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状元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第三夜了!从马地保回烟台那天开始,蔼如夜夜独对孤灯,一直发愣到天亮。
一直有句话盘旋在脑中,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写信没有功夫;将马地保唤到保定,无论深夜、清晨,抽片刻跟他见个面,难道也没有功夫。就不为人家,为他自己,烟台是何情形,不也是先闻为快吗?她在想,如果自己是洪钧,听马地保一到而无法见面问个清楚,只怕晚上觉都睡不着。
想来想去,终于想到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她及她与他之间的一切,在洪钧看来,至少不会比作直隶总督上宾这件事来得重要。
于是蔼如恍然大悟,原来洪钧将功名富贵看得高于一切。这使得她对他的评价打了一个折扣。可是,她旋即想到,她不应该鄙薄他,既成夫妇,便当体谅。这一念之转,使她的想法改变了。作为一个男子汉,求功名、取富贵,不正是有出息吗?何况功名富贵,与己相关;如果他不是状元,自己又何来“状元娘子”的美称?她在想,功名富贵之外,他总还要些别的东西,自己在他心目中,依然占着极大的分量。倘或要求他将她看得比功名富贵还重要,那不太过份了些?何谓相夫?何谓内助?岂非就是要助夫取得功名富贵?然则自己如有那种想法,不恰恰与贤妻之所以为贤,背道而驰?
三天来的焦虑苦思,万般凄楚,就这片刻间,一扫而空;心境豁然,依旧觉得万物有情,生意盎然。于是,她想到母亲,应该赶紧将这些想法去告诉她,让老人家也宽宽心。
“阿弥陀佛!你总算想通了。”李婆婆说“男人家都是这样子的,一离了家就想不起家。从前你父亲出门四年,别说捎家用回来,连封信都没有。一到回来了,你知道怎么着?”
“怎么着?”蔼如极感兴味地问。
“带回来四口箱子,倒有三口箱子装的是替我买的东西,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说句不怕人笑的话,连裹脚布都买到了。”
“那时候,娘,你怎么样?不骂爹了?”
“骂还是骂他。”李婆婆说“心里可又是一种想法。”
“怎么想?”
“我在想:罢了!这四年的苦,吃得也还值。”
四年的苦!蔼如心想,自己才吃了四个月的苦,算不了什么?
“闲话少说,我心里一直在盘算;说出来,你看使得使不得?”李婆婆说“与其彼此心挂两头,又多一份开销,倒不如干脆上京去。我在想,三爷大概也有这么一个想法,只是说不出口。”
“怎么呢?”
“这点你都想不明白。譬如你是三爷,说要接我们娘儿俩进京,莫非就是那么一句话,不要寄盘缠来?”
“啊!我懂了!我知道他为什么不写信来的缘故了!”蔼如欢欣地嚷着;突然发觉自己忘形可笑,伸一伸舌头,低声说道:“三爷中了状元,花费很不少,在京里一定借了债,再没法子替我们凑钱,所以索性连信也懒得写了。”
“这也是有的。”李婆婆又问:“你看我想得对不对?”
“娘,你早就该告诉我了。”蔼如站起身说“我收拾行李去。”
盘缠尚无着落,行期更未决定,说收拾行李,岂非可笑。可是,李婆婆不忍扫她的兴,所以没有拦她。而蔼如却真的立即动手,检点箱笼,什么是该带走的;什么是可以送人的;什么是不妨变卖的,就此大忙而特忙了!
李婆婆默默地看在眼里,也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派阿翠将小王妈去请了来,从容谈起,说马地保进京,虽不曾见着洪钧,但洪钧多时没有信的原因却找出来了,是由于洪钧负了债,不能寄盘缠来接她们母女“男人家好面子,自己觉得空口说白话不好意思,所以一直没有信。”李婆婆用非常世故的语气说“话到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不管多么为难的事,硬着头皮说了出来,也就说出来了!如果不敢说,不肯说,错过了那个时候,越想越觉得说不出口,那就永远没有说的时候了!”
小王妈听在耳中,心里却有将信将疑的感觉——马地保一回来,她就跟他见过面了;听他所谈前后经过,似乎不大对劲。她虽然不能找出自己的这种感觉的由来,但决非如李婆婆所想的那样简单,是她确信不疑的。
当然,自己的想法只好深藏于心,在表面上还不能不作附和“对了!”她说“如果不是这个缘故,可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在想,这样僵着也不是一回事。”李婆婆的语气越发从容有条理了“在我这里,一个家开门七件事,样样要钱;平时又是用惯的,要省也省不下多少。在他那里,一个人住在会馆里,起居饮食,样样不便;做官当差,又是那样的身份,听差、车亻夫一个不能省,这份开销也不小。加以单身人,应酬一定很多;三天两头上饭馆,光是——”
“光是”什么?李婆婆觉得碍口,没有说下去。小王妈自能意会得到,上饭馆少不得“叫条子”这笔“局账”积少成多,到三节结账之时,亦很可观。而且也不能总是叫局,少不得也要到“胡同”里去“开”个“盘子”“做”个“花头”那一来必定闹一身亏空。倘或迷上了哪一个,得新忘旧,更是件不得了的事!”
