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木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您您不觉得在您自鸣得意的“新”字里,涸出的是别人的血腥吗?哦,您是一个拥有xxxx的人。xxxx,它伟大而又壮烈,它本该伟大而又壮烈。它必将永远伟大而壮烈。它恢宏炽热地出现在地平线上,就是为的支撑这容我们生存发展的一番大和地的啊。您不觉得在您裤裆里悠闲着的,只是一根半死不活半干不湿的泥鳅吗?
哦,男人。
阿部那天一下就发觉,赵忆萱的儿子上得楼来,眼睛只盯着房间里最老式最古旧最灰暗最锈迹斑斑最歪歪斜斜的东西看个不休。在楼下客厅里的时候,他就只注意阿部随手放在当间长条案右首上的那几块瓦当。后来,一直在瞟瞄阿部放在藤椅扶手把上的那部宋朝元佑党籍碑的拓本。起初,他只以为十六七岁的孩子,看个新鲜。后来居然看个不已,他以为他喜欢写大楷宇,才对碑帖这么感兴趣。问的结果,才知道他根本就不练毛笔字。他只是对各种各样碑帖的版本样式感兴趣。对鉴别碑帖感兴趣。“小小年纪,你懂鉴别?”阿部觉得可笑。
小经易门红了脸,不作任何辩解,只是恋恋不舍地把那本元佑党籍碑轻轻放回藤椅扶手上,回到母亲身后去了。
“你说说。说说。我这本党籍碑是真是假?”
“”孩子看了看母亲。
“大人跟侬讲话,侬有啥话,就老老实实讲出来。不要做得这么不懂事。”母亲嗔怪道。
小经易门又一次红了脸,再次把认定的目光投向藤椅扶手。尔后说:“价价价值价值连连连城。”
“为什么?”
“什什么为为为什么?这种这种碑帖,早先有两只版版子。一只版是是宋徽宗老老老先生亲笔,——一只版子是是蔡蔡蔡京老先生亲笔。这两块碑后来后来都毁掉了毁了老可惜的。以后行世行世的,都为后刻。根据徽宗蔡京亲笔刻的碑,一一一塌刮刮刮子,只存世了二三年。行世的拓拓拓本极少。能流传至今的拓拓拓本就更少了。相当值铜钿。看也看看看不到。侬这本就是就是就是徽宗亲笔。真的是他亲笔。亲亲亲亲亲笔”说到最后一句,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垂下一副蒲扇般的大手,微弓起那根瘦高的脊背,两眼闪出湿润的柔光,把一种注入了极端向往的倾斜和颤抖,在全身的涌动中展开;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碑帖拥有者阿部的全部钦羡、全部敬佩和全部谦恭。微微喘息。所有这一切,都跟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孩子,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应显达的和能显达的气质,毫不相干。
也许还不能说阿部那天受到了震惊。但在送走这母子两以后,他的确忽然间觉得失去了啥,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做啥才好。天光暗淡。雨中的雪完全让位给了冻豆似的雨珠。马路对过的屋头顶一片一片地只剩下一阵灰蒙蒙的平移。包括灯光。他让自己入静,咽一口气到丹田,反复寻找赵忆萱站过的不同位置,回想赵忆萱的影子。声调。神情。她一绺淋湿了的额发曾遮掩去半边眼睛,剩下的半边里,依然闪烁着某种干热。这种眼神可以从挂在欧洲最古老的城堡大厅墙上找到。那是些蒙着灰尘的油画。金碧辉煌但却斑斑驳驳。哦,一种被牢牢制约了几十年的干热,在灰尘后头闪烁。他想象跟这样的“女大公”一起滚倒在路易十六式大雕花木床上度过那惊涛骇浪般的销魂之夜。谁说我阿部不想要女人?!他想象她的痉挛和疯狂(假如她的确还能疯狂起来的话)。她会板起脸,打他的手心。挺直了腰,走来走去。坐着马车来到海岬一角。在那片长满了高大的麻黄树的沙滩上,寻找古船的碎帆。他喜欢听她发号施令的声音。这声音像一块块棕色的花岗岩,又像月光下洒落在防波堤上的碎玻璃片那样,永远具备一种凝固的流淌的魅力。他要轻轻吻她后背,让她颤栗着并拢颀长的双腿。然后轻轻抚摸她指尖。跪在她面前。仰起头来注视她。让她窸窣作响的裙摆轻轻摩挲着他那粗糙而又焦黄的脸庞。他甚至喜欢她长期不理他。每天都端着老式的铜座子煤油灯,把咖啡送到她门口。只要能隔着厚重的门板依旧听得到她穿着软底拖鞋在里边焦躁地踱着步;然后冲出来,带着清莹的泪花,冲向对面的沙丘。他要把她因此而留下的每一个脚印窝窝,都灌满最昂贵的波斯水银。带刺的灌木丛从容地钩破五色满金卧水蟒袍料。
他向往过这样的女人吗?
