一部暧昧不明的形而上学的玄书,它所用的字句简单而模棱,因之使它显得好像十分深奥,读者们可以站在各种角度,作各种不同的解释。只因它是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的著作,而且据说出自周王朝开国英雄姬昌(第一任国王姬发的老爹)的手笔。所以孔丘怀着敬畏的心情,小心翼翼地避免太多的触及到它的实质问题,他感叹自己生命的短促,没有时间深入研究。可是,星象家却不像儒家那么尊重它,老实不客气的用它来推测未来,一直到二十世纪,仍把它当作一部占卜吉凶的巫书。
春秋周王朝所属各封国,都有本封国的历史记载,而且各有各的名称。如楚国史名(木寿)杌,晋国史名晋乘,鲁国史名春秋。孔丘对鲁国史重予编纂,目的不在提供一部真实的史实,而在用来发挥他的恢复传统秩序的政治理想,努力暴露对新兴事物的排拒,更努力隐瞒或抹杀,甚至曲解贵族的罪行。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孔丘的苦心,楚部落建立王国已三百年,但孔丘仍拒绝称它的君主为国王,而只称他为子爵,这个可怜的老人企图用精神胜利的法宝来否定现实。于是,春秋遂脱离历史的范围,变为“褒善贬恶”评论性的经典。孔丘的门徒坚持说,经过他们开山老祖删订过的春秋,每一个字都有神圣的和深奥的意义。这些门徒中后来曾有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专门诠解春秋。其中最教人惊奇的是,公羊传和榖梁传,是用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诠释的,幼稚的程度,能引人失笑。然而,儒家学派的门徒却不承认有什么可失笑的,严肃的当作一本圣书。
诗经出现于纪元前十二世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包括贵族作品和平民作品。孔丘把它作一次重大规定,依孔丘的标准,只保存了他认为有价值的三百首,其他的都被淘汰——这是中华文化最大的损失。诗经里的诗篇,包罗人生万象,从战争到和平;从闺房到宫廷;从农田到政府;从政治到恋爱,并且有很多其他书籍上所没有的情调和鸟兽草木的名称。贵族阶层的知识分子在谈话中必须经常引用上面的诗句,以显示他的高深学问,才能受到尊敬,而孔丘更把它当作辞典运用。孔丘的门徒再加发挥,索性把所有的诗篇,都赋予政治的和道德的生命,跟公羊传、榖梁传赋予春秋政治的和道德的生命一样。这部诗选,遂被尊为经典,脱离了文学的范围,成为儒家的五种经典之一。连男女间的情歌,都被形容为圣人们庄严的政治意识(这使我们想起基督教旧约中所罗门之歌被诠释为上帝的预言一样,两部著作似乎具有同一的奇遇)。
书经又名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选集,包括纪元前二十七世纪黄帝王朝,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夏王朝,纪元前十九世纪商王朝,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各王朝帝王的一些文告或宣言。在孔丘的观念中,古代帝王尤其是开国的帝王,几乎统统都是圣人,比英雄还要高一级,所以他们的文告宣言自然成为经典。知识分子也必须经常引用其中的字句,才能为自己的意见找到权威论据。
礼经内容全部是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的礼节仪式。孔丘认为,礼节仪式也是一种教育,使贵族、平民、奴隶,都各自固守自己的名份,不相逾越。只要大家自觉的甘心于现状,安份守己,不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东西,好比说,奴隶如果不妄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自由权力,平民如果不妄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政治权力,社会就会永远和平。所以孔丘认为礼的教育——礼教,可以办到用血腥镇压手段所办不到的事,能够使社会恢复到纪元前十二世纪时那种贵族的乐园时代。正如一个政党的政纲政策一样,儒家的中心思想和具体方案,全在这部经典之中。后来这部经典分为下列三书:礼记、仪礼、周官,内容更详尽,范围更扩大,但主旨不变。
——这五部因为孔丘编纂删订而被尊为经典的古书,在大黄金时代结束后,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这五部古书里团团打转。所谓中华人的思想学术著作,在二十世纪之前,百分之九十都是对这五部古书的研究和再研究,所谓学者、专家、思想家差不多都是为这五部古书做注解,或为其中某一句某一字做考证的人。知识分子从事这种工作也够艰苦的,大家互相抄录,辗转引据,资料随着时间而越增越多,从幼年到白发苍苍,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圈。
纪元前四八一年,孔丘正在删订春秋时,有人报告他说,鲁国国君姬蒋打猎时捉到一只麒麟。麒麟是中国古老传说中一种最仁慈不过的野兽,连蚂蚁都不忍心践踏。孔丘叹息说:“古人有言,世界和平,上有圣明的君王,麒麟才会出现。现在世界大乱,它却出现了,真是怪事,我的智慧已经干枯。”就此停笔。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因麒麟的出现而终止。明年(前四八年),战国时代开始。
