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斗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吹捧而自我膨胀得冲昏了头脑——自己不可能每个政策都符合士族阶层利益的,今天,士族能把自己吹到天上去,明天,他们也能把自己踩到脚下当烂泥。
社会舆论和风气就像风中的草根,飘浮不定。与其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李功伟更看重的却是个人的品性,他欣赏的是那种有坚持的臣子。无论是顺景还是逆境,都能追随自己不离不弃的臣子,哪怕是自己陷入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困境中,部下还是能为自己奋战到最后一刻,这才是李功伟看重的忠诚。
倘若孟聚只是那种人云亦云跟着“大义”走的那种俗人——说白了就是容易被社会舆论影响的那种人。那李功伟就觉得,此人虽然很能打仗,但也是一般俗人而已,不值得自己为他破例。
看出皇帝好像对自己的答复不怎么满意,萧何我却也不知道原因何在,他沉稳地说:“方才所说,只是其一。其实,微臣也奇怪,孟聚在对他的旧上司叶迦南和白无沙都能做到仁尽义至,甚至是舍命相报,为何在对待同样对他有帮助的慕容家,他却是屡次抗命,与慕容家刀兵相见甚至是公开决裂呢?
为此,微臣与部下曾探讨过。易主事是征北侯加入北府的介绍人,与征北侯接触颇多,了解更深。他曾提过一个说法,微臣觉得也颇有道理,不知陛下可有兴趣垂听?”
“远志你说。”
“是,易主事认为,征北侯重视恩义不假,但此人重视的是真正的恩义——是那种不掺杂利益的情义。只要对方是推心置腹、真正对他好的人,他也会全力相报,哪怕豁出性命和身家也在所不惜,决计不会辜负对方的情义。
当征北侯还是一个小军官时候,东平镇督叶迦南欣赏其才,多次越级提拔他,将他委以重任,晋至督察总管之位。叶迦南对征北侯并无所求,纯只是欣赏孟聚其才罢了,这是对孟聚纯粹的施恩,所以征北侯对其感情最为深厚,后来叶迦南遇害后,孟聚也会不惜一切地为她复仇。
而征北侯与慕容家之间,二者的关系就复杂得多了。慕容家给予征北侯不少支援,这是实情,但这也是有目的的,他们也希望借孟聚之手在北疆牵制拓跋雄,二者的关系其实是相互利用罢了,与叶迦南那种纯粹的恩义相去甚远。
后来慕容家篡权夺位之后,虽然册封孟聚为北疆大都督,但征北侯却也是靠自己的实力才拿下的地盘,慕容家不过是顺水推舟地追认罢了,二者之间虽然名为君臣,其实关系不过是盟友而已,也谈不上什么恩义,无非是一同抗击拓跋雄的战友罢了。
这期间,征北侯还曾率精锐兵马南下增援过慕容家,那场著名的金城之战更是慕容家转危为安的关键之役。征北侯与慕容家之间倘说谁欠谁的,倒好像慕容家欠征北侯的更多一些。
至于后来为收容边军残部一事,慕容家主动挑衅,征北侯积极应战,两家关系已是彻底破裂,只是因为两家各有所忌,才没变成全面大战。这时候,恰逢我朝提出招揽,征北侯于是弃暗投明,无论在大义名分还是个人私德上,对慕容家,征北侯都并无亏欠——以上,是微臣麾下易主事的一点见解,还请陛下鉴正。”
皇帝李功伟微点头,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的奏折,神情却有些怅然。他沉思了很久,慢慢地开口说:“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恩怨分明,重恩义而轻生死,征北侯还真是堪称当世奇男子啊。”
说了这么久的话,萧何我也是显得轻松多了,他笑道:“陛下,征北侯这种人,并非一般凡俗武臣。吾朝得他归顺,北伐大业添一大助力,此诚为幸事,但并未告全功。
微臣斗胆说上一句,征北侯与吾朝之间,亦未至全然推心置腹的信任。恕微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怕征北侯心中,怕是更关心他的东平兵马和地盘,更胜于关心圣上和朝廷的北伐大业。
微臣亦常常思索,如何才能得打开征北侯的心结,让他就如他效忠他的旧上司叶迦南一般,全心全意地效命我们大唐,效命圣上?微臣对此反复思索,最后却终于恍然。”
李功伟好奇道:“哦,卿家快说?你想出什么好主意来了?如何才能让征北侯真心效命归顺吾朝呢?”
