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机。
元渊不知道自己还能争取多少时间,既然已经走出第一步了,那就继续走下去吧。
他打算先把部队撤退到定州州城里,毕竟他曾经短暂地做过一段定州刺史,对那里比较熟悉。定州离瀛洲也比较近,攻守都主动一点。
没想到现任定州刺史杨津居然命人紧闭城门,不放元渊进城。
似曾相识的场景。半年多以前,当时的定州刺史元固就曾经将杨津的部队拒之城外,现在城里换成了杨津,城外换成了元渊。
按说元渊大军到来之后,已经帮杨津解了定州之围,杨津应该感恩戴德隆重迎接他进城才对,至少不应该拒绝元渊入城。
但杨津拒绝元渊入城绝不是像元固那样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已经掌握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表明元渊正在密谋筹划一些不利于朝廷的事情。
当初毛普贤在叛军内部动员大家支持元渊的时候,保密工作做得实在不是很好,叛军内部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事情,况且北镇镇民对元渊有好感也是普遍情况,大家经常在私下里互相讨论。杨津当时通过元洪业也策反了一些人,有人就把这个事情跟杨津说了。杨津比较谨慎,他因为没有拿到确切的证据,开始还不太相信,但后来观察元渊的行为,越来越觉得这很有可能是真的,元渊已经心生异志,不再是当年一心为国的广阳王了。
元渊看到定州城门紧闭,知道杨津对自己起了疑心,他只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定州城南的一座寺庙附近。做了亏心事总归有些心虚,现在叛军那边没消息,朝廷这边又开始怀疑自己,元渊两天两夜没有睡好,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元渊思来想去,最后想出一个昏招。他把手下的七个都督叫过来,要跟他们歃血为盟,约定一旦有危难,大家要无条件互相援助。
这简直是欲盖弥彰,你堂堂朝廷的宗室亲王,如果不是想造反的话跟手下结什么盟。诸位都督都觉得生活还很美好,不想就这样被拉火坑里去。于是其中一个叫毛谥的都督转身就跑到定州城内跟杨津汇报了情况,说广阳王的行为很奇怪,怕是有不好的异图,您看我们该怎么办。杨津一看这下实锤没跑了,他跟毛谥说现在元渊明显已经造反了,这样吧,我给你一队官兵,你马上去把他给我抓过来。
生死关头,站队很重要,万一元渊真谋反了,跟他一起喝过同盟酒的人肯定会被牵连。毛谥决定赌一把,听杨津的。赌对了自己大功一件,抓错了就说是杨津指使的,也不会被重罚。他欣然领命,立刻带着人离开定州州城,直奔军中去抓元渊。
元渊跟大家订立完盟约,又有些后悔。他很清楚这帮人因为是自己的下属才对自己毕恭毕敬,实际并没有什么深交,一旦危急关头,不见得真会鼎力相助。那这次订立盟约岂不是授人以柄?一旦有人去告密的话自己想解释也解释不清了。
想到这里,元渊方寸大乱,他让手下亲兵出去秘密打探下各位都督的动向,结果得知毛谥已经偷偷动身进定州城了。元渊知道不好,赶紧命令左右收拾东西,马上离开大营。
没有手下都督们的支持,元渊没办法直接指挥大军。情急之间他也不知道哪个可信哪个不可信,只能带着几个亲兵和儿子先出去避祸。
追随元渊一起出走的,还有原怀朔镇将杨钧的长子杨喧。
可是往哪个方向走?
