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德无才,道德上倒是无可挑剔,老好人一个,啥也干不了,这种人我拿了有什么用?第二种可能,求全责备,我好容易发现一个人才,大家来提意见说他有一个什么什么毛病,我是用还是不用呢?第三种可能,就是弄虚作假,一个人才为了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只好做政治秀、做道德秀,东汉末年就是这样嘛,东汉末年因为把道德标准放在第一位就有很多人做假,所谓“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识书”嘛,这个是不行的。既然东汉末年有了这样的弊病,曹操在这个非常时期就必须来矫正,而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所以曹操不能说德才兼备,必须说“唯才是举”
所以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甚至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只要是一个人才,哪怕不仁不孝,你们都尽管推荐给我。所以曹操在处理德才关系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相对于袁绍用人,曹操用人更注重实际,曹操很明白名声是外在的,德也是相对的,而才对于他的事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曹操没有囿于名与实、德与才的无谓的界定与讨论,他径直把用人的指挥棒举向了“唯才是举”可是人都是有缺点的,当面对一些有小贪毛病和立场不坚定的人才时,曹操又是如何做的呢?
曹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那么由此又有了第三个问题,就是“廉与贪”的关系。曹操的做法是什么呢?重用清官、不避小贪。曹操虽然提出“唯才是举”的这样一个主张,但并非不要道德,曹操其实也是一个重视道德的人,他也希望德才兼备。比方说有两个人,一个崔琰,一个毛玠,这两个人就是德才兼备,崔琰和毛玠道德品质之高尚是连曹操本人都非常敬重甚至敬畏的,曹操对毛玠是敬重,对崔琰是敬畏,每次见到崔琰曹操都要肃然起敬啊,那么曹操委托他们去做什么呢?去做选拔官员的工作,重用。但是有些人爱占小便宜,比方说曹操有个老乡叫丁裴,这个人是爱占小便宜的,他当官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工作是管一群牛,结果他干什么事呢?他把家里的瘦牛牵出来,到公家的牛群里面挑头肥牛,他把它换了,他干这个事,结果被罢了官,被人检举了以后罢了官。有一天曹操在路上就碰见他了,碰见丁裴了,曹操就叫着他的字说,文侯啊,你的官印上哪儿去了?丁裴说,哎呦,我的官印我拿去换大过了。然后曹操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人说,毛玠多次要我重罚丁裴,我说算了吧,丁裴这个人就像会抓老鼠又爱偷东西吃的猫,留着他还是有用的。我想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猫论了,只是他要解释为,不管它偷不偷东西吃,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态度,所以他的做法叫做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曹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第四种关系,就是“降与叛”所谓降就是投降曹操的人,所谓叛就是叛变曹操的人。那么这两种人曹操是怎么处理呢?招降纳叛、尽释前嫌。甚至就连吕布,曹操本来也是想招降的。曹操灭吕布,把吕布打败了,在白门楼下吕布被绑起来从对面走过来,吕布虽然做了俘虏但意气风发,绳子绑着,老远就大叫,曹公啊,恭喜你啦,现在问题都解决了,天下安定了。曹操说,什么意思啊?吕布说,曹公啊,你最视为眼中钉的肉中刺的不就是我吕布吗?现在吕布准备投降你了,吕布投降你了以后就好了,让我吕布率领骑兵,明公你率领步兵,那天下还有搞不掂的?天下不就是咱们的了嘛。曹操还没有反应,吕布一眼看见曹操旁边坐一个刘备,吕布就说了,玄德公啊,君为座上客,我为阶下囚,这个绳子把我绑得这么紧,你就不能帮我说句话吗?曹操就笑了,这绑老虎不能不绑紧一点啊,准备就下令要给松绑,曹操就挥了一下手,松绑。刘备在旁边说话了,刘备说曹公,您没见过吕布是怎么侍奉丁原和董卓的吗?曹操一想,对啊,这个吕布他投奔谁他就把谁杀了,这个吕布他原来投靠丁原,然后把丁原杀了他去投靠董卓,他又把董卓杀了现在又投靠我,这可不行,把吕布杀了。实际上如果不是刘备这句话,曹操说不定真的是要把吕布也收留下来。曹操的很多人才,不管他的谋臣也好,他的将领也好,都是从敌营里面来的,他招降纳叛啊,这是对待投降自己的人。
