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大明枭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思来想去,王瑛最终决定还是不把此事告知父亲靖远伯,本来也是由田副总兵所决定,此事也就此揭过。
可是这件事本身并不简单,最终也没能简单地从王瑛的心上溜走。
在拒绝调兵去孟养城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张锐参将还是找到了王瑛,把他从当时的传令兵那里得到的一些零星情报告诉了王瑛。与田礼不同,张锐并不是一方阵地驻防军队的最高统帅,一直实际负责着参谋工作的他,在战事的细节上考虑还是相当深入的。
在麓川之战的高级将领中,张锐在谋略筹划上算是独一档的,而他不仅精于计略,本身的武艺也极为了得,历经无数战阵,是一员极为悍勇的武将。
在姜榆罔没有穿越到麓川之战战场上的,原本的时空中,也就是历史上的正统末年里,因为孟养城防线的崩溃,麓川之战在贵州苗乱发生前就结束了,大军撤退后,主要的部队跟随靖远伯王骥前去平乱。
而一些其他的将领和士兵则是回归到原本的位置上,这之中就包括参将张锐。在原本的麓川之战结束后,他回到北方的宣府要塞,继续担任参将一职。
在英宗亲征瓦剌的战事中,张锐因为机敏又不乏武勇,被选为明英宗的护卫,在土木堡大败中,张锐舍命救驾,死于战乱之中。
而眼下因为姜榆罔的存在,直到正统十四年的夏天,孟养城防线仍然没有崩溃,明军依然与麓川军持续交战,麓川之战没能及时结束,张锐也没有回到北方的宣府,被选为护卫参与征瓦剌的战事,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他的人生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说是姜榆罔救了他一命也不为过。
但是张锐自己自然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的,只是他向来谨慎,背着副总兵田礼,秘密与孟养城守备白千帆派来的传令兵进行了交流,从传令兵那里得到了一些孟养城的情报。
他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孟养城的关键位置。虽然孟养城位于战线后方,明面上看来似乎与已经被明军控制的陇川和南甸等地无异,并不需要什么多余的兵力防守。
但是张锐作为从云南一路征战到麓川腹地来的领兵将领,对于麓川的情况了解还是颇为深入的,他知道在孟养城的南北两面,一边是茵多基大湖的阻隔,一边是阿瓦王国的丛林。
在这两个方向上,明军都没有进行深入的追击,而毫无疑问,在这些地方上,麓川国仍然保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们完全有能力从两个方向上的地区汇集人马,对孟养城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
而孟养城作为麓川阿瓦一带的莽莽丛林中扼守关键地形的重要城镇,是明军深入麓川腹地后,最为重要的后勤保障节点,一旦孟养城失陷,孟养以南大片地区的明军将无法保证及时的补给,很容易陷入麓川军的围困,更无法支撑当下与麓川军之间展开的高强度消耗战。
又因为并不直接负责江头城一带阵地的指挥,张锐对于孟养城的情况更为关切,在于传令兵的交流之下,他对孟养城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现在的孟养城与他们当时离开时的孟养城不同,那时孟养城一带的麓川军营寨被全数攻陷,麓川军大头目思机发不知所终,各部麓川军乱做一团,完全不能组织起足够的战斗力。
靖远伯因为孟养城的关键,还是留下了极为精锐的曲靖,平夷,越州和陆凉四卫的士兵在此驻防,并配给了大量用于物资调度的民夫和工匠。
曲靖四卫的士兵虽然不是府城下辖的卫所士兵,但是却是十三万大军中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部队,长年在麓川一带战斗,十之七八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年轻的士兵也都是从府城的卫所补充过去的精兵。
因为长年征战的缘故,他们的人力和装备支援都是第一位的,很是精良;除此之外,他们还更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甚至在口音交流上也不存在障碍。
这样一支部队本来是要作为前线的攻坚使用的,但是出于对孟养城的重视,靖远伯最终选择让这四卫的部队驻防孟养。
田礼副总兵不愿意再去调兵支援孟养城,一定程度上也和这有关——本来就已经调派了不亚于中军精锐的部队留在后方守卫了,现在还要再求援上万战兵。
现在在江头城,虽然号称仍然有十万大军,但是田礼作为高级将领,心里清楚,现在真正具备足够作战能力的战兵可能不足七万,其中精锐有一万就不错了。
长期的恶劣气候与环境,加上伤病的困扰,江头城前线的情况也是逐渐濒临极限,再调兵去孟养城,那这江头城的仗还打不打了?
