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铁十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样归属于该级别的还有西线陆军司令官龙德施泰德元帅和后备军总司令勃洛姆堡元帅。
在陆军总司令之下,级别相当于集团军群级司令官的实权指挥人员一共达到了8人,再加上蔡茨勒,基本就构成了核心班底。说起来,陆军的编制与人事制度是有特殊之处的——海空军都有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唯独陆军没有副司令。不是不能设副司令,而是总参谋部在陆军传统中地位很高,要不是霍夫曼自己兼任了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在勃劳希契时代,总参谋长哈尔德甚至可与总司令分庭抗礼。
鉴于蔡茨勒资历较浅,霍夫曼一直在思考设立陆军副司令,他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对象是曼施坦因,认为唯独只有他配得上“司令官中司令官”的位置,而且曼施坦因为人还比较圆滑,自己属于老牌容克世家,但由于平民出身的新生代们关系良好,类似古德里安的刺头行为是干不出来的。但有一件事让霍夫曼颇为头疼——曼施坦因的胃口很大,甚至在看他看来已够得上好大喜功的标准。
春醒战役休战期,曼施坦因除要求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方向发动牵制性进攻配合南线作战以外,还通过约德尔向霍夫曼提出了一个中亚计划——即让隆美尔的中东集团军全体与克莱斯特集群大部分,共计动用50万左右的部队在里海北岸登陆,从后方横扫苏联腹地——不是从东往西扫,而是从西向东扫,即通过后世的哈萨克斯坦扑向乌拉尔山,通过侧翼包抄与后路断绝来迫使斯大林投降。
战略理由当然是非常明显的:突破里海北岸防守后,后面俄国腹地一片空虚,兵力也很有限,只要补给跟得上,德军横扫起来会非常轻松;但问题恰恰也出在补给上,虽然里海通道历史上是南线租借物资的重要运输通道,但霍夫曼不认为德国目前有能力通过里海为前线运输足够50万人的补给——这可是货真价实的50万机械化部队,不是3万、5万,要是丢了的话,那德国可就要完蛋了。曼施坦因当然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问题,但他寄希望于神奇的施佩尔,让后者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霍夫曼好几次都在想,如果自己有美国人的补给能力,那这个计划他会毫不犹豫地批准放行,可问题是德国的后勤能力虽然已比历史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比起美国来差距还是挺大,再加上德国还有非洲、南美、亚速尔一系列战略方向要兼顾,不可能把所有宝都压在这上面。成了当然皆大欢喜,不成的话其他方向就崩塌了。
最令人痛苦的是,他到现在还分不清楚这究竟是曼施坦因的真实想法还是对方为迎合自己而故意提出来的大计划,就连约德尔和凯特尔也目瞪口呆,一时间判别不了利弊。好在这事还不着急,完全可以慢慢筹划、从长计议。
除了这个大计划令人举棋不定外,指挥与人事层次的调整也到了迫切需要调整的时刻了。隆美尔的中东集团军完成中东战役任务并加入南线战场,再加上非洲战役即将结束,霍夫曼发现自己面临战略方向与布局的再思考,必须重新对兵力部署、指挥层次和架构再进行调整。
可如何进行调整他还没完全想好——到底是对苏总攻还是对英总攻?这决定了100万级别兵力和大多数战略物资的重新布局。就是最简单的人事问题也足够令人头疼——一方面要考虑能力与资历,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方方面面平衡,最后他决心暂时搁置这些长期想法,先全心全意打完城堡战役再说。
虽然用了与历史上一样的名字,但两次战役的内涵显然是不一样的,这次的目标在于向莫斯科突击。
关于具体战役目标的选择,莫德尔代表中央集团军群提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勒热夫-维亚济马,另一个是图拉。前者是从西线进攻莫斯科,打算重演台风战役的套路,后者是以奥廖尔为出发点从南线进攻莫斯科,这是台风战役中试图从南线迂回的套路。应该说都不是什么新东西。
争论很久后,众人就一点意见达成了一致:城堡战役不是主攻方向,目标暂时也不是莫斯科——霍夫曼认为还不到发起第二次台风战役的时间,这次目标很明确,通过模拟台风战役来吸引红军重兵,为春醒战役第三阶段创造机会。(未完待续。)