这样一想,便不待李婆婆开口,她也想到了,她们母女应该上京去跟洪钧相会。只是这一笔盘缠,并非小数,且莫贸然开口,先听听李婆婆是何主意,再作道理。
李婆婆也很注意她的表情,看出自己前面的一段话,已为她听了进去,觉得下面的话,便容易说了“你知道,我一直拿你当亲人看待,如今有件事,先要跟你商量。”她说“总要你不反对,我们母女才能放手去做。”
“婆婆,自己人有话好说。你老人家是怎么个意思?不管做得成,做不成,说来商量着!”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做得成,做不成,大家商量。”李婆婆指着已经收拾好了的一部份箱笼说“我跟蔼如的意思,打算先到了京里再说。”
因为自己原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小王妈对她的话,并不感到意外;也不必她作进一步的说明,只问:“洪三爷知道不知道你老人家的意思?”
“还不知道。”
“要不要先写信问一问他?”
“只要写信告诉他就是。”李婆婆说:“他如今在保定,是直隶总督李大人邀了去作客,说不定还没有回京。写信一来一往,要好些日子。天快冷了,我想起旱走,不趁八九月里赶路,一到冬天,冰天雪地的路上不好走。说实话,我也吃不起这个辛苦。”
小王妈想了想说:“既然决定上京,早走也好,这里呢?”
“这就是我要跟你商量的。”李婆婆问:“是暂且留着这房子呢?还是都料理得干干净净,一去不回头?”
“一去不回头”这五个字,小王妈听来刺耳。想起平日的情份,一时倒有依恋不舍之意。因而毫不考虑地答道:“这房子赁得便宜,就闲关它一年半载,也花不了几个钱,不如留着。说不定婆婆在京里住得腻了,或者想念我们,要回烟台来看看,也方便!”
“你这么说,可真得留着了。”李婆婆十分欣慰,也有些感伤“徐州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回去;就回去,也都是陌生的了。烟台就是我们娘儿俩的老家,留着个根也好。”
“正是这话!”小王妈指着箱笼问:“这是收拾了要带去的?”
“不一定,”李婆婆说:“照蔼如的意思,是想料理清楚了走,有些东西要带去;有些衣服、动用家具,带不了的要送人,有几样比较值钱的东西,像客堂里的那套木器,还有那架云南大理石的红本屏风,打算托你找个买主,换几两银子凑盘缠。”
“喔!”小王妈心里在想,事到如今,她们母女的盘缠,无论如何是要着落在自己身上了。当然,洪钧将来会还,但眼前能够有所弥补,又何乐不为?因而接口说道:“既然房子要留着,木器跟屏风就不必卖;不过闲摆着不收拾,会坏。”
李婆婆一听就明白了,乐得顺水推舟地说:“这话不错,木器跟屏风,就寄放在你那里好了。”
“也好,原是望海阁搬了来的,仍旧搬回原处,照原样子摆好,一点心思都不用费。”小王妈很高兴地说:“若是有人问起,我告诉他:是‘状元娘子’家的东西!”
李婆婆听这一说,心里有些嘀咕,料知精如不会喜欢她那样的说法;不过,话已出口,不便翻悔,只好笑笑不响。
于是,小王妈问到最要紧的一句话:“婆婆,这笔盘缠不轻,不知道凑得怎么样了?”
“少不得还要靠你帮忙!”话一说了出来,李婆婆索性说得明白些“而且要靠你帮大忙!”
小王妈很沉着地问道:“可曾算过,要多少?”
李婆婆犹在沉吟盘算之际,听得蔼如与阿翠的声音,便住口不言;向小王妈使个眼色,意思是彼此所谈的话,须当检点,有些是不必向蔼如提起的。
小王妈点一点头,表示领会。接着起身去掀开门帘,正看到蔼如一张仿佛生来不知忧愁为何物的春风面。受了这份喜气的感染,小王妈不由得笑道:“状元娘子回来了。”
“你也这么说!”蔼如嗔道“到处都拿我取笑儿;倒是有完的时候没有?”
“别人想人取笑还不能够呢。”小王妈问道:“上街去了?”
“嗯。”蔼如回头吩咐阿翠“你把网篮拿到我屋里;麻绳子就摆在走廊上。”
网篮、麻绳都是打点行装的用品,小王妈便趁势说道:“婆婆正跟我商量进京的事,小姐回来得正好。既然定了主意,就该早商量出一个起落来。”
听这一说,蔼如立刻又兴奋了。进屋挨着她母亲坐下,放出聚精会神的姿态,静听下文。
“小王妈的话很不错;该听她的。”李婆婆用这句话开头,暗示小王妈很帮忙,让女儿可以放心。接着,复述了保留寓所的决定,将打算变卖的木器和屏风,寄放在望海阁。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要看女儿的反应。
“说什么寄存?”蔼如却真爽朗“干脆送给小王妈算了。”
“那可不敢当。”
“你别客气。”蔼如抢着说道:“有办不通的事,少不得还是要找你。不过,你放心,不会自使你的银子;迟则一年,早则三、五个月,会加利还你。”
小王妈深知蔼如言出必行,得此承诺,不怕本利无归,所以宽心大放,但表面上却不能不做作,苦笑着说:“婆婆你看!小姐的话,真比刀子还厉害。我自觉嘴还不笨,就是遇见小姐,可没有辙了。”
有此一句话,李婆婆亦是宽心大放,知道借多少都可以,便笑着不响,只等女儿跟小王妈交涉。
蔼如也很得意,但不肯强人所难,和颜悦色地问道:“你能给我们凑多少银子?”小王妈答说:“多了怕凑不齐,三、四百银子,我尽力去办。”
“那就要四百两银子。”蔼如很快地答说“我也不管是你自己的银子,还是你替我去借?反正我照市行息;至多一年,定规还清。”
就这么三言两语,将李婆婆盘马弯弓,说了半天还不曾有结果的一件大事谈妥了。
夜来累了,却怎么样也不愿上床。秋灯夜雨,无端又上了心事。不知洪钧此刻人在哪里?说就有信来,这信可是在路上?一切都无从猜测,心想,只有用牙牌卜个课,或许有所启发。
隔室的李婆婆也是心中有事,连宵不寐。听得女儿房中牙牌声响,悄悄地摸索而来。直到灯前,蔼如方始发觉,骤睹有人,倒吓了一跳。
“我道是谁?”她拍一拍胸说“娘,怎还不睡。”
“不想睡。”李婆婆问道:“你在起牙牌数,怎么说?”
