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隆庆中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诸位大臣的恭维,嘉靖只是笑笑,问道:“裕王所言,倭寇诚然大患,确是如此吗?”
徐阶说道:“陛下,臣家松江府,据家人讲,倭寇这两年确实非常猖獗,袭扰苏州、太仓等地,松江府也颇受波及。”
一直以来,嘉靖对于倭寇不太重视,和能够直接兵临城下的俺达汗相比,倭寇毕竟还是远在东南,但是现在倭寇能够聚集万人入寇东南,这就不得不引起嘉靖的重视了。
朱载坖的奏疏有一点触动了嘉靖,就是关于太祖孝陵的问题,嘉靖本来就是以小宗入继大宗的,对此事本来就比较敏感,若是真的倭寇惊扰到了孝陵,对嘉靖来说真就是对他的政治声望有巨大打击。而且东南是财赋重地,真的东南骚乱,国家财政受到影响,嘉靖的修仙大业也会受到影响。
毕竟不管是斋醮还是炼丹,都需要大笔的银钱,上个月嘉靖刚刚从太仓库支取了十五万两到内承运库,用以采办各种物品,要是因为东南骚乱,引起财赋收入的减少,那是嘉靖绝不能允许的。
故而嘉靖问道:“宁阳侯是跟倭寇交过手的,对于倭寇应该是比较了解的吧?”
陈继祖说道:“陛下,倭寇确实凶残,而且往往乘船浮海,寻找大明防御薄弱的地方登陆抢劫,寻常卫所巡检,等闲百十人难以于倭寇抗衡,若是调集大军进剿,时间根本来不及,等我军集结大军,倭寇早已饱掠而去,,我军追之不及。”
陈继祖接着说道:“东南沿海各卫所,既乏战船,更少训练,南方卫所缺乏甲胄,倭寇所持倭刀,锋利异常,东南卫所缺乏甲胄,又不善弓箭,惯常所使用长枪等兵器又不是倭刀的对手,等闲士卒都非是其对手。”
嘉靖有些不悦的说道:“照宁阳侯所言,那倭寇岂不是无敌了?”
陈继祖无奈的说道:“其实倭寇只善步战,甲胄也不甚精良,又没有骑兵,所倚仗者,一是沿海奸民为之通风报信和引路,二是船只往来大洋,而我水师疲弱,不能迎击,三就是倭贼武艺精熟,倭刀锋利,非卫所之兵所能及也。”
陈继祖说得这些,嘉靖也不是不知道,卫所兵的战斗力之差,大明上下都有目共睹的,指望卫所兵属实是有些难度了,嘉靖真正指望的是南京京营,作为大明留都,和京师一样配置了京营,用以守备南京。
南京京营算是大明配置在东南的精锐了,是大明用以控制东南的保证,南京京营有大教场营、小教场营、新江口营。同时还有孝陵、济川、广洋、水军左 右、龙江、江阴、横海、天策、英武、飞熊、广武、应天等13卫留守南京。按军额计算共有十八万人,数量并不算少了。
而整个南直隶也设有重兵,而南直隶卫所共有34卫12所,满编制为20.384万人,新江口营下辖的水师员额共1.7万人,是南直隶最强大的水师。
故而嘉靖认为南京的守备可以说得上固若金汤了,他不无得意的说道:“国家以南京都城根本重地,据长江天险,分京城各卫官军为五营。在城三营:神机营,大教场,小教场;京城之外二营:江南设新 江口水军以御水寇,江北设浦子口陆军以御陆宼,水陆二军南北掎角,互为声势,使水寇不得以登岸,陆寇不得以渡江,虽二军不同, 皆以拱卫都城。五营通属内外守备参赞尚书节制。”
见嘉靖这么自得,杨博不由得说道:“陛下,南京京营比之北京更加糜烂,军士逃亡,器甲不全,怠于操练,本来官军闲暇,谕令操习,盗贼生发,调兵剿杀,而南京京营久不出战,早已懈怠,不堪上阵矣!”
