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到了燕王朱棣举旗造反的消息传来,建文皇帝朱允文心中是无比的震惊的,自己的叔叔都带头来反抗自己的政权,所以说明自己有多么的失败,这对他的威信和名誉都是莫大的打击。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害怕的就是被人谋朝篡位了,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皇位被别人抢去了,跟煮熟的鸭子又飞了一样。对于皇帝来讲,即便是自己的亲兄弟,也得小心防范。中国封建专制的皇上是没有兄弟的,只有臣子。清朝雍正皇帝继位前的九子夺嫡,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在雍正继位后,首先打击的就是当年和他争夺皇位的几个皇子,有的被软禁严加看管,有的被贬为平民。这都是皇帝对可能有人会谋朝篡位的担忧,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兄弟。

    但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就恰恰相反。对造反的弟弟不仅没有严加处置,反而封他为藩王,每次都赦免了他,真是个宠弟狂魔,深刻的诠释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他就是汉明帝刘庄。刘庄能继承皇位,也是名正言顺的,他虽然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但母亲却是光烈皇后阴丽华,所以在继承皇位之前就被立为太子了。不过在刘庄继位后,他的兄弟们对刘庄以第四子的身份继位都很不服气,特别是刘荆。

    刘荆是汉明帝刘庄的同母兄弟,为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被光武帝封为山阳王。他对于刘庄的继位非常不满,便勾结哥哥刘疆(刘疆原本是光武帝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儿子,刘疆曾被立为太子,但因后来郭皇后被废,刘疆的太子之位也被撤掉,之后被封东海王),希望刘疆协助他夺取皇位。但刘疆这人生性软弱,非常胆小,只想在自己的藩地安稳的度过一生,从没想过篡位造反。所以当他听到刘荆要与他一起造反的主意后,他便立刻把此事反映给了皇帝刘庄。他希望不要因为刘荆的谋反而牵连自己,毕竟如果稍有闪失,自己可能性命不保。

    按说这么大的罪状,谋朝篡位,对于皇帝来讲,即便是自己的亲兄弟,这也是杀头的大罪。因为如果不及时处置,搞不好死的就是自己。但是汉明帝不仅没有让刘荆身首异处,连罪状都懒得定,直接给刘荆赐了个封地,让他迁到别的地方住了。

    刘荆可能觉得哥哥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连造反这种事都懒得跟他计较。所以,不知悔改的他,又要准备再来一次。当时正直东汉边境被羌族人侵扰的时候,东汉一直都想彻底镇压羌族人,所以就派大兵前往战场。刘荆此时甚是欢喜,认为只要大战开始,他就能趁乱直接起兵造反,夺得皇位,高兴得彻夜不能眠。

    但是汉明帝也早已对刘荆有了警惕之心,秘密派了一些人时刻监视他,刘荆计划造反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其实早就被汉明帝所掌握。他的第二次谋反还未实施,就又被人举报了。这次汉明帝依旧没有处置刘荆,反而将他封为广陵王。

    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但刘荆偏偏不信这个邪。自己在封地称王称霸,渐渐的又膨胀起来了,看着前两次造反自己都安然无恙,想着再来一次也无妨。他在自己三十岁的时候,让一位算命先生替自己算命。他问算命先生自己可否像光武帝刘秀一样,在三十岁的时候起兵夺取天下。这样大逆不道的话竟然被刘荆很随意的就说出来了,这智商真的有待商榷。

    算命先生听到刘荆问这样的话,当时吓得就魂飞魄散,找了个借口就赶紧离开了。然后直接跑到官府报告了刘荆想要谋反的事。这次的谋反计划又被汉明帝知道了,他对自己的弟弟也是无奈了。然而汉明帝还是没有准备处置刘荆,而是派人对刘荆严加看管。

    三次谋反均失败的刘荆有点沮丧了,他不在执着于武力夺取皇位,转而想用巫术来祸害皇帝。所以他找了很多术士来施法,祈求用巫术致皇上于死地。这次还是不出意外,专门负责看管刘荆的官员怕他又捅出什么大娄子,在得之消息后,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皇帝。

    刘荆这次事情败露,想到前几次皇帝一直没有对自己下手,觉得这次肯定是完了。在惊慌失措中他竟然选择了自杀。其实汉明帝本来打算继续原谅他的,没想到,不等皇帝出手,自己就先行了断了,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好好的藩王不当,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但很显然,这位四叔燕王朱棣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优渥下场,但同样的,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不忍心对自己这位叔叔直接动用屠刀,已让自己获得一个残忍的罪名。

    很快,便在发布了廷对策的时候,建文皇帝朱允炆便下达了一个奇葩的命令。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十岁的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上台后的朱允炆看到自己的众位叔叔,也就是各地藩王兵强马壮,开始着手削藩。朱允炆削藩的手段酷烈,采取的也是诬告之类上不得台面的手法,终于逼反了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朱棣采纳谋士姚广孝的意见,以“靖难”的名义起兵谋反,很快控制了北平城,南下进攻都城南京。

    面对自己的四叔朱棣发起的叛乱,建文帝朱允炆一边命令各地驻军抵抗,一边出动大军平乱,但大军出征时,朱允炆下了这样一道圣旨:“今尔等将士,与燕王对垒,亦须善体此意,毋使朕负杀叔父名。”这道命令恐怕让现代读明史的人错愕,要镇压叛乱,却不能对叛乱的首领下杀手,这不是相当于捆上官兵的手脚,再让他们去打仗吗?朱允炆这个举动,未免太过心慈手软,难怪最后被朱棣取而代之。

    朱允炆是否真的心慈手软?看他在祖父朱元璋面前的表现的确如此,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之所以没有改立其他儿子为太子,而是将朱允炆立为继承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的仁厚之名,当朱标病重时,才十多岁的朱允炆便衣不解带地侍候父亲,长达两年,让他赢得了仁孝的名声。朱允炆还数次上书,要求更改一些比较苛刻的律法,朱元璋自知手段酷烈,引起民间力量反弹,便有心立一位宽厚仁恕的继承人,让大明获得休养生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