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灵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是胡太后发布诏令:“追封侍中。安定公。司徒胡国珍为太上秦公,加九锡,建庙堂。谥文宣公。”
她还安排人役,把早年去世的母亲遗骸起出,封为太上秦君,与父亲合葬在洛阳。下诏:从父亲去世起,每天以千名僧人祭祷,第七天度七人出家为僧。百日那天要用万名僧人祭奠,度十四人出家为僧。所有花费全由她一人承担,不动公家分文。
治丧期间,因建德公主才年仅八岁,整日跟着胡太后行那些繁杂的礼节,很是不方便。太后就吩咐宫人把公主送到她的亲生母亲。原先的高皇后身边去住一段时间。
谏议大夫张普惠上一个表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我朝皇上本元姓,非为胡姓。皇太后把自己的父亲追封为太上,有损于皇上的威严,希望停止使用帝王一样的称号。”
胡太后看了这个奏折以后,没有说什么,她重又来到胡国珍的故宅,亲自召集京城中五品以上官员来这里讨论这件事。
老臣元雍首先说:“自古以来,太上之称并非以姓氏而论,皇上外公称个太上有何不可?”
元澄说:“司徒胡国珍本是世袭家族,官身不在低下,且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雅尚清俭。进宫后为人正直,为官廉洁,不贪不傲,不以皇族身份欺压旁者。这样的外公死后追封一个太上的封号,谁说不行?说话之人还有点正直之心吗?”
崔光说:“道主李聃无官无职,更无皇亲,却贵称太上老君。自汉朝以来,封外姓尊长为太上者举不胜收。为何我朝只封这一个有才德。有功迹的尊者,就有人说三道四?这样的人真是浅薄不正之人。”
元怿也起身说:“司徒胡国珍家族几代官声很好,进京多年,从不以外孙和女儿中一个是皇上。一个是皇太后而自居。再说,仅凭这一点,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封他为太上。否则,还有皇家,还有皇族了吗?”
侯刚大声地说:“该不该封太上已经不需要再往下说了,应该声讨那个混胀的上表人去。”
他这一说,李崇等人立即起身响应,有人竟摩拳擦掌要去捉拿张普惠。胡太后止住众人说:“朕把众爱卿叫来,只是要研究一下该不该封太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其它的意思;更不能因此而断了朝庭的言路,说话之人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不能去声讨人家。现在,大家的意见统一了,这事也就完了,剩下的事由朕自己去处理好了。”
胡太后回宫以后,把张普惠找到太极殿上,对他说:“朕所做的事是孝子的心意,你所说的话是忠臣的道理,两者并不矛盾。现在众大臣都有自己的观点,请你尊重众人,也不要狠心地剥夺朕的心意。朕这次不采纳你的观点,不是否定你的人。请你以后要是再有什么新的见解,不要因为这次的事而难于开口。”
****
第二天,张普惠又上一个折子:“前些时,废弃大斗。去掉长尺。修改重秤等做法,都是给百姓造了福。但现在,在收缴绢布时,却又增加了布疋的宽度,收缴数量也比以前有所增长。百姓因此抱怨,至使主管官员被迫免去了棉麻税。这样一来,尚书令感到国家用度不足,不得不想重新征收棉麻税。这些做法无疑会丢失天下人的信任,使朝庭诏令受到破坏;却从而又使一些官员从中渔利,损公肥私,就会发生贪财盗用和勒索百姓的现象。
“从国家的法度上讲,百姓交纳货物,稍有差额就会受到严厉惩罚;为免受不必要的惩罚,他们不得不交纳超尺超重的货物。这样积少成多,收缴税费的官员就会得到很多客外的民脂民膏。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向官府交出多收到的那部分财产。