要是于瑾还在身边就好了,哪怕他让我回朝廷去认罪,也能给我安排一个稳妥可以保命的方案。现在自己回朝,肯定被元徽往死里整。
元渊大脑又一次短路了,他决定向东走。
东边是瀛洲,葛荣叛军的大本营。
此刻元渊还寄希望于北镇镇民的支持,在他看来,叛军那里比朝廷要更安全,毕竟那里有那么多表示拥戴他的叛军将领,葛荣也表达过支持他的意向,就算当不成首领,当个副帅也好,以自己的才能,肯定可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元渊领着众人刚出大营不久,就听闻身后毛谥领着人大呼小叫地冲进营地,大喊广阳王已经造反了,他们奉命捉拿反贼。元渊一时窘迫,赶紧领人策马向东疾驰。跑出七八十里左右,一行人进入了博陵地界,这里是定州的最东边,再继续向东就是瀛洲了。这时,迎面正碰上一队葛荣派出来巡逻的游骑兵,元渊不做抵抗,跟着游骑兵去见葛荣。
葛荣的部众见元渊来了,都非常高兴。元渊在北镇众人的心中人望真是非常好,有人居然跑去建议葛荣带领大家拥立元渊作为新的首领,说这样可以借助广阳王的身份,提高部队的声势,争夺天下更加名正言顺。
可惜葛荣本人不这么想。之前跟毛普贤的对话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葛荣有自己的政治野心,现在既然自己已经是大齐皇帝了,岂能再把权柄拱手送人。
葛荣表面上对元渊还是非常客气,每日奉为上宾,又为他准备府邸,但心里始终觉得留着元渊是个麻烦。葛荣原来的官衔只是个镇将,元渊可是堂堂皇室亲王,地位和威望天差地别没法比,葛荣又是新当头儿不久,根基还不是很稳,容不得任何不稳定因素。于是数日之后,葛荣终于下定决心,暗中派人将元渊和杨喧杀于府内,对外宣称两人被朝中奸臣陷害流落至此,因不愿对抗朝廷,纠结无奈相约自杀。元渊下葬之日,北镇镇民数万人聚集在路边为其送行,队伍绵延数里。之后葛荣又把元渊的其他随同人员,包括元渊的儿子元湛、府佐宋游道、郎中温子升等人礼送出瀛州,让他们回朝复命,说广阳王宁死不降,让元渊可以留一个清白的名声。
广阳王元渊就这样因为自己不及格的政治成绩最终葬送了性命。但他数年戎马征战,间接地成就了于瑾,成就了葛荣,以及未来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怀朔武川诸位英雄。
时机。
元渊不知道自己还能争取多少时间,既然已经走出第一步了,那就继续走下去吧。
他打算先把部队撤退到定州州城里,毕竟他曾经短暂地做过一段定州刺史,对那里比较熟悉。定州离瀛洲也比较近,攻守都主动一点。
没想到现任定州刺史杨津居然命人紧闭城门,不放元渊进城。
似曾相识的场景。半年多以前,当时的定州刺史元固就曾经将杨津的部队拒之城外,现在城里换成了杨津,城外换成了元渊。
按说元渊大军到来之后,已经帮杨津解了定州之围,杨津应该感恩戴德隆重迎接他进城才对,至少不应该拒绝元渊入城。
但杨津拒绝元渊入城绝不是像元固那样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已经掌握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表明元渊正在密谋筹划一些不利于朝廷的事情。
当初毛普贤在叛军内部动员大家支持元渊的时候,保密工作做得实在不是很好,叛军内部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事情,况且北镇镇民对元渊有好感也是普遍情况,大家经常在私下里互相讨论。杨津当时通过元洪业也策反了一些人,有人就把这个事情跟杨津说了。杨津比较谨慎,他因为没有拿到确切的证据,开始还不太相信,但后来观察元渊的行为,越来越觉得这很有可能是真的,元渊已经心生异志,不再是当年一心为国的广阳王了。
