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成了什么官场,官场潜规则、官场作风、官僚主义,它都是因为这个制度变化产生出来的,他们是皇权的职业代理人,官僚是皇权的职业代理人,因为这个时候天下一统了,整个天下只有一个国家了,天子就是皇帝,或者皇帝就是天子,皇帝不能亲自来管这么多地方,这么多事情,他要找代理人,这个代理人就是官僚,叫做官员代理,就是帝国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官员代理,他是代行皇权的,这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贵族世袭,官僚任命,这是第二点区别。
画外音:前面易中天先生为我们讲了邦国制和帝国制的两点区别,邦国的国家制度是封建制,帝国的国家制度是郡县制,邦国的政治形态是贵族政治,帝国的政治形态是官僚政治。那么除了这些区别以外,邦国制和帝国制还有什么区别呢?
第三点区别呢是统治阶级的不同。邦国时代的统治阶级是什么呢?领主阶级。帝国时代的统治阶级是什么呢?地主阶级。那么领主和地主有什么不同?领主的特点是有产权、有治权。国是天子封给储侯的,家是诸侯封给大夫的,大夫拥有一个家,就是“采邑”了,这个家就是他的,这个地就是他的,这个地上的人民就是他的子民,他可以统治,他可以治理,他拥有独立主权,所以叫做有产权也有治权,或者说有主权也有政权。地主呢?地主是有产权无治权,到了帝国时代地主这块地是他的,他还可以买卖,当然这个事情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说清楚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问题,很严重问题就是产权不清,这个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到底是谁的,一方面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是皇帝的,另外一方面呢,每个地主都有自己一块地还可以买卖,公开买卖、合法买卖,应该叫做产权不清,但是我们姑且算地主是有产权的,因为他可以买卖,但是无治权,他不能说我这块地上的人是我的子民,那不可以的,所以他是有财权无政权,有产权无治权,这是地主和领主的区别。好了,我们知道了邦国时代和统治阶级是领主阶级,帝国时代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那么在帝国时代,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那么这样一个漫长的两千多年的时代又被划分为三个时代,哪三个时代呢?秦汉是一个时代,魏晋包括南北朝了,魏晋是一个时代,隋唐也包括隋唐以后是一个时代。这三个时代的统治阶级也是不一样的,是什么呢?秦汉时代的统治阶级是贵族地主阶级,魏晋南北朝的统治阶级是士族地主阶级,隋唐和隋唐以后的统治阶级是庶族地主阶级。为什么秦汉地主阶级是贵族地主呢?因为他是从封建领主,是从贵族政治转化过来的,邦国时代的统治阶级是贵族领主,因此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阶段的统治阶级就是贵族地主,他是这样过渡过来的,还带有贵族性,比方说他是一个半领主,半地主的这样一个概念,比方说秦汉那些侯,他也是有领地的,我们去读三国志一说就是封多少县,封多少个县给你,你建立一个块地方,你是一个侯,封到县侯,诸葛亮、张飞这些人都是县侯,把一个县封给你,但是你有财权无政权,封一个县给你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县的赋税归你了,这个县有五千户,叫做封五千户,就是五千户的这个赋税归你了,封万户就是一万户的赋税归你了,叫万户侯,但是没有政权,你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的,所以叫做半领主半地主。那么隋唐以后的庶族地主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完全没有贵族性了是平民当中的地主,是普通的地主,他只有一块地,甚至没有地,他只有产权,没有任何政权、治权、主权这些都没有。那么隋唐以后为什么它的统治阶级会是庶族地主阶级呢?因为庶族地主阶级最符合帝国制度的要求,帝国制度的要求是什么呢?中央集权、分级管理、官员任命、代理皇权,就是这个帝国制度要求只有一个职位是世袭的就是皇帝,这是和邦国的一个重要区别,邦国是天子、诸侯、大夫、士都是世袭的。帝国时代就是只有皇帝可以世袭,当然包括皇帝封的一些王侯他是有的也是可以世袭的,但是意义不大了,因为他没有政权,其他的官员们哪怕你位至卿相,宰相、大将军,小到一个七品芝麻官都不能世袭,必须严格地任命制,那么这个最严格的任命制是在隋唐以后建立起来的,所以隋唐是庶族地主阶级的时代。
画外音:现在我们知道秦汉是贵族地主阶级时代,隋唐是庶族地主阶级时代,秦汉和隋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是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那么这三大统治阶级的不同统治方式又集中地表现在哪里呢?