“现在要重新征收棉麻税的做法是对的,但应重新校订秤杆和尺子等度量器具,严禁使用大秤大尺。收缴官员不得放任,要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上爱护百姓,尊重法律的事。那么,太和年间的德政就会重新在神龟年间再次出现了。”
胡太后将张普惠的这个折子看了两遍,然后批转给尚书令,让尚书府照此奏折办理,不得有误。
接着张普惠又上一道奏折,是批评小皇帝在宫中游猎玩乐和崇尚佛法的事。折子上说:“做那些没意思的幽冥事业,耗费巨额财富和民力;给官员减少俸禄,反去供奉无事的僧人;装饰豪华的寺院,乞求遥远虚无的回报;使众臣在外面朝拜于玄寂之中,却又有那些游乐于内庭的僧人;这是忤犯天时,使人鬼不安的事。我认为,整天修行乞求不受劫难,不如让百姓收回心思去事奉双亲,使天下平和,就不会产生灾难。希望太后陛下珍视自己的威信,为天下做出榜样,向天地祖宗表现诚心,尽虔恭之礼,耕种籍田。酌量撤去僧寺不急需的奢华用度,恢复官员应该得到的。原先的俸禄。这样,陛下的孝娣就可以上通神明,下感黎民。这样节用。爱人地去办事,则法制和风俗都将依赖于此啊。”
对这个奏折,胡太后细看了好几遍,也都一一地接受,并嘱咐人按此照办。传谕说:“当今我朝,僧侣骤增,虽光大了佛法,但使众多劳力反为闲逸者,是佛主不希望的事。今后办事,应以增加国力为主。”
又决定,从现在起,朝庭每月召开一次有全体大臣参加的御前会议,专门听取官员的谏议。她宣布,让张普惠进驻宣光殿办公,以便可以随时听取他对朝庭提出的批评和建议。
一日闲暇,胡太后召来元怿。崔光。元叉。及有关大臣和亲属,问他们:“前日办丧事时,众爱卿都说要按文宣公原先的遗嘱,把他老人家和太上秦君安葬在洛阳。现在虽说是老人已经入土为安了,可朕的心中总是有些不安。朕记得崔爱卿曾在老人家去世前问他,老人家说是归葬安定。依你们的主意,此事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元怿奏说:“文宣公生前曾说葬洛阳,这是众人皆听到的。而崔太傅所问,是在老人家朦胧之时。以臣之见,应以老人家清醒时的话为主,还是安葬在洛阳吧。”
胡太后说:“老人家虽是朦胧之语,但朕想,也未必不是心中之活。以朕自己思念父母的心情来推断,一定是他想念自己故土。自己亲人,和那个养育他的地方。那是一种非常迫切的心情,是不应违背的心情,朕等后人应该按照老人家的意愿办事。”
崔光等人也都认为太后说得有理,一致同意把胡国珍夫妇的遗骨移迁安在葬安定郡的老家里。
朝庭在给胡国珍的直系亲属加封号以后,由胡国珍的侄子等人把两个老人的遗骨运回了安定老家临泾城边的祖坟里。安葬后,在当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很多人都赶来参加,当时场面非常隆重。
胡太后的继母姓梁,被封为赵平郡君。因父亲有遗嘱,胡太后就与赵平郡君共同对唯一的异母弟弟胡祥严加看管,不准他的行为有丝毫的差错。胡祥虽然每日用心于功课,却常因年幼好玩而受到太后的训斥。后来逐渐有所长进,学业和品德都受到了众人的好评,才被封为平凉郡公。又经崔光做媒,胡祥娶了元怿女儿长县公主为妻。
****
九月,瑶光寺传来哀讯,废太后高氏因病故去。按理说,高太后被废黜官号,已经出家为尼多年,朝庭可以不论她的事情。但胡太后难免兔死狐悲,眷念往日宫中相处中也有好的时光,心中不忍落下几行泪来。
她召集大臣说:“高氏出家仍天理所在,但她终究也曾与宣武皇帝恩爱过,是个受封的皇后。她这一死,什么恩怨也就都了啦,不要再记挂前嫌。高氏葬礼应以皇家礼节去办理,葬于北邙山。要在天下颁诏,也使百姓知道,为人要以抑恶扬善为主。”
