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网络文学新人指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快感和美感模式谈网络文学编辑与作家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呈现的是一种狂飚突进之势,时至今日形成了由数百家商业公司,十多万从业人员,上百万网络写手,近三亿读者拥趸组成的庞大生态圈。
在这个生态圈里,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上百万的网络写手,他们有的年入千万,有的籍籍无名,却同样都敲打着键盘,为网络文学创造着一个个瑰丽的文学世界。
网络文学的成功,在我看来,更多是互联网的成功,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使文学世界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在互联网之前的文学世界里,关于作家如何写文,怎样学习,与谁切磋,进阶提高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三大体系:编辑、同行、批评家。
发挥最大作用的自然是编辑,因为编辑接受作家投稿,决定选用什么稿件,握有生杀大权。编辑不但要有一双慧眼,同时他们还根据市场调查、往昔经验去策划选题,与作家沟通,最终推出一位位声闻遐迩的大作家,自己也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名编。这个体系里有许多上百年历史的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国宝级单位,也有那些入行不久的新锐,他们都在证明着编辑模式的成功。
同行,也就是作家之间的互助或者帮助:有相同流派内部的品评提携,有大牌作家见猎心喜奖掖后进,也有文学新人主动登门投文,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互推荐、唱和之间让新人声名大噪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也传为美谈。
批评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就有相当高的美学水准和公信力。他们大都有自己完善的理论批评体系,不但能对文学现象进行宏观把握,也擅长对具体而微的作品进行品评分析。每一个成熟的批评家都可以称得上珍宝,他们的意见虽不一定中听,但却为编辑所重,为作家所重,最终为读者所重。有没有成熟的批评家队伍,几乎是评介一个文化行当是否成熟的最后标准。
网络文学一眼看上去似乎有种种问题,有诸多不完善:编辑水平不够,作家形成“大神”的寡头垄断,批评家几乎完全缺位,怎么看都没有任何胜算。
所以,我们疑惑了: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网络文学,拥有如此强大体系支撑下的文学世界为何却会渐显疲态?
最终,我们还是得回头去看互联网,去看那几亿网民,去他们那寻找答案。
互联网不但让成千上万人怀揣着文学的梦想敲起了键盘,它还提供了一种可能:读者和作家通过互联网越过编辑这个最大的“中间盘”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直接对话。
在互联网之前的世界里,书印出来,报纸杂志发出来之前,读者是看不到的,也提供不了意见。但是在互联网上,读者在免费的情况下见到了种种未被编辑过的内容,他们成了真正的“上帝”,他们肆意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充当着编辑、评论家的角色。连载和按千字收费模式又进一步强化了读者对作家的影响,点击榜销量榜已经让编辑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在商业化的大潮中,读者以强大的“金主”姿态出现,挥手之间百万元的打赏让作家心肝肺的一起乱跳。
读者身兼编辑、评论家、金主三大角色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作家更刻意的迎合读者需求,而非表达自我。在创作方式和内容选择上,作家更倾向于以“快感”模式来吸引读者,而非“美感”模式。这里套用电影的分类直观的表达下:快感模式的代表是商业片类型片,美感模式的代表是文艺片独立电影。
与只顾表达自我,寻求知己的美感模式相比,快感模式的主动服务意识登峰造极。作家对人性弱点、痒点和痛点的把握,对文学技巧性的运用都炉火纯青无比娴熟,能够轻而易举地调动读者的喜怒哀乐各种情趣,用富丽堂皇的世界设定,光怪陆离的想象力来争夺读者的注意力和眼球。
但快感还是美感,对读者来说没有好坏之分,没有... -->>
从快感和美感模式谈网络文学编辑与作家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呈现的是一种狂飚突进之势,时至今日形成了由数百家商业公司,十多万从业人员,上百万网络写手,近三亿读者拥趸组成的庞大生态圈。
在这个生态圈里,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上百万的网络写手,他们有的年入千万,有的籍籍无名,却同样都敲打着键盘,为网络文学创造着一个个瑰丽的文学世界。
网络文学的成功,在我看来,更多是互联网的成功,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使文学世界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在互联网之前的文学世界里,关于作家如何写文,怎样学习,与谁切磋,进阶提高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三大体系:编辑、同行、批评家。
发挥最大作用的自然是编辑,因为编辑接受作家投稿,决定选用什么稿件,握有生杀大权。编辑不但要有一双慧眼,同时他们还根据市场调查、往昔经验去策划选题,与作家沟通,最终推出一位位声闻遐迩的大作家,自己也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名编。这个体系里有许多上百年历史的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国宝级单位,也有那些入行不久的新锐,他们都在证明着编辑模式的成功。
同行,也就是作家之间的互助或者帮助:有相同流派内部的品评提携,有大牌作家见猎心喜奖掖后进,也有文学新人主动登门投文,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互推荐、唱和之间让新人声名大噪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也传为美谈。
批评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就有相当高的美学水准和公信力。他们大都有自己完善的理论批评体系,不但能对文学现象进行宏观把握,也擅长对具体而微的作品进行品评分析。每一个成熟的批评家都可以称得上珍宝,他们的意见虽不一定中听,但却为编辑所重,为作家所重,最终为读者所重。有没有成熟的批评家队伍,几乎是评介一个文化行当是否成熟的最后标准。
网络文学一眼看上去似乎有种种问题,有诸多不完善:编辑水平不够,作家形成“大神”的寡头垄断,批评家几乎完全缺位,怎么看都没有任何胜算。
所以,我们疑惑了: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网络文学,拥有如此强大体系支撑下的文学世界为何却会渐显疲态?
最终,我们还是得回头去看互联网,去看那几亿网民,去他们那寻找答案。
互联网不但让成千上万人怀揣着文学的梦想敲起了键盘,它还提供了一种可能:读者和作家通过互联网越过编辑这个最大的“中间盘”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直接对话。
在互联网之前的世界里,书印出来,报纸杂志发出来之前,读者是看不到的,也提供不了意见。但是在互联网上,读者在免费的情况下见到了种种未被编辑过的内容,他们成了真正的“上帝”,他们肆意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充当着编辑、评论家的角色。连载和按千字收费模式又进一步强化了读者对作家的影响,点击榜销量榜已经让编辑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在商业化的大潮中,读者以强大的“金主”姿态出现,挥手之间百万元的打赏让作家心肝肺的一起乱跳。
读者身兼编辑、评论家、金主三大角色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作家更刻意的迎合读者需求,而非表达自我。在创作方式和内容选择上,作家更倾向于以“快感”模式来吸引读者,而非“美感”模式。这里套用电影的分类直观的表达下:快感模式的代表是商业片类型片,美感模式的代表是文艺片独立电影。
与只顾表达自我,寻求知己的美感模式相比,快感模式的主动服务意识登峰造极。作家对人性弱点、痒点和痛点的把握,对文学技巧性的运用都炉火纯青无比娴熟,能够轻而易举地调动读者的喜怒哀乐各种情趣,用富丽堂皇的世界设定,光怪陆离的想象力来争夺读者的注意力和眼球。
但快感还是美感,对读者来说没有好坏之分,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