表面在帝国的人事制度上,因为一个国家要管理它需要有个管理者,需要官员来管理。那么我前面讲了邦国时代它是世袭的,当然到春秋战国的后期,尤其到战国后期已经开始出现非世袭的官员,意味着已经开始要过渡了,过渡时期嘛,在严格的邦国时代,它的卿、大夫都是世袭的。秦汉呢,秦汉开始实行任命制,那么秦汉的这个人事制度是什么呢?叫做察举制。察举,举是什么意思呢?举就是提拔,提拔官员,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提拔官员呢或者选拔官员呢?组织考察,所以叫察举,从汉武帝开始由地方官负责在自己的那个管理范围内发现人才向中央报告,我发现一个,我发现一个,进行一些考察,考察有些条件,比方说孝廉、秀才,孝廉就是孝子,是个廉士,品德高尚,是个秀才,学问好,文笔好,有能力,德才兼备,报告给中央,然后中央来任命他做一个官员,叫做察举。那么这个察举制呢它到了东汉末年,它就出了问题了,出了什么问题呢?一些人为了走仕途,开始做政治秀,做道德秀,你不是要孝廉吗,你不是要我道德品质好吗,这个道德品质好它怎么讲呢?这个话,它得有些表现,那么他们就开始表现,比方说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中国传统的丧礼制度他应该守孝三年,一般地说就是披麻戴孝三年就可以了,但是他为了表示他非常地孝,他不住家里了,住到他父亲的墓道里面,因为中国古人这个墓,如果家庭比较富裕的话,他墓是做得是很大的,除了墓以外,前面还有一个墓道,帝边还有一个庐,可以搭一个草棚,在那儿守墓,他住那儿,不回家住,孝,后来被人揭发出来,三年工夫就在那墓道里生俩儿子,那本来这个事也不能做的,不能吃细粮,不能穿绸缎,当然也不能够有生儿子的那个事,揭发出来了,假的。还有一个人,兄弟三个都想当官,老大就把大家叫过来说,我们分家吧,我们弄个假分家,我得一大堆,你们两个得一点点,然后开新闻发布会说我们分家了,老大得了一大堆,大部分,两个弟弟得了一点点,大家就问了,说你们两个弟弟为什么分家的时候分得这么不匀呢,弟弟说:哎呀,兄长嘛,长兄如父嘛,孝悌嘛,我们让,于是这两个弟弟得了美名,让,谦让,礼让,好,品德高尚,推荐他们两个做官,等他们两个做官以后,哥仨又开新闻发布会重新分家,每人三分之一,大家说你这是什么名堂?哥哥说我就是想让弟弟当官,所以我先牺牲我自己的名誉,背一个黑锅,现在我弟弟已经当了官,我们重新分,于是大家又说这个哥哥不错,这哥哥也是好哥哥,道德高尚,为了弟弟的前途宁肯背黑锅了,哥哥也当官,做秀嘛,非常虚伪,所以当时民谣的说法就是举孝廉,父别居,推荐这个人做孝子,他跟爸爸不住在一块儿,不赡养父母,举秀才,不识书,说他这个人有学问,他字都认识,假,这才有后来曹操惟才是举,如何发现人才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是在隋唐,是从隋以后,通过什么制度来解决呢?科举。“举”我刚才已经解释过了就是选择官吏“科”是什么呢?设科考试,通过考试的办法来发现人才。
画外音:现在我们知道了秦汉贵族地主阶级时代采取的人事制度是察举,而隋唐庶族地主阶级时代采取的人事制度是科举,在秦汉和隋唐之间就是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采取的人事制度是什么呢?
