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鲁肃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都主张“先三分后一统”也都把占领荆州看做实现其集团霸业和帝业的第一步。然而,当孙权羽翼丰满以后准备实施这个计划时,却遭到江东老臣张昭的反对。张昭为什么反对孙权进攻荆州呢?孙权最终又是如何决策的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江东基业。
诸葛亮的隆中对称孙吴集团“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鲁肃版的隆中对则更认为他们可以“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事实上,以孙权为首的江东集团经过父兄三世的积累,已经成为未来三国鼎立中不可或缺的一足。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他们的政治意图和路线又是什么呢?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揭示江东集团的崛起之谜,易中天品三国之“江东基业”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留下一个问题,就是建安十三年的时候,甘宁旧话重提,向孙权提出建议,立即进攻黄祖,进一步拿下荆州,这样巴蜀就可能是在将来变成我们的了,第一步,灭黄祖。而孙权的首席谋士,也是孙权的秘书长张昭表示反对,张昭和甘宁就争论起来了。那么孙权是怎么表态的呢?兴霸是甘宁的字,古人称字是表示尊敬,孙权端起一杯酒来,对甘宁说:兴霸,灭黄祖这个事就像这杯酒一样,孤就托付给你了,好自为之,凯旋归来。那孙权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表态呢?为什么要支持甘宁去讨伐黄祖呢?这个要从孙权集团的兴起说起。
孙权这个集团我们也称之为江东集团,什么叫江东?我们知道长江基本上是由西往东流的,但是在芜湖和南京之间这一段长江偏北流,这一段江段的东西两岸古人就称之为江东和江西,而把现在咱们的湖南省称为江南,也就是说三国时代的江南不是苏州那个地方,是我们现在的湖南。
江东集团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它的创始人是孙坚,奠基者是孙策,发展壮大使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是孙权。孙坚字文台,史书上说他是孙武之后,这个靠不住,又说他们家世代仕吴,这个大概是靠得住的。孙坚这个人从小就胆识过人,有一次他和他的父亲一起出门坐船,来到一个地方准备靠岸,发现江上很多船都不敢靠岸,为什么呢?因为码头上有一伙强盗正在那儿分赃。当时孙坚十七岁,站在船头看了一下,说这一伙毛贼,可以干掉他们嘛!拎了一把刀他就上岸了,上岸以后他就指指划划。强盗一看,说哎呀,官兵来了,这个小伙子是个指挥官,正在吩咐,什么这边抄后路啊什么东西。强盗就放下赃物,一哄而散,孙坚提起刀就跑,追上一个,啪,头砍下来。那么这件事情就轰动了,轰动了以后,地方政府就任命他做县尉,也就是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后来又升到县丞,那就是副县长。但是真正让天下人都知道孙坚,是在董卓之乱的后面。
我们知道当时董卓在洛阳造乱,袁绍、曹操啊这些人起来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这个时候孙坚已经担任了长沙太守,也起兵讨伐董卓,但是他这个时候地位还比较低,所以他还是投靠了袁术,作为袁术麾下的一员战将。我们知道关东联军组成以后是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只有两个人去打董卓,一个是曹操,打了一下打败了,还有一个就是孙坚。孙坚可是所向披靡,一路凯歌,谁挡他的横他就杀谁,一路上杀了很多人,一直打到洛阳跟前,杀掉了董卓的大将华雄,所以三国演义说关羽温酒斩华雄那是编出来的,华雄是孙坚杀的。
这个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个是袁术这个家伙小心眼,看到孙坚的力量这么强,就害怕将来孙坚不听他的指挥,就扣押孙坚的军粮。孙坚得到消息以后,连夜跑了一百里路去见袁术,孙坚说:请将军想一想,我孙坚和董卓前世无冤后世无仇,我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讨伐董卓呢?上报效国家,下报答将军,因为袁将军你的家人已经被董卓杀光了,我是给你报仇啊,你为什么还要不相信孙坚呢?袁术说不好意思,军粮给你。第二件事情就是董卓害怕了,董卓派个人去找孙坚,说我们不打了,我们和亲好不好,我们做个儿女亲家。孙坚说什么,说:你董卓祸国殃民,是天底下头号国贼,我恨不得拎着你的脑袋到全国各地去巡回,和什么亲?董卓一听这话吓坏了,劫持了皇帝,劫持了百官,烧了洛阳,跑西安去了。这就是孙坚啊,当之无愧的乱世英雄。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他出身县吏,由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已是长沙太守。孙坚有勇有谋,连当时的董卓都不敢小看,可惜是跟错了人,跟在小心眼的袁术手下,始终不被信任,后来在打刘表的过程中由于轻敌而阵亡,死时年仅37岁。于是,十八岁的长子孙策接替了孙坚未竟的事业,而三国演义中的孙策是一个性急少谋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孙策果真是这样的一个人吗?孙策又是凭借什么来子承父业的呢?