“还不知道呢!”蔼如一面翻牌,一面顺口说道:“娘,你替我祷告,来一副好牌。”
“要怎么才好?”
“自然是‘上上’。干万来不得‘下下’。我已经有了两副了,下下,上上;再来下下,就中间好那么一段,我可不要!”
“那,”李婆婆说“那就再来一副上上。”
居然说中了,真是上上。蔼如高兴地笑道:“娘,你成了‘李铁嘴’了!下下、上上、上上;卦象就是苦尽甘来,越往后越好的样子。”
“你倒是看看书嘛!到底怎么说?”
李婆婆拿那本“兰闺清玩”推到蔼如面前。她翻到地方,定睛一看,便浮起了笑容。只见她眼睛睁得大大地,长长的睫毛,不住闪动;淡红的、像菱角样的嘴唇,渐渐绽开;脸上不仅有喜色,更多的是惊异的表情。
“怎么样?”见此光景,李婆婆更急着要问了。
“娘!起的这一课,着实有点道理。我念给你听:‘泅上何人识沛公?谁知草末起英雄!帝王卿相非常业,多在鱼盐版筑中。’意思是,不要门缝里张眼,把人看扁了,捞鱼的、晒盐的、做泥水木匠的,也会封侯拜相做皇帝。”
“那要靠运气。”
“不是!”蔼如脱口便答“娘,这一课还有两段话,一段是解释:‘愁面笑容开,忧心事可谐;但凭理做去,不必费疑猜’!”
她念得很慢,所以最后两句,李婆婆字字听清,语语领会,深深点头:“倒是有点道理!可不是吗?‘但凭理做去,不必费疑猜’。还有一段话呢?”
“还有一段话,也有道理。不过,”蔼如说道:“跟娘不大说得清楚。”
“你不管!你先念来我听听。”
于是蔼如照本宣科:“‘断曰:王曾布衣,乃居魁首!仰之弥高,泰山北斗。有德则称,无德则否’。”
这几句话,李婆婆一句都没有听懂,忍不住问道:“你只说,有点什么道理?”
蔼如认为这四言六句的断语,完全是说的她自己。王曾何许人?她不知道;“魁首”是不是指状元?她亦不能断定;但着一“乃”字,语气中表示大出一般人的意外,却是很明显的——就好比有人感叹:李蔼如居然成了状元娘子!这口吻是相同的。而她之认为有道理,则在最后两句。
其实这最后的八个字,也是对她的绝大的安慰与激励。在望海阁那几年的生涯,毕竟是她心头无法弥补平复的创伤。在风尘中打过滚而想挣一顶花轿,固是力争上游;能坐花轿,着红裙,将来还有一副诰封,亦不妨说是福命好;但甫出淤泥,一步登天,轻巧巧得来一个“状元娘子”的衔头,劳动烟台官场,登门称贺,这就太过份了!清夜扪心,未免受之有愧,令人不安。
此刻,这份不安之心是大大地减少了;因为牙牌数中为她作了最好的宽解。只要自己的仪态、语言、才干,最要紧的是德性像个大家贤媛,又何愧于此衔头?倘或样样不够格,即令皇帝封过,无奈人人心里有此感想:什么状元娘子?哪一点看来都不像。
这就是“有德则称,无德则否”的道理。蔼如听洪钧为她讲过史记,起自泗上的“沛公”刘邦,早年出言粗鲁,侮慢儒生,十足无赖的行径。等他做了皇帝,从龙之臣,在殿上饮酒争功,喝醉了毫无规矩,乱叫皇帝的名字,甚至拔出剑来在柱上乱砍。后来定了朝仪,方始显出称帝之贵。这虽是叔孙通的一大功劳,而主要的,还是刘邦的度量宽宏,用人不疑,够资格做皇帝之故。倘或望之不似人君,再严格周密的朝仪,亦不能约束那班跋扈的功臣。
白壁有瑕,到底还是白壁!她在想,如果是那种“烧料”烧得再好,也还是不值钱的东西。这种以有瑕白壁,而瑕不掩瑜的想法,她觉得只可借以自慰,向母亲说破是不相宜的。因此,含含糊糊地不肯再细讲这一课的论断。李婆婆当然不会想到她有那样曲曲折折的心思,只道她在文义的了解上有困难,也就不再往下问了。
第二天一早,小王妈又来了。一方面是来回报,四百两银子已经凑齐;说是转借来的,利息倒不高,但须写张借据,蔼如毫不考虑地,亲自动笔写下,先交了给她。
另一方面,小王妈是来帮忙料理长行进京的一切。最要紧的是,一路上找什么人照应,先要商量好。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没有个妥当的,我不放心。”小王妈说“我的意思,让阿培送了去。到了京里,请小姐看情形。如果三爷觉得他不成材,叫他回来也可以。”
“这你不用管了!”蔼如大包大揽地一口答应“我可以作一半主。只要阿培肯上进,包他将来有出息。”
“有小姐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小王妈又说“此外还得有个人;我已经叫阿培去约老马了。”
这正符合李婆婆母女的心意。等阿培将马地保约了来,便由小王妈开口,说知经过,要求他“再辛苦一趟”
在大家的意料中,马地保必是一诺无辞;谁知面有难色!不过,亦都不疑有他,只以为马地保惮于跋涉;或者他个人有什么不能分身的苦衷。
蔼如一向不愿强人所难,这一次关系重大,而且委实别无可恃之人,只好破例了“老马,”她用坚持的语气说“你无论如何再帮我们一次忙!”