众大臣听了太后一席话,还能有什么意见?高氏在位时,虽然很多人都受过委屈,但谁能比得了胡太后受的委屈多?她尚且不记前嫌,别人还能说什么。胡太后令人接回了建德公主,重新把她放在自己的身边抚养。
朝庭对高氏的诏令是:“皇太后沩挹自居,称号弗备。宜遵旧典,称诏宇内,以副黎蒸元元之望。”并封高氏为文昭皇太后。
意思是说,高氏这个皇太后没能享受到自己的封号,单独住于辟寓别处,但也应按照过去的规矩,以给天下人对她一个完满的说法。
四个月后,也就是第二年正月,赶上有个日蚀。胡太后又亲自主持了高氏改葬皇家终宁陵的仪式,为高氏重归皇家恢复名声。整个葬礼十分隆重,太后自己做丧主,按照皇后的仪式重新安葬高氏。胡太后从早到晚,整整一天的时间忙于为她自己过去的“对立面”树立威望。安葬完高氏,她直接回到太极殿。又禁不住当着众人的面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连累得很多官员和宫女们也跟着她一起哭。
几年来,北魏朝庭立志于兴国安邦,收效很大,民间富足了,国家的税收也增加了,皇室的府库更是货满充栋,有的仓库放不下,就只好把东西放在库房的外面。从宫廷到地方的官府衙门,所有税赋。钱财全都收缴有余。
南方的梁朝不如北方,他们便想尽一切办法来破坏魏国的良好环境。梁朝派了大量的间谍潜入北方,搞破坏,搞策反等一系列勾当。
梁朝人策划了北魏东益州氐族人发生暴乱,杀了当地的官员。乘此乱机,梁军攻占了北魏的很多地方。胡太后也只好收住自家悲伤,急忙调兵南进增援。
梁兵进攻葭萌关时,正逢太守苟金龙病重,不能督战。其妻刘氏毅然挺身而出,率领全城兵民登城守御。葭萌关副将高景是高肇和高后的亲戚,因不满朝庭对高氏家族的惩处,早就有心投向南方。乘这个机会,他事先勾通了南方梁朝的军队,阴谋在城内叛乱,献出葭萌关城池。正在城外面的梁军派间细往城内送信的时候,被刘氏带领的人马抓到。刘氏当即审问,得知了高景的叛国行径,她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拿住高景,立即召开了全城守军和民众参加的大会,宣布了高景的罪证,然后把他和那个南梁的间细一起当众斩首。城外梁军见这个办法已经不行了,就把城外的水源给断绝,企图渴死城内的军民,同时加紧了攻城。刘氏见城中军民多日无水,人心涣散,就下令在城内挖井取水。因城中地质都是上面土层粘厚,下面石层坚硬,打井的事没能成功。正在这时,天上乌云密布,眼看着是要降大雨的架式。刘氏急忙命令全城军民将所有的新旧衣服。布匹。棉被等物,及所有的装水器皿全都拿出来,或悬挂半空准备接水。大雨真的下了起来,人们急忙地收取接来的水,用布绞取地上的水,一点一滴地将雨水收起来,再用瓦罐。器皿等存贮起来。这样,城内的饮水问题解决了,民心安定了,他们一直等到了朝庭大军的到来。最后,刘氏带领城内军民和朝庭援军一起里应外合,打败了梁军,收复了失地。
胡太后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得几乎是跳了起来,她说:“好样的,好样的!朕早知我朝女流决非等闲,刘氏就是榜样。”
她立即下诏,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刘氏功劳,又封刘氏的儿子为平昌县君。还令人把刘氏的事迹写成歌,留传全国吟唱,一时成为北魏的美谈。
刚办完这件事,郦道元来到明光殿上表申报:“臣按太后钧旨,为水经作注,现已全部完成。本书依据臣自太和十七年公元494年跟随孝文皇帝南巡豫。淮,北巡长城。阴山;后来又按宣武皇帝诏令,在冀。鲁。颖。东荆州等地任职期间所积累的资料和所写的访渎搜渠等内容;特别是这次按照陛下懿旨,为写水经的注解,走遍南北东西,认真考核了各地水路。水脉和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的详细情况,以臣下所积二十余年经验,参考和引用了四百多册有关书籍中的内容后,总结臣一生的阅历撰写而成。现请陛下御揽。”
