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抗战之钢铁风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心的事。
“好,好,人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启程。”司徒美堂听到冯庸答应,脸上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毕竟以前洪门大力帮助过的国*党后来直接将他们拒绝在门外。这次得到冯庸的首肯,司徒美堂知道这份认同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洪门上下的人是爱国的,哪怕漂泊海外,但在国内历次危难的时候,都没有置身事外。民国立国以来,海外华人一次次在自身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挤出宝贵的资金支援国内。哪怕是在民国成大势之后,直接被拒绝在高层之外,后来抗战,仍然一次次的捐物捐款,这样一群飘泊在外只想有朝一日能回归故土,能有一定话语权,这样的利益诉求也是十分正常的。但这些华人却怕再次被拒之门外。在美利尖,他们被当成是三等公民。若是连国内都不认同,对这些热心的华人将是多深的伤害。对于这一点,冯庸与姜立也有过交流,因此司徒美堂提起,冯庸直接就答应了。
“航空公司那边的工作大佬你抓紧一些,国内现在的战争可是打得很艰辛。咱们这边能多贡献一份,国内的伤亡便少一分。”
“公司那边现在正在扩大,不过还是要以收购别的公司为主,单靠咱们自身的扩张,来得太慢了。”司徒美堂说道。
“收购的事已经在谈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国内抽走了那么多技术骨干,发展得慢一些,也是没办法的事。”
冯庸摇头苦笑,之前姜立虽然派了曾贻经,王孝丰那些人来美国,进行了一些飞机制造,但大多以实验为主,并未进行批量制造。后来这些人也分批撤回国内了,就连机械也带走不小的部分。再说集团发展到眼下的规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虽然集团已经暗中陆续交易了几家飞机制造厂的部分股份,也还远未到控股的地步。
“尽力吧,再说这次发动机的生产不是谈成了吗?”司徒美堂松了口气道。
“也是,再难,也不会比国内打仗来得更难。”一通交流下来,冯庸心里的不爽也消散了一点。这次下的发动机订单是西风式俯冲轰炸机的,第一批订单只有三百台,不过由于要求有些高,刚开始并不太好谈,后来单台发动机的造价提高了300美元之后,总算把这件事给解决了了。
“冯先生这边资金是否足够,若是不够,洪门这边可以再酬集一些出来。别的不敢说,多个一两百把台发动机,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几年随着集团的扩大,华人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由以前的苦力,到现在各家医药厂,还有一些其他工厂的技术骨干。这些华人比起本土的美利尖人更吃苦耐劳,缺的只是一个平台,一旦有了合适的平台,他们所做出的成绩并不比白人差。甚至要更好一些。这几年,华人也迅速积累了一些财富。以前国*党在北美也是募捐过很多次的,现在也不例外,只不过双方毕竟有了嫌隙,另外洪门已经全面向西北靠拢,国*党现在在北美筹集的资金已经是有限得紧了。不过只要司徒美堂出头,情况自然又不一样。
“也罢,那就有劳大佬了。华人所做的贡献,西北不会忘,集团也不会忘。”
冯庸考虑了一下,然后最终还是点头,虽然集团每年的利润惊人,但摊子大了,也是处处要用钱,再说,发动机的订单可不仅仅只是在美利尖这边,下到罗罗发动机公司的订单更是恐怖。多达两千多台。而且除此之外,集团斥巨资租船,组建航运公司,入股一家大型船厂,培养造船的技工,并且将民国在船舶设计的一些留美生塞进去当设计师,都耗费了集团大量的资金。甚至交换了医药厂的一些股份。对于姜立的坚持,冯庸有些不太理解,不过出于一惯以来对于姜立的信任,冯庸仍然照着做了。毕竟姜立所站在的位置不同,直到现在,冯庸对于姜立的眼光,也是相当叹服的。
西北下订单也是有过思虑的,轰炸机的发动机订单下到了美国这边。飞龙式战机发动机的订单下给了罗罗发动机公司。
姜立也并不担心技术泄露之类的事,事实上罗罗发动机公司的水平比起西北高了不止一点半点,历史上二战盟军的几种主力战机身后都有着罗罗公司的影子。再说好的战斗机一定要有好的发动机,但有了好的发动机,却不一定能造出好的战机。英国的喷火也并不比西北更弱,所以哪怕知悉了西北的飞龙发动机,对于西北,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再说这批发动机订单还是通过冯庸那边的集团下的。
虽然这次从美国采买了大量的工业机床,各种制造设备数万台,但消化掉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想要陡然将西北的军工产能便拔高到完全跟日军抗衡的地步并不现实。而且在姜立眼里,单纯的将所有的资源全部都投在军事上,对于西北本身的发展是不太好的。西北现在已经有了大型的铁矿,还有足够的石油矿藏。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加大钢铁还有石油的开采力度。加大西北机械制造业的规模。
但这些离不开庞大的基础建设,还有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若是将有限的力量全部都投在军工产业,对于西北其他领域,是极为不利的。毕竟西北手头上拥有的资金和力量,只能做那么多事,军工上分去太多,其他领域自然也就摊薄了。
因此在非战争期间,利用一下列强在这方面的制造能力,也就顺理成章了。西北工业,现在缺的是规模,等到底子再厚一些,才能在未来走得更加长远。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苏联对西北开始警惕的同时,姜立也在为后面可能出现的变局在做准备。况且现在西北的飞机产量最大的制约便是在发动机上,若是能拿到这些订单上的发动机数,哪怕只有一半,也足以相当程度改变现在的战局。(未完待续。)