哦,的确能让他完完全全地跪下的,他愿意跪下。愿意放弃了一切,但必须能因此又得到一切。是的是的。只要她总是能闪烁起那种干热的光泽,贞定着那类迷蒙的执著,点燃起那样隐蔽的疯狂,留下那一片队伍麇集的冷漠。啊,她应该就是那条最伟大最古老的三桅船,高扬着凯旋的战旗,缭绕着从不消失的硝烟,驶进红海或渤海湾。而卑微的他,只是一个为她启动舵轮或收紧桅索的跷脚船长。
你在哪儿?
女人。
锅红了。
阿部把长期跟玩古董的中国人周旋,当作一种玩弄中国的游戏。打开这幢小楼的每一扇房门,你都可以看到,他这些年从中国人手里搞到的中国古董。(准确地说,是中国的旧货。更准确地说是一部六七千年的中国生存史。蟋蟀罐。鼻烟壶。端砚歙砚秦砖汉瓦砚。自然还有百十方瓦当。从一字的“卫”、“关”瓦当,到二字的“君子”、“西庙”瓦当,到三字的“有万熹”“益延寿”、四字的“长生未央”“与天无极”、五字的“鼎胡延寿保”一直到十二字的“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应有尽有。还有几百锭名墨。其中包括上千元一锭的大明众妙斋带彩漫堂椿朝朝染翰墨。包括八百元一份的漆皮白绢套八锭明宝笏斋千秋真鉴墨。还有紫檀木家具。花梨木家具。楠木家具。乌木家具。黄杨木家具。少不了宜兴紫砂壶。少不了八百件永乐窑祭红瓶。少不了吴十二炼成的宣德炉,其色如好女子肌肤,融融从黯淡中发奇光,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迥非他物可比方”在另一间房间里存放的则是皮货,妆蟒绸缎,绫罗纱绢,竹葛夏布。阁楼上收藏的是史部要籍,从左氏春秋、竹书纪年到二十六史,石刻法帖,手抄宋书,一应道佛经诀总计六百三十六部套。加上一部残缺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统统装在规格一律的樟木箱里。他从来也没有翻阅过它们。他知道中国文人雅士向往“一日不可不对清音”他从他们手里搞到十二架十三徽古琴,有叫“清角绕梁”的,有叫“绿绮凤凰”的,也有叫“春雷秋籁”的,等等等等,因为没有地方单独存放它们,只好都放在了那十几只樟木箱子的上头,再蒙上一大块白布。他专门收集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收集中国古人束袍服用的铜玉带钩。收集木变石戒指。收集达官贵人用过的眼镜。收集犀角器物。各式铜佛。千手观音。欢喜菩萨。另有五百方印石,全都塞在了一个旧皮箱里。还有一千二百粒据说是慈禧殉葬的珠子和一个翡翠西瓜。至于那些金丝银丝编的蝈蝈笼和唧岭子盒、洋表自鸣钟、玉如意、赤金碗碟、珊瑚朱砂沉香折扇、娇深暗黄龙汤碗五彩百幅玉堂春瓶青釉描金皮球花盘)
这就是中国。
他在玩着中国。
中国的男人也在玩着中国。
别忘了他还有五箱子古钱币。专门辟了个房间存放古字画。十二本当谱。
但他只喝最便宜的砖茶。那是一种必须煮来喝的低档茶。煮开来以后,叶片绝对有大拇指大。叶梗则几乎能用来当顶门杠。他喜欢它无与伦比的浓配苦涩,喜欢它的粗野,就像那些北海道的渔夫,带着满身的鱼腥味和一双湿透了的靴于,在拥挤不堪的小酒馆里,搂着四个奶膀于两个大屁股的老板娘,拍击着让狂风吹得摇摇晃晃的板壁和火炉“呀呀哩来呀呀哩来”地吼唱着。
女人和古董,几乎是他所认识的所有那些有身份、有头脑。有财力、有家底的中国男人的全部归宿。全部追求。如果可能,再加上一点必要的权力。人前的吆五喝六。人后的一醉方休。
而这个小经易门几乎是这一切的一切。绝对的绝对。绝对的提纯。绝对的浑然。绝对的凝铸。最精彩的化身化石化合化一。最中国的中国。他喟然惊叹了。
128
母亲死后,经十六变得愈加沉默。很有几天,他漫无目的地在大街小巷里穿行。只低着头,快步走。由着雨淋湿头发。由着三轮车黄包车带铃裆的有轨电车脚踏车和一把把钢骨黑布洋伞撞他。有时他长久地站在电车轨道中间,看着被雨淋湿的钢轨,暗暗发亮的钢轨,弯曲远去的钢轨,被人跨来跨去的钢轨,继续负重。他不愿离开这两条湿漉漉的钢轨。以至电车当当地向他驰来逼近,都不愿走。马路两边的人向他大声叫喊。一个老太太买小菜从这儿路过,看见这场面,吓得几乎要昏倒,小菜篮子掉下来,塌棵菜蘑菇田螺五香豆腐干滚了一地。有两个胆子大一点的冲上前去拉他,也都被他推开。他在继续前行的电车面前步步倒退。踉踉跄跄地倒退。差一点被自己的长衫后据绊倒。
129
