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灵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结果都是涂炭生灵。去国乱世的。人生有常,病业有因,这是自然常理,而医者正是为这个常理而生的。其符咒之水治病,纯属骗人之举,如此事是真,天下还要医者何用?陛下实在不应任其繁衍滋生,应予尽早制止。”
胡太后听了后也觉有理,对他说:“你提醒得很对,信佛和信人是不一样的。再说,佛家以教化为主,讲究六道轮回,宣传佛光普照,并不是用符治病的。”
从此断绝了惠憐的补给,慢慢地,惠憐治病之风也烟消云散了。
后来,元怿又向太后起奏说:“现在有很多官宦大户私自收储百姓作为自己的奴隶,任意扩大私人势力,而国家却因此减少了税收,这种弊端应予治理。”
太后也说:“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治国底确是应当以”均。和。安“三字为主。”
******
接着,元怿按太后诏敕,重新颁布均田制,明确百姓要按丁均田并按田纳税的制度。改变过去大官僚们私自卵翼众人,至使大量的税金漏掉,也限制了大官僚们任意扩大封地范围损公肥私的现象。还规定:官吏贪赃枉法超过一匹绢的数量者处以死刑;欺压百姓。用良家女子为奴卑者坐罪夺爵;官员一律按级别,获取俸禄等一系列的法令。
胡太后在朝堂之上对众臣说:“这些法制即立,必须严格执行,不严不足以宏扬法威。就像人在崖边,超越崖边者粉身碎骨,人们才能惧怕,从而不敢越法一步。只有不越法者,才能安然无恙。”
还说:“治国不同于保国。守国,治国不是治民,而是治政。治政首先要治理好官吏典籍,然后以此为本,教化黎民,则国之为国矣。施王道者天长地久,国泰民安。施霸道者威风一时,后患无穷。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官就有什么样的社稷,看社会治安如何就能看出官员的优劣。”
经过这么一搞,朝庭和地方的官员们再也不敢徇私枉法。玩乎职守,都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不敢随意欺压百姓,贪赃者也大有收敛。当然,也有些人反对这些做法,江阳王元继和刘腾。候刚等人一直心中不满,耿耿于怀。他们极力反对颁布这项法令,写了很多抗表,都被元怿驳了回去。
后来,胡太后又颁诏,各郡县也要像朝庭一样采取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还亲自在光极堂主持了郡。县分成两级考孝廉和秀才的御前会议,并责令由元匡主持这项事业。元匡十分认真地做着这件事,太后很满意。后来,太后又参加了京城洛阳附近郡县考场的监考和评卷工作。她亲自审评,把考生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然后发榜公布,通知全国。
四月,瀛州发生了饥荒。申报朝庭后,元怿下令由州府取官银分发给百姓赈灾。五月,有些地方发生了旱灾。因灾情面积较大,元怿申报了太后。当夜,太后召集各部有关大臣到崇训宫商量对策。研究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下诏:从国库中拨款二十万两白银赈灾。胡太后还在当天带领全体在朝的文武官员举行了祭天仪式,把华林园中饲养的野兽放生,诏令天下禁止屠杀牛。马家畜等,希望得到上天的保佑。
天可求,但南方朝庭的统治者不可求,南北双方的战争岌岌可危。还在太后当贵嫔的时候,魏。梁两国就在淮河争来夺去,战事一直未停。梁朝想利用淮水淹灌魏朝位于淮河南面的寿阳城,便在淮河上游开展了巨大的修堤堰工程。虽然这项工程弄得梁朝劳民伤财,死亡十多万民工;但他们为了战胜魏国军队,一直把工程坚持着修下来。一旦这项工程完工,魏国在淮南的城池和地界就必定遭受水害,无法与梁兵作战而失守,这件事一直让魏国政要们忧心忡忡。
******
胡太后临朝称制以后,立即重新起用已被贬职的骁将杨大眼为平南将军,令他趁梁朝淮堰工程未竣工的时候督军荆山,夺取淮堰。又派萧宝寅为镇东将军,令他从东面援助攻打淮堰的军队。