元渊看到定州城门紧闭,知道杨津对自己起了疑心,他只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定州城南的一座寺庙附近。做了亏心事总归有些心虚,现在叛军那边没消息,朝廷这边又开始怀疑自己,元渊两天两夜没有睡好,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元渊思来想去,最后想出一个昏招。他把手下的七个都督叫过来,要跟他们歃血为盟,约定一旦有危难,大家要无条件互相援助。
这简直是欲盖弥彰,你堂堂朝廷的宗室亲王,如果不是想造反的话跟手下结什么盟。诸位都督都觉得生活还很美好,不想就这样被拉火坑里去。于是其中一个叫毛谥的都督转身就跑到定州城内跟杨津汇报了情况,说广阳王的行为很奇怪,怕是有不好的异图,您看我们该怎么办。杨津一看这下实锤没跑了,他跟毛谥说现在元渊明显已经造反了,这样吧,我给你一队官兵,你马上去把他给我抓过来。
生死关头,站队很重要,万一元渊真谋反了,跟他一起喝过同盟酒的人肯定会被牵连。毛谥决定赌一把,听杨津的。赌对了自己大功一件,抓错了就说是杨津指使的,也不会被重罚。他欣然领命,立刻带着人离开定州州城,直奔军中去抓元渊。
元渊跟大家订立完盟约,又有些后悔。他很清楚这帮人因为是自己的下属才对自己毕恭毕敬,实际并没有什么深交,一旦危急关头,不见得真会鼎力相助。那这次订立盟约岂不是授人以柄?一旦有人去告密的话自己想解释也解释不清了。
想到这里,元渊方寸大乱,他让手下亲兵出去秘密打探下各位都督的动向,结果得知毛谥已经偷偷动身进定州城了。元渊知道不好,赶紧命令左右收拾东西,马上离开大营。
没有手下都督们的支持,元渊没办法直接指挥大军。情急之间他也不知道哪个可信哪个不可信,只能带着几个亲兵和儿子先出去避祸。
追随元渊一起出走的,还有原怀朔镇将杨钧的长子杨喧。
可是往哪个方向走?
要是于瑾还在身边就好了,哪怕他让我回朝廷去认罪,也能给我安排一个稳妥可以保命的方案。现在自己回朝,肯定被元徽往死里整。
元渊大脑又一次短路了,他决定向东走。
东边是瀛洲,葛荣叛军的大本营。
此刻元渊还寄希望于北镇镇民的支持,在他看来,叛军那里比朝廷要更安全,毕竟那里有那么多表示拥戴他的叛军将领,葛荣也表达过支持他的意向,就算当不成首领,当个副帅也好,以自己的才能,肯定可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元渊领着众人刚出大营不久,就听闻身后毛谥领着人大呼小叫地冲进营地,大喊广阳王已经造反了,他们奉命捉拿反贼。元渊一时窘迫,赶紧领人策马向东疾驰。跑出七八十里左右,一行人进入了博陵地界,这里是定州的最东边,再继续向东就是瀛洲了。这时,迎面正碰上一队葛荣派出来巡逻的游骑兵,元渊不做抵抗,跟着游骑兵去见葛荣。
葛荣的部众见元渊来了,都非常高兴。元渊在北镇众人的心中人望真是非常好,有人居然跑去建议葛荣带领大家拥立元渊作为新的首领,说这样可以借助广阳王的身份,提高部队的声势,争夺天下更加名正言顺。
可惜葛荣本人不这么想。之前跟毛普贤的对话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葛荣有自己的政治野心,现在既然自己已经是大齐皇帝了,岂能再把权柄拱手送人。
葛荣表面上对元渊还是非常客气,每日奉为上宾,又为他准备府邸,但心里始终觉得留着元渊是个麻烦。葛荣原来的官衔只是个镇将,元渊可是堂堂皇室亲王,地位和威望天差地别没法比,葛荣又是新当头儿不久,根基还不是很稳,容不得任何不稳定因素。于是数日之后,葛荣终于下定决心,暗中派人将元渊和杨喧杀于府内,对外宣称两人被朝中奸臣陷害流落至此,因不愿对抗朝廷,纠结无奈相约自杀。元渊下葬之日,北镇镇民数万人聚集在路边为其送行,队伍绵延数里。之后葛荣又把元渊的其他随同人员,包括元渊的儿子元湛、府佐宋游道、郎中温子升等人礼送出瀛州,让他们回朝复命,说广阳王宁死不降,让元渊可以留一个清白的名声。
广阳王元渊就这样因为自己不及格的政治成绩最终葬送了性命。但他数年戎马征战,间接地成就了于瑾,成就了葛荣,以及未来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怀朔武川诸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