“呵呵,陛下,微臣觉得,慕容家那些鼠窜中原的鞑虏小丑,望之不似人君,征北侯瞧不上他们,不肯为他们效命,那也是正常的。
但陛下您乃是天命之君,四海归一的真命天子。只需相处日久,让征北侯见识到陛下的天纵之聪和绝世霸气,他自然会被陛下的王者之气震慑,感怀于陛下的恩威,他自然就诚心效命、别无二心了。”
知道萧何我在拍自己马屁,李功伟哑然失笑,他笑道:“远志,你也来说这些无聊东西了——王霸之气,这种马屁也是随便拍的吗?”
明知皇帝不是真的生气,但萧何我还是连忙请罪:“是,是,微臣学术不纯,见识浅薄,出口无状,请陛下恕罪。”
“呵呵,行了,远志,今天就聊到这了。朕知道,爱卿你也忙,公务也多,你就先回去吧。”
萧何我躬身告退,退出了宫殿,他心中却是隐隐不安:皇帝召自己过来,扯了半天孟聚的闲话,但最终为了什么事情,陛下却连半点口风都不露,这也太让人琢磨不透了。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深红色的宫门,眼中充满了敬畏:君恩如海,君威如山。陛下登基日久,威严日重,行事也是越来越深不可测了。
~~~~~~~~~~~~~~~~~~~~~~~~~~~~
看着萧何我断事官退出了殿中,皇帝李功伟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地敛去,神情变得肃然而冷漠。
李功伟深知,自己将要做出的,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即使以大唐帝皇之尊,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前,还是让他的心跳微微加速。他移开了放在案上的奏折,露出了下面压着的一卷黄色的圣旨。李功伟缓缓展开了圣旨,把那旨文又看了一次: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北国降将孟氏自归降吾朝以来,历受朝廷重恩却不思回报,心怀怨望勃逆,屡抗朝命,殴打同僚,更有拥兵抗命、割地自立、要挟朝廷等诸多劣迹,大逆不道。为正纲纪人心,特命剥夺孟氏征北爵位及本兼各职,交由刑部问罪。如遭反抗,有司可当场格杀勿论。钦此!”
圣旨的末尾,是自己鲜红的玉玺印章,已经盖好了。看完这份自己亲手所书的圣旨,仁兴帝李功伟长长舒出一口气,他沉吟良久,终于又慢慢地圣旨卷了回来,手指却是习惯地轻敲案面。
仁兴帝当然知道,这样近乎毫无理由地突然杀掉孟聚这样的大将,会给自己如日中天的明君声望带来很大的损失;
而且,杀掉来投奔大唐的北国重将,也会给大唐的国家声誉带来巨大的灾难,更会给北伐战事添上巨大的阻碍,因为连孟聚这样诚心主动来投的名将都被杀掉了,今后还有哪个魏军将军敢投降大唐?反正降也是死,不降也是死,只有跟唐军拼了。
而且,孟聚的旧部,那至今还在北方观望的近十万东平军,为了给孟聚复仇,更是会义无反顾地投入鲜卑人的旗下,站在鲜卑人那边一同对抗唐军的。这样一支强大的生力军,那是足以颠覆整个战局的巨大力量,自己杀了孟聚,等于帮了鲜卑慕容家大忙,那边只怕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杀孟聚,麻烦很多,后遗症很严重——但不杀孟聚的话,这样一个巨大的隐患放在那里,自己实在也是寝食难安。
就这样,大唐的仁兴帝李功伟陷入左右为难的困惑中,他沉思良久,却是始终无法决断。。。。(未完待续)
到吹捧而自我膨胀得冲昏了头脑——自己不可能每个政策都符合士族阶层利益的,今天,士族能把自己吹到天上去,明天,他们也能把自己踩到脚下当烂泥。