还没等魏国军队起动开拔,梁朝的军队在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的指挥下袭击并攻占了寿阳东面的军事重镇硖石城。
急报传来,胡太后没等和别的大臣商量就急派定州剌史崔亮为镇南将军,发兵五万夺回硖石城。崔亮乘着盛势,一举击败了梁军的外围兵力,初战告捷。满以为梁军不甘失败,必定会出城迎战,那时将三面出击夺回硖石城。可是梁将赵祖悦却龟缩在城里不出来,死守待援,以图静中取胜。崔亮便命令军队把硖石城围了起来,但因兵力不足,久攻不下。他就派人约会寿阳城的镇帅李崇,请他从水路进军,两下合攻。崔亮一连约会了好多次,李崇屡屡推委,至使硖石城的攻势形成僵局。而这时,淮北的杨。萧两支大军却停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等待朝庭指令。
胡太后对这种局势心中着急,但考虑其它战场也在吃紧,便决定首先指挥荆州剌史元志在沔州大破梁军,然后从西面援助淮水战役。又马上派吏部尚书李平为钦差行台,到淮南节度各路大军。令他先发动淮堰攻势,再夹击硖石城。前方执法可先斩后奏,必须严治军法。
李平只带两千亲兵,星夜赶路直达淮南的寿阳城,但不住在兄长李崇的府邸里,而是另设行台,发号施令。他按照胡太后的旨意,即令萧。杨二军联合渡过淮河,共同攻打梁朝淮堰的守军。同时命令李崇从寿阳城出发,率领水军沿淮河而下与崔亮共同夹击硖石城,寿阳城中,李崇按照李平的布署,令部下李神帅战舰百艘,即日出发,从西面攻打硖石城。
李平亲自来到崔亮的军中,临阵督战。几路大军同时发动,一鼓作气拿下了硖石城。梁帅赵祖悦被俘后,按李平的命令,斩首示众。又在很短的时间内,扫平了寿阳一带固守的梁军。然后李平又马上令李崇和崔亮两支大军即刻西进,与萧。杨二军合围攻打淮堰。还没等大军西进,淮堰那边已经传来捷报,说是梁军已经退居堰南。
就在李平考虑下步如何行动的时候,却听说崔亮已经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擅自返回了洛阳。李平因战事已平,安排好李崇在寿阳的守卫事宜便也返回了洛阳。
北魏朝庭喜报频传,太后和小皇上同升太极殿,隆重地接见前方归来的有功将士。庆功过后,李平向胡太后起奏说:“臣破硖石后,欲挥军夺取淮堰,但崔亮抗命拒进,临阵逃脱,应处死罪。”
崔亮听后,急忙出班奏禀:“臣奉皇命攻硖石四月有余,本来兵力不足,又死伤众多,并且缺少补给。原先,曾多次约李崇合击攻梁,李崇却坐山观虎,直到钦差来到淮南才肯出兵。同样的战术,同样用兵,李崇对我们见危不救,用心叵测。而尚书李平与李崇兄弟相亲,重亲轻国,不但不惩处李崇,反为李崇报功,臣心不服。况且淮堰那边战事已捷,而臣实在是病情严重返回京城就医,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再说疲劳之军,如强弩之末,不得不班师返回京城,否则我们将成为梁军的俘虏。”
李崇也出班奉道:“臣受命镇守寿阳,并没有受命攻击硖石,又未见朝庭颁诏;且寿阳城面对梁朝大军,西面淮堰战事尚未发动;一旦我军出动攻击硖石,寿阳城就会成为一座空城。如果梁军乘机出动,则有丢掉城池的危险。那样的话,寿阳和硖石都不能保住。而寿阳不丢失,硖石的梁军则孤立无援,崔亮才可以与梁军对峙下去,所以臣不敢轻易出城。只有等待淮堰的大军发动起来,梁军才能无暇出兵夺取寿阳城,这时才是臣出兵攻硖石的最好时机。”
李平又奏道:“臣阵前督军,并无兄弟之情。李崇按臣的调遣,共破硖石城,对有功者报功,违令者报罚是臣的职责。”
******
胡太后听了他们说的话,经过再三地思考后,对众人说:“众卿勿再言及此事,大破梁军各有战功。进李平为尚书右仆射,李崇为骠骑将军,崔亮为殿中尚书。其中崔亮违抗命令,本该重罚,念其重病在身,暂且记下,今后立功补过。”
同时还下诏,命令杨大眼屯兵荆山,萧宝寅暂驻淮北,待命进军。过不几日,萧宝寅派人送来一封信,胡太后打开信看。原来是梁朝皇帝给萧宝寅的一封诱降书,萧宝寅还在奏章之中表白了自己的忠心之志。胡太后派钦差到萧宝寅的驻地,以皇室的名义重重地赏赐了他。