那天经易门回家特别晚。谭雪俦找他谈话,请他设法接管“豫丰”再度出山。他听着,一句话都不说,很快开始哽咽。哽咽了好大一会儿,仍然不说话。谭雪俦说,侬有啥委屈,对我讲。他摇摇头。谭雪俦说,侬还有啥难处,也对我讲。他还是摇摇头。谭雪俦说,侬有啥要求,也可一并提出来。他继续摇摇头。只是哽咽得更加厉害。委屈,真的是委屈。又过了十几分钟,经易门才慢慢地平静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份“备案”放在谭雪俦面前,说,这是前一段空闲时,我随时想到随手记下来的几件应该急办的事。侬看看。不一定有用。至于接管“豫丰”的事,请容我再想一想谭雪俦忙说,易门,这桩事体,包括姜老太太在内的全体老太太和老老太太都反复斟酌过了,无论如何要请信看在谭家的面子上,再费心一趟经易门忙做了个手势,请谭雪俦不要再说下去。这时谭雪俦真有点急了,说,要不要让老太太和老老太太亲自来求侬?经易门一听,连声叫道,不不不千万千万不可以。说着,眼泪再次哗哗地滚落下来,尔后长叹一声道,我只是不想伤害三先生。谭雪俦说,宗三那边,我会去安排的。侬放心。经易门摇了摇头说,快四十年了,我真的觉得有点对不起三先生
“侬有啥对不起他?这话从何讲起?真要讲对不起,应该是他对不起侬。”谭雪俦不解地反问。
“”经易门没解释,只是坐直了上身,呆呆地看着谭雪俦。谭雪俦没等到答案,也就没再继续追问。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当然不是要搞清在谭宗三和经易门两人之间究竟是谁对不起谁,而是尽快地组织力量,收拾谭家门内这一向以来被谭宗三搞紧张了的人事关系和搞散了的经营局面。
“易门,我晓得,请侬再度出山,实在也是为难侬。但为谭家着想,侬就再做一次难人吧。只有如此了。我想,侬会给我这个面子的,不用再请老太太来出面求侬了。”谭雪侍十分恳切地说道。
经易门无法再拒绝。
离开“将之楚”楼时,已快到十一点。楼前那块草坪尽头有一排七叶按村。经易门又在树下静静地站了好大一会儿。这按树有一种并不为所有人都喜欢的气味。但当年谭老老先生坚持要种这么一排,说它能驱虫。从种下它们起,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它们已长成嵬嵬参天的大树。站在这一排按树下,正面可见“将之楚”那永不衰败的姿容,稍稍侧一下头,又可看见“迪雅”楼那简朴清秀的身影。经易门跟谭宗三一样,早就暗暗地喜欢上“迪雅”的这点与众不同。他甚至奢想过,把东西两管事房搬到“迪雅”多次设想过,早晚只剩自己一个人时,单独和“迪雅”和树梢上那清淡的霞光在一起的情景。当然他很快排除了自己的这个想法。除了为谭家做事以外,他从不在谭家的任何人面前表露任何一点个人欲望。他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以不变应万变的致胜关键。
十一点二十分。他想去“迪雅”跟谭宗三说几句什么。已经走到“迪雅”小院那精致的月洞门前了,抬头看看楼上的灯光,却又收回了去按门铃的手。几十年来,他一直想能真正地跟同龄的谭宗三平等地谈一谈。他一直想得到谭宗三真正的原谅和理解。一直想真正接近谭宗三。也一直把未能取得这种理解和接近,视作自己一生最大的失败。说来恐怕谁也不会相信,对于经易门来说,谭家门里没有一个人能比谭宗三更让他感到牵挂。更让他动真情。谭家门里的一切,都融汇了他经家三代人的心血。这里当然也包括他经易门的努力。但奠基的,不是他。谭家之所以有今天,首先要说的是经老老先生辅佐了谭老老先生,尔后要说的是经老先生辅佐了谭老先生和谭先生。十多年来,作为第三代的他参与了父辈的这种辅佐;后五六年,东西两管事房甚至可以说基本都已在他掌管之下。但能说他创始了什么?不能。唯独一件,那就是“谭宗三”是经他的辅佐“长成人的”这么些年,他从未放过一切可能的机会,暗自努力,要在谭宗三身上“创造”一个成就,为谭家做出一个完全由他做出的“贡献”可以说,他鞠躬尽瘁了。但却不能“死而后已”因为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也是刚才谭雪俦要他再度出山去接管“豫丰班子”时,他要哽咽、他要“复杂”要百感交集突涌出一股内疚自责之心的根由:他没创造好一个“谭宗三”每每是这样,当谭家人当着他的面责备感叹谭宗三的不争气时,他总感到是在责备他,责备他的无能他的失职,他没能做好一件谭家门最需要他做、却又偏偏没有能做好的大事
他常常想去问谭宗三,这究竟是为什么?问谭宗三,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再问谭宗三,在你我之间,究竟应该谁恨谁?要知道,我一生最大的唯一的失败是你给造成的是你啊当然,经易门永远不会恨谭宗三,更不会去当面责问。他,只想取得谭宗三的谅解。理解。接近。永远是这样。
十一点四十六分。他回到自己家。掏钥匙开门。怎么也开不开。斯匹林锁从里头给卡死了。他用力敲了两下门,也不见有回应。但门里分明是有人。有声音。等他再敲门时,门里果然有人叫喊了。“十六,是侬阿爸是侬阿爸呀让我去开门”这是老娘姨。“侬敢!”这是儿子经十六的声音。