这让马地保无法推辞了,苦笑着说:“李姑娘的吩咐,我不能不听。什么时候走,怎么走法?”
“我娘跟我都晕船,只好起旱。”
“起早就要早走。”小王妈问马地保“不知道到京里要几天?”
“先到省城,要三天。过黄河由德州出省,本来一条大路往北,听说景州发大水,路断了,要绕路。我看,起码也要半个月,才到得了京里。”
“今天七月二十二。”小王妈说“赶在月里动身,可以到京里吃月饼。现在就挑日子吧!”
这下提醒了蔼如,赶在中秋以前,能与洪钧相聚,人月双圆,多么有趣!因而兴致勃勃地亲自去查皇历,却只有七月二十五是宜于长行的黄道吉日。
“只有三天的功夫,怕大局促了些!”她踌躇着说。
“是啊!”李婆婆将出远门看作一件头等大事,必得从容安排,所以也说:“万万来不及。”
“有什么来不及?”小王妈怕蔼如手头散漫,如果迟迟不走,那四百两银子拉散了,又会不够,因而极力怂恿“收拾行李,我来帮忙。一定要赶在八月半以前到京,才有意思。”
这句话不但蔼如同意,也说动了李婆婆,决定七月二十五动身。于是马地保去雇车;小王妈母子帮着收拾行李,到起更时分,方始回家。
一回望海阁,马地保在那里坐等,据说晚饭以前就来了。小王妈不免诧异,不知他有什么要紧事,非等着她来面谈不可。
“王大嫂,”从小王妈作了望海阁的主政,马地保对她便改了称呼“李家娘儿俩要进京,是谁的主意?”
这话太突兀了!小王妈心知其中大有文章,急急问道:“怎么回事?莫非不能去?”
“不是不能去。总得要洪三爷有信来了,再动身也还不迟。”
“怎么呢?”
马地保呆了一会,叹口气说:“我看事情不妙!我跟你实说了吧!”
于是马地保将受托进京,去为洪钧递信送礼的经过,从头细诉,听得小王妈脸色大变。
“唉!老马,”她着急地说“你这些话,怎么早不说呢?”
“我哪知道她们忽然要进京?”马地保答道“这些话是犯忌讳的,我也不能乱说。”
小王妈也知道错怪了马地保,更知道怪谁都没有用。如今与李家休戚相关,要紧的是,她们母女的行止该有个最后决定。
不去又如何?去又如何?小王妈在想,若说劝李家母女不必进京,首先这话就难以启齿“老马,”她问“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怎么还能拦住她们娘儿俩不走?如果说了实话,只怕马上就要出人命!”
“到了京里呢?倘或不是那回事,只怕更要出人命。”
“不会的!”小王妈突然想通了“且不说洪三爷不是没有良心的人,能伤这种阴鸳,哪里会中状元?万一真的变心了,我们那位‘状元娘子’,知书识字,有计谋、有决断,也不是好慧的人。只要见着洪三爷的面,当面锣、对面鼓,三句话一问,包管问得人哑口无言,乖乖儿地抬花轿过来。”
“能见着面,自然好办;就怕见不着面!”
“嗐,老马!”小王妈倒是须眉气概,毫不畏难“不是我说你,你啊,太老实了!状元又不是住在皇宫内院,会见不着面?洪三爷总也有衙门吧?破功夫到他的衙门去等。他莫非就因此不上衙门了?”
马地保受了她的鼓舞,也振作了“好!”他慨然答说“我听你的话。”
“这才是!老马,”小王妈格外为他鼓劲“这趟去,事情一定会圆满。不过要靠你多辛苦。等你回来,我另外谢你。阿培要请你照应,我叫他拜你做干爹!”