同样归属于该级别的还有西线陆军司令官龙德施泰德元帅和后备军总司令勃洛姆堡元帅。
在陆军总司令之下,级别相当于集团军群级司令官的实权指挥人员一共达到了8人,再加上蔡茨勒,基本就构成了核心班底。说起来,陆军的编制与人事制度是有特殊之处的——海空军都有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唯独陆军没有副司令。不是不能设副司令,而是总参谋部在陆军传统中地位很高,要不是霍夫曼自己兼任了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在勃劳希契时代,总参谋长哈尔德甚至可与总司令分庭抗礼。
鉴于蔡茨勒资历较浅,霍夫曼一直在思考设立陆军副司令,他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对象是曼施坦因,认为唯独只有他配得上“司令官中司令官”的位置,而且曼施坦因为人还比较圆滑,自己属于老牌容克世家,但由于平民出身的新生代们关系良好,类似古德里安的刺头行为是干不出来的。但有一件事让霍夫曼颇为头疼——曼施坦因的胃口很大,甚至在看他看来已够得上好大喜功的标准。
春醒战役休战期,曼施坦因除要求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方向发动牵制性进攻配合南线作战以外,还通过约德尔向霍夫曼提出了一个中亚计划——即让隆美尔的中东集团军全体与克莱斯特集群大部分,共计动用50万左右的部队在里海北岸登陆,从后方横扫苏联腹地——不是从东往西扫,而是从西向东扫,即通过后世的哈萨克斯坦扑向乌拉尔山,通过侧翼包抄与后路断绝来迫使斯大林投降。
战略理由当然是非常明显的:突破里海北岸防守后,后面俄国腹地一片空虚,兵力也很有限,只要补给跟得上,德军横扫起来会非常轻松;但问题恰恰也出在补给上,虽然里海通道历史上是南线租借物资的重要运输通道,但霍夫曼不认为德国目前有能力通过里海为前线运输足够50万人的补给——这可是货真价实的50万机械化部队,不是3万、5万,要是丢了的话,那德国可就要完蛋了。曼施坦因当然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问题,但他寄希望于神奇的施佩尔,让后者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霍夫曼好几次都在想,如果自己有美国人的补给能力,那这个计划他会毫不犹豫地批准放行,可问题是德国的后勤能力虽然已比历史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比起美国来差距还是挺大,再加上德国还有非洲、南美、亚速尔一系列战略方向要兼顾,不可能把所有宝都压在这上面。成了当然皆大欢喜,不成的话其他方向就崩塌了。
最令人痛苦的是,他到现在还分不清楚这究竟是曼施坦因的真实想法还是对方为迎合自己而故意提出来的大计划,就连约德尔和凯特尔也目瞪口呆,一时间判别不了利弊。好在这事还不着急,完全可以慢慢筹划、从长计议。
除了这个大计划令人举棋不定外,指挥与人事层次的调整也到了迫切需要调整的时刻了。隆美尔的中东集团军完成中东战役任务并加入南线战场,再加上非洲战役即将结束,霍夫曼发现自己面临战略方向与布局的再思考,必须重新对兵力部署、指挥层次和架构再进行调整。
可如何进行调整他还没完全想好——到底是对苏总攻还是对英总攻?这决定了100万级别兵力和大多数战略物资的重新布局。就是最简单的人事问题也足够令人头疼——一方面要考虑能力与资历,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方方面面平衡,最后他决心暂时搁置这些长期想法,先全心全意打完城堡战役再说。
虽然用了与历史上一样的名字,但两次战役的内涵显然是不一样的,这次的目标在于向莫斯科突击。
关于具体战役目标的选择,莫德尔代表中央集团军群提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勒热夫-维亚济马,另一个是图拉。前者是从西线进攻莫斯科,打算重演台风战役的套路,后者是以奥廖尔为出发点从南线进攻莫斯科,这是台风战役中试图从南线迂回的套路。应该说都不是什么新东西。
争论很久后,众人就一点意见达成了一致:城堡战役不是主攻方向,目标暂时也不是莫斯科——霍夫曼认为还不到发起第二次台风战役的时间,这次目标很明确,通过模拟台风战役来吸引红军重兵,为春醒战役第三阶段创造机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