太后诏令把水经注呈上来,早有内侍太监递过郦道元双手捧着的厚厚一摞书稿。太后在丹樨之上略略地看了一下,本书共有四十卷,约三十万字,整理叙述了1252条大小水道和河流,还描绘了这些地方的山川景物。城关人文,以及建置沿革。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神话传说。碑刻遗迹等等。各个方面都描写得文笔绚丽,入神入画,井井有条。
她边看边说好,并在书上钦批:“内务大臣阅后,表印发行,原本由太学院封存保留。”过后,她又详细地翻看了全部的水经注内容,看到其中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不仅起身叫好。就连陪她阅读的冯赢等人看过之后,也不仅拍案叫绝。从此,水经注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宝库中留下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由于郦道元的才华出众,胡太后诏令,晋升郦道元为黄门侍郎,兼御史中尉。赏赐绢帛五十匹。黄金百两。后来,郦道元的本志十三篇,七聘等文章也都留传于世,很受文人墨客的好评。
****
接下来又有几件喜事传来,胡太后高兴,便提议要出宫巡视农桑。这是一个闲差,所以有一些平时和太后来往较多的王公夫人。宫中嫔御,公主。世妇等人一齐要求跟着同行。太后全都答应了她们。一下子竟有数百名夫人。小姐和嫔御跟着出宫... -->>
于是胡太后发布诏令:“追封侍中。安定公。司徒胡国珍为太上秦公,加九锡,建庙堂。谥文宣公。”
她还安排人役,把早年去世的母亲遗骸起出,封为太上秦君,与父亲合葬在洛阳。下诏:从父亲去世起,每天以千名僧人祭祷,第七天度七人出家为僧。百日那天要用万名僧人祭奠,度十四人出家为僧。所有花费全由她一人承担,不动公家分文。
治丧期间,因建德公主才年仅八岁,整日跟着胡太后行那些繁杂的礼节,很是不方便。太后就吩咐宫人把公主送到她的亲生母亲。原先的高皇后身边去住一段时间。
谏议大夫张普惠上一个表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我朝皇上本元姓,非为胡姓。皇太后把自己的父亲追封为太上,有损于皇上的威严,希望停止使用帝王一样的称号。”
胡太后看了这个奏折以后,没有说什么,她重又来到胡国珍的故宅,亲自召集京城中五品以上官员来这里讨论这件事。
老臣元雍首先说:“自古以来,太上之称并非以姓氏而论,皇上外公称个太上有何不可?”
元澄说:“司徒胡国珍本是世袭家族,官身不在低下,且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雅尚清俭。进宫后为人正直,为官廉洁,不贪不傲,不以皇族身份欺压旁者。这样的外公死后追封一个太上的封号,谁说不行?说话之人还有点正直之心吗?”
崔光说:“道主李聃无官无职,更无皇亲,却贵称太上老君。自汉朝以来,封外姓尊长为太上者举不胜收。为何我朝只封这一个有才德。有功迹的尊者,就有人说三道四?这样的人真是浅薄不正之人。”
元怿也起身说:“司徒胡国珍家族几代官声很好,进京多年,从不以外孙和女儿中一个是皇上。一个是皇太后而自居。再说,仅凭这一点,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封他为太上。否则,还有皇家,还有皇族了吗?”