“不敢当,不敢当!阿培我一定尽心照应,不用拜什么干爹,也谈不到谢我。但愿这一趟辛苦不白吃,我回来也有面子。”
“包你有面子。事情成功了,洪三爷也会谢你。不过,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一去,里里外外,一切要靠你费心。”
话是如此,小王妈却是一整夜都睡不安... -->>
是第三夜了!从马地保回烟台那天开始,蔼如夜夜独对孤灯,一直发愣到天亮。
一直有句话盘旋在脑中,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写信没有功夫;将马地保唤到保定,无论深夜、清晨,抽片刻跟他见个面,难道也没有功夫。就不为人家,为他自己,烟台是何情形,不也是先闻为快吗?她在想,如果自己是洪钧,听马地保一到而无法见面问个清楚,只怕晚上觉都睡不着。
想来想去,终于想到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她及她与他之间的一切,在洪钧看来,至少不会比作直隶总督上宾这件事来得重要。
于是蔼如恍然大悟,原来洪钧将功名富贵看得高于一切。这使得她对他的评价打了一个折扣。可是,她旋即想到,她不应该鄙薄他,既成夫妇,便当体谅。这一念之转,使她的想法改变了。作为一个男子汉,求功名、取富贵,不正是有出息吗?何况功名富贵,与己相关;如果他不是状元,自己又何来“状元娘子”的美称?她在想,功名富贵之外,他总还要些别的东西,自己在他心目中,依然占着极大的分量。倘或要求他将她看得比功名富贵还重要,那不太过份了些?何谓相夫?何谓内助?岂非就是要助夫取得功名富贵?然则自己如有那种想法,不恰恰与贤妻之所以为贤,背道而驰?
三天来的焦虑苦思,万般凄楚,就这片刻间,一扫而空;心境豁然,依旧觉得万物有情,生意盎然。于是,她想到母亲,应该赶紧将这些想法去告诉她,让老人家也宽宽心。
“阿弥陀佛!你总算想通了。”李婆婆说“男人家都是这样子的,一离了家就想不起家。从前你父亲出门四年,别说捎家用回来,连封信都没有。一到回来了,你知道怎么着?”
“怎么着?”蔼如极感兴味地问。
“带回来四口箱子,倒有三口箱子装的是替我买的东西,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说句不怕人笑的话,连裹脚布都买到了。”
“那时候,娘,你怎么样?不骂爹了?”
“骂还是骂他。”李婆婆说“心里可又是一种想法。”
“怎么想?”
“我在想:罢了!这四年的苦,吃得也还值。”
四年的苦!蔼如心想,自己才吃了四个月的苦,算不了什么?
“闲话少说,我心里一直在盘算;说出来,你看使得使不得?”李婆婆说“与其彼此心挂两头,又多一份开销,倒不如干脆上京去。我在想,三爷大概也有这么一个想法,只是说不出口。”
“怎么呢?”
“这点你都想不明白。譬如你是三爷,说要接我们娘儿俩进京,莫非就是那么一句话,不要寄盘缠来?”
“啊!我懂了!我知道他为什么不写信来的缘故了!”蔼如欢欣地嚷着;突然发觉自己忘形可笑,伸一伸舌头,低声说道:“三爷中了状元,花费很不少,在京里一定借了债,再没法子替我们凑钱,所以索性连信也懒得写了。”
“这也是有的。”李婆婆又问:“你看我想得对不对?”
“娘,你早就该告诉我了。”蔼如站起身说“我收拾行李去。”
盘缠尚无着落,行期更未决定,说收拾行李,岂非可笑。可是,李婆婆不忍扫她的兴,所以没有拦她。而蔼如却真的立即动手,检点箱笼,什么是该带走的;什么是可以送人的;什么是不妨变卖的,就此大忙而特忙了!
李婆婆默默地看在眼里,也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派阿翠将小王妈去请了来,从容谈起,说马地保进京,虽不曾见着洪钧,但洪钧多时没有信的原因却找出来了,是由于洪钧负了债,不能寄盘缠来接她们母女“男人家好面子,自己觉得空口说白话不好意思,所以一直没有信。”李婆婆用非常世故的语气说“话到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不管多么为难的事,硬着头皮说了出来,也就说出来了!如果不敢说,不肯说,错过了那个时候,越想越觉得说不出口,那就永远没有说的时候了!”
小王妈听在耳中,心里却有将信将疑的感觉——马地保一回来,她就跟他见过面了;听他所谈前后经过,似乎不大对劲。她虽然不能找出自己的这种感觉的由来,但决非如李婆婆所想的那样简单,是她确信不疑的。
当然,自己的想法只好深藏于心,在表面上还不能不作附和“对了!”她说“如果不是这个缘故,可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在想,这样僵着也不是一回事。”李婆婆的语气越发从容有条理了“在我这里,一个家开门七件事,样样要钱;平时又是用惯的,要省也省不下多少。在他那里,一个人住在会馆里,起居饮食,样样不便;做官当差,又是那样的身份,听差、车亻夫一个不能省,这份开销也不小。加以单身人,应酬一定很多;三天两头上饭馆,光是——”
“光是”什么?李婆婆觉得碍口,没有说下去。小王妈自能意会得到,上饭馆少不得“叫条子”这笔“局账”积少成多,到三节结账之时,亦很可观。而且也不能总是叫局,少不得也要到“胡同”里去“开”个“盘子”“做”个“花头”那一来必定闹一身亏空。倘或迷上了哪一个,得新忘旧,更是件不得了的事!”