接着,胡太后在西林园召见各路大军的首领和有功将士,对他们说:“卿等志尚雄猛,皆国家名将,这次讨平硖石,对国家和各人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事。这是你们大家的功劳,但淮堰还在,所以还须再筹划一下,因此把众卿找来共同商量商量,请你们每人出一条策略,作为将来之计。”
杨大眼首先说:“臣认为,应从水路两个方面一齐攻击,必将无往而不克。”
崔延伯说:“这是对陛下答话,应以实对。淮堰之地,南北水道沟渎复杂,陆战岂可行得通?以臣之见,还应水战。”
太后插言道:“卿之所见,深为宜要,按此办理。”
随后又征询了其他人的意见,最后决定说:“任城王元澄,朕令你为讨南上将军,都督各路兵马,即日东下徐州,举兵攻取淮堰。”
话音刚落,尚书右仆射李平出班奏道:“淮堰不久自破,请陛下且停发兵,静待数月,必有佳音。”
太后问:“卿有何主见?请对朕说出来。”
李平说:“梁朝淮堰是按东南至西北方向构筑的,而寿阳上游有颍河自北流入淮水,河水自西南折向东北。可见淮堰是迎洪修筑的,且堰基多是砂淤不牢,待秋汛一到,淮堰必被冲垮无疑。”
胡太后觉得李平说得很有道理,就令元澄暂不发兵,待秋汛以后相机行事。同时又下了一道圣旨,令李崇在寿阳城北的八公山上筑起一个城,取名“魏昌”;并于寿阳和硖石之间通水筑桥,以备疏散居民到高岗处居住。这项巨大的工程很快就按规定时间完工了,使北魏在淮南的城池有了防汛的准备。
九月刚到,淮水猛涨。梁朝的淮堰迎洪阻水,经受不住巨大的水流冲力,突然暴崩。雷鸣般的洪水一泄千里,声震三百多里远。多年来,梁朝枉费了三十万民工和巨大财力,被这洪水冲击得一朝俱无。十多万沿岸居民全部漂入大海,葬身鱼腹。
而北魏的寿阳。硖石等城因早有防汛准备,洪水一到,居民都被疏散到高处,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没动丝毫财物,轻面易举地赢得了这场战争。当然,李平又得到了重重的奖赏。
这期间,外部的战事较顺人意,可不知这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按照处理事物的常规作法,暂且先不管它。因为国内还有更重要的事务要做,特别是作为女人的胡太后,她必然还有自己的意愿和自己要做的事。
结果都是涂炭生灵。去国乱世的。人生有常,病业有因,这是自然常理,而医者正是为这个常理而生的。其符咒之水治病,纯属骗人之举,如此事是真,天下还要医者何用?陛下实在不应任其繁衍滋生,应予尽早制止。”
胡太后听了后也觉有理,对他说:“你提醒得很对,信佛和信人是不一样的。再说,佛家以教化为主,讲究六道轮回,宣传佛光普照,并不是用符治病的。”
从此断绝了惠憐的补给,慢慢地,惠憐治病之风也烟消云散了。
后来,元怿又向太后起奏说:“现在有很多官宦大户私自收储百姓作为自己的奴隶,任意扩大私人势力,而国家却因此减少了税收,这种弊端应予治理。”
太后也说:“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治国底确是应当以”均。和。安“三字为主。”
******
接着,元怿按太后诏敕,重新颁布均田制,明确百姓要按丁均田并按田纳税的制度。改变过去大官僚们私自卵翼众人,至使大量的税金漏掉,也限制了大官僚们任意扩大封地范围损公肥私的现象。还规定:官吏贪赃枉法超过一匹绢的数量者处以死刑;欺压百姓。用良家女子为奴卑者坐罪夺爵;官员一律按级别,获取俸禄等一系列的法令。
胡太后在朝堂之上对众臣说:“这些法制即立,必须严格执行,不严不足以宏扬法威。就像人在崖边,超越崖边者粉身碎骨,人们才能惧怕,从而不敢越法一步。只有不越法者,才能安然无恙。”
还说:“治国不同于保国。守国,治国不是治民,而是治政。治政首先要治理好官吏典籍,然后以此为本,教化黎民,则国之为国矣。施王道者天长地久,国泰民安。施霸道者威风一时,后患无穷。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官就有什么样的社稷,看社会治安如何就能看出官员的优劣。”
经过这么一搞,朝庭和地方的官员们再也不敢徇私枉法。玩乎职守,都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不敢随意欺压百姓,贪赃者也大有收敛。当然,也有些人反对这些做法,江阳王元继和刘腾。候刚等人一直心中不满,耿耿于怀。他们极力反对颁布这项法令,写了很多抗表,都被元怿驳了回去。
