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小朝会(二)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明末造反专业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吴成并不觉得大熙日后就一定能把西伯利亚占住了,西伯利亚资源丰富,但也得等到工业革命之后才有技术和需求进行开发。
如今西伯利亚唯一有价值的商品是海狸、黑貂等动物的毛皮,这些毛皮对俄罗斯这种处在苦寒之地的国家来说贵如黄金,也是刺激着他们不断东扩的动力,可对大熙来说却没什么价值。
到后世连东三省都开始人口流失了,如今正处在小冰期的大熙,又没有足够价值的商货吸引,就算现在把西伯利亚全吞下去,日后也必然是要吐出一大块出来的。
不过日后如何日后再说,现在趁着国势正盛多抢些地盘,日后再怎么收缩,总能在西伯利亚占下一些国土来。
所以吴成将那俄罗斯使团礼送出境:“朕为中国之君,亦蒙古之主,蒙古之地便是我大熙之国土,鲜卑利亚自古以来便是蒙古部族生活之地,便是我大熙自古以来之国土,两国若要划界,当以乌拉尔山为界,余则免谈。”
吴成自然没有真想着能够将乌拉尔山以东全部纳入囊中,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若俄罗斯人真双手奉上,大熙自然是笑纳,若俄罗斯人不愿松口,扩张期的国家,边境本来也是打出来的。
奥斯曼帝国如今最大的敌人便是南扩的俄罗斯人,一个与俄罗斯交恶的远东大国,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关注,而对于大熙来说,与奥斯曼帝国搞好关系,便能获得整个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庞大市场,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此番鲁密使团来访,不能像历代王朝一样搞天朝夷邦那一套,要将鲁密国与我大熙平等对待,面子给足!”吴成叮嘱道:“鄂罗斯的问题是小节,关税互惠、商贾长居权、开埠通商、互驻使节这些都是必须要谈下来的,若是可能,在也门、霍尔木兹和埃及设置租借地以移驻商民之事,也要谈下来。”
巩焴提笔记录着,吴成凝眉扫了一眼一旁挂着的科学院出品的巨幅《堪舆环球全图》,问道:“日本那边,谈的怎么样了?”
“进展不大……”巩焴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幕府一直不肯松口,恐怕到最后还是要打一场了。”
吴成点点头,革命十一年,大熙遣派使节前往日本,要求德川幕府开口通商、对大熙商民废除朱印制的限制、允许大熙商民划地常居等,德川幕府以闭关锁国乃是日本国策为由拒绝,只答应在原有的长崎港之外,再开放四国的高知地区供大熙商民贸易。
这自然满足不了大熙的胃口,于是在当年,大熙联合郑家的船队直接闯入江户湾炮轰江户城,德川幕府惊惧不已,直接弃城而逃,大熙和郑家由此洗劫江户城,因大熙船舰悬挂赤旗,德川幕府便称此为“赤船事件”。
洗劫江户之后,大熙和郑家的联合舰队沿着日本的海岸线一路南下,最终在九州地区登陆,镇守九州地区的萨摩藩集兵抵抗,大败,其藩主都战死在战场上,萨摩城也被大熙策反的尚可喜开城献出,九州不到十日,便全境为大熙攻克。
德川幕府自此再也不敢抗拒大熙,于京都天皇面前和大熙签订协议,日本放开江户港、神奈川港、尾张港、大阪港和兵库津港,加上之前的长崎港,开放六口通商,大熙及大熙附属的朝鲜、东宁等属国商民入日本贸易,不再受朱印船的限制,关税也有所减免。
与此同时,日本还开放九州沿海城镇供大熙及朝鲜、东宁等国商民长居并享有治外法权,天皇去除皇帝称号,改为日本国王,正式向大熙称臣纳贡。
但时至今日,单单是六口通商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大熙的需求了,大熙和历史上的满清代明不同,没有全国性、千万级的人口损失,故而大熙从立国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历代大一统王朝统一之后,首要任务便是滋养人丁、恢复生产,而大熙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一则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移民,二便是对工商业发展的鼓励,以此吸纳巨量的无地人口。
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就需要更加庞大的市场,大熙刚刚立国,新贵官绅、富商豪门都还没来得及形成,城市有产阶级和农村中农同样也还在孕育中,大熙只能向外开拓,去寻求海外市场,与奥斯曼帝国的交好、逼迫日本开关,都是基于这一个目的。
吴成从来没想要吞并过日本,国内这巨大的人口压力已经让他有些应付吃力了,再多个千来万人要养活,非得要了他的老命不可,他早就过了给地图填色的中二时期,日本的市场,比日本的国土对大熙来说更为重要。
几十家大名藩国,长期的和平生活,养育出了无数可供消费的贵族、商贾、文人,日本是块充当倾销地的好地方。
所以今年年中,大熙便派遣使团与德川幕府商讨“换约”事宜,准备在之前《京都条约》的基础上,让日本全面开国,允许大熙商船停靠日本任意港口贸易并长居,同时驱逐在日的荷兰、葡萄牙等国商民,日本从此只与大熙互通往来。
与此同时,德川幕府需将日本各处海关和生野、石见等银矿、铁矿交给大熙管理,德川幕府聘请大熙教官“协助”训练军队,采购军备皆需出产自大熙的兵工厂中。
除此之外大熙还会在日本朝堂之中,仿照朝鲜、琉球等大熙藩国设置顾问大臣,与德川幕府“协商”对外交往和贸易的事宜,大熙还将在江户、京都、大阪等城池驻扎军队。