又明年(前四七九),孔丘逝世。
孔丘没有写下任何著作,在他逝世之后,他的门徒把他平日的言论,摘要的记录下来,名为论语,跟“五经”一样”也被列为经典。一个以崇古尊君为中心思想的儒家学派正式建立起来,众门徒分散四方,各为这个理想奋斗。论语所记载孔丘的言论是片段的,所以儒家学派缺少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和一个为一种观念概括统摄而前后一贯的逻辑。但孔丘是一个经验丰富和洞察人生的智慧老人,他所说的那些格言隽语,已能充分表达他思想的要领。若干世纪后,儒家学派发现杀少正卯这件事不太光彩,所以曾竭力证明根本没有少正卯这个人。不过孔丘壮年时的政治生涯,似乎不应该影响他老年后的学术贡献。当他回到鲁国的时候,已有很大改变,他和蔼可亲,严肃而诚恳,对学生的教诲从不疲倦。严格地说,与其说孔丘是一位思想家,毋宁说他是一位教育家,他只作叙述,而很少创见。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了解,使他对人性的弱点抱浓厚的同情态度。所以他提出做人的基本道理“忠”和“恕”尤其重视“恕”——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绝不勉强别人接受。“恕”是人生永远不变的最高贵的情操。
在崇古的大前提下,黄帝王朝的伊祁放勋和姚重华,孔丘开始刻意的美化他们,这是一个大契机,他为中华人提出一个美丽的回顾——而不是美丽的前瞻。从此儒家学派即以效法伊祁放勋和姚重华,为君主或人民的奋斗目标。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孔丘肯定“仁”是唯一的动力“仁”的内容是“爱人”即一种真挚的纯洁感情“忠”和“恕”就是完成“仁”的手段,这手段优先的表现在孝顺父母的行为上。所以“孝”是一切行为的最低起步。
孔丘的政治生涯是失败的,但他的教育精神则绝对的可贵而且成功。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被儒家学派尊崇为“万世师表”他那些精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论,留传下来,成为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四道家墨家法家
在孔丘的同时或稍前稍后,另有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兴起。并从他们身上,产生另外三个伟大学派:
一李耳道家学派
二墨翟墨家学派
三李俚法家学派
李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他所生的时代,没有定论,有人说他是本世纪(前五)人,有人说他是上世纪(前六)人,有人说他是下世纪(前四)人,甚至有人说根本没有这个人。李耳在只剩下弹丸之地的周王国首都洛阳,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守藏室史)。孔丘曾到洛阳向他探询过关于周礼的若干细节问题,李耳用一种教训的语调回答:“你问的那些人,骨头都已腐烂,只剩下言论。英雄人物遇到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立即献身。没有这种机会时,不必勉强追求。我认为有钱的商人要像无钱人一样,有才能的人不必外表精明。把你的骄傲去掉,再把你的欲望去掉,这些对你无益。”这段话毫无系统,而且答非所问,但正击中孔丘的要害,同时也显示出李耳自己的思想。
——本世纪(前五)前四八四年伍子胥被“诬以谋反”自杀的那一年,李耳忽然辞职,骑着一匹青牛,向西而去。穿过秦国的散关(陕西宝鸡西南)时,镇守关隘的司令官(关令)尹喜说:“你就要隐居了,盼望能给我们留下几句话。”李耳就在那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从此不知影踪。道德经也称为老子,只是一篇五千字的短文(在那个时代,写字是用刀刻在烧烫的竹片上,五千字已够这位老头受的了),李耳把宇宙发展的自然法则,命名为“道”这就是道家学派的起源。不过李耳跟孔丘不同,他没有野心,也没有门徒,因之也没有发自门徒口中对自己的一些颂扬。但他仍被后世的学者尊奉为道家学派的始祖,道德经也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经典。李耳的思想是对强梁世界的一种消极反应,是人类遇到不可理喻,而又无法抗拒的压力时的一种自解自慰的心理状态。他曾从他的老友常从那里,得到最大的启示。有一次,常从张开口问李耳说:“我的舌头在吗?”李耳回答说:“在。”常从又问:“我的牙齿在吗?”李耳回答说:“不在了。”于是他立刻领悟到柔弱者存在,刚强者灭亡的道理。李耳的全部思想是:清静,不要作为,任凭事物自然发展。李耳说,这样做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柔弱的,会马上倾覆,可是实际上不但不会倾覆,反而更为坚强,因为它的发展是辩证的,极弱即是极强,后退即是前进,酒杯太满了必定溢出来,月亮太圆时必定缺下去。所以,李耳主张不要进取,只要耐心,不作为就是有作为,自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