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年(公元1389年)率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一起讨平湖广九溪洞蛮之乱。贼平之后,胡海驻防于经营多年的宝庆府,直到当年十月才返回南京。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胡海再次披挂出征,这次的对象是赣州府山贼夏三等人。这一仗打了九个月,让胡海这样的淮西老兄弟成功地逃过了李善长案的株连。当年十月胡海回到南京,当即向朱元璋表示要解甲归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七月初二日,东川侯胡海在凤阳老家寿终正寝,享年63岁。

    然而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该来的劫难还是要来。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蓝玉案爆发,胡海的次子胡玉牵连其中。据《逆臣录》的记载,蓝玉在去年(公元1392年)年底从四川返回南京之后,曾经和胡玉商量如何谋反。当年二月初三日,胡玉奉旨从凤阳进京,再次到凉国公府内和蓝玉密谈。胡玉回乡之后,蓝玉又于二月初八日派后军都督茅鼎赶到凤阳敦促其赶紧预备人手起事。

    至初八日,有茆都督前来凤阳祭祖,到玉下处对说:“凉国公教上覆你,着你准备下人伺候。”是玉同说:“我知道了,见在这里收拾,再来取信。”—《逆臣录卷第一》

    备注一下,这里的“玉”并不是蓝玉,而是胡玉的自称。因为所谓的逆臣录就是一份供状,所以里面都是第一人称。而另一位当事人茅鼎的供状,也承认确实是蓝玉指使他借着去淮西祭祖的机会,到“胡二(即胡玉)”家中安排造反人马。

    一招本年一月内,是鼎又去凉国公家内对说:“前日大人分咐的事,我叔父(致仕指挥使茅贵)对说知道了。四川有些根他的旧人送囚来,就着他在家里听。我如今奏过上位(指朱元璋),去淮西祭祖,就那里寻些好汉来用。”本官(即蓝玉)喜说:“你作急去,收拾便来。东川侯家里也有好些人,你就去和胡二说这意思,不怕他不从。”—《逆臣录卷第一》

    胡海在征云南,收辽东和伐元廷三大战役中一直和蓝玉并肩作战,又是定远老乡,二人之间应该有相当深厚的私交。要是胡海晚死两年,只怕在蓝玉案中也是难逃一劫。既然如此,胡家老三胡观又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效忠建文帝,和朱棣兵戎相见

    胡观,东川侯胡海第三子,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五月被封为驸马都尉,尚朱元璋第十一皇女南康公主。我们要注意一下这个时间点,胡海跟着蓝玉在捕鱼儿海端掉北元王廷的时间是当年四月。朱元璋在一个月后就把公主嫁给胡海的儿子胡观,难免有赏功的意思在里面。

    之所以胡观能在蓝玉案中死里逃生,除了他太祖女婿的身份护佑之外,没有参与逆谋也是重要原因。身为驸马,自然是和公主一起生活在南京,本来就和住在凤阳的二哥见面不多。而无论是胡玉,还是茅鼎,在他们的供状中都没有涉及到胡观。此外在除掉大量武官之后,朱元璋除了将兵权分散到戍边亲王手上外,还让驸马们执掌五军都督府,更多地参与到朝廷大事之中,这恐怕也是他最终留下胡观一命的原因之一。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此时朱元璋的女婿们分为了两派,一派以宁国公主驸马梅殷、大名公主驸马李坚为首的主战派,一派是以怀庆公主驸马王宁为首的主和派。在皇帝朱允炆本人的推动下,朝堂之上自然是主战派占了上风。

    七月下旬,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出任征虏大将军,驸马李坚、都督甯忠出任左、右副将军,率领早已集结完毕的朝廷大军北上讨伐燕贼。谁都没有想到,朱棣会在真定一战中突施诡计杀死了耿炳文,俘虏了李坚和甯忠。

    无奈之下,建文帝只能派出朱棣的表侄、曹国公李景隆总领大军。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李景隆经过一番休养生息,率领大军再次从德州北上。而胡观,这一次就在李景隆军中。

    乙卯,上谕诸将曰:“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郭英老迈退缩,平安愎而自用。胡观骄纵不治,吴杰懦而无断。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众岂可恃?众而无纪律则易乱。且击前,后或不知。击左而右不相应,徒多何益?”—《明太宗实录卷六》

    略作解释,这里的“上”指的就是朱棣,“李九江”就是指李景隆。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都督平安、驸马胡观,则是朝廷军中的几位主将。

    从朱棣发表的战前动员来看,他本人已经被此前的连场胜利冲昏了头脑,过度轻视自己的对手。当双方在白沟河相遇之时,朱棣还是采用先前的打法,亲自率领骑兵对李景隆中军发动冲击。但这一次李景隆、胡观等人明显吸取了此前失利的教训,大军列阵严阵以待,阵前还埋设了大量地雷。