如此苛刻的条件,当年满清政府都不敢直接答应,德川幕府自然也不敢答应,双方的“谈判”便一直拖延到现在,而吴成也很清楚,军情处早就传回了报告,德川幕府正在串联日本诸藩,已经开始进行战争准备了。
吴成并不觉得大熙日后就一定能把西伯利亚占住了,西伯利亚资源丰富,但也得等到工业革命之后才有技术和需求进行开发。
如今西伯利亚唯一有价值的商品是海狸、黑貂等动物的毛皮,这些毛皮对俄罗斯这种处在苦寒之地的国家来说贵如黄金,也是刺激着他们不断东扩的动力,可对大熙来说却没什么价值。
到后世连东三省都开始人口流失了,如今正处在小冰期的大熙,又没有足够价值的商货吸引,就算现在把西伯利亚全吞下去,日后也必然是要吐出一大块出来的。
不过日后如何日后再说,现在趁着国势正盛多抢些地盘,日后再怎么收缩,总能在西伯利亚占下一些国土来。
所以吴成将那俄罗斯使团礼送出境:“朕为中国之君,亦蒙古之主,蒙古之地便是我大熙之国土,鲜卑利亚自古以来便是蒙古部族生活之地,便是我大熙自古以来之国土,两国若要划界,当以乌拉尔山为界,余则免谈。”
吴成自然没有真想着能够将乌拉尔山以东全部纳入囊中,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若俄罗斯人真双手奉上,大熙自然是笑纳,若俄罗斯人不愿松口,扩张期的国家,边境本来也是打出来的。
奥斯曼帝国如今最大的敌人便是南扩的俄罗斯人,一个与俄罗斯交恶的远东大国,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关注,而对于大熙来说,与奥斯曼帝国搞好关系,便能获得整个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庞大市场,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此番鲁密使团来访,不能像历代王朝一样搞天朝夷邦那一套,要将鲁密国与我大熙平等对待,面子给足!”吴成叮嘱道:“鄂罗斯的问题是小节,关税互惠、商贾长居权、开埠通商、互驻使节这些都是必须要谈下来的,若是可能,在也门、霍尔木兹和埃及设置租借地以移驻商民之事,也要谈下来。”
巩焴提笔记录着,吴成凝眉扫了一眼一旁挂着的科学院出品的巨幅《堪舆环球全图》,问道:“日本那边,谈的怎么样了?”
“进展不大……”巩焴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幕府一直不肯松口,恐怕到最后还是要打一场了。”
吴成点点头,革命十一年,大熙遣派使节前往日本,要求德川幕府开口通商、对大熙商民废除朱印制的限制、允许大熙商民划地常居等,德川幕府以闭关锁国乃是日本国策为由拒绝,只答应在原有的长崎港之外,再开放四国的高知地区供大熙商民贸易。
这自然满足不了大熙的胃口,于是在当年,大熙联合郑家的船队直接闯入江户湾炮轰江户城,德川幕府惊惧不已,直接弃城而逃,大熙和郑家由此洗劫江户城,因大熙船舰悬挂赤旗,德川幕府便称此为“赤船事件”。
洗劫江户之后,大熙和郑家的联合舰队沿着日本的海岸线一路南下,最终在九州地区登陆,镇守九州地区的萨摩藩集兵抵抗,大败,其藩主都战死在战场上,萨摩城也被大熙策反的尚可喜开城献出,九州不到十日,便全境为大熙攻克。
德川幕府自此再也不敢抗拒大熙,于京都天皇面前和大熙签订协议,日本放开江户港、神奈川港、尾张港、大阪港和兵库津港,加上之前的长崎港,开放六口通商,大熙及大熙附属的朝鲜、东宁等属国商民入日本贸易,不再受朱印船的限制,关税也有所减免。
与此同时,日本还开放九州沿海城镇供大熙及朝鲜、东宁等国商民长居并享有治外法权,天皇去除皇帝称号,改为日本国王,正式向大熙称臣纳贡。
但时至今日,单单是六口通商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大熙的需求了,大熙和历史上的满清代明不同,没有全国性、千万级的人口损失,故而大熙从立国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历代大一统王朝统一之后,首要任务便是滋养人丁、恢复生产,而大熙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一则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移民,二便是对工商业发展的鼓励,以此吸纳巨量的无地人口。
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就需要更加庞大的市场,大熙刚刚立国,新贵官绅、富商豪门都还没来得及形成,城市有产阶级和农村中农同样也还在孕育中,大熙只能向外开拓,去寻求海外市场,与奥斯曼帝国的交好、逼迫日本开关,都是基于这一个目的。
吴成从来没想要吞并过日本,国内这巨大的人口压力已经让他有些应付吃力了,再多个千来万人要养活,非得要了他的老命不可,他早就过了给地图填色的中二时期,日本的市场,比日本的国土对大熙来说更为重要。
几十家大名藩国,长期的和平生活,养育出了无数可供消费的贵族、商贾、文人,日本是块充当倾销地的好地方。
所以今年年中,大熙便派遣使团与德川幕府商讨“换约”事宜,准备在之前《京都条约》的基础上,让日本全面开国,允许大熙商船停靠日本任意港口贸易并长居,同时驱逐在日的荷兰、葡萄牙等国商民,日本从此只与大熙互通往来。
与此同时,德川幕府需将日本各处海关和生野、石见等银矿、铁矿交给大熙管理,德川幕府聘请大熙教官“协助”训练军队,采购军备皆需出产自大熙的兵工厂中。
除此之外大熙还会在日本朝堂之中,仿照朝鲜、琉球等大熙藩国设置顾问大臣,与德川幕府“协商”对外交往和贸易的事宜,大熙还将在江户、京都、大阪等城池驻扎军队。
如此苛刻的条件,当年满清政府都不敢直接答应,德川幕府自然也不敢答应,双方的“谈判”便一直拖延到现在,而吴成也很清楚,军情处早就传回了报告,德川幕府正在串联日本诸藩,已经开始进行战争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