社会舆论和风气就像风中的草根,飘浮不定。与其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李功伟更看重的却是个人的品性,他欣赏的是那种有坚持的臣子。无论是顺景还是逆境,都能追随自己不离不弃的臣子,哪怕是自己陷入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困境中,部下还是能为自己奋战到最后一刻,这才是李功伟看重的忠诚。
倘若孟聚只是那种人云亦云跟着“大义”走的那种俗人——说白了就是容易被社会舆论影响的那种人。那李功伟就觉得,此人虽然很能打仗,但也是一般俗人而已,不值得自己为他破例。
看出皇帝好像对自己的答复不怎么满意,萧何我却也不知道原因何在,他沉稳地说:“方才所说,只是其一。其实,微臣也奇怪,孟聚在对他的旧上司叶迦南和白无沙都能做到仁尽义至,甚至是舍命相报,为何在对待同样对他有帮助的慕容家,他却是屡次抗命,与慕容家刀兵相见甚至是公开决裂呢?
为此,微臣与部下曾探讨过。易主事是征北侯加入北府的介绍人,与征北侯接触颇多,了解更深。他曾提过一个说法,微臣觉得也颇有道理,不知陛下可有兴趣垂听?”
“远志你说。”
“是,易主事认为,征北侯重视恩义不假,但此人重视的是真正的恩义——是那种不掺杂利益的情义。只要对方是推心置腹、真正对他好的人,他也会全力相报,哪怕豁出性命和身家也在所不惜,决计不会辜负对方的情义。
当征北侯还是一个小军官时候,东平镇督叶迦南欣赏其才,多次越级提拔他,将他委以重任,晋至督察总管之位。叶迦南对征北侯并无所求,纯只是欣赏孟聚其才罢了,这是对孟聚纯粹的施恩,所以征北侯对其感情最为深厚,后来叶迦南遇害后,孟聚也会不惜一切地为她复仇。
而征北侯与慕容家之间,二者的关系就复杂得多了。慕容家给予征北侯不少支援,这是实情,但这也是有目的的,他们也希望借孟聚之手在北疆牵制拓跋雄,二者的关系其实是相互利用罢了,与叶迦南那种纯粹的恩义相去甚远。
后来慕容家篡权夺位之后,虽然册封孟聚为北疆大都督,但征北侯却也是靠自己的实力才拿下的地盘,慕容家不过是顺水推舟地追认罢了,二者之间虽然名为君臣,其实关系不过是盟友而已,也谈不上什么恩义,无非是一同抗击拓跋雄的战友罢了。
这期间,征北侯还曾率精锐兵马南下增援过慕容家,那场著名的金城之战更是慕容家转危为安的关键之役。征北侯与慕容家之间倘说谁欠谁的,倒好像慕容家欠征北侯的更多一些。
至于后来为收容边军残部一事,慕容家主动挑衅,征北侯积极应战,两家关系已是彻底破裂,只是因为两家各有所忌,才没变成全面大战。这时候,恰逢我朝提出招揽,征北侯于是弃暗投明,无论在大义名分还是个人私德上,对慕容家,征北侯都并无亏欠——以上,是微臣麾下易主事的一点见解,还请陛下鉴正。”
皇帝李功伟微点头,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的奏折,神情却有些怅然。他沉思了很久,慢慢地开口说:“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恩怨分明,重恩义而轻生死,征北侯还真是堪称当世奇男子啊。”
说了这么久的话,萧何我也是显得轻松多了,他笑道:“陛下,征北侯这种人,并非一般凡俗武臣。吾朝得他归顺,北伐大业添一大助力,此诚为幸事,但并未告全功。
微臣斗胆说上一句,征北侯与吾朝之间,亦未至全然推心置腹的信任。恕微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怕征北侯心中,怕是更关心他的东平兵马和地盘,更胜于关心圣上和朝廷的北伐大业。
微臣亦常常思索,如何才能得打开征北侯的心结,让他就如他效忠他的旧上司叶迦南一般,全心全意地效命我们大唐,效命圣上?微臣对此反复思索,最后却终于恍然。”
李功伟好奇道:“哦,卿家快说?你想出什么好主意来了?如何才能让征北侯真心效命归顺吾朝呢?”