侯刚大声地说:“该不该封太上已经不需要再往下说了,应该声讨那个混胀的上表人去。”
他这一说,李崇等人立即起身响应,有人竟摩拳擦掌要去捉拿张普惠。胡太后止住众人说:“朕把众爱卿叫来,只是要研究一下该不该封太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其它的意思;更不能因此而断了朝庭的言路,说话之人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不能去声讨人家。现在,大家的意见统一了,这事也就完了,剩下的事由朕自己去处理好了。”
胡太后回宫以后,把张普惠找到太极殿上,对他说:“朕所做的事是孝子的心意,你所说的话是忠臣的道理,两者并不矛盾。现在众大臣都有自己的观点,请你尊重众人,也不要狠心地剥夺朕的心意。朕这次不采纳你的观点,不是否定你的人。请你以后要是再有什么新的见解,不要因为这次的事而难于开口。”
****
第二天,张普惠又上一个折子:“前些时,废弃大斗。去掉长尺。修改重秤等做法,都是给百姓造了福。但现在,在收缴绢布时,却又增加了布疋的宽度,收缴数量也比以前有所增长。百姓因此抱怨,至使主管官员被迫免去了棉麻税。这样一来,尚书令感到国家用度不足,不得不想重新征收棉麻税。这些做法无疑会丢失天下人的信任,使朝庭诏令受到破坏;却从而又使一些官员从中渔利,损公肥私,就会发生贪财盗用和勒索百姓的现象。
“从国家的法度上讲,百姓交纳货物,稍有差额就会受到严厉惩罚;为免受不必要的惩罚,他们不得不交纳超尺超重的货物。这样积少成多,收缴税费的官员就会得到很多客外的民脂民膏。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向官府交出多收到的那部分财产。
“现在要重新征收棉麻税的做法是对的,但应重新校订秤杆和尺子等度量器具,严禁使用大秤大尺。收缴官员不得放任,要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上爱护百姓,尊重法律的事。那么,太和年间的德政就会重新在神龟年间再次出现了。”
胡太后将张普惠的这个折子看了两遍,然后批转给尚书令,让尚书府照此奏折办理,不得有误。
接着张普惠又上一道奏折,是批评小皇帝在宫中游猎玩乐和崇尚佛法的事。折子上说:“做那些没意思的幽冥事业,耗费巨额财富和民力;给官员减少俸禄,反去供奉无事的僧人;装饰豪华的寺院,乞求遥远虚无的回报;使众臣在外面朝拜于玄寂之中,却又有那些游乐于内庭的僧人;这是忤犯天时,使人鬼不安的事。我认为,整天修行乞求不受劫难,不如让百姓收回心思去事奉双亲,使天下平和,就不会产生灾难。希望太后陛下珍视自己的威信,为天下做出榜样,向天地祖宗表现诚心,尽虔恭之礼,耕种籍田。酌量撤去僧寺不急需的奢华用度,恢复官员应该得到的。原先的俸禄。这样,陛下的孝娣就可以上通神明,下感黎民。这样节用。爱人地去办事,则法制和风俗都将依赖于此啊。”
对这个奏折,胡太后细看了好几遍,也都一一地接受,并嘱咐人按此照办。传谕说:“当今我朝,僧侣骤增,虽光大了佛法,但使众多劳力反为闲逸者,是佛主不希望的事。今后办事,应以增加国力为主。”
又决定,从现在起,朝庭每月召开一次有全体大臣参加的御前会议,专门听取官员的谏议。她宣布,让张普惠进驻宣光殿办公,以便可以随时听取他对朝庭提出的批评和建议。
一日闲暇,胡太后召来元怿。崔光。元叉。及有关大臣和亲属,问他们:“前日办丧事时,众爱卿都说要按文宣公原先的遗嘱,把他老人家和太上秦君安葬在洛阳。现在虽说是老人已经入土为安了,可朕的心中总是有些不安。朕记得崔爱卿曾在老人家去世前问他,老人家说是归葬安定。依你们的主意,此事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元怿奏说:“文宣公生前曾说葬洛阳,这是众人皆听到的。而崔太傅所问,是在老人家朦胧之时。以臣之见,应以老人家清醒时的话为主,还是安葬在洛阳吧。”