孙策是个少年英雄,当时吴这个地方的人把孙策和他同年的周瑜呼为孙郎、周郎,就是孙帅哥、周帅哥。而吴郡的太守叫做许贡的上书朝廷,说孙策这个人非常骁勇,就像当年的项羽,因此孙策得到了一个外号,叫做小霸王,小霸王什么意思呢?小项羽。但是在我看来孙策这个人比项羽可爱,我读史书老实说,没怎么发现项羽太多可爱的地方,项羽后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喜欢,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都不喜欢刘邦,刘邦这个人太流氓了,所以同情被刘邦打败的项羽。而在我看来孙策比项羽可爱,孙策人长得非常漂亮,也喜欢漂亮,史书上的说法叫做“美姿颜”他第二个特点是性格好,叫做“好笑语”喜欢说笑话“性阔达”就是很大度,所以史书上说“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就是一些士人也好,老百姓也好,见到孙策都非常喜欢他,愿意为他去死,可见其人格魅力。
孙策和项羽不同的一点还在于他善于用人,大家听过我讲汉代风云人物的都知道,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会用人,刘邦后来做了一个总结嘛,说项羽就一个范增,还不会用,他哪儿有不失败的呢?但是孙策很善于用人,孙策的手下有很多的人才,当然有一些是他父亲给他留下来的,比方说程普、黄盖啊,但是他自己也招募了一些人才,吸引了一些人才,比方说周瑜,比方说张昭。张昭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很能干的人,而且写得一笔好字,所以张昭到了孙策那里,孙策让他当秘书长,把军务政务都交给张昭。所以当时甚至到这种程度,就是北方的那些文人、士大夫、那些名士都只知道江东有一个张昭,不知道江东有一个孙策,给江东写信总是把这些功劳都归于张昭。张昭接到信他就紧张啊,这个事情怎么办呢?我把这些信给他看,好像我在炫耀自己,我不吭气瞒着孙策那我更加说不清楚了,好像我有个人野心,很为难。
孙策知道了以后哈哈大笑,孙策说:你们知不知道齐桓公啊?齐桓公当年是把所有的军务政务都交给管仲啊,而且称管仲为仲父,就是叔叔,手下的人到齐桓公那请示工作,齐桓公说你去问我叔,再来请示工作,他说你去问我叔。旁边就有一个人说齐桓公了,一则告仲父,二则告仲父,为君其易乎?你有什么事你就问管仲,有什么事问管仲,你这个国君也当得太容易了吧?齐桓公说什么呢,这个当国君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没有仲父之前我是很难的,有了仲父以后我就不困难了。他说国君有难有易,有劳也有逸,劳在什么呢?劳在找人,国君辛苦在什么地方?辛苦在寻找人才,一旦找到了人才他就安逸了。孙策把这个故事讲了以后对周围的人,也对张昭说:“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所以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张昭就是我的仲父啊,张昭就是我的管仲啊,我有了张昭难道我就没有功劳吗?难道我就没有名声吗?哈哈大笑,非常大气,非常聪明。你要知道一个做臣下的人他最害怕的是什么呢?功高盖主,或者准确地说他最害怕被认为功高盖主,尤其是怕被他的君主认为他功高盖主。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人杀功臣,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功高盖主啊,赏无可赏。而孙策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人才来辅佐自己,要让这些人才尽心尽力必须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那么这个故事孙策就等于告诉大家,在我这里是不用害怕功高盖主的,我不怕你们功高盖主,你们也盖不了我,所以非常大气,而且聪明。
那么这样的一种作风就使得孙策这个少年英雄英气逼人,充满了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的英雄惺惺相惜,比方说太史慈。太史慈原来是刘繇的部下,而刘繇是和孙策打仗的。有一次他们狭路相逢,孙策这边带了十三个人,太史慈只有一个人,那你敢跟我单打、单挑吗?单打独练,行啊!两个人就打起来了,短兵相接的时候,就发展到近乎肉搏,这个时候孙策手快,一把把太史慈背上戟拨下来了,太史慈也手快,一把就把孙策的头盔拿下来了,他们有过这样一段遭遇,当然后来大部队来了以后两个人就分开了。那么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太史慈做了孙策的俘虏,那么孙策听说太史慈被俘了以后,就走上前去亲自为太史慈松绑,然后拉着他的手说:太史兄弟,我们又见面了,我问你个问题,如果我做了你的俘虏会怎么样?太史慈说:那就不好说了,那可不一定。孙策就笑:行了,行了,我们也不要打了,我们合作吧,共计大事。那么从此太史慈就成为孙策手下的一员战将... -->>
鲁肃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都主张“先三分后一统”也都把占领荆州看做实现其集团霸业和帝业的第一步。然而,当孙权羽翼丰满以后准备实施这个计划时,却遭到江东老臣张昭的反对。张昭为什么反对孙权进攻荆州呢?孙权最终又是如何决策的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江东基业。