那么在这个秦汉的察举和隋唐的科举之间的魏晋是个什么制度呢?荐举。什么叫做荐举呢?就是由朝廷专门设置的九品中正官来负责推荐官员,这个九品中正官干一个什么事呢?把所有的人才分为三六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中下又分上中下,叫做三六九等,叫做九品,说这个人才是上上等的,马上朝廷给个大官做,这个人才是下下等的,给个小吏做,这个叫荐举。这个荐举制度又叫九品官人法,又叫做九品中正制,谁发明的呢?就是曹操旁边的那个谋士叫做陈群的人发明的,然后把这个推荐给曹丕,曹丕接受了开始实行,那么曹丕为什么要实行呢?我前面讲过了就是为了和士族地主阶级做个政治交易,你拥戴我取代东汉,我保证你们士族地主阶级做官的特权。所以魏晋南北朝这个士族地主阶级做统治阶级的时代我们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就是由贵族转化为庶族的时候要经过士族这个中间环节,因为士族他是一半象贵族,一半象庶族,为什么说他象庶族呢?因为他归根结底是平民,他不是贵族,这个象庶族。为什么说象贵族呢?因为他实际上世袭和垄断了仕途,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啊,魏晋南北朝这个历史阶段的出现是必然的,何况到了东汉末年,士族地主阶级已经垄断了仕途,这就是占领了上层建筑,已经控制了舆论,这就是掌握了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了豪强,这就是把握了经济基础,这个阶级迟早要登上历史舞台,但是三国插进来了,三国是什么?我们前面讲过了,魏、蜀、吴三家建立的都是非士族政权,这我们前面已经交待过了,所以三国是插曲中的插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呢?请看下集历史插曲。
成了什么官场,官场潜规则、官场作风、官僚主义,它都是因为这个制度变化产生出来的,他们是皇权的职业代理人,官僚是皇权的职业代理人,因为这个时候天下一统了,整个天下只有一个国家了,天子就是皇帝,或者皇帝就是天子,皇帝不能亲自来管这么多地方,这么多事情,他要找代理人,这个代理人就是官僚,叫做官员代理,就是帝国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官员代理,他是代行皇权的,这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贵族世袭,官僚任命,这是第二点区别。
画外音:前面易中天先生为我们讲了邦国制和帝国制的两点区别,邦国的国家制度是封建制,帝国的国家制度是郡县制,邦国的政治形态是贵族政治,帝国的政治形态是官僚政治。那么除了这些区别以外,邦国制和帝国制还有什么区别呢?