胡太后说:“老人家虽是朦胧之语,但朕想,也未必不是心中之活。以朕自己思念父母的心情来推断,一定是他想念自己故土。自己亲人,和那个养育他的地方。那是一种非常迫切的心情,是不应违背的心情,朕等后人应该按照老人家的意愿办事。”
崔光等人也都认为太后说得有理,一致同意把胡国珍夫妇的遗骨移迁安在葬安定郡的老家里。
朝庭在给胡国珍的直系亲属加封号以后,由胡国珍的侄子等人把两个老人的遗骨运回了安定老家临泾城边的祖坟里。安葬后,在当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很多人都赶来参加,当时场面非常隆重。
胡太后的继母姓梁,被封为赵平郡君。因父亲有遗嘱,胡太后就与赵平郡君共同对唯一的异母弟弟胡祥严加看管,不准他的行为有丝毫的差错。胡祥虽然每日用心于功课,却常因年幼好玩而受到太后的训斥。后来逐渐有所长进,学业和品德都受到了众人的好评,才被封为平凉郡公。又经崔光做媒,胡祥娶了元怿女儿长县公主为妻。
****
九月,瑶光寺传来哀讯,废太后高氏因病故去。按理说,高太后被废黜官号,已经出家为尼多年,朝庭可以不论她的事情。但胡太后难免兔死狐悲,眷念往日宫中相处中也有好的时光,心中不忍落下几行泪来。
她召集大臣说:“高氏出家仍天理所在,但她终究也曾与宣武皇帝恩爱过,是个受封的皇后。她这一死,什么恩怨也就都了啦,不要再记挂前嫌。高氏葬礼应以皇家礼节去办理,葬于北邙山。要在天下颁诏,也使百姓知道,为人要以抑恶扬善为主。”
众大臣听了太后一席话,还能有什么意见?高氏在位时,虽然很多人都受过委屈,但谁能比得了胡太后受的委屈多?她尚且不记前嫌,别人还能说什么。胡太后令人接回了建德公主,重新把她放在自己的身边抚养。
朝庭对高氏的诏令是:“皇太后沩挹自居,称号弗备。宜遵旧典,称诏宇内,以副黎蒸元元之望。”并封高氏为文昭皇太后。
意思是说,高氏这个皇太后没能享受到自己的封号,单独住于辟寓别处,但也应按照过去的规矩,以给天下人对她一个完满的说法。
四个月后,也就是第二年正月,赶上有个日蚀。胡太后又亲自主持了高氏改葬皇家终宁陵的仪式,为高氏重归皇家恢复名声。整个葬礼十分隆重,太后自己做丧主,按照皇后的仪式重新安葬高氏。胡太后从早到晚,整整一天的时间忙于为她自己过去的“对立面”树立威望。安葬完高氏,她直接回到太极殿。又禁不住当着众人的面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连累得很多官员和宫女们也跟着她一起哭。
几年来,北魏朝庭立志于兴国安邦,收效很大,民间富足了,国家的税收也增加了,皇室的府库更是货满充栋,有的仓库放不下,就只好把东西放在库房的外面。从宫廷到地方的官府衙门,所有税赋。钱财全都收缴有余。
南方的梁朝不如北方,他们便想尽一切办法来破坏魏国的良好环境。梁朝派了大量的间谍潜入北方,搞破坏,搞策反等一系列勾当。
梁朝人策划了北魏东益州氐族人发生暴乱,杀了当地的官员。乘此乱机,梁军攻占了北魏的很多地方。胡太后也只好收住自家悲伤,急忙调兵南进增援。
