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陈望春跑进了北京城 (2/2)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喧嚣之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塌,是不是预示着陈望春好运临头?
早饭已经吃过,就等待雨停了上路,然而雨没有停歇的意思,像一个年久失修的水笼头,哗啦啦地肆意倾倒着。
陈背篓心急如焚,镇上去西安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它九点准时从县城发出,十点半到镇上,停留几分钟后就出发了。
现在已经六点多了,如果天气晴好,三马子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到镇上,但是这么大的雨,恐怕路上早就积了一层水,得趁早走,以防万一。
众人七手八脚,给三马子搭了一个简易的遮雨棚,开车的陈亮,穿了一身雨衣,陈背篓和陈望春坐上车,那个装着录取通知书的挎包,被塑料纸裹得严严实实的,村长牛大舌头再三叮咛,人哪怕淋成落汤鸡,也不能把通知书给淋湿了。
陈亮开着三马子,缓慢地行驶在街巷里,水瞬时淹没了车轮,三马子不是一辆车,倒成了一艘船,在水中颠簸。
三马子喷吐着大团的黑烟,声嘶力竭地叫着,但走几步就熄火了,陈亮扭曲着脸,不断地打火加油,每往前走一步都非常艰难。
当人们赶到村口时,他们惊呆了,通往镇上的公路,已经变成了一条浊浪翻滚的大河,陈亮停下了,他煞白着脸,摇着头说:“不行,走不了了。”
雨仍哗哗地下着,如果赶不上去西安的班车,那就按时到不了北京,报名逾期,是会被取消入学资格的。
陈背篓身上的冷汗唰地就流了出来,他害怕了、恐惧了,一分钟都不敢耽搁了,他带着哭腔说:“六爷,你老快想想办法。”
六爷也急得胡子乱翘,他抬头望着阴云沉沉的天,没有一丝风,看样子,这雨一时半会根本就停不下来。
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六爷,六爷哗的一下,热血涌上了脑门,他想起了年轻时候的壮举,在关乎油坊门生死时刻的大事上,他从不退缩。
六爷敲响了铜锣,它像战斗的号角,使油坊门为之一震,这面铜锣,已被尘封了几十年,当人们遗忘了它,以为它将永久沉默时,它突然怒吼了。
锣声就是命令,油坊门的男人都集中到陈背篓家,六爷一把掀掉头上的草帽,认雨水哗哗地冲刷着他光秃的头颅,他大声说:“天雨路滑,但只要油坊门还有一个男人,今天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陈背篓父子送到镇上去。”
在六爷的吩咐下,一辆简易的轿子瞬间就扎成了,两根松木椽上,绑了两个太师椅,全村七八十个立在轿子边,听六爷号令。
六爷让陈背篓和陈望春上轿,油坊门的男人们,要把他们父子抬到镇上去。
陈背篓迟疑着,六爷不耐烦地催促着:“赶紧走,再磨蹭就赶不上车了。”
陈背篓大为感动,他眼眶湿润,拉一把陈望春,两人坐上了轿子。
六爷大喊一声:“起轿!”众人一声呐喊,陈望春只觉身子一轻,自己像飞上了半空,就在这时,他赫然发现,家门口的合欢树上,挂着一条鲜红的头巾。
陈望春记得很清楚,那是刘爱雨的头巾。
那一年春天,他们去永乐林场植树,刘爱雨就系着这条头巾。
此时,十八岁的刘爱雨,已经去了南方。
1992年,两个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人,在比赛谁先跑进北京城,六年之后,陈望春去了北京,而刘爱雨南下广州,两人南辕北辙,背向而行,渐行渐远。
村里人八人一组,轮流抬着陈背篓和陈望春,水已经没到了膝盖,有人不小心,踩进了深沟,摔倒了,马上有人补了上去。
坐在轿子上的陈背篓,看见众人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他们糊了一身的泥水,连面目都模糊不清,但无论他们怎么摔跤,总是奇迹般地保持着轿子的平稳。
陈背篓流出了滚烫的泪水。
坐在轿子上的陈望春,感觉自己像腾云驾雾一般,此刻,他的目光向前,望着雨雾蒙蒙的远方,他在想一个问题,没有了何采菊和刘爱雨的油坊门,他还回来吗?
几十人累得人仰马翻,赶到镇上,气还没喘上来一口,去西安的班车,就鸣着号开过来了,太玄了,差一点点就错过了。
陈背篓和陈望春下了轿子,陈背篓的嘴抖索着,不知该说什么好。
陈望春望着一身泥水的油坊门人,憋了半天说:“将来,我一定给你们修一条去镇上的柏油马路。”
直到2014年,几经上马、又几度搁浅的、全县著名的稀烂公路,终于上马了。
不到二十公里的路,足足修了四年,才在冬天来临时,匆匆上了油面,而一场暴雨后,它原形毕露,路面凹陷、路基坍塌,又迅速恢复了它坑坑洼洼的本来面目。
2018年秋天,一个黄叶飘零的黄昏,从油坊门人的记忆里淡去的陈望春,走在这条坑洼不平、积水漫溢的路上,这是他1998年离开油坊门后,第一次回家,他记得很清楚,他离开时是滂沱大雨,他坐在轿子上,而这一次,他仍然走在泥泞里。
到村口时,他却看见了宽阔平整的柏油街道,他很疑惑,村外的路是一根烂肠子,而村里的路却是崭新的。
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刘爱雨捐赠修建的一条爱心路。
塌,是不是预示着陈望春好运临头?