“十六!十六!侬在做啥?!”经易门叫了两声。冷汗一下从额头上渗了出来。这些日子,他已有预感,儿子要出事。儿子在憋着一股劲。一股气。经易门见自己叫喊也不管用,急得在门廊下转了两圈。他不敢用太大的声音,更不敢使用蛮力去撞门。因为这儿临着马路。邻居们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他不愿公然出丑。这几个月,在背后议论经家的人已经不少了。他不想在大局刚有一点转机的时候,再给别人添个口实。但怎么进门呢?该死的英国式小别墅四处都做得特别结实。低矮一点的窗户外又都焊上了铸铁窗栏。后门也是用两寸厚的实心橡木木板做成的。水落管上都装着防盗贼攀爬的倒扎刺。(即便没有这些防护设施,让经易门从水落管上爬进楼去,这想法似乎也太夸张了一些。)
就在经易门怎么也想不出有效办法解决眼前这道难题时,忽听得门里一阵扑腾响。难以确定到底是碰倒了椅子,还是砸翻了花盆。总之是匐匐地乱了两下,门被人打开了。是披头散发的老娘姨,一见经易门,就只知惊慌失措地叫喊:“经先生经先生”经十六冲下楼来拦阻,但没来得及,这时也差一点跌出门,跟父亲撞个满怀。
“畜生,侬想做啥?”经易门一把护住老娘姨。瞪大眼间。
“那根钉子呢?”从来不敢跟父亲正面交锋的经十六,今天居然也瞪大了眼反问。
“啥钉子?”经易门一愣。
“还有啥钉子?!”儿子大叫起来。
“畜生,侬想做啥?!”经易门一边骂,一边四下打量。这才看清,整幢楼里都被翻了个底朝天。正厅里挂的那张全家福照片上,也被剜出了一个大洞。好像是把怀抱幼时十六的忆萱,剜了去。
经十六今天在家,把原来属于妈妈的东西,全都一一地搬进了自己房间。连用过的被褥枕头、碗筷调羹、梳妆用品、衣服鞋帽全部。无一遗漏。现在他想向父亲要的那根“钉子”是母亲死后,钉在棺材上的钉子。忆萱生前总叫“气闷”最怕关窗、关门。尤其怕大暑天要落大雨却又落下不下来时的那种天气。这种时刻,她特别难受,常常要对经易门说,我以后死了,侬千万不要给我盖棺材盖。我怕气闷。这次替她人敛,按习俗,棺材盖要钉七根一虎口长的铁钉。但钉第七根时,经易门却不让钉了。在场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懂他为什么要这样。尤其不懂这个历来最循规蹈矩的人,怎么会在自己夫人如此重大的一件事情上偏偏做出这种越规的举动。人们只以为他伤心过度了,便没去计较。只见他从丧工手里极郑重地接过那根钉子,窸窣地藏进内衣口袋。以后的好几天,总看见他在夜很深的时候,捧着这根钉子,坐在忆萱的遗像前,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许多亲戚朋友都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能听懂、而又为这句话动容的只有两一个人,一个是儿子十六,一个就是这位老娘姨。这两人听懂了他在问忆萱:“侬还气闷(口伐)?侬还气闷(口伐)?”
儿子恨父亲。他觉得是父亲“逼”死了母亲。他忍了这么长时间,今天实在忍不住了,便突然行动。他不能容忍这个“逼”死母亲的人再沾染母亲任何一点东西。
“侬交出来!交出来!”他对父亲叫道。在搬完了别的东西后,他寻找这根钉子。他要亲自为母亲保存这根钉子。不只是因为他天生有那样一种收藏的癖好。在经十六看来,由这根钉子的空缺所造成的那一点“空隙”是母亲和这个世界唯一的“通道”只要攥着这根钉子,似乎就能保证母亲能顺畅地呼吸。这几乎和母亲的生命同等重要的东西,当然不能让逼死母亲的人把攥着。
“交出来,侬!交出来!”他青白起脸对父亲叫道。并准备父亲扑过来打他。经易门曾不止一次地用藤条抽打过他。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以及长成了大孩子以后,都打过。
但那天,经易门没有采取任何武力手段镇压儿子的反叛。
他理解儿子。十六岁的儿子。
他颤栗了一下。颓然坐倒在门厅的一把花梨木靠椅上。两行清泪渭然而下。过了几分钟,只见他索索地把手伸进中山装,从里边那件绒线背心的口袋里,掏出一只布包;再打开布包,便是那根已开始有点生锈的钉子。
几个月来,经易门无时无刻不把这根钉子带在自己身边。是的,他知道,忆萱的死,跟他是有关系的。他要为忆萱看护好这根钉子,为亿营留住这一点点透气的通道,让她的“后半辈子”不再感到气闷。他常常梦到,自己在一遍又一遍地问忆萱:侬还气闷(口伐)?还气闷(口伐)而忆萱却只是在前边飘飘忽忽地走着,不答理他。
那一箱关于“洪兴泰”的材料,正是小十六在翻找这根钉子时,从经易门的房间里翻找出来的。
是您您不觉得在您自鸣得意的“新”字里,涸出的是别人的血腥吗?哦,您是一个拥有xxxx的人。xxxx,它伟大而又壮烈,它本该伟大而又壮烈。它必将永远伟大而壮烈。它恢宏炽热地出现在地平线上,就是为的支撑这容我们生存发展的一番大和地的啊。您不觉得在您裤裆里悠闲着的,只是一根半死不活半干不湿的泥鳅吗?