    时李景隆、胡观、郭英、吴杰等合军六十万。号百万,列阵以待我师。进薄之,景隆等稍动。上以数十骑驰入其阵。将士奋跃而从,敌人马辟易。我师乘之,斩首无算。时以瞑不辨人,犹战未已。敌军中举火器,时闪烁有光。我师望见其明甲辄击之。敌藏火器于地,其所谓一窠蜂揣马丹者。着,人马皆穿,而我军俱无所复。—《明太宗实录卷六》

    《太宗实录》中为尊者讳,花里胡哨地写了一大堆,最后把朱棣仅仅带着7名骑兵逃回大营的事实,美化成为“上亲殿后”。建制被完全打散,主将身边只剩下几名亲兵,所以《明史》中直接戳穿朱老四的谎言:“李景隆及燕兵战于白沟河,败之”。

    但是第二天就在朝廷大军逐步占据上风之际,神奇的天象再次出现,一阵妖风吹过,李景隆的帅旗竟然被刮断。失去主帅消息的官军阵脚大乱,而朱棣一方更是借着风势火烧官军大营,最终逆转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白沟河恶战。

    朱棣登基,新仇旧恨一起算

    从现有史料来看,白沟河战败之后,胡观就不再领兵,但这并不妨碍朱棣日后对他进行清算。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军攻入南京,朱允炆殉国,朱棣随即在六月十七日登基称帝。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朱棣废除了建文年号,宣布所有祖宗成法“仍复旧制”。

    在这个大背景下,表面上“马照跑舞照跳”,但实际上对于建文年间对抗燕军的朝廷一方主要将领,清算的利剑始终悬在头顶。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刑科都给事中周璟、监察御史刘从政等言官对胡观发动了一波舆论攻势。

    癸酉,刑科都给事中周璟、监察御史刘从政等劾奏驸马都尉胡观归自山西,僣乘晋王所赐朱漆棕轿。踰礼僣分,赐者乘者皆当有罪。观及晋府长史,俱宜逮问。命姑宥之。—《明太宗实录卷十九》

    坐个轿子就要被弹劾?首先这件事不算小题大做。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不让勋贵外戚忘记骑射的本领,下旨这些人出行一律骑马,不得坐轿。其次时任晋王朱济熺,是晋恭王朱棡嫡长子,太祖朱元璋长孙,本来就是朱棣的眼中钉肉中刺。故而朱棣借此事对晋王进行了严厉地敲打,指出“若王之分可僣,其渐既长何事不可僣矣?”意思就是你既然允许胡观僭越使用王者器物,那么你会不会僭越使用皇家器物呢?接下来一步是不是就要造反?反正你家老爹朱老三伦序在我朱老四前面。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指使文武官员对曹国公李景隆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弹劾,参与的官员级别越来越高。到最后连朱棣的亲弟弟周王朱橚、靖难元勋成国公朱能等人都加入进来,李景隆也顺理成章倒台。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的御用打手、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开始对胡观开火,弹劾他强取民女、娶娼妇为妾,这是从道德上先批臭。随即抛出诛心之论“观先坐预知李景隆逆谋”,意思就是当年李景隆谋反,胡观知情不报。

    由于胡观太祖驸马的身份,对他的处理要一步一步来。所以针对陈瑛的弹劾,朱棣先罢去了胡观的“朝请”,意思就是不用再来打卡上班。即使是在普通的公司,这样的人接下来会有什么结局,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两年后的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都察院再次弹劾胡观为李景隆党羽,这次朱棣直接就将他打入大牢。根据《明史》透露的信息,胡观的结局是“寻自经死”。

    庚申,都察院言:“驸马都尉胡观党比李景隆。怨望朝廷,潜蓄异志,当诛。”命下狱。—《明太宗实录卷六十五》

    胡观死后,南康公主依然健在,名号也从南康长公主最终变成了南康大长公主。经过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三朝之后,等到英宗朱祁镇继位之时,朝廷的政治气氛已经相对宽松。此时南康大长公主以当朝皇帝曾祖姑的身份上奏,请求让儿子胡忠袭封东川侯的爵位。

    前文说过,胡海的东川侯可以子孙世袭。长子胡斌死后无嗣,按照惯例应由次子胡玉袭爵。胡玉虽然名列蓝党,但他毕竟尚未袭爵,朱元璋也从来没有明文废黜过东川侯一爵。因此南康大长公主提出让儿子袭爵,是有法理依据的。但是法归法,情归情,当年连自己四哥都没给好脸色,指望侄曾孙岂非更不可能?果然最终朝廷没有允许胡忠袭爵,只是给了他一个孝陵卫指挥佥事食禄不任事的虚衔。

    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十月二十九日,南康大长公主去世,享年66岁。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胡忠因“有疾不能奉公主祀”,由其子胡靖代职奉祀。

    胡观作为勋臣之后及驸马,在其兄胡玉被杀的大背景下,居然选择效忠建文帝朱允炆,着实令人奇怪。也许是为了洗刷二哥带给家族的耻辱,也许是为了恢复东川侯的爵位。然而没想到站队失败,最终导致自己被永乐皇帝政治追杀至死,可惜可叹。

    有人被杀,有人被善待,这完全迥异的结局和下场,也不由得让人感叹不已,何去何从?张丹青对此Linda门儿清。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