第三点区别呢是统治阶级的不同。邦国时代的统治阶级是什么呢?领主阶级。帝国时代的统治阶级是什么呢?地主阶级。那么领主和地主有什么不同?领主的特点是有产权、有治权。国是天子封给储侯的,家是诸侯封给大夫的,大夫拥有一个家,就是“采邑”了,这个家就是他的,这个地就是他的,这个地上的人民就是他的子民,他可以统治,他可以治理,他拥有独立主权,所以叫做有产权也有治权,或者说有主权也有政权。地主呢?地主是有产权无治权,到了帝国时代地主这块地是他的,他还可以买卖,当然这个事情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说清楚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问题,很严重问题就是产权不清,这个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到底是谁的,一方面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是皇帝的,另外一方面呢,每个地主都有自己一块地还可以买卖,公开买卖、合法买卖,应该叫做产权不清,但是我们姑且算地主是有产权的,因为他可以买卖,但是无治权,他不能说我这块地上的人是我的子民,那不可以的,所以他是有财权无政权,有产权无治权,这是地主和领主的区别。好了,我们知道了邦国时代和统治阶级是领主阶级,帝国时代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那么在帝国时代,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那么这样一个漫长的两千多年的时代又被划分为三个时代,哪三个时代呢?秦汉是一个时代,魏晋包括南北朝了,魏晋是一个时代,隋唐也包括隋唐以后是一个时代。这三个时代的统治阶级也是不一样的,是什么呢?秦汉时代的统治阶级是贵族地主阶级,魏晋南北朝的统治阶级是士族地主阶级,隋唐和隋唐以后的统治阶级是庶族地主阶级。为什么秦汉地主阶级是贵族地主呢?因为他是从封建领主,是从贵族政治转化过来的,邦国时代的统治阶级是贵族领主,因此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阶段的统治阶级就是贵族地主,他是这样过渡过来的,还带有贵族性,比方说他是一个半领主,半地主的这样一个概念,比方说秦汉那些侯,他也是有领地的,我们去读三国志一说就是封多少县,封多少个县给你,你建立一个块地方,你是一个侯,封到县侯,诸葛亮、张飞这些人都是县侯,把一个县封给你,但是你有财权无政权,封一个县给你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县的赋税归你了,这个县有五千户,叫做封五千户,就是五千户的这个赋税归你了,封万户就是一万户的赋税归你了,叫万户侯,但是没有政权,你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的,所以叫做半领主半地主。那么隋唐以后的庶族地主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完全没有贵族性了是平民当中的地主,是普通的地主,他只有一块地,甚至没有地,他只有产权,没有任何政权、治权、主权这些都没有。那么隋唐以后为什么它的统治阶级会是庶族地主阶级呢?因为庶族地主阶级最符合帝国制度的要求,帝国制度的要求是什么呢?中央集权、分级管理、官员任命、代理皇权,就是这个帝国制度要求只有一个职位是世袭的就是皇帝,这是和邦国的一个重要区别,邦国是天子、诸侯、大夫、士都是世袭的。帝国时代就是只有皇帝可以世袭,当然包括皇帝封的一些王侯他是有的也是可以世袭的,但是意义不大了,因为他没有政权,其他的官员们哪怕你位至卿相,宰相、大将军,小到一个七品芝麻官都不能世袭,必须严格地任命制,那么这个最严格的任命制是在隋唐以后建立起来的,所以隋唐是庶族地主阶级的时代。
画外音:现在我们知道秦汉是贵族地主阶级时代,隋唐是庶族地主阶级时代,秦汉和隋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是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那么这三大统治阶级的不同统治方式又集中地表现在哪里呢?