哦,男人。
阿部那天一下就发觉,赵忆萱的儿子上得楼来,眼睛只盯着房间里最老式最古旧最灰暗最锈迹斑斑最歪歪斜斜的东西看个不休。在楼下客厅里的时候,他就只注意阿部随手放在当间长条案右首上的那几块瓦当。后来,一直在瞟瞄阿部放在藤椅扶手把上的那部宋朝元佑党籍碑的拓本。起初,他只以为十六七岁的孩子,看个新鲜。后来居然看个不已,他以为他喜欢写大楷宇,才对碑帖这么感兴趣。问的结果,才知道他根本就不练毛笔字。他只是对各种各样碑帖的版本样式感兴趣。对鉴别碑帖感兴趣。“小小年纪,你懂鉴别?”阿部觉得可笑。
小经易门红了脸,不作任何辩解,只是恋恋不舍地把那本元佑党籍碑轻轻放回藤椅扶手上,回到母亲身后去了。
“你说说。说说。我这本党籍碑是真是假?”
“”孩子看了看母亲。
“大人跟侬讲话,侬有啥话,就老老实实讲出来。不要做得这么不懂事。”母亲嗔怪道。
小经易门又一次红了脸,再次把认定的目光投向藤椅扶手。尔后说:“价价价值价值连连连城。”
“为什么?”
“什什么为为为什么?这种这种碑帖,早先有两只版版子。一只版是是宋徽宗老老老先生亲笔,——一只版子是是蔡蔡蔡京老先生亲笔。这两块碑后来后来都毁掉了毁了老可惜的。以后行世行世的,都为后刻。根据徽宗蔡京亲笔刻的碑,一一一塌刮刮刮子,只存世了二三年。行世的拓拓拓本极少。能流传至今的拓拓拓本就更少了。相当值铜钿。看也看看看不到。侬这本就是就是就是徽宗亲笔。真的是他亲笔。亲亲亲亲亲笔”说到最后一句,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垂下一副蒲扇般的大手,微弓起那根瘦高的脊背,两眼闪出湿润的柔光,把一种注入了极端向往的倾斜和颤抖,在全身的涌动中展开;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碑帖拥有者阿部的全部钦羡、全部敬佩和全部谦恭。微微喘息。所有这一切,都跟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孩子,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应显达的和能显达的气质,毫不相干。
也许还不能说阿部那天受到了震惊。但在送走这母子两以后,他的确忽然间觉得失去了啥,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做啥才好。天光暗淡。雨中的雪完全让位给了冻豆似的雨珠。马路对过的屋头顶一片一片地只剩下一阵灰蒙蒙的平移。包括灯光。他让自己入静,咽一口气到丹田,反复寻找赵忆萱站过的不同位置,回想赵忆萱的影子。声调。神情。她一绺淋湿了的额发曾遮掩去半边眼睛,剩下的半边里,依然闪烁着某种干热。这种眼神可以从挂在欧洲最古老的城堡大厅墙上找到。那是些蒙着灰尘的油画。金碧辉煌但却斑斑驳驳。哦,一种被牢牢制约了几十年的干热,在灰尘后头闪烁。他想象跟这样的“女大公”一起滚倒在路易十六式大雕花木床上度过那惊涛骇浪般的销魂之夜。谁说我阿部不想要女人?!他想象她的痉挛和疯狂(假如她的确还能疯狂起来的话)。她会板起脸,打他的手心。挺直了腰,走来走去。坐着马车来到海岬一角。在那片长满了高大的麻黄树的沙滩上,寻找古船的碎帆。他喜欢听她发号施令的声音。这声音像一块块棕色的花岗岩,又像月光下洒落在防波堤上的碎玻璃片那样,永远具备一种凝固的流淌的魅力。他要轻轻吻她后背,让她颤栗着并拢颀长的双腿。然后轻轻抚摸她指尖。跪在她面前。仰起头来注视她。让她窸窣作响的裙摆轻轻摩挲着他那粗糙而又焦黄的脸庞。他甚至喜欢她长期不理他。每天都端着老式的铜座子煤油灯,把咖啡送到她门口。只要能隔着厚重的门板依旧听得到她穿着软底拖鞋在里边焦躁地踱着步;然后冲出来,带着清莹的泪花,冲向对面的沙丘。他要把她因此而留下的每一个脚印窝窝,都灌满最昂贵的波斯水银。带刺的灌木丛从容地钩破五色满金卧水蟒袍料。
他向往过这样的女人吗?