那么背叛自己的呢?当时曹操手下有一个人叫毕谌,毕谌的家人被张邈扣留了,张邈和曹操原来也是一伙的,后来翻脸了,那么毕谌的家人都在张邈手上,毕谌在曹操手下就不安心了。曹操就跟毕谌说,哎,令堂大人还有你老婆孩子都在张邈那儿,我看你还是到张邈那儿去吧。毕谌跪下来磕头说,毕谌决不背叛明公,曹操也很感动,流下眼泪,谁知道一转背毕谌就跑了。跑了以后最后曹操和张邈作战把张邈打败了,毕谌做了俘虏,大家都说这毕谌肯定要倒霉了吧!曹操叹了一口气说,尽孝的人能不尽忠吗?他既然是一个孝子,那他一定是一个忠臣,毕谌不杀,派他去做官,做什么官呢,到孔夫子的老家鲁国去做个丞相,孝子嘛。
曹操的用人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因为他明白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人,所以在曹操手下,各类人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说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可是如果这种人才可以用,那种人才也可以用,那曹操不就成了好好先生了吗?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才,曹操是如何把握用人这个度的呢?曹操用人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曹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第五个关系,是“大与小”的关系,所谓大小是指什么呢?大德和小节。那么曹操的做法是什么呢?抓大放小、不拘小节。比方说有个叫文聘的,这个人是刘表的部下,刘表派他驻守北方。刘表死了以后刘表的儿子刘琮接班,这个时候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南下,刘琮马上就投降了曹操,然后跟文聘说我们一起投降曹操吧。文聘不去,一直守着,一直到曹操南下过了汉水,文聘才去见曹操。曹操这个时候就半开玩笑地说,文聘兄,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文聘非常严肃地说,曹公啊,我原来是跟随刘荆州刘荆州就是指刘表我是跟随刘荆州报效国家的人,我没有做到这一点非常惭愧,因此我只想守住我那个地方,以便既无愧于地下九泉的人,就是指刘表,也无愧于他托给我的孤儿,就是指刘琮,我是万般无奈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来见你的,我哪有心思、我又哪有脸面早早地来见你呢?说完号啕大哭。曹操一听,肃然起敬,也陪着流下眼泪,然后说文聘啊,你是个忠臣啊,这样吧,你做江夏太守吧。于是文聘就在江夏太守的任上一干几十年,当然他的爵位步步高升,由关内侯而亭侯,而乡侯,而县侯,侯爵的爵位是升上去了,但是一直在做江夏太守,替曹操守住了这个咽喉要地,击败了关羽,击败了孙权。那么曹操看重文聘的是什么呢?大节,忠啊,忠就是一个最大的道德,所以不能说曹操不重视道德。
但是对于小节呢?曹操主张睁只眼闭只眼。曹操手下有一个很重要的谋士叫做郭嘉,郭嘉这个人可能行为是不太检点的,多次被一个负责纪律检查的官员叫陈群的当众指责,郭嘉依然故我。曹操也信任如故,但是同时曹操又奖励陈群,就是曹操既不去处分郭嘉和干预郭嘉,也不去指责郭嘉,也不要求郭嘉改正他的私人生活行为不检点的这样一个缺点,同时他又对陈群说你这样是对的。那这叫什么呢?这就叫抓大放小,曹操心里非常清楚一点,就是道德的底线必须坚守,如果你不坚守道德的底线,结果是满朝都是小人,这是曹操要表扬和肯定陈群的原因,就是陈群你坚守道德的底线,你批评作风不正派、行为不检点的人这是对的!但是曹操又明白另一个道理,就是你不能纠缠鸡毛蒜皮,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是有缺点、有错误、有毛病,所以这个事情也不能做。所以曹操的这个做法不是和稀泥,也不是搞平衡,也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也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所谓中庸之道,而应该说是得中庸之精髓,中庸精髓讲什么?讲“有经有权”就是有些东西是常规的,有些东西是权宜的,不能认准一个死理。