后来,胡太后又颁诏,各郡县也要像朝庭一样采取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还亲自在光极堂主持了郡。县分成两级考孝廉和秀才的御前会议,并责令由元匡主持这项事业。元匡十分认真地做着这件事,太后很满意。后来,太后又参加了京城洛阳附近郡县考场的监考和评卷工作。她亲自审评,把考生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然后发榜公布,通知全国。
四月,瀛州发生了饥荒。申报朝庭后,元怿下令由州府取官银分发给百姓赈灾。五月,有些地方发生了旱灾。因灾情面积较大,元怿申报了太后。当夜,太后召集各部有关大臣到崇训宫商量对策。研究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下诏:从国库中拨款二十万两白银赈灾。胡太后还在当天带领全体在朝的文武官员举行了祭天仪式,把华林园中饲养的野兽放生,诏令天下禁止屠杀牛。马家畜等,希望得到上天的保佑。
天可求,但南方朝庭的统治者不可求,南北双方的战争岌岌可危。还在太后当贵嫔的时候,魏。梁两国就在淮河争来夺去,战事一直未停。梁朝想利用淮水淹灌魏朝位于淮河南面的寿阳城,便在淮河上游开展了巨大的修堤堰工程。虽然这项工程弄得梁朝劳民伤财,死亡十多万民工;但他们为了战胜魏国军队,一直把工程坚持着修下来。一旦这项工程完工,魏国在淮南的城池和地界就必定遭受水害,无法与梁兵作战而失守,这件事一直让魏国政要们忧心忡忡。
******
胡太后临朝称制以后,立即重新起用已被贬职的骁将杨大眼为平南将军,令他趁梁朝淮堰工程未竣工的时候督军荆山,夺取淮堰。又派萧宝寅为镇东将军,令他从东面援助攻打淮堰的军队。
还没等魏国军队起动开拔,梁朝的军队在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的指挥下袭击并攻占了寿阳东面的军事重镇硖石城。
急报传来,胡太后没等和别的大臣商量就急派定州剌史崔亮为镇南将军,发兵五万夺回硖石城。崔亮乘着盛势,一举击败了梁军的外围兵力,初战告捷。满以为梁军不甘失败,必定会出城迎战,那时将三面出击夺回硖石城。可是梁将赵祖悦却龟缩在城里不出来,死守待援,以图静中取胜。崔亮便命令军队把硖石城围了起来,但因兵力不足,久攻不下。他就派人约会寿阳城的镇帅李崇,请他从水路进军,两下合攻。崔亮一连约会了好多次,李崇屡屡推委,至使硖石城的攻势形成僵局。而这时,淮北的杨。萧两支大军却停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等待朝庭指令。
胡太后对这种局势心中着急,但考虑其它战场也在吃紧,便决定首先指挥荆州剌史元志在沔州大破梁军,然后从西面援助淮水战役。又马上派吏部尚书李平为钦差行台,到淮南节度各路大军。令他先发动淮堰攻势,再夹击硖石城。前方执法可先斩后奏,必须严治军法。
李平只带两千亲兵,星夜赶路直达淮南的寿阳城,但不住在兄长李崇的府邸里,而是另设行台,发号施令。他按照胡太后的旨意,即令萧。杨二军联合渡过淮河,共同攻打梁朝淮堰的守军。同时命令李崇从寿阳城出发,率领水军沿淮河而下与崔亮共同夹击硖石城,寿阳城中,李崇按照李平的布署,令部下李神帅战舰百艘,即日出发,从西面攻打硖石城。
李平亲自来到崔亮的军中,临阵督战。几路大军同时发动,一鼓作气拿下了硖石城。梁帅赵祖悦被俘后,按李平的命令,斩首示众。又在很短的时间内,扫平了寿阳一带固守的梁军。然后李平又马上令李崇和崔亮两支大军即刻西进,与萧。杨二军合围攻打淮堰。还没等大军西进,淮堰那边已经传来捷报,说是梁军已经退居堰南。
就在李平考虑下步如何行动的时候,却听说崔亮已经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擅自返回了洛阳。李平因战事已平,安排好李崇在寿阳的守卫事宜便也返回了洛阳。
北魏朝庭喜报频传,太后和小皇上同升太极殿,隆重地接见前方归来的有功将士。庆功过后,李平向胡太后起奏说:“臣破硖石后,欲挥军夺取淮堰,但崔亮抗命拒进,临阵逃脱,应处死罪。”