表面在帝国的人事制度上,因为一个国家要管理它需要有个管理者,需要官员来管理。那么我前面讲了邦国时代它是世袭的,当然到春秋战国的后期,尤其到战国后期已经开始出现非世袭的官员,意味着已经开始要过渡了,过渡时期嘛,在严格的邦国时代,它的卿、大夫都是世袭的。秦汉呢,秦汉开始实行任命制,那么秦汉的这个人事制度是什么呢?叫做察举制。察举,举是什么意思呢?举就是提拔,提拔官员,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提拔官员呢或者选拔官员呢?组织考察,所以叫察举,从汉武帝开始由地方官负责在自己的那个管理范围内发现人才向中央报告,我发现一个,我发现一个,进行一些考察,考察有些条件,比方说孝廉、秀才,孝廉就是孝子,是个廉士,品德高尚,是个秀才,学问好,文笔好,有能力,德才兼备,报告给中央,然后中央来任命他做一个官员,叫做察举。那么这个察举制呢它到了东汉末年,它就出了问题了,出了什么问题呢?一些人为了走仕途,开始做政治秀,做道德秀,你不是要孝廉吗,你不是要我道德品质好吗,这个道德品质好它怎么讲呢?这个话,它得有些表现,那么他们就开始表现,比方说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中国传统的丧礼制度他应该守孝三年,一般地说就是披麻戴孝三年就可以了,但是他为了表示他非常地孝,他不住家里了,住到他父亲的墓道里面,因为中国古人这个墓,如果家庭比较富裕的话,他墓是做得是很大的,除了墓以外,前面还有一个墓道,帝边还有一个庐,可以搭一个草棚,在那儿守墓,他住那儿,不回家住,孝,后来被人揭发出来,三年工夫就在那墓道里生俩儿子,那本来这个事也不能做的,不能吃细粮,不能穿绸缎,当然也不能够有生儿子的那个事,揭发出来了,假的。还有一个人,兄弟三个都想当官,老大就把大家叫过来说,我们分家吧,我们弄个假分家,我得一大堆,你们两个得一点点,然后开新闻发布会说我们分家了,老大得了一大堆,大部分,两个弟弟得了一点点,大家就问了,说你们两个弟弟为什么分家的时候分得这么不匀呢,弟弟说:哎呀,兄长嘛,长兄如父嘛,孝悌嘛,我们让,于是这两个弟弟得了美名,让,谦让,礼让,好,品德高尚,推荐他们两个做官,等他们两个做官以后,哥仨又开新闻发布会重新分家,每人三分之一,大家说你这是什么名堂?哥哥说我就是想让弟弟当官,所以我先牺牲我自己的名誉,背一个黑锅,现在我弟弟已经当了官,我们重新分,于是大家又说这个哥哥不错,这哥哥也是好哥哥,道德高尚,为了弟弟的前途宁肯背黑锅了,哥哥也当官,做秀嘛,非常虚伪,所以当时民谣的说法就是举孝廉,父别居,推荐这个人做孝子,他跟爸爸不住在一块儿,不赡养父母,举秀才,不识书,说他这个人有学问,他字都认识,假,这才有后来曹操惟才是举,如何发现人才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是在隋唐,是从隋以后,通过什么制度来解决呢?科举。“举”我刚才已经解释过了就是选择官吏“科”是什么呢?设科考试,通过考试的办法来发现人才。
画外音:现在我们知道了秦汉贵族地主阶级时代采取的人事制度是察举,而隋唐庶族地主阶级时代采取的人事制度是科举,在秦汉和隋唐之间就是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采取的人事制度是什么呢?
那么在这个秦汉的察举和隋唐的科举之间的魏晋是个什么制度呢?荐举。什么叫做荐举呢?就是由朝廷专门设置的九品中正官来负责推荐官员,这个九品中正官干一个什么事呢?把所有的人才分为三六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中下又分上中下,叫做三六九等,叫做九品,说这个人才是上上等的,马上朝廷给个大官做,这个人才是下下等的,给个小吏做,这个叫荐举。这个荐举制度又叫九品官人法,又叫做九品中正制,谁发明的呢?就是曹操旁边的那个谋士叫做陈群的人发明的,然后把这个推荐给曹丕,曹丕接受了开始实行,那么曹丕为什么要实行呢?我前面讲过了就是为了和士族地主阶级做个政治交易,你拥戴我取代东汉,我保证你们士族地主阶级做官的特权。所以魏晋南北朝这个士族地主阶级做统治阶级的时代我们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就是由贵族转化为庶族的时候要经过士族这个中间环节,因为士族他是一半象贵族,一半象庶族,为什么说他象庶族呢?因为他归根结底是平民,他不是贵族,这个象庶族。为什么说象贵族呢?因为他实际上世袭和垄断了仕途,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啊,魏晋南北朝这个历史阶段的出现是必然的,何况到了东汉末年,士族地主阶级已经垄断了仕途,这就是占领了上层建筑,已经控制了舆论,这就是掌握了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了豪强,这就是把握了经济基础,这个阶级迟早要登上历史舞台,但是三国插进来了,三国是什么?我们前面讲过了,魏、蜀、吴三家建立的都是非士族政权,这我们前面已经交待过了,所以三国是插曲中的插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呢?请看下集历史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