哦,的确能让他完完全全地跪下的,他愿意跪下。愿意放弃了一切,但必须能因此又得到一切。是的是的。只要她总是能闪烁起那种干热的光泽,贞定着那类迷蒙的执著,点燃起那样隐蔽的疯狂,留下那一片队伍麇集的冷漠。啊,她应该就是那条最伟大最古老的三桅船,高扬着凯旋的战旗,缭绕着从不消失的硝烟,驶进红海或渤海湾。而卑微的他,只是一个为她启动舵轮或收紧桅索的跷脚船长。
你在哪儿?
女人。
锅红了。
阿部把长期跟玩古董的中国人周旋,当作一种玩弄中国的游戏。打开这幢小楼的每一扇房门,你都可以看到,他这些年从中国人手里搞到的中国古董。(准确地说,是中国的旧货。更准确地说是一部六七千年的中国生存史。蟋蟀罐。鼻烟壶。端砚歙砚秦砖汉瓦砚。自然还有百十方瓦当。从一字的“卫”、“关”瓦当,到二字的“君子”、“西庙”瓦当,到三字的“有万熹”“益延寿”、四字的“长生未央”“与天无极”、五字的“鼎胡延寿保”一直到十二字的“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应有尽有。还有几百锭名墨。其中包括上千元一锭的大明众妙斋带彩漫堂椿朝朝染翰墨。包括八百元一份的漆皮白绢套八锭明宝笏斋千秋真鉴墨。还有紫檀木家具。花梨木家具。楠木家具。乌木家具。黄杨木家具。少不了宜兴紫砂壶。少不了八百件永乐窑祭红瓶。少不了吴十二炼成的宣德炉,其色如好女子肌肤,融融从黯淡中发奇光,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迥非他物可比方”在另一间房间里存放的则是皮货,妆蟒绸缎,绫罗纱绢,竹葛夏布。阁楼上收藏的是史部要籍,从左氏春秋、竹书纪年到二十六史,石刻法帖,手抄宋书,一应道佛经诀总计六百三十六部套。加上一部残缺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统统装在规格一律的樟木箱里。他从来也没有翻阅过它们。他知道中国文人雅士向往“一日不可不对清音”他从他们手里搞到十二架十三徽古琴,有叫“清角绕梁”的,有叫“绿绮凤凰”的,也有叫“春雷秋籁”的,等等等等,因为没有地方单独存放它们,只好都放在了那十几只樟木箱子的上头,再蒙上一大块白布。他专门收集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收集中国古人束袍服用的铜玉带钩。收集木变石戒指。收集达官贵人用过的眼镜。收集犀角器物。各式铜佛。千手观音。欢喜菩萨。另有五百方印石,全都塞在了一个旧皮箱里。还有一千二百粒据说是慈禧殉葬的珠子和一个翡翠西瓜。至于那些金丝银丝编的蝈蝈笼和唧岭子盒、洋表自鸣钟、玉如意、赤金碗碟、珊瑚朱砂沉香折扇、娇深暗黄龙汤碗五彩百幅玉堂春瓶青釉描金皮球花盘)
这就是中国。
他在玩着中国。
中国的男人也在玩着中国。
别忘了他还有五箱子古钱币。专门辟了个房间存放古字画。十二本当谱。
但他只喝最便宜的砖茶。那是一种必须煮来喝的低档茶。煮开来以后,叶片绝对有大拇指大。叶梗则几乎能用来当顶门杠。他喜欢它无与伦比的浓配苦涩,喜欢它的粗野,就像那些北海道的渔夫,带着满身的鱼腥味和一双湿透了的靴于,在拥挤不堪的小酒馆里,搂着四个奶膀于两个大屁股的老板娘,拍击着让狂风吹得摇摇晃晃的板壁和火炉“呀呀哩来呀呀哩来”地吼唱着。
女人和古董,几乎是他所认识的所有那些有身份、有头脑。有财力、有家底的中国男人的全部归宿。全部追求。如果可能,再加上一点必要的权力。人前的吆五喝六。人后的一醉方休。
而这个小经易门几乎是这一切的一切。绝对的绝对。绝对的提纯。绝对的浑然。绝对的凝铸。最精彩的化身化石化合化一。最中国的中国。他喟然惊叹了。
128
母亲死后,经十六变得愈加沉默。很有几天,他漫无目的地在大街小巷里穿行。只低着头,快步走。由着雨淋湿头发。由着三轮车黄包车带铃裆的有轨电车脚踏车和一把把钢骨黑布洋伞撞他。有时他长久地站在电车轨道中间,看着被雨淋湿的钢轨,暗暗发亮的钢轨,弯曲远去的钢轨,被人跨来跨去的钢轨,继续负重。他不愿离开这两条湿漉漉的钢轨。以至电车当当地向他驰来逼近,都不愿走。马路两边的人向他大声叫喊。一个老太太买小菜从这儿路过,看见这场面,吓得几乎要昏倒,小菜篮子掉下来,塌棵菜蘑菇田螺五香豆腐干滚了一地。有两个胆子大一点的冲上前去拉他,也都被他推开。他在继续前行的电车面前步步倒退。踉踉跄跄地倒退。差一点被自己的长衫后据绊倒。
129