诸葛亮的隆中对称孙吴集团“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鲁肃版的隆中对则更认为他们可以“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事实上,以孙权为首的江东集团经过父兄三世的积累,已经成为未来三国鼎立中不可或缺的一足。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他们的政治意图和路线又是什么呢?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揭示江东集团的崛起之谜,易中天品三国之“江东基业”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留下一个问题,就是建安十三年的时候,甘宁旧话重提,向孙权提出建议,立即进攻黄祖,进一步拿下荆州,这样巴蜀就可能是在将来变成我们的了,第一步,灭黄祖。而孙权的首席谋士,也是孙权的秘书长张昭表示反对,张昭和甘宁就争论起来了。那么孙权是怎么表态的呢?兴霸是甘宁的字,古人称字是表示尊敬,孙权端起一杯酒来,对甘宁说:兴霸,灭黄祖这个事就像这杯酒一样,孤就托付给你了,好自为之,凯旋归来。那孙权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表态呢?为什么要支持甘宁去讨伐黄祖呢?这个要从孙权集团的兴起说起。
孙权这个集团我们也称之为江东集团,什么叫江东?我们知道长江基本上是由西往东流的,但是在芜湖和南京之间这一段长江偏北流,这一段江段的东西两岸古人就称之为江东和江西,而把现在咱们的湖南省称为江南,也就是说三国时代的江南不是苏州那个地方,是我们现在的湖南。
江东集团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它的创始人是孙坚,奠基者是孙策,发展壮大使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是孙权。孙坚字文台,史书上说他是孙武之后,这个靠不住,又说他们家世代仕吴,这个大概是靠得住的。孙坚这个人从小就胆识过人,有一次他和他的父亲一起出门坐船,来到一个地方准备靠岸,发现江上很多船都不敢靠岸,为什么呢?因为码头上有一伙强盗正在那儿分赃。当时孙坚十七岁,站在船头看了一下,说这一伙毛贼,可以干掉他们嘛!拎了一把刀他就上岸了,上岸以后他就指指划划。强盗一看,说哎呀,官兵来了,这个小伙子是个指挥官,正在吩咐,什么这边抄后路啊什么东西。强盗就放下赃物,一哄而散,孙坚提起刀就跑,追上一个,啪,头砍下来。那么这件事情就轰动了,轰动了以后,地方政府就任命他做县尉,也就是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后来又升到县丞,那就是副县长。但是真正让天下人都知道孙坚,是在董卓之乱的后面。
我们知道当时董卓在洛阳造乱,袁绍、曹操啊这些人起来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这个时候孙坚已经担任了长沙太守,也起兵讨伐董卓,但是他这个时候地位还比较低,所以他还是投靠了袁术,作为袁术麾下的一员战将。我们知道关东联军组成以后是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只有两个人去打董卓,一个是曹操,打了一下打败了,还有一个就是孙坚。孙坚可是所向披靡,一路凯歌,谁挡他的横他就杀谁,一路上杀了很多人,一直打到洛阳跟前,杀掉了董卓的大将华雄,所以三国演义说关羽温酒斩华雄那是编出来的,华雄是孙坚杀的。
这个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个是袁术这个家伙小心眼,看到孙坚的力量这么强,就害怕将来孙坚不听他的指挥,就扣押孙坚的军粮。孙坚得到消息以后,连夜跑了一百里路去见袁术,孙坚说:请将军想一想,我孙坚和董卓前世无冤后世无仇,我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讨伐董卓呢?上报效国家,下报答将军,因为袁将军你的家人已经被董卓杀光了,我是给你报仇啊,你为什么还要不相信孙坚呢?袁术说不好意思,军粮给你。第二件事情就是董卓害怕了,董卓派个人去找孙坚,说我们不打了,我们和亲好不好,我们做个儿女亲家。孙坚说什么,说:你董卓祸国殃民,是天底下头号国贼,我恨不得拎着你的脑袋到全国各地去巡回,和什么亲?董卓一听这话吓坏了,劫持了皇帝,劫持了百官,烧了洛阳,跑西安去了。这就是孙坚啊,当之无愧的乱世英雄。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他出身县吏,由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已是长沙太守。孙坚有勇有谋,连当时的董卓都不敢小看,可惜是跟错了人,跟在小心眼的袁术手下,始终不被信任,后来在打刘表的过程中由于轻敌而阵亡,死时年仅37岁。于是,十八岁的长子孙策接替了孙坚未竟的事业,而三国演义中的孙策是一个性急少谋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孙策果真是这样的一个人吗?孙策又是凭借什么来子承父业的呢?