崔亮听后,急忙出班奏禀:“臣奉皇命攻硖石四月有余,本来兵力不足,又死伤众多,并且缺少补给。原先,曾多次约李崇合击攻梁,李崇却坐山观虎,直到钦差来到淮南才肯出兵。同样的战术,同样用兵,李崇对我们见危不救,用心叵测。而尚书李平与李崇兄弟相亲,重亲轻国,不但不惩处李崇,反为李崇报功,臣心不服。况且淮堰那边战事已捷,而臣实在是病情严重返回京城就医,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再说疲劳之军,如强弩之末,不得不班师返回京城,否则我们将成为梁军的俘虏。”
李崇也出班奉道:“臣受命镇守寿阳,并没有受命攻击硖石,又未见朝庭颁诏;且寿阳城面对梁朝大军,西面淮堰战事尚未发动;一旦我军出动攻击硖石,寿阳城就会成为一座空城。如果梁军乘机出动,则有丢掉城池的危险。那样的话,寿阳和硖石都不能保住。而寿阳不丢失,硖石的梁军则孤立无援,崔亮才可以与梁军对峙下去,所以臣不敢轻易出城。只有等待淮堰的大军发动起来,梁军才能无暇出兵夺取寿阳城,这时才是臣出兵攻硖石的最好时机。”
李平又奏道:“臣阵前督军,并无兄弟之情。李崇按臣的调遣,共破硖石城,对有功者报功,违令者报罚是臣的职责。”
******
胡太后听了他们说的话,经过再三地思考后,对众人说:“众卿勿再言及此事,大破梁军各有战功。进李平为尚书右仆射,李崇为骠骑将军,崔亮为殿中尚书。其中崔亮违抗命令,本该重罚,念其重病在身,暂且记下,今后立功补过。”
同时还下诏,命令杨大眼屯兵荆山,萧宝寅暂驻淮北,待命进军。过不几日,萧宝寅派人送来一封信,胡太后打开信看。原来是梁朝皇帝给萧宝寅的一封诱降书,萧宝寅还在奏章之中表白了自己的忠心之志。胡太后派钦差到萧宝寅的驻地,以皇室的名义重重地赏赐了他。
接着,胡太后在西林园召见各路大军的首领和有功将士,对他们说:“卿等志尚雄猛,皆国家名将,这次讨平硖石,对国家和各人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事。这是你们大家的功劳,但淮堰还在,所以还须再筹划一下,因此把众卿找来共同商量商量,请你们每人出一条策略,作为将来之计。”
杨大眼首先说:“臣认为,应从水路两个方面一齐攻击,必将无往而不克。”
崔延伯说:“这是对陛下答话,应以实对。淮堰之地,南北水道沟渎复杂,陆战岂可行得通?以臣之见,还应水战。”
太后插言道:“卿之所见,深为宜要,按此办理。”
随后又征询了其他人的意见,最后决定说:“任城王元澄,朕令你为讨南上将军,都督各路兵马,即日东下徐州,举兵攻取淮堰。”
话音刚落,尚书右仆射李平出班奏道:“淮堰不久自破,请陛下且停发兵,静待数月,必有佳音。”
太后问:“卿有何主见?请对朕说出来。”
李平说:“梁朝淮堰是按东南至西北方向构筑的,而寿阳上游有颍河自北流入淮水,河水自西南折向东北。可见淮堰是迎洪修筑的,且堰基多是砂淤不牢,待秋汛一到,淮堰必被冲垮无疑。”
胡太后觉得李平说得很有道理,就令元澄暂不发兵,待秋汛以后相机行事。同时又下了一道圣旨,令李崇在寿阳城北的八公山上筑起一个城,取名“魏昌”;并于寿阳和硖石之间通水筑桥,以备疏散居民到高岗处居住。这项巨大的工程很快就按规定时间完工了,使北魏在淮南的城池有了防汛的准备。
九月刚到,淮水猛涨。梁朝的淮堰迎洪阻水,经受不住巨大的水流冲力,突然暴崩。雷鸣般的洪水一泄千里,声震三百多里远。多年来,梁朝枉费了三十万民工和巨大财力,被这洪水冲击得一朝俱无。十多万沿岸居民全部漂入大海,葬身鱼腹。
而北魏的寿阳。硖石等城因早有防汛准备,洪水一到,居民都被疏散到高处,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没动丝毫财物,轻面易举地赢得了这场战争。当然,李平又得到了重重的奖赏。
这期间,外部的战事较顺人意,可不知这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按照处理事物的常规作法,暂且先不管它。因为国内还有更重要的事务要做,特别是作为女人的胡太后,她必然还有自己的意愿和自己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