这就是曹操在处理五种关系的做法,在这个做法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曹操的大气,其实曹操的用人之术也好,用人之道也好,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大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嘛,大海为什么大?就因为江河流入大海的时候可以泥沙俱下,可以鱼龙混杂。一个大海它能不能说,我大海是不能够接受污水的,我只能接受清纯的矿泉水?那就不成其为大海了。曹操恰恰就是有这样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君自我要,小人我也用,用什么?用其所长,只要大德不亏、大节不亏,什么生活作风问题、行为做派问题、言行举止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去管他。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哪有什么清一色的队伍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差则无徒,峣峣者易折,佼佼者易污,把自己弄得太纯净、太干净不是好事情,尤其是作为一个要成就大业的人,千万不要追求什么清一色。
曹操的这样的一种胸襟和这样的一种作风使他广纳了人才,有人统计,到曹操去世前,他的核心谋士、重要谋士、一般谋士一共有102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前期五位,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五大谋士。如果来检索以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五大谋士基本上都是自己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是从敌营当中投奔曹操的,贾诩来投奔的时候还捎带了一个张绣。这些人来到曹操身边的时候是有原因的,郭嘉离开袁绍的时候对袁绍身边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说出了他为什么要离开袁绍投奔曹操的原因,而这句话十分重要,那么郭嘉究竟向袁绍的谋士们说了什么?他这番话里面又隐含着什么样的玄机呢?请看下集天下归心。
,有德无才,道德上倒是无可挑剔,老好人一个,啥也干不了,这种人我拿了有什么用?第二种可能,求全责备,我好容易发现一个人才,大家来提意见说他有一个什么什么毛病,我是用还是不用呢?第三种可能,就是弄虚作假,一个人才为了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只好做政治秀、做道德秀,东汉末年就是这样嘛,东汉末年因为把道德标准放在第一位就有很多人做假,所谓“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识书”嘛,这个是不行的。既然东汉末年有了这样的弊病,曹操在这个非常时期就必须来矫正,而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所以曹操不能说德才兼备,必须说“唯才是举”
所以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甚至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只要是一个人才,哪怕不仁不孝,你们都尽管推荐给我。所以曹操在处理德才关系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相对于袁绍用人,曹操用人更注重实际,曹操很明白名声是外在的,德也是相对的,而才对于他的事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曹操没有囿于名与实、德与才的无谓的界定与讨论,他径直把用人的指挥棒举向了“唯才是举”可是人都是有缺点的,当面对一些有小贪毛病和立场不坚定的人才时,曹操又是如何做的呢?
