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大宋海贼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梁兴的密信李昕很快就收到了,梁红玉翻译后道:“官人,梁兴发来消息说张觉已经兵败逃亡了。”

    李昕放下已经快一岁半的儿子接过信看了看冷笑道:“朝廷既想得到平滦营,又不愿意发兵帮助张觉与金军交战,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张觉也是错看了朝廷,兵败很正常,现在就是不知道金人是否在张觉那里获得了朝廷的把柄。”

    张觉逃到燕京后,直接投靠了郭药师。他知道郭药师手握军权,是实力派。他改名叫赵秀才,藏匿于常胜军中。

    自峰山大捷以来,郭药师自恃立有战功,又有皇上恩宠,所以,他有些得意忘形,不可一世,放纵骄横,目空一切。名义上,王安中是燕山府第一把手,郭药师是他的副手,可实际上,王安中对常胜军根本插不上手,甚至于许多政令也都需要郭药师点头才算数。王安中是一介文人,性格软弱,不敢也无法制服郭药师,他只知道曲意逢迎。凡是郭药师所要的兵械甲杖等军用物资,他莫不上书朝廷,尽量供给。郭药师说需要马匹,王安中则“尽括内官马委与之”。为筹措更多军费,为满足个人利益,郭药师派部下在宋朝境内各州,大做贩卖舟船等生意,以赚取钱财。同时,他还将当年为天祚帝服务的一些辽国能工巧匠召集起来,制造玉带、码瑙等各种奇巧珍贵之物,用来结交朝内权贵,以及宫中的大小宦官,他们无不喜之。这时,常胜军已有五万之众,而食粮乡兵号称有三十万人,都听从郭药师指挥。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郭药师及其部下此时仍然不改衣装,即仍然身穿辽服,而不着宋装。许多人都在私下里将他与安禄山相比,认为他是一个危险人物。

    郭药师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詹度的不满,詹度不像王安中那么软弱,他性格比较刚强,他想从权力范围上制约郭药师。詹度在名义上是燕京的军事主管,但驻扎在燕京的官军仅有九千人马,与常胜军军力实在是无法相比。詹度要想全面掌控军权,就必须制服郭药师,可郭药师哪肯受制于詹度?两人关系日益交恶。

    詹度与郭药师同知燕山府,即都是王安中的副手。但谁是第一副手,朝廷并没明确,二人为此发生了激烈争执。郭药师认为,在皇上的御笔手诏中,自己有“节钺”加衔,权力位置应该在詹度之上。而詹度认为,御笔上的排名顺序就是权力位置顺序,自己的名字排在前边,郭药师的名字排在后边,这就说明自己的权力职位应该高于郭药师。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冲突越来越尖锐。王安中也无法调和,只好上书朝廷,请皇上解决。

    宋徽宗觉得守卫燕京离不开郭药师与常胜军,于是,下诏书将詹度与河间府知府蔡靖进行对调。

    蔡靖是文官,性格沉稳,胸襟开阔,来到燕京后,他对郭药师坦诚相待;郭药师也很敬重他,飞扬跋扈的气势也有所收敛。于是,燕山府领导班子不团结的现象得到解决。然而,常胜军的兵权还是一直牢牢掌控在郭药师手里。

    完颜宗望亲自回到上京,将宋徽宗赐给张觉的御笔金花笺手诏、敕书以及诏命等宋朝文件,上报给金太宗。他建议,择机教训一下宋朝皇帝。金太宗看了这些文件,当然很生气,这些文件可以说是宋朝勾结叛臣张觉的铁证。但金太宗这人很有政治目光,头脑也很冷静,他还不想马上与宋朝撕破脸皮,因为天祚帝还没抓获,张觉也还没抓获,金国不能三面树敌,至于怎样报复宋朝,且留待以后再说。

    完颜宗望想了想,觉得此时跟宋朝交战,的确是时机还不够成熟。对于宋朝的军事实力还没彻底摸透,尤其是对郭药师与常胜军,他还有所忌惮。

    回到平州前线后,宗望压住怒火,派人给燕山宣抚司送信说,中国既然已与我结盟,那么我来讨伐叛臣,你们应当给我粮饷。王安中急忙上奏朝廷。宋徽宗也不想与金国关系破裂,更不愿触怒金军,于是,下诏令燕山宣抚司给金军运粮。宋徽宗哪里知道,自己给张觉的手诏早已落入金国皇帝手中,早已成为一个把柄。而这个把柄,后来就成为金军南下入侵的一个重要理由。

    平州城被围困多日,都统张敦固依然不肯开城投降。宗望大怒,于是调来十万大军强力攻城。直到平州城内弹尽粮绝,张敦固等人这才缴械投降。金军占领平州后,宗望对张敦固等人好言劝慰,并赦免其罪。后来,趁宗望有事回上京之机,张敦固等人重新占领平州,再次杀了金国官员反叛金国。宗望令阇母率军攻城,不久,阇母便将平州攻克。张敦固等人被杀,阇母因功而官复原职。平州人很顽强,在金军破城之际,尚有数千名州民不肯投降,开城逃亡。

    平州人的激烈反抗和不屈精神,让完颜宗望认识到,单纯使用武力征伐是不够的,必须有所改变。金太宗对宗望很信任,曾下达诏书说,平州“大小之事关白军帅,无得传达朝廷”,这给宗望在南京开始尝试着改变统治策略提供了政治基础。

    在刘彦宗等汉官建议下,宗望在南京主要采取了两点对策:一是借鉴辽国的南面官制度,使用汉官来管理地方事务。二是在平州组织举办科举取士。金国初期的科举取士并不在上京举行,也不定期,而是由金军统帅根据实际需要,在各地择机举办,于是,便有了所谓“沈州榜”、“平州榜”、“定州榜”等。不过,这种科举取士由军事统帅主管,属于临时决定,既无程序也无制度,尤其是对于应试人员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效果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但不管怎么说,宗望在南京所尝试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还是比较得民心的,因而,金人很快便在平营滦三州站稳了脚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