这样一想,便不待李婆婆开口,她也想到了,她们母女应该上京去跟洪钧相会。只是这一笔盘缠,并非小数,且莫贸然开口,先听听李婆婆是何主意,再作道理。
李婆婆也很注意她的表情,看出自己前面的一段话,已为她听了进去,觉得下面的话,便容易说了“你知道,我一直拿你当亲人看待,如今有件事,先要跟你商量。”她说“总要你不反对,我们母女才能放手去做。”
“婆婆,自己人有话好说。你老人家是怎么个意思?不管做得成,做不成,说来商量着!”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做得成,做不成,大家商量。”李婆婆指着已经收拾好了的一部份箱笼说“我跟蔼如的意思,打算先到了京里再说。”
因为自己原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小王妈对她的话,并不感到意外;也不必她作进一步的说明,只问:“洪三爷知道不知道你老人家的意思?”
“还不知道。”
“要不要先写信问一问他?”
“只要写信告诉他就是。”李婆婆说:“他如今在保定,是直隶总督李大人邀了去作客,说不定还没有回京。写信一来一往,要好些日子。天快冷了,我想起旱走,不趁八九月里赶路,一到冬天,冰天雪地的路上不好走。说实话,我也吃不起这个辛苦。”
小王妈想了想说:“既然决定上京,早走也好,这里呢?”
“这就是我要跟你商量的。”李婆婆问:“是暂且留着这房子呢?还是都料理得干干净净,一去不回头?”
“一去不回头”这五个字,小王妈听来刺耳。想起平日的情份,一时倒有依恋不舍之意。因而毫不考虑地答道:“这房子赁得便宜,就闲关它一年半载,也花不了几个钱,不如留着。说不定婆婆在京里住得腻了,或者想念我们,要回烟台来看看,也方便!”
“你这么说,可真得留着了。”李婆婆十分欣慰,也有些感伤“徐州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回去;就回去,也都是陌生的了。烟台就是我们娘儿俩的老家,留着个根也好。”
“正是这话!”小王妈指着箱笼问:“这是收拾了要带去的?”
“不一定,”李婆婆说:“照蔼如的意思,是想料理清楚了走,有些东西要带去;有些衣服、动用家具,带不了的要送人,有几样比较值钱的东西,像客堂里的那套木器,还有那架云南大理石的红本屏风,打算托你找个买主,换几两银子凑盘缠。”
“喔!”小王妈心里在想,事到如今,她们母女的盘缠,无论如何是要着落在自己身上了。当然,洪钧将来会还,但眼前能够有所弥补,又何乐不为?因而接口说道:“既然房子要留着,木器跟屏风就不必卖;不过闲摆着不收拾,会坏。”
李婆婆一听就明白了,乐得顺水推舟地说:“这话不错,木器跟屏风,就寄放在你那里好了。”
“也好,原是望海阁搬了来的,仍旧搬回原处,照原样子摆好,一点心思都不用费。”小王妈很高兴地说:“若是有人问起,我告诉他:是‘状元娘子’家的东西!”
李婆婆听这一说,心里有些嘀咕,料知精如不会喜欢她那样的说法;不过,话已出口,不便翻悔,只好笑笑不响。
于是,小王妈问到最要紧的一句话:“婆婆,这笔盘缠不轻,不知道凑得怎么样了?”
“少不得还要靠你帮忙!”话一说了出来,李婆婆索性说得明白些“而且要靠你帮大忙!”
小王妈很沉着地问道:“可曾算过,要多少?”
李婆婆犹在沉吟盘算之际,听得蔼如与阿翠的声音,便住口不言;向小王妈使个眼色,意思是彼此所谈的话,须当检点,有些是不必向蔼如提起的。
小王妈点一点头,表示领会。接着起身去掀开门帘,正看到蔼如一张仿佛生来不知忧愁为何物的春风面。受了这份喜气的感染,小王妈不由得笑道:“状元娘子回来了。”
“你也这么说!”蔼如嗔道“到处都拿我取笑儿;倒是有完的时候没有?”
“别人想人取笑还不能够呢。”小王妈问道:“上街去了?”
“嗯。”蔼如回头吩咐阿翠“你把网篮拿到我屋里;麻绳子就摆在走廊上。”
网篮、麻绳都是打点行装的用品,小王妈便趁势说道:“婆婆正跟我商量进京的事,小姐回来得正好。既然定了主意,就该早商量出一个起落来。”
听这一说,蔼如立刻又兴奋了。进屋挨着她母亲坐下,放出聚精会神的姿态,静听下文。
“小王妈的话很不错;该听她的。”李婆婆用这句话开头,暗示小王妈很帮忙,让女儿可以放心。接着,复述了保留寓所的决定,将打算变卖的木器和屏风,寄放在望海阁。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要看女儿的反应。
“说什么寄存?”蔼如却真爽朗“干脆送给小王妈算了。”
“那可不敢当。”
“你别客气。”蔼如抢着说道:“有办不通的事,少不得还是要找你。不过,你放心,不会自使你的银子;迟则一年,早则三、五个月,会加利还你。”
小王妈深知蔼如言出必行,得此承诺,不怕本利无归,所以宽心大放,但表面上却不能不做作,苦笑着说:“婆婆你看!小姐的话,真比刀子还厉害。我自觉嘴还不笨,就是遇见小姐,可没有辙了。”
有此一句话,李婆婆亦是宽心大放,知道借多少都可以,便笑着不响,只等女儿跟小王妈交涉。
蔼如也很得意,但不肯强人所难,和颜悦色地问道:“你能给我们凑多少银子?”小王妈答说:“多了怕凑不齐,三、四百银子,我尽力去办。”
“那就要四百两银子。”蔼如很快地答说“我也不管是你自己的银子,还是你替我去借?反正我照市行息;至多一年,定规还清。”
就这么三言两语,将李婆婆盘马弯弓,说了半天还不曾有结果的一件大事谈妥了。
夜来累了,却怎么样也不愿上床。秋灯夜雨,无端又上了心事。不知洪钧此刻人在哪里?说就有信来,这信可是在路上?一切都无从猜测,心想,只有用牙牌卜个课,或许有所启发。
隔室的李婆婆也是心中有事,连宵不寐。听得女儿房中牙牌声响,悄悄地摸索而来。直到灯前,蔼如方始发觉,骤睹有人,倒吓了一跳。
“我道是谁?”她拍一拍胸说“娘,怎还不睡。”
“不想睡。”李婆婆问道:“你在起牙牌数,怎么说?”