以田礼所想,不能攻克江头城,麓川的势力就永远无法解决,继续拖下去,明军并无地利人和,只有败退一途,所以只能求孟养城守军死守... -->>
思来想去,王瑛最终决定还是不把此事告知父亲靖远伯,本来也是由田副总兵所决定,此事也就此揭过。
可是这件事本身并不简单,最终也没能简单地从王瑛的心上溜走。
在拒绝调兵去孟养城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张锐参将还是找到了王瑛,把他从当时的传令兵那里得到的一些零星情报告诉了王瑛。与田礼不同,张锐并不是一方阵地驻防军队的最高统帅,一直实际负责着参谋工作的他,在战事的细节上考虑还是相当深入的。
在麓川之战的高级将领中,张锐在谋略筹划上算是独一档的,而他不仅精于计略,本身的武艺也极为了得,历经无数战阵,是一员极为悍勇的武将。
在姜榆罔没有穿越到麓川之战战场上的,原本的时空中,也就是历史上的正统末年里,因为孟养城防线的崩溃,麓川之战在贵州苗乱发生前就结束了,大军撤退后,主要的部队跟随靖远伯王骥前去平乱。
而一些其他的将领和士兵则是回归到原本的位置上,这之中就包括参将张锐。在原本的麓川之战结束后,他回到北方的宣府要塞,继续担任参将一职。
在英宗亲征瓦剌的战事中,张锐因为机敏又不乏武勇,被选为明英宗的护卫,在土木堡大败中,张锐舍命救驾,死于战乱之中。
而眼下因为姜榆罔的存在,直到正统十四年的夏天,孟养城防线仍然没有崩溃,明军依然与麓川军持续交战,麓川之战没能及时结束,张锐也没有回到北方的宣府,被选为护卫参与征瓦剌的战事,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他的人生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说是姜榆罔救了他一命也不为过。
但是张锐自己自然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的,只是他向来谨慎,背着副总兵田礼,秘密与孟养城守备白千帆派来的传令兵进行了交流,从传令兵那里得到了一些孟养城的情报。
他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孟养城的关键位置。虽然孟养城位于战线后方,明面上看来似乎与已经被明军控制的陇川和南甸等地无异,并不需要什么多余的兵力防守。
但是张锐作为从云南一路征战到麓川腹地来的领兵将领,对于麓川的情况了解还是颇为深入的,他知道在孟养城的南北两面,一边是茵多基大湖的阻隔,一边是阿瓦王国的丛林。
在这两个方向上,明军都没有进行深入的追击,而毫无疑问,在这些地方上,麓川国仍然保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们完全有能力从两个方向上的地区汇集人马,对孟养城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
而孟养城作为麓川阿瓦一带的莽莽丛林中扼守关键地形的重要城镇,是明军深入麓川腹地后,最为重要的后勤保障节点,一旦孟养城失陷,孟养以南大片地区的明军将无法保证及时的补给,很容易陷入麓川军的围困,更无法支撑当下与麓川军之间展开的高强度消耗战。
又因为并不直接负责江头城一带阵地的指挥,张锐对于孟养城的情况更为关切,在于传令兵的交流之下,他对孟养城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现在的孟养城与他们当时离开时的孟养城不同,那时孟养城一带的麓川军营寨被全数攻陷,麓川军大头目思机发不知所终,各部麓川军乱做一团,完全不能组织起足够的战斗力。
靖远伯因为孟养城的关键,还是留下了极为精锐的曲靖,平夷,越州和陆凉四卫的士兵在此驻防,并配给了大量用于物资调度的民夫和工匠。
曲靖四卫的士兵虽然不是府城下辖的卫所士兵,但是却是十三万大军中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部队,长年在麓川一带战斗,十之七八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年轻的士兵也都是从府城的卫所补充过去的精兵。
因为长年征战的缘故,他们的人力和装备支援都是第一位的,很是精良;除此之外,他们还更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甚至在口音交流上也不存在障碍。
这样一支部队本来是要作为前线的攻坚使用的,但是出于对孟养城的重视,靖远伯最终选择让这四卫的部队驻防孟养。
田礼副总兵不愿意再去调兵支援孟养城,一定程度上也和这有关——本来就已经调派了不亚于中军精锐的部队留在后方守卫了,现在还要再求援上万战兵。
现在在江头城,虽然号称仍然有十万大军,但是田礼作为高级将领,心里清楚,现在真正具备足够作战能力的战兵可能不足七万,其中精锐有一万就不错了。
长期的恶劣气候与环境,加上伤病的困扰,江头城前线的情况也是逐渐濒临极限,再调兵去孟养城,那这江头城的仗还打不打了?
以田礼所想,不能攻克江头城,麓川的势力就永远无法解决,继续拖下去,明军并无地利人和,只有败退一途,所以只能求孟养城守军死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