那天经易门回家特别晚。谭雪俦找他谈话,请他设法接管“豫丰”再度出山。他听着,一句话都不说,很快开始哽咽。哽咽了好大一会儿,仍然不说话。谭雪俦说,侬有啥委屈,对我讲。他摇摇头。谭雪俦说,侬还有啥难处,也对我讲。他还是摇摇头。谭雪俦说,侬有啥要求,也可一并提出来。他继续摇摇头。只是哽咽得更加厉害。委屈,真的是委屈。又过了十几分钟,经易门才慢慢地平静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份“备案”放在谭雪俦面前,说,这是前一段空闲时,我随时想到随手记下来的几件应该急办的事。侬看看。不一定有用。至于接管“豫丰”的事,请容我再想一想谭雪俦忙说,易门,这桩事体,包括姜老太太在内的全体老太太和老老太太都反复斟酌过了,无论如何要请信看在谭家的面子上,再费心一趟经易门忙做了个手势,请谭雪俦不要再说下去。这时谭雪俦真有点急了,说,要不要让老太太和老老太太亲自来求侬?经易门一听,连声叫道,不不不千万千万不可以。说着,眼泪再次哗哗地滚落下来,尔后长叹一声道,我只是不想伤害三先生。谭雪俦说,宗三那边,我会去安排的。侬放心。经易门摇了摇头说,快四十年了,我真的觉得有点对不起三先生
“侬有啥对不起他?这话从何讲起?真要讲对不起,应该是他对不起侬。”谭雪俦不解地反问。
“”经易门没解释,只是坐直了上身,呆呆地看着谭雪俦。谭雪俦没等到答案,也就没再继续追问。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当然不是要搞清在谭宗三和经易门两人之间究竟是谁对不起谁,而是尽快地组织力量,收拾谭家门内这一向以来被谭宗三搞紧张了的人事关系和搞散了的经营局面。
“易门,我晓得,请侬再度出山,实在也是为难侬。但为谭家着想,侬就再做一次难人吧。只有如此了。我想,侬会给我这个面子的,不用再请老太太来出面求侬了。”谭雪侍十分恳切地说道。
经易门无法再拒绝。
离开“将之楚”楼时,已快到十一点。楼前那块草坪尽头有一排七叶按村。经易门又在树下静静地站了好大一会儿。这按树有一种并不为所有人都喜欢的气味。但当年谭老老先生坚持要种这么一排,说它能驱虫。从种下它们起,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它们已长成嵬嵬参天的大树。站在这一排按树下,正面可见“将之楚”那永不衰败的姿容,稍稍侧一下头,又可看见“迪雅”楼那简朴清秀的身影。经易门跟谭宗三一样,早就暗暗地喜欢上“迪雅”的这点与众不同。他甚至奢想过,把东西两管事房搬到“迪雅”多次设想过,早晚只剩自己一个人时,单独和“迪雅”和树梢上那清淡的霞光在一起的情景。当然他很快排除了自己的这个想法。除了为谭家做事以外,他从不在谭家的任何人面前表露任何一点个人欲望。他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以不变应万变的致胜关键。
十一点二十分。他想去“迪雅”跟谭宗三说几句什么。已经走到“迪雅”小院那精致的月洞门前了,抬头看看楼上的灯光,却又收回了去按门铃的手。几十年来,他一直想能真正地跟同龄的谭宗三平等地谈一谈。他一直想得到谭宗三真正的原谅和理解。一直想真正接近谭宗三。也一直把未能取得这种理解和接近,视作自己一生最大的失败。说来恐怕谁也不会相信,对于经易门来说,谭家门里没有一个人能比谭宗三更让他感到牵挂。更让他动真情。谭家门里的一切,都融汇了他经家三代人的心血。这里当然也包括他经易门的努力。但奠基的,不是他。谭家之所以有今天,首先要说的是经老老先生辅佐了谭老老先生,尔后要说的是经老先生辅佐了谭老先生和谭先生。十多年来,作为第三代的他参与了父辈的这种辅佐;后五六年,东西两管事房甚至可以说基本都已在他掌管之下。但能说他创始了什么?不能。唯独一件,那就是“谭宗三”是经他的辅佐“长成人的”这么些年,他从未放过一切可能的机会,暗自努力,要在谭宗三身上“创造”一个成就,为谭家做出一个完全由他做出的“贡献”可以说,他鞠躬尽瘁了。但却不能“死而后已”因为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也是刚才谭雪俦要他再度出山去接管“豫丰班子”时,他要哽咽、他要“复杂”要百感交集突涌出一股内疚自责之心的根由:他没创造好一个“谭宗三”每每是这样,当谭家人当着他的面责备感叹谭宗三的不争气时,他总感到是在责备他,责备他的无能他的失职,他没能做好一件谭家门最需要他做、却又偏偏没有能做好的大事
他常常想去问谭宗三,这究竟是为什么?问谭宗三,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再问谭宗三,在你我之间,究竟应该谁恨谁?要知道,我一生最大的唯一的失败是你给造成的是你啊当然,经易门永远不会恨谭宗三,更不会去当面责问。他,只想取得谭宗三的谅解。理解。接近。永远是这样。
十一点四十六分。他回到自己家。掏钥匙开门。怎么也开不开。斯匹林锁从里头给卡死了。他用力敲了两下门,也不见有回应。但门里分明是有人。有声音。等他再敲门时,门里果然有人叫喊了。“十六,是侬阿爸是侬阿爸呀让我去开门”这是老娘姨。“侬敢!”这是儿子经十六的声音。