“呵呵,陛下,微臣觉得,慕容家那些鼠窜中原的鞑虏小丑,望之不似人君,征北侯瞧不上他们,不肯为他们效命,那也是正常的。
但陛下您乃是天命之君,四海归一的真命天子。只需相处日久,让征北侯见识到陛下的天纵之聪和绝世霸气,他自然会被陛下的王者之气震慑,感怀于陛下的恩威,他自然就诚心效命、别无二心了。”
知道萧何我在拍自己马屁,李功伟哑然失笑,他笑道:“远志,你也来说这些无聊东西了——王霸之气,这种马屁也是随便拍的吗?”
明知皇帝不是真的生气,但萧何我还是连忙请罪:“是,是,微臣学术不纯,见识浅薄,出口无状,请陛下恕罪。”
“呵呵,行了,远志,今天就聊到这了。朕知道,爱卿你也忙,公务也多,你就先回去吧。”
萧何我躬身告退,退出了宫殿,他心中却是隐隐不安:皇帝召自己过来,扯了半天孟聚的闲话,但最终为了什么事情,陛下却连半点口风都不露,这也太让人琢磨不透了。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深红色的宫门,眼中充满了敬畏:君恩如海,君威如山。陛下登基日久,威严日重,行事也是越来越深不可测了。
~~~~~~~~~~~~~~~~~~~~~~~~~~~~
看着萧何我断事官退出了殿中,皇帝李功伟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地敛去,神情变得肃然而冷漠。
李功伟深知,自己将要做出的,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即使以大唐帝皇之尊,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前,还是让他的心跳微微加速。他移开了放在案上的奏折,露出了下面压着的一卷黄色的圣旨。李功伟缓缓展开了圣旨,把那旨文又看了一次: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北国降将孟氏自归降吾朝以来,历受朝廷重恩却不思回报,心怀怨望勃逆,屡抗朝命,殴打同僚,更有拥兵抗命、割地自立、要挟朝廷等诸多劣迹,大逆不道。为正纲纪人心,特命剥夺孟氏征北爵位及本兼各职,交由刑部问罪。如遭反抗,有司可当场格杀勿论。钦此!”
圣旨的末尾,是自己鲜红的玉玺印章,已经盖好了。看完这份自己亲手所书的圣旨,仁兴帝李功伟长长舒出一口气,他沉吟良久,终于又慢慢地圣旨卷了回来,手指却是习惯地轻敲案面。
仁兴帝当然知道,这样近乎毫无理由地突然杀掉孟聚这样的大将,会给自己如日中天的明君声望带来很大的损失;
而且,杀掉来投奔大唐的北国重将,也会给大唐的国家声誉带来巨大的灾难,更会给北伐战事添上巨大的阻碍,因为连孟聚这样诚心主动来投的名将都被杀掉了,今后还有哪个魏军将军敢投降大唐?反正降也是死,不降也是死,只有跟唐军拼了。
而且,孟聚的旧部,那至今还在北方观望的近十万东平军,为了给孟聚复仇,更是会义无反顾地投入鲜卑人的旗下,站在鲜卑人那边一同对抗唐军的。这样一支强大的生力军,那是足以颠覆整个战局的巨大力量,自己杀了孟聚,等于帮了鲜卑慕容家大忙,那边只怕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杀孟聚,麻烦很多,后遗症很严重——但不杀孟聚的话,这样一个巨大的隐患放在那里,自己实在也是寝食难安。
就这样,大唐的仁兴帝李功伟陷入左右为难的困惑中,他沉思良久,却是始终无法决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