早饭已经吃过,就等待雨停了上路,然而雨没有停歇的意思,像一个年久失修的水笼头,哗啦啦地肆意倾倒着。
陈背篓心急如焚,镇上去西安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它九点准时从县城发出,十点半到镇上,停留几分钟后就出发了。
现在已经六点多了,如果天气晴好,三马子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到镇上,但是这么大的雨,恐怕路上早就积了一层水,得趁早走,以防万一。
众人七手八脚,给三马子搭了一个简易的遮雨棚,开车的陈亮,穿了一身雨衣,陈背篓和陈望春坐上车,那个装着录取通知书的挎包,被塑料纸裹得严严实实的,村长牛大舌头再三叮咛,人哪怕淋成落汤鸡,也不能把通知书给淋湿了。
陈亮开着三马子,缓慢地行驶在街巷里,水瞬时淹没了车轮,三马子不是一辆车,倒成了一艘船,在水中颠簸。
三马子喷吐着大团的黑烟,声嘶力竭地叫着,但走几步就熄火了,陈亮扭曲着脸,不断地打火加油,每往前走一步都非常艰难。
当人们赶到村口时,他们惊呆了,通往镇上的公路,已经变成了一条浊浪翻滚的大河,陈亮停下了,他煞白着脸,摇着头说:“不行,走不了了。”
雨仍哗哗地下着,如果赶不上去西安的班车,那就按时到不了北京,报名逾期,是会被取消入学资格的。
陈背篓身上的冷汗唰地就流了出来,他害怕了、恐惧了,一分钟都不敢耽搁了,他带着哭腔说:“六爷,你老快想想办法。”
六爷也急得胡子乱翘,他抬头望着阴云沉沉的天,没有一丝风,看样子,这雨一时半会根本就停不下来。
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六爷,六爷哗的一下,热血涌上了脑门,他想起了年轻时候的壮举,在关乎油坊门生死时刻的大事上,他从不退缩。
六爷敲响了铜锣,它像战斗的号角,使油坊门为之一震,这面铜锣,已被尘封了几十年,当人们遗忘了它,以为它将永久沉默时,它突然怒吼了。
锣声就是命令,油坊门的男人都集中到陈背篓家,六爷一把掀掉头上的草帽,认雨水哗哗地冲刷着他光秃的头颅,他大声说:“天雨路滑,但只要油坊门还有一个男人,今天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陈背篓父子送到镇上去。”
在六爷的吩咐下,一辆简易的轿子瞬间就扎成了,两根松木椽上,绑了两个太师椅,全村七八十个立在轿子边,听六爷号令。
六爷让陈背篓和陈望春上轿,油坊门的男人们,要把他们父子抬到镇上去。
陈背篓迟疑着,六爷不耐烦地催促着:“赶紧走,再磨蹭就赶不上车了。”
陈背篓大为感动,他眼眶湿润,拉一把陈望春,两人坐上了轿子。
六爷大喊一声:“起轿!”众人一声呐喊,陈望春只觉身子一轻,自己像飞上了半空,就在这时,他赫然发现,家门口的合欢树上,挂着一条鲜红的头巾。
陈望春记得很清楚,那是刘爱雨的头巾。
那一年春天,他们去永乐林场植树,刘爱雨就系着这条头巾。
此时,十八岁的刘爱雨,已经去了南方。
1992年,两个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人,在比赛谁先跑进北京城,六年之后,陈望春去了北京,而刘爱雨南下广州,两人南辕北辙,背向而行,渐行渐远。
村里人八人一组,轮流抬着陈背篓和陈望春,水已经没到了膝盖,有人不小心,踩进了深沟,摔倒了,马上有人补了上去。
坐在轿子上的陈背篓,看见众人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他们糊了一身的泥水,连面目都模糊不清,但无论他们怎么摔跤,总是奇迹般地保持着轿子的平稳。
陈背篓流出了滚烫的泪水。
坐在轿子上的陈望春,感觉自己像腾云驾雾一般,此刻,他的目光向前,望着雨雾蒙蒙的远方,他在想一个问题,没有了何采菊和刘爱雨的油坊门,他还回来吗?
几十人累得人仰马翻,赶到镇上,气还没喘上来一口,去西安的班车,就鸣着号开过来了,太玄了,差一点点就错过了。
陈背篓和陈望春下了轿子,陈背篓的嘴抖索着,不知该说什么好。
陈望春望着一身泥水的油坊门人,憋了半天说:“将来,我一定给你们修一条去镇上的柏油马路。”
直到2014年,几经上马、又几度搁浅的、全县著名的稀烂公路,终于上马了。
不到二十公里的路,足足修了四年,才在冬天来临时,匆匆上了油面,而一场暴雨后,它原形毕露,路面凹陷、路基坍塌,又迅速恢复了它坑坑洼洼的本来面目。
2018年秋天,一个黄叶飘零的黄昏,从油坊门人的记忆里淡去的陈望春,走在这条坑洼不平、积水漫溢的路上,这是他1998年离开油坊门后,第一次回家,他记得很清楚,他离开时是滂沱大雨,他坐在轿子上,而这一次,他仍然走在泥泞里。
到村口时,他却看见了宽阔平整的柏油街道,他很疑惑,村外的路是一根烂肠子,而村里的路却是崭新的。
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刘爱雨捐赠修建的一条爱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