作为兵部左侍郎又是嘉靖心目中得知兵之臣,杨博得话在嘉靖心里得分量很重,嘉靖当然知道京营糜烂,但是此话从杨博嘴里说出来,意义有不一样了,嘉靖不由得看了杨博一言,说道:“惟约是知兵的,说说看以往怎么对付倭寇的。现在倭寇猖獗,当何以制之。”
其实大明在南直隶的驻军,除了拱卫南京,震慑宵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备倭,之前嘉靖曾设立江淮总兵,给以旗牌敕符, 俾驻扎镇江,提督沿江上下兵防,西自九江、安庆,东及淮、扬、苏、常诸 郡,凡备倭、守备、卫所,及有司巡捕官,悉节制之。
但是由于江淮总兵和操江提督的职守冲突,再加上后来倭寇又没有这么猖獗了,嘉靖二十年又撤江淮总兵,而操江提督专司拱卫南京,并不负责南直隶的备倭。随着倭患益发严重,浙直海防出现合镇的趋势。
杨博说道:“若欲平治倭寇,还需专设武将,统一事权,浙直地势相连,互为唇齿,宜设正副总兵官二员,分驻金山、临山会要之地,共守陈钱,而以参将分守马迹等三山,各督信地,则势成犄角。如此浙直可无虞也!”
听到杨博的说法,嘉靖却皱起了眉头,浙直总兵权力不可谓不大,在他心目中,就算倭寇现在猖獗,单设一总兵来备倭浙直,让嘉靖有些不能接受。因为他知道,按照大明文武相制的传统,有了浙直总兵,就一定会设立浙直总督,按照之前设立浙直总督的职守。
以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江、山东、两广、福建等处军务。一应兵食,俱听其便宜处分。临阵之际不用命者,武官都指挥以下,文官五品以下,许以军法从事。这个权力不可谓不重,让他把整个东南半壁交给一个臣子,他是绝不答应的。
嘉靖想了想说道:“新设总兵,事关重大,还要仔细思量,先严令各部谨守海防,不得令倭寇滋扰。余下的事容后再议吧!”
一众臣子们高呼万岁而去,嘉靖在无逸殿内思考着。
对于诸位大臣的恭维,嘉靖只是笑笑,问道:“裕王所言,倭寇诚然大患,确是如此吗?”
徐阶说道:“陛下,臣家松江府,据家人讲,倭寇这两年确实非常猖獗,袭扰苏州、太仓等地,松江府也颇受波及。”
一直以来,嘉靖对于倭寇不太重视,和能够直接兵临城下的俺达汗相比,倭寇毕竟还是远在东南,但是现在倭寇能够聚集万人入寇东南,这就不得不引起嘉靖的重视了。
朱载坖的奏疏有一点触动了嘉靖,就是关于太祖孝陵的问题,嘉靖本来就是以小宗入继大宗的,对此事本来就比较敏感,若是真的倭寇惊扰到了孝陵,对嘉靖来说真就是对他的政治声望有巨大打击。而且东南是财赋重地,真的东南骚乱,国家财政受到影响,嘉靖的修仙大业也会受到影响。
毕竟不管是斋醮还是炼丹,都需要大笔的银钱,上个月嘉靖刚刚从太仓库支取了十五万两到内承运库,用以采办各种物品,要是因为东南骚乱,引起财赋收入的减少,那是嘉靖绝不能允许的。
故而嘉靖问道:“宁阳侯是跟倭寇交过手的,对于倭寇应该是比较了解的吧?”
陈继祖说道:“陛下,倭寇确实凶残,而且往往乘船浮海,寻找大明防御薄弱的地方登陆抢劫,寻常卫所巡检,等闲百十人难以于倭寇抗衡,若是调集大军进剿,时间根本来不及,等我军集结大军,倭寇早已饱掠而去,,我军追之不及。”
陈继祖接着说道:“东南沿海各卫所,既乏战船,更少训练,南方卫所缺乏甲胄,倭寇所持倭刀,锋利异常,东南卫所缺乏甲胄,又不善弓箭,惯常所使用长枪等兵器又不是倭刀的对手,等闲士卒都非是其对手。”
嘉靖有些不悦的说道:“照宁阳侯所言,那倭寇岂不是无敌了?”