曹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那么由此又有了第三个问题,就是“廉与贪”的关系。曹操的做法是什么呢?重用清官、不避小贪。曹操虽然提出“唯才是举”的这样一个主张,但并非不要道德,曹操其实也是一个重视道德的人,他也希望德才兼备。比方说有两个人,一个崔琰,一个毛玠,这两个人就是德才兼备,崔琰和毛玠道德品质之高尚是连曹操本人都非常敬重甚至敬畏的,曹操对毛玠是敬重,对崔琰是敬畏,每次见到崔琰曹操都要肃然起敬啊,那么曹操委托他们去做什么呢?去做选拔官员的工作,重用。但是有些人爱占小便宜,比方说曹操有个老乡叫丁裴,这个人是爱占小便宜的,他当官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工作是管一群牛,结果他干什么事呢?他把家里的瘦牛牵出来,到公家的牛群里面挑头肥牛,他把它换了,他干这个事,结果被罢了官,被人检举了以后罢了官。有一天曹操在路上就碰见他了,碰见丁裴了,曹操就叫着他的字说,文侯啊,你的官印上哪儿去了?丁裴说,哎呦,我的官印我拿去换大过了。然后曹操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人说,毛玠多次要我重罚丁裴,我说算了吧,丁裴这个人就像会抓老鼠又爱偷东西吃的猫,留着他还是有用的。我想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猫论了,只是他要解释为,不管它偷不偷东西吃,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态度,所以他的做法叫做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曹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第四种关系,就是“降与叛”所谓降就是投降曹操的人,所谓叛就是叛变曹操的人。那么这两种人曹操是怎么处理呢?招降纳叛、尽释前嫌。甚至就连吕布,曹操本来也是想招降的。曹操灭吕布,把吕布打败了,在白门楼下吕布被绑起来从对面走过来,吕布虽然做了俘虏但意气风发,绳子绑着,老远就大叫,曹公啊,恭喜你啦,现在问题都解决了,天下安定了。曹操说,什么意思啊?吕布说,曹公啊,你最视为眼中钉的肉中刺的不就是我吕布吗?现在吕布准备投降你了,吕布投降你了以后就好了,让我吕布率领骑兵,明公你率领步兵,那天下还有搞不掂的?天下不就是咱们的了嘛。曹操还没有反应,吕布一眼看见曹操旁边坐一个刘备,吕布就说了,玄德公啊,君为座上客,我为阶下囚,这个绳子把我绑得这么紧,你就不能帮我说句话吗?曹操就笑了,这绑老虎不能不绑紧一点啊,准备就下令要给松绑,曹操就挥了一下手,松绑。刘备在旁边说话了,刘备说曹公,您没见过吕布是怎么侍奉丁原和董卓的吗?曹操一想,对啊,这个吕布他投奔谁他就把谁杀了,这个吕布他原来投靠丁原,然后把丁原杀了他去投靠董卓,他又把董卓杀了现在又投靠我,这可不行,把吕布杀了。实际上如果不是刘备这句话,曹操说不定真的是要把吕布也收留下来。曹操的很多人才,不管他的谋臣也好,他的将领也好,都是从敌营里面来的,他招降纳叛啊,这是对待投降自己的人。
那么背叛自己的呢?当时曹操手下有一个人叫毕谌,毕谌的家人被张邈扣留了,张邈和曹操原来也是一伙的,后来翻脸了,那么毕谌的家人都在张邈手上,毕谌在曹操手下就不安心了。曹操就跟毕谌说,哎,令堂大人还有你老婆孩子都在张邈那儿,我看你还是到张邈那儿去吧。毕谌跪下来磕头说,毕谌决不背叛明公,曹操也很感动,流下眼泪,谁知道一转背毕谌就跑了。跑了以后最后曹操和张邈作战把张邈打败了,毕谌做了俘虏,大家都说这毕谌肯定要倒霉了吧!曹操叹了一口气说,尽孝的人能不尽忠吗?他既然是一个孝子,那他一定是一个忠臣,毕谌不杀,派他去做官,做什么官呢,到孔夫子的老家鲁国去做个丞相,孝子嘛。
曹操的用人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因为他明白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人,所以在曹操手下,各类人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说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可是如果这种人才可以用,那种人才也可以用,那曹操不就成了好好先生了吗?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才,曹操是如何把握用人这个度的呢?曹操用人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曹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第五个关系,是“大与小”的关系,所谓大小是指什么呢?大德和小节。那么曹操的做法是什么呢?抓大放小、不拘小节。比方说有个叫文聘的,这个人是刘表的部下,刘表派他驻守北方。刘表死了以后刘表的儿子刘琮接班,这个时候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南下,刘琮马上就投降了曹操,然后跟文聘说我们一起投降曹操吧。