人心的事。
“好,好,人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启程。”司徒美堂听到冯庸答应,脸上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毕竟以前洪门大力帮助过的国*党后来直接将他们拒绝在门外。这次得到冯庸的首肯,司徒美堂知道这份认同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洪门上下的人是爱国的,哪怕漂泊海外,但在国内历次危难的时候,都没有置身事外。民国立国以来,海外华人一次次在自身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挤出宝贵的资金支援国内。哪怕是在民国成大势之后,直接被拒绝在高层之外,后来抗战,仍然一次次的捐物捐款,这样一群飘泊在外只想有朝一日能回归故土,能有一定话语权,这样的利益诉求也是十分正常的。但这些华人却怕再次被拒之门外。在美利尖,他们被当成是三等公民。若是连国内都不认同,对这些热心的华人将是多深的伤害。对于这一点,冯庸与姜立也有过交流,因此司徒美堂提起,冯庸直接就答应了。
“航空公司那边的工作大佬你抓紧一些,国内现在的战争可是打得很艰辛。咱们这边能多贡献一份,国内的伤亡便少一分。”
“公司那边现在正在扩大,不过还是要以收购别的公司为主,单靠咱们自身的扩张,来得太慢了。”司徒美堂说道。
“收购的事已经在谈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国内抽走了那么多技术骨干,发展得慢一些,也是没办法的事。”
冯庸摇头苦笑,之前姜立虽然派了曾贻经,王孝丰那些人来美国,进行了一些飞机制造,但大多以实验为主,并未进行批量制造。后来这些人也分批撤回国内了,就连机械也带走不小的部分。再说集团发展到眼下的规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虽然集团已经暗中陆续交易了几家飞机制造厂的部分股份,也还远未到控股的地步。
“尽力吧,再说这次发动机的生产不是谈成了吗?”司徒美堂松了口气道。
“也是,再难,也不会比国内打仗来得更难。”一通交流下来,冯庸心里的不爽也消散了一点。这次下的发动机订单是西风式俯冲轰炸机的,第一批订单只有三百台,不过由于要求有些高,刚开始并不太好谈,后来单台发动机的造价提高了300美元之后,总算把这件事给解决了了。
“冯先生这边资金是否足够,若是不够,洪门这边可以再酬集一些出来。别的不敢说,多个一两百把台发动机,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几年随着集团的扩大,华人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由以前的苦力,到现在各家医药厂,还有一些其他工厂的技术骨干。这些华人比起本土的美利尖人更吃苦耐劳,缺的只是一个平台,一旦有了合适的平台,他们所做出的成绩并不比白人差。甚至要更好一些。这几年,华人也迅速积累了一些财富。以前国*党在北美也是募捐过很多次的,现在也不例外,只不过双方毕竟有了嫌隙,另外洪门已经全面向西北靠拢,国*党现在在北美筹集的资金已经是有限得紧了。不过只要司徒美堂出头,情况自然又不一样。
“也罢,那就有劳大佬了。华人所做的贡献,西北不会忘,集团也不会忘。”
冯庸考虑了一下,然后最终还是点头,虽然集团每年的利润惊人,但摊子大了,也是处处要用钱,再说,发动机的订单可不仅仅只是在美利尖这边,下到罗罗发动机公司的订单更是恐怖。多达两千多台。而且除此之外,集团斥巨资租船,组建航运公司,入股一家大型船厂,培养造船的技工,并且将民国在船舶设计的一些留美生塞进去当设计师,都耗费了集团大量的资金。甚至交换了医药厂的一些股份。对于姜立的坚持,冯庸有些不太理解,不过出于一惯以来对于姜立的信任,冯庸仍然照着做了。毕竟姜立所站在的位置不同,直到现在,冯庸对于姜立的眼光,也是相当叹服的。
西北下订单也是有过思虑的,轰炸机的发动机订单下到了美国这边。飞龙式战机发动机的订单下给了罗罗发动机公司。
姜立也并不担心技术泄露之类的事,事实上罗罗发动机公司的水平比起西北高了不止一点半点,历史上二战盟军的几种主力战机身后都有着罗罗公司的影子。再说好的战斗机一定要有好的发动机,但有了好的发动机,却不一定能造出好的战机。英国的喷火也并不比西北更弱,所以哪怕知悉了西北的飞龙发动机,对于西北,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再说这批发动机订单还是通过冯庸那边的集团下的。
虽然这次从美国采买了大量的工业机床,各种制造设备数万台,但消化掉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想要陡然将西北的军工产能便拔高到完全跟日军抗衡的地步并不现实。而且在姜立眼里,单纯的将所有的资源全部都投在军事上,对于西北本身的发展是不太好的。西北现在已经有了大型的铁矿,还有足够的石油矿藏。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加大钢铁还有石油的开采力度。加大西北机械制造业的规模。
但这些离不开庞大的基础建设,还有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若是将有限的力量全部都投在军工产业,对于西北其他领域,是极为不利的。毕竟西北手头上拥有的资金和力量,只能做那么多事,军工上分去太多,其他领域自然也就摊薄了。
因此在非战争期间,利用一下列强在这方面的制造能力,也就顺理成章了。西北工业,现在缺的是规模,等到底子再厚一些,才能在未来走得更加长远。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苏联对西北开始警惕的同时,姜立也在为后面可能出现的变局在做准备。况且现在西北的飞机产量最大的制约便是在发动机上,若是能拿到这些订单上的发动机数,哪怕只有一半,也足以相当程度改变现在的战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