“还不知道呢!”蔼如一面翻牌,一面顺口说道:“娘,你替我祷告,来一副好牌。”
“要怎么才好?”
“自然是‘上上’。干万来不得‘下下’。我已经有了两副了,下下,上上;再来下下,就中间好那么一段,我可不要!”
“那,”李婆婆说“那就再来一副上上。”
居然说中了,真是上上。蔼如高兴地笑道:“娘,你成了‘李铁嘴’了!下下、上上、上上;卦象就是苦尽甘来,越往后越好的样子。”
“你倒是看看书嘛!到底怎么说?”
李婆婆拿那本“兰闺清玩”推到蔼如面前。她翻到地方,定睛一看,便浮起了笑容。只见她眼睛睁得大大地,长长的睫毛,不住闪动;淡红的、像菱角样的嘴唇,渐渐绽开;脸上不仅有喜色,更多的是惊异的表情。
“怎么样?”见此光景,李婆婆更急着要问了。
“娘!起的这一课,着实有点道理。我念给你听:‘泅上何人识沛公?谁知草末起英雄!帝王卿相非常业,多在鱼盐版筑中。’意思是,不要门缝里张眼,把人看扁了,捞鱼的、晒盐的、做泥水木匠的,也会封侯拜相做皇帝。”
“那要靠运气。”
“不是!”蔼如脱口便答“娘,这一课还有两段话,一段是解释:‘愁面笑容开,忧心事可谐;但凭理做去,不必费疑猜’!”
她念得很慢,所以最后两句,李婆婆字字听清,语语领会,深深点头:“倒是有点道理!可不是吗?‘但凭理做去,不必费疑猜’。还有一段话呢?”
“还有一段话,也有道理。不过,”蔼如说道:“跟娘不大说得清楚。”
“你不管!你先念来我听听。”
于是蔼如照本宣科:“‘断曰:王曾布衣,乃居魁首!仰之弥高,泰山北斗。有德则称,无德则否’。”
这几句话,李婆婆一句都没有听懂,忍不住问道:“你只说,有点什么道理?”
蔼如认为这四言六句的断语,完全是说的她自己。王曾何许人?她不知道;“魁首”是不是指状元?她亦不能断定;但着一“乃”字,语气中表示大出一般人的意外,却是很明显的——就好比有人感叹:李蔼如居然成了状元娘子!这口吻是相同的。而她之认为有道理,则在最后两句。
其实这最后的八个字,也是对她的绝大的安慰与激励。在望海阁那几年的生涯,毕竟是她心头无法弥补平复的创伤。在风尘中打过滚而想挣一顶花轿,固是力争上游;能坐花轿,着红裙,将来还有一副诰封,亦不妨说是福命好;但甫出淤泥,一步登天,轻巧巧得来一个“状元娘子”的衔头,劳动烟台官场,登门称贺,这就太过份了!清夜扪心,未免受之有愧,令人不安。
此刻,这份不安之心是大大地减少了;因为牙牌数中为她作了最好的宽解。只要自己的仪态、语言、才干,最要紧的是德性像个大家贤媛,又何愧于此衔头?倘或样样不够格,即令皇帝封过,无奈人人心里有此感想:什么状元娘子?哪一点看来都不像。
这就是“有德则称,无德则否”的道理。蔼如听洪钧为她讲过史记,起自泗上的“沛公”刘邦,早年出言粗鲁,侮慢儒生,十足无赖的行径。等他做了皇帝,从龙之臣,在殿上饮酒争功,喝醉了毫无规矩,乱叫皇帝的名字,甚至拔出剑来在柱上乱砍。后来定了朝仪,方始显出称帝之贵。这虽是叔孙通的一大功劳,而主要的,还是刘邦的度量宽宏,用人不疑,够资格做皇帝之故。倘或望之不似人君,再严格周密的朝仪,亦不能约束那班跋扈的功臣。
白壁有瑕,到底还是白壁!她在想,如果是那种“烧料”烧得再好,也还是不值钱的东西。这种以有瑕白壁,而瑕不掩瑜的想法,她觉得只可借以自慰,向母亲说破是不相宜的。因此,含含糊糊地不肯再细讲这一课的论断。李婆婆当然不会想到她有那样曲曲折折的心思,只道她在文义的了解上有困难,也就不再往下问了。
第二天一早,小王妈又来了。一方面是来回报,四百两银子已经凑齐;说是转借来的,利息倒不高,但须写张借据,蔼如毫不考虑地,亲自动笔写下,先交了给她。
另一方面,小王妈是来帮忙料理长行进京的一切。最要紧的是,一路上找什么人照应,先要商量好。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没有个妥当的,我不放心。”小王妈说“我的意思,让阿培送了去。到了京里,请小姐看情形。如果三爷觉得他不成材,叫他回来也可以。”
“这你不用管了!”蔼如大包大揽地一口答应“我可以作一半主。只要阿培肯上进,包他将来有出息。”
“有小姐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小王妈又说“此外还得有个人;我已经叫阿培去约老马了。”
这正符合李婆婆母女的心意。等阿培将马地保约了来,便由小王妈开口,说知经过,要求他“再辛苦一趟”
在大家的意料中,马地保必是一诺无辞;谁知面有难色!不过,亦都不疑有他,只以为马地保惮于跋涉;或者他个人有什么不能分身的苦衷。
蔼如一向不愿强人所难,这一次关系重大,而且委实别无可恃之人,只好破例了“老马,”她用坚持的语气说“你无论如何再帮我们一次忙!”