文聘不去,一直守着,一直到曹操南下过了汉水,文聘才去见曹操。曹操这个时候就半开玩笑地说,文聘兄,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文聘非常严肃地说,曹公啊,我原来是跟随刘荆州刘荆州就是指刘表我是跟随刘荆州报效国家的人,我没有做到这一点非常惭愧,因此我只想守住我那个地方,以便既无愧于地下九泉的人,就是指刘表,也无愧于他托给我的孤儿,就是指刘琮,我是万般无奈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来见你的,我哪有心思、我又哪有脸面早早地来见你呢?说完号啕大哭。曹操一听,肃然起敬,也陪着流下眼泪,然后说文聘啊,你是个忠臣啊,这样吧,你做江夏太守吧。于是文聘就在江夏太守的任上一干几十年,当然他的爵位步步高升,由关内侯而亭侯,而乡侯,而县侯,侯爵的爵位是升上去了,但是一直在做江夏太守,替曹操守住了这个咽喉要地,击败了关羽,击败了孙权。那么曹操看重文聘的是什么呢?大节,忠啊,忠就是一个最大的道德,所以不能说曹操不重视道德。
但是对于小节呢?曹操主张睁只眼闭只眼。曹操手下有一个很重要的谋士叫做郭嘉,郭嘉这个人可能行为是不太检点的,多次被一个负责纪律检查的官员叫陈群的当众指责,郭嘉依然故我。曹操也信任如故,但是同时曹操又奖励陈群,就是曹操既不去处分郭嘉和干预郭嘉,也不去指责郭嘉,也不要求郭嘉改正他的私人生活行为不检点的这样一个缺点,同时他又对陈群说你这样是对的。那这叫什么呢?这就叫抓大放小,曹操心里非常清楚一点,就是道德的底线必须坚守,如果你不坚守道德的底线,结果是满朝都是小人,这是曹操要表扬和肯定陈群的原因,就是陈群你坚守道德的底线,你批评作风不正派、行为不检点的人这是对的!但是曹操又明白另一个道理,就是你不能纠缠鸡毛蒜皮,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是有缺点、有错误、有毛病,所以这个事情也不能做。所以曹操的这个做法不是和稀泥,也不是搞平衡,也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也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所谓中庸之道,而应该说是得中庸之精髓,中庸精髓讲什么?讲“有经有权”就是有些东西是常规的,有些东西是权宜的,不能认准一个死理。
这就是曹操在处理五种关系的做法,在这个做法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曹操的大气,其实曹操的用人之术也好,用人之道也好,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大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嘛,大海为什么大?就因为江河流入大海的时候可以泥沙俱下,可以鱼龙混杂。一个大海它能不能说,我大海是不能够接受污水的,我只能接受清纯的矿泉水?那就不成其为大海了。曹操恰恰就是有这样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君自我要,小人我也用,用什么?用其所长,只要大德不亏、大节不亏,什么生活作风问题、行为做派问题、言行举止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去管他。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哪有什么清一色的队伍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差则无徒,峣峣者易折,佼佼者易污,把自己弄得太纯净、太干净不是好事情,尤其是作为一个要成就大业的人,千万不要追求什么清一色。
曹操的这样的一种胸襟和这样的一种作风使他广纳了人才,有人统计,到曹操去世前,他的核心谋士、重要谋士、一般谋士一共有102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前期五位,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五大谋士。如果来检索以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五大谋士基本上都是自己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是从敌营当中投奔曹操的,贾诩来投奔的时候还捎带了一个张绣。这些人来到曹操身边的时候是有原因的,郭嘉离开袁绍的时候对袁绍身边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说出了他为什么要离开袁绍投奔曹操的原因,而这句话十分重要,那么郭嘉究竟向袁绍的谋士们说了什么?他这番话里面又隐含着什么样的玄机呢?请看下集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