梁兵进攻葭萌关时,正逢太守苟金龙病重,不能督战。其妻刘氏毅然挺身而出,率领全城兵民登城守御。葭萌关副将高景是高肇和高后的亲戚,因不满朝庭对高氏家族的惩处,早就有心投向南方。乘这个机会,他事先勾通了南方梁朝的军队,阴谋在城内叛乱,献出葭萌关城池。正在城外面的梁军派间细往城内送信的时候,被刘氏带领的人马抓到。刘氏当即审问,得知了高景的叛国行径,她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拿住高景,立即召开了全城守军和民众参加的大会,宣布了高景的罪证,然后把他和那个南梁的间细一起当众斩首。城外梁军见这个办法已经不行了,就把城外的水源给断绝,企图渴死城内的军民,同时加紧了攻城。刘氏见城中军民多日无水,人心涣散,就下令在城内挖井取水。因城中地质都是上面土层粘厚,下面石层坚硬,打井的事没能成功。正在这时,天上乌云密布,眼看着是要降大雨的架式。刘氏急忙命令全城军民将所有的新旧衣服。布匹。棉被等物,及所有的装水器皿全都拿出来,或悬挂半空准备接水。大雨真的下了起来,人们急忙地收取接来的水,用布绞取地上的水,一点一滴地将雨水收起来,再用瓦罐。器皿等存贮起来。这样,城内的饮水问题解决了,民心安定了,他们一直等到了朝庭大军的到来。最后,刘氏带领城内军民和朝庭援军一起里应外合,打败了梁军,收复了失地。
胡太后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得几乎是跳了起来,她说:“好样的,好样的!朕早知我朝女流决非等闲,刘氏就是榜样。”
她立即下诏,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刘氏功劳,又封刘氏的儿子为平昌县君。还令人把刘氏的事迹写成歌,留传全国吟唱,一时成为北魏的美谈。
刚办完这件事,郦道元来到明光殿上表申报:“臣按太后钧旨,为水经作注,现已全部完成。本书依据臣自太和十七年公元494年跟随孝文皇帝南巡豫。淮,北巡长城。阴山;后来又按宣武皇帝诏令,在冀。鲁。颖。东荆州等地任职期间所积累的资料和所写的访渎搜渠等内容;特别是这次按照陛下懿旨,为写水经的注解,走遍南北东西,认真考核了各地水路。水脉和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的详细情况,以臣下所积二十余年经验,参考和引用了四百多册有关书籍中的内容后,总结臣一生的阅历撰写而成。现请陛下御揽。”
太后诏令把水经注呈上来,早有内侍太监递过郦道元双手捧着的厚厚一摞书稿。太后在丹樨之上略略地看了一下,本书共有四十卷,约三十万字,整理叙述了1252条大小水道和河流,还描绘了这些地方的山川景物。城关人文,以及建置沿革。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神话传说。碑刻遗迹等等。各个方面都描写得文笔绚丽,入神入画,井井有条。
她边看边说好,并在书上钦批:“内务大臣阅后,表印发行,原本由太学院封存保留。”过后,她又详细地翻看了全部的水经注内容,看到其中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不仅起身叫好。就连陪她阅读的冯赢等人看过之后,也不仅拍案叫绝。从此,水经注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宝库中留下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由于郦道元的才华出众,胡太后诏令,晋升郦道元为黄门侍郎,兼御史中尉。赏赐绢帛五十匹。黄金百两。后来,郦道元的本志十三篇,七聘等文章也都留传于世,很受文人墨客的好评。
****
接下来又有几件喜事传来,胡太后高兴,便提议要出宫巡视农桑。这是一个闲差,所以有一些平时和太后来往较多的王公夫人。宫中嫔御,公主。世妇等人一齐要求跟着同行。太后全都答应了她们。一下子竟有数百名夫人。小姐和嫔御跟着出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