“十六!十六!侬在做啥?!”经易门叫了两声。冷汗一下从额头上渗了出来。这些日子,他已有预感,儿子要出事。儿子在憋着一股劲。一股气。经易门见自己叫喊也不管用,急得在门廊下转了两圈。他不敢用太大的声音,更不敢使用蛮力去撞门。因为这儿临着马路。邻居们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他不愿公然出丑。这几个月,在背后议论经家的人已经不少了。他不想在大局刚有一点转机的时候,再给别人添个口实。但怎么进门呢?该死的英国式小别墅四处都做得特别结实。低矮一点的窗户外又都焊上了铸铁窗栏。后门也是用两寸厚的实心橡木木板做成的。水落管上都装着防盗贼攀爬的倒扎刺。(即便没有这些防护设施,让经易门从水落管上爬进楼去,这想法似乎也太夸张了一些。)
就在经易门怎么也想不出有效办法解决眼前这道难题时,忽听得门里一阵扑腾响。难以确定到底是碰倒了椅子,还是砸翻了花盆。总之是匐匐地乱了两下,门被人打开了。是披头散发的老娘姨,一见经易门,就只知惊慌失措地叫喊:“经先生经先生”经十六冲下楼来拦阻,但没来得及,这时也差一点跌出门,跟父亲撞个满怀。
“畜生,侬想做啥?”经易门一把护住老娘姨。瞪大眼间。
“那根钉子呢?”从来不敢跟父亲正面交锋的经十六,今天居然也瞪大了眼反问。
“啥钉子?”经易门一愣。
“还有啥钉子?!”儿子大叫起来。
“畜生,侬想做啥?!”经易门一边骂,一边四下打量。这才看清,整幢楼里都被翻了个底朝天。正厅里挂的那张全家福照片上,也被剜出了一个大洞。好像是把怀抱幼时十六的忆萱,剜了去。
经十六今天在家,把原来属于妈妈的东西,全都一一地搬进了自己房间。连用过的被褥枕头、碗筷调羹、梳妆用品、衣服鞋帽全部。无一遗漏。现在他想向父亲要的那根“钉子”是母亲死后,钉在棺材上的钉子。忆萱生前总叫“气闷”最怕关窗、关门。尤其怕大暑天要落大雨却又落下不下来时的那种天气。这种时刻,她特别难受,常常要对经易门说,我以后死了,侬千万不要给我盖棺材盖。我怕气闷。这次替她人敛,按习俗,棺材盖要钉七根一虎口长的铁钉。但钉第七根时,经易门却不让钉了。在场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懂他为什么要这样。尤其不懂这个历来最循规蹈矩的人,怎么会在自己夫人如此重大的一件事情上偏偏做出这种越规的举动。人们只以为他伤心过度了,便没去计较。只见他从丧工手里极郑重地接过那根钉子,窸窣地藏进内衣口袋。以后的好几天,总看见他在夜很深的时候,捧着这根钉子,坐在忆萱的遗像前,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许多亲戚朋友都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能听懂、而又为这句话动容的只有两一个人,一个是儿子十六,一个就是这位老娘姨。这两人听懂了他在问忆萱:“侬还气闷(口伐)?侬还气闷(口伐)?”
儿子恨父亲。他觉得是父亲“逼”死了母亲。他忍了这么长时间,今天实在忍不住了,便突然行动。他不能容忍这个“逼”死母亲的人再沾染母亲任何一点东西。
“侬交出来!交出来!”他对父亲叫道。在搬完了别的东西后,他寻找这根钉子。他要亲自为母亲保存这根钉子。不只是因为他天生有那样一种收藏的癖好。在经十六看来,由这根钉子的空缺所造成的那一点“空隙”是母亲和这个世界唯一的“通道”只要攥着这根钉子,似乎就能保证母亲能顺畅地呼吸。这几乎和母亲的生命同等重要的东西,当然不能让逼死母亲的人把攥着。
“交出来,侬!交出来!”他青白起脸对父亲叫道。并准备父亲扑过来打他。经易门曾不止一次地用藤条抽打过他。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以及长成了大孩子以后,都打过。
但那天,经易门没有采取任何武力手段镇压儿子的反叛。
他理解儿子。十六岁的儿子。
他颤栗了一下。颓然坐倒在门厅的一把花梨木靠椅上。两行清泪渭然而下。过了几分钟,只见他索索地把手伸进中山装,从里边那件绒线背心的口袋里,掏出一只布包;再打开布包,便是那根已开始有点生锈的钉子。
几个月来,经易门无时无刻不把这根钉子带在自己身边。是的,他知道,忆萱的死,跟他是有关系的。他要为忆萱看护好这根钉子,为亿营留住这一点点透气的通道,让她的“后半辈子”不再感到气闷。他常常梦到,自己在一遍又一遍地问忆萱:侬还气闷(口伐)?还气闷(口伐)而忆萱却只是在前边飘飘忽忽地走着,不答理他。
那一箱关于“洪兴泰”的材料,正是小十六在翻找这根钉子时,从经易门的房间里翻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