陈继祖无奈的说道:“其实倭寇只善步战,甲胄也不甚精良,又没有骑兵,所倚仗者,一是沿海奸民为之通风报信和引路,二是船只往来大洋,而我水师疲弱,不能迎击,三就是倭贼武艺精熟,倭刀锋利,非卫所之兵所能及也。”
陈继祖说得这些,嘉靖也不是不知道,卫所兵的战斗力之差,大明上下都有目共睹的,指望卫所兵属实是有些难度了,嘉靖真正指望的是南京京营,作为大明留都,和京师一样配置了京营,用以守备南京。
南京京营算是大明配置在东南的精锐了,是大明用以控制东南的保证,南京京营有大教场营、小教场营、新江口营。同时还有孝陵、济川、广洋、水军左 右、龙江、江阴、横海、天策、英武、飞熊、广武、应天等13卫留守南京。按军额计算共有十八万人,数量并不算少了。
而整个南直隶也设有重兵,而南直隶卫所共有34卫12所,满编制为20.384万人,新江口营下辖的水师员额共1.7万人,是南直隶最强大的水师。
故而嘉靖认为南京的守备可以说得上固若金汤了,他不无得意的说道:“国家以南京都城根本重地,据长江天险,分京城各卫官军为五营。在城三营:神机营,大教场,小教场;京城之外二营:江南设新 江口水军以御水寇,江北设浦子口陆军以御陆宼,水陆二军南北掎角,互为声势,使水寇不得以登岸,陆寇不得以渡江,虽二军不同, 皆以拱卫都城。五营通属内外守备参赞尚书节制。”
见嘉靖这么自得,杨博不由得说道:“陛下,南京京营比之北京更加糜烂,军士逃亡,器甲不全,怠于操练,本来官军闲暇,谕令操习,盗贼生发,调兵剿杀,而南京京营久不出战,早已懈怠,不堪上阵矣!”
作为兵部左侍郎又是嘉靖心目中得知兵之臣,杨博得话在嘉靖心里得分量很重,嘉靖当然知道京营糜烂,但是此话从杨博嘴里说出来,意义有不一样了,嘉靖不由得看了杨博一言,说道:“惟约是知兵的,说说看以往怎么对付倭寇的。现在倭寇猖獗,当何以制之。”
其实大明在南直隶的驻军,除了拱卫南京,震慑宵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备倭,之前嘉靖曾设立江淮总兵,给以旗牌敕符, 俾驻扎镇江,提督沿江上下兵防,西自九江、安庆,东及淮、扬、苏、常诸 郡,凡备倭、守备、卫所,及有司巡捕官,悉节制之。
但是由于江淮总兵和操江提督的职守冲突,再加上后来倭寇又没有这么猖獗了,嘉靖二十年又撤江淮总兵,而操江提督专司拱卫南京,并不负责南直隶的备倭。随着倭患益发严重,浙直海防出现合镇的趋势。
杨博说道:“若欲平治倭寇,还需专设武将,统一事权,浙直地势相连,互为唇齿,宜设正副总兵官二员,分驻金山、临山会要之地,共守陈钱,而以参将分守马迹等三山,各督信地,则势成犄角。如此浙直可无虞也!”
听到杨博的说法,嘉靖却皱起了眉头,浙直总兵权力不可谓不大,在他心目中,就算倭寇现在猖獗,单设一总兵来备倭浙直,让嘉靖有些不能接受。因为他知道,按照大明文武相制的传统,有了浙直总兵,就一定会设立浙直总督,按照之前设立浙直总督的职守。
以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江、山东、两广、福建等处军务。一应兵食,俱听其便宜处分。临阵之际不用命者,武官都指挥以下,文官五品以下,许以军法从事。这个权力不可谓不重,让他把整个东南半壁交给一个臣子,他是绝不答应的。
嘉靖想了想说道:“新设总兵,事关重大,还要仔细思量,先严令各部谨守海防,不得令倭寇滋扰。余下的事容后再议吧!”
一众臣子们高呼万岁而去,嘉靖在无逸殿内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