孙策是个少年英雄,当时吴这个地方的人把孙策和他同年的周瑜呼为孙郎、周郎,就是孙帅哥、周帅哥。而吴郡的太守叫做许贡的上书朝廷,说孙策这个人非常骁勇,就像当年的项羽,因此孙策得到了一个外号,叫做小霸王,小霸王什么意思呢?小项羽。但是在我看来孙策这个人比项羽可爱,我读史书老实说,没怎么发现项羽太多可爱的地方,项羽后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喜欢,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都不喜欢刘邦,刘邦这个人太流氓了,所以同情被刘邦打败的项羽。而在我看来孙策比项羽可爱,孙策人长得非常漂亮,也喜欢漂亮,史书上的说法叫做“美姿颜”他第二个特点是性格好,叫做“好笑语”喜欢说笑话“性阔达”就是很大度,所以史书上说“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就是一些士人也好,老百姓也好,见到孙策都非常喜欢他,愿意为他去死,可见其人格魅力。
孙策和项羽不同的一点还在于他善于用人,大家听过我讲汉代风云人物的都知道,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会用人,刘邦后来做了一个总结嘛,说项羽就一个范增,还不会用,他哪儿有不失败的呢?但是孙策很善于用人,孙策的手下有很多的人才,当然有一些是他父亲给他留下来的,比方说程普、黄盖啊,但是他自己也招募了一些人才,吸引了一些人才,比方说周瑜,比方说张昭。张昭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很能干的人,而且写得一笔好字,所以张昭到了孙策那里,孙策让他当秘书长,把军务政务都交给张昭。所以当时甚至到这种程度,就是北方的那些文人、士大夫、那些名士都只知道江东有一个张昭,不知道江东有一个孙策,给江东写信总是把这些功劳都归于张昭。张昭接到信他就紧张啊,这个事情怎么办呢?我把这些信给他看,好像我在炫耀自己,我不吭气瞒着孙策那我更加说不清楚了,好像我有个人野心,很为难。
孙策知道了以后哈哈大笑,孙策说:你们知不知道齐桓公啊?齐桓公当年是把所有的军务政务都交给管仲啊,而且称管仲为仲父,就是叔叔,手下的人到齐桓公那请示工作,齐桓公说你去问我叔,再来请示工作,他说你去问我叔。旁边就有一个人说齐桓公了,一则告仲父,二则告仲父,为君其易乎?你有什么事你就问管仲,有什么事问管仲,你这个国君也当得太容易了吧?齐桓公说什么呢,这个当国君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没有仲父之前我是很难的,有了仲父以后我就不困难了。他说国君有难有易,有劳也有逸,劳在什么呢?劳在找人,国君辛苦在什么地方?辛苦在寻找人才,一旦找到了人才他就安逸了。孙策把这个故事讲了以后对周围的人,也对张昭说:“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所以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张昭就是我的仲父啊,张昭就是我的管仲啊,我有了张昭难道我就没有功劳吗?难道我就没有名声吗?哈哈大笑,非常大气,非常聪明。你要知道一个做臣下的人他最害怕的是什么呢?功高盖主,或者准确地说他最害怕被认为功高盖主,尤其是怕被他的君主认为他功高盖主。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人杀功臣,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功高盖主啊,赏无可赏。而孙策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人才来辅佐自己,要让这些人才尽心尽力必须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那么这个故事孙策就等于告诉大家,在我这里是不用害怕功高盖主的,我不怕你们功高盖主,你们也盖不了我,所以非常大气,而且聪明。
那么这样的一种作风就使得孙策这个少年英雄英气逼人,充满了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的英雄惺惺相惜,比方说太史慈。太史慈原来是刘繇的部下,而刘繇是和孙策打仗的。有一次他们狭路相逢,孙策这边带了十三个人,太史慈只有一个人,那你敢跟我单打、单挑吗?单打独练,行啊!两个人就打起来了,短兵相接的时候,就发展到近乎肉搏,这个时候孙策手快,一把把太史慈背上戟拨下来了,太史慈也手快,一把就把孙策的头盔拿下来了,他们有过这样一段遭遇,当然后来大部队来了以后两个人就分开了。那么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太史慈做了孙策的俘虏,那么孙策听说太史慈被俘了以后,就走上前去亲自为太史慈松绑,然后拉着他的手说:太史兄弟,我们又见面了,我问你个问题,如果我做了你的俘虏会怎么样?太史慈说:那就不好说了,那可不一定。孙策就笑:行了,行了,我们也不要打了,我们合作吧,共计大事。那么从此太史慈就成为孙策手下的一员战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