这让马地保无法推辞了,苦笑着说:“李姑娘的吩咐,我不能不听。什么时候走,怎么走法?”
“我娘跟我都晕船,只好起旱。”
“起早就要早走。”小王妈问马地保“不知道到京里要几天?”
“先到省城,要三天。过黄河由德州出省,本来一条大路往北,听说景州发大水,路断了,要绕路。我看,起码也要半个月,才到得了京里。”
“今天七月二十二。”小王妈说“赶在月里动身,可以到京里吃月饼。现在就挑日子吧!”
这下提醒了蔼如,赶在中秋以前,能与洪钧相聚,人月双圆,多么有趣!因而兴致勃勃地亲自去查皇历,却只有七月二十五是宜于长行的黄道吉日。
“只有三天的功夫,怕大局促了些!”她踌躇着说。
“是啊!”李婆婆将出远门看作一件头等大事,必得从容安排,所以也说:“万万来不及。”
“有什么来不及?”小王妈怕蔼如手头散漫,如果迟迟不走,那四百两银子拉散了,又会不够,因而极力怂恿“收拾行李,我来帮忙。一定要赶在八月半以前到京,才有意思。”
这句话不但蔼如同意,也说动了李婆婆,决定七月二十五动身。于是马地保去雇车;小王妈母子帮着收拾行李,到起更时分,方始回家。
一回望海阁,马地保在那里坐等,据说晚饭以前就来了。小王妈不免诧异,不知他有什么要紧事,非等着她来面谈不可。
“王大嫂,”从小王妈作了望海阁的主政,马地保对她便改了称呼“李家娘儿俩要进京,是谁的主意?”
这话太突兀了!小王妈心知其中大有文章,急急问道:“怎么回事?莫非不能去?”
“不是不能去。总得要洪三爷有信来了,再动身也还不迟。”
“怎么呢?”
马地保呆了一会,叹口气说:“我看事情不妙!我跟你实说了吧!”
于是马地保将受托进京,去为洪钧递信送礼的经过,从头细诉,听得小王妈脸色大变。
“唉!老马,”她着急地说“你这些话,怎么早不说呢?”
“我哪知道她们忽然要进京?”马地保答道“这些话是犯忌讳的,我也不能乱说。”
小王妈也知道错怪了马地保,更知道怪谁都没有用。如今与李家休戚相关,要紧的是,她们母女的行止该有个最后决定。
不去又如何?去又如何?小王妈在想,若说劝李家母女不必进京,首先这话就难以启齿“老马,”她问“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怎么还能拦住她们娘儿俩不走?如果说了实话,只怕马上就要出人命!”
“到了京里呢?倘或不是那回事,只怕更要出人命。”
“不会的!”小王妈突然想通了“且不说洪三爷不是没有良心的人,能伤这种阴鸳,哪里会中状元?万一真的变心了,我们那位‘状元娘子’,知书识字,有计谋、有决断,也不是好慧的人。只要见着洪三爷的面,当面锣、对面鼓,三句话一问,包管问得人哑口无言,乖乖儿地抬花轿过来。”
“能见着面,自然好办;就怕见不着面!”
“嗐,老马!”小王妈倒是须眉气概,毫不畏难“不是我说你,你啊,太老实了!状元又不是住在皇宫内院,会见不着面?洪三爷总也有衙门吧?破功夫到他的衙门去等。他莫非就因此不上衙门了?”
马地保受了她的鼓舞,也振作了“好!”他慨然答说“我听你的话。”
“这才是!老马,”小王妈格外为他鼓劲“这趟去,事情一定会圆满。不过要靠你多辛苦。等你回来,我另外谢你。阿培要请你照应,我叫他拜你做干爹!”
“不敢当,不敢当!阿培我一定尽心照应,不用拜什么干爹,也谈不到谢我。但愿这一趟辛苦不白吃,我回来也有面子。”
“包你有面子。事情成功了,洪三爷也会谢你。不过,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一去,里里外外,一切要靠你费心。”
话是如此,小王妈却是一整夜都睡不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