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杀青》译文 (1/2)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文】
宋子曰: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①?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凭藉呫呫口语,其与几何②?持寸符③,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④焉。覆载之间之藉有楮先生⑤也,圣顽⑥咸嘉赖之矣。身为竹骨与木皮,杀其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于障风、护物⑦之间。事已开于上古,而使汉、晋时人擅名记者,何其陋哉⑧!
【注释】
①“物象精华”句:万物万象之精华,天地宇宙之奥妙,这些知识从古传至今,从中华传至四夷,使后世的生民眼观而心会,靠的是什么载体呢?
②凭藉呫呫口语,其与几何:只靠着琐屑的言语相传,又能传后人多少呢?
③寸符:一寸宽的文书凭证。
④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事情交代清,就办得如风行一般迅速;意思表达透,一切疑问就都焕然如冰之融化。
⑤楮先生:唐人韩愈有《毛颖传》,拟文房为人,毛笔以兔毫所造,故称毛颖;纸以楮树皮制造,故称楮先生。又古有褚先生补《史记》者,亦取其音近。
⑥圣顽:圣贤与愚顽。
⑦障风、护物:糊窗户、包东西。
⑧“事已开于上古”句:宋应星的意思是:把造纸术的发明权记在汉、晋某人的名下,这是不对的。造纸的源头远在上古,因为那时就应该有最原始的纸,以用来糊窗户、包东西。宋应星的推测不是没有道理,即纸的雏形应该远早于蔡伦,但若说是起于上古,则推得也太远了。
【译文】
宋先生说:事物的精华、天地的奥妙,从古代传到现在,从中原抵达边疆,使后来人能够了然于心,那是用什么东西记载下来的呢?君主与臣下交换意见,老师传授课业给学生,如果只是凭借喋喋不休的口头语言,那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呢?但是只要有短短一张文符或者是半册课本,就能把有关事物的道理阐述清楚,就能使命令风行天下,疑难也会如同冰雪融化一样地消释。自从世上有了纸之后,聪明的人和愚钝的人都从中受益不浅。纸是以竹骨和树皮为原料造成的。除去树木的青色外层就造成了白纸,于是诸子百家的万卷图书才有了书写和印刷的物质基础。精细的纸用在这方面,而粗糙的纸则用来挡风和进行包装。造纸的事早在上古时就已经开始了,但却有人把它说成是汉、晋时由某个人所发明,这种见识是多么地浅陋啊!
纸料
【原文】
凡纸质用楮树(一名穀树)皮与桑穰①、芙蓉膜②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③、包裹纸。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简”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简④。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何?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⑤,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注释】
①桑穰:桑树里面那一层皮,较松软。
②芙蓉膜:即木芙蓉的韧皮。
③火纸:做冥钱烧用的纸。
④“所谓‘杀青’”句:宋应星继续为他的纸起于上古说进行论证,对“杀青”、“汗青”做了自己的理解,即都是造纸的工序,而“简”就是纸的别名。这些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⑤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印度并不是宋应星说的把贝树造成纸,而是把文字直接写在贝树叶上。宋应星的这一臆测也是错误的。
【译文】
用楮树(一名穀树)、桑树和木芙蓉的第二层皮等造的纸叫做皮纸,用竹麻造的纸叫做竹纸。精细的纸非常洁白,可以用来书写、印刷和制柬帖;粗糙的纸则用于制作火纸和包装纸。所谓“杀青”就是从斩竹去青而得到的名称,“汗青”则是以煮沥而得到的名称,“简”便是已经造成的纸。因为煮竹能成“简”和纸,后人于是就误认为削竹片可以记事,进而还错误地以为古代的书册都是用皮条穿编竹简而成的。在秦始皇焚书以前,已经有很多书籍,如果纯用竹简,又能写下几个字呢?西域一带的人用贝树造成纸页,而我国中土的人士进而误传他们可以用贝树叶来书写经文(即“贝叶经”)。他们不懂得树叶离根就会焦枯的道理,这跟削竹记事的说法是同样可笑的。
造竹纸
【原文】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①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②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③,高阔如广中④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楻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⑤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⑥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⑦。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近世阔幅者名大四连,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竹与皮⑧,精与粗,皆同之也。若火纸、糙纸,斩竹煮麻、灰浆水淋,皆同前法。惟脱帘之后不用烘焙,压水去湿,日晒成干而已。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钱),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若铅山⑨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⑩。最上者曰官柬,富贵之家通刺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注释】
①竹枧:毛竹做的水管或水槽。
②楻桶:大木桶,但在这里指连同下面受火的铁锅在内的楻桶。
③泥与石灰捏弦:弦指锅的边缘,捏弦即把边缘透气之处用灰泥封死。
④广中:两广一带。
⑤四维:四面。
⑥山国:此指南方山区。
⑦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尺寸的规格,纸槽要根据纸帘的大小,纸帘要根据所制之纸的大小。
⑧竹与皮:竹纸与皮纸。
⑨铅山:地在江西。
⑩射重价:谋求重利。
刺:名帖,相当于今天的名片,是在拜访别人时通报所用。
【... -->>
【原文】
宋子曰: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①?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凭藉呫呫口语,其与几何②?持寸符③,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④焉。覆载之间之藉有楮先生⑤也,圣顽⑥咸嘉赖之矣。身为竹骨与木皮,杀其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于障风、护物⑦之间。事已开于上古,而使汉、晋时人擅名记者,何其陋哉⑧!
【注释】
①“物象精华”句:万物万象之精华,天地宇宙之奥妙,这些知识从古传至今,从中华传至四夷,使后世的生民眼观而心会,靠的是什么载体呢?
②凭藉呫呫口语,其与几何:只靠着琐屑的言语相传,又能传后人多少呢?
③寸符:一寸宽的文书凭证。
④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事情交代清,就办得如风行一般迅速;意思表达透,一切疑问就都焕然如冰之融化。
⑤楮先生:唐人韩愈有《毛颖传》,拟文房为人,毛笔以兔毫所造,故称毛颖;纸以楮树皮制造,故称楮先生。又古有褚先生补《史记》者,亦取其音近。
⑥圣顽:圣贤与愚顽。
⑦障风、护物:糊窗户、包东西。
⑧“事已开于上古”句:宋应星的意思是:把造纸术的发明权记在汉、晋某人的名下,这是不对的。造纸的源头远在上古,因为那时就应该有最原始的纸,以用来糊窗户、包东西。宋应星的推测不是没有道理,即纸的雏形应该远早于蔡伦,但若说是起于上古,则推得也太远了。
【译文】
宋先生说:事物的精华、天地的奥妙,从古代传到现在,从中原抵达边疆,使后来人能够了然于心,那是用什么东西记载下来的呢?君主与臣下交换意见,老师传授课业给学生,如果只是凭借喋喋不休的口头语言,那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呢?但是只要有短短一张文符或者是半册课本,就能把有关事物的道理阐述清楚,就能使命令风行天下,疑难也会如同冰雪融化一样地消释。自从世上有了纸之后,聪明的人和愚钝的人都从中受益不浅。纸是以竹骨和树皮为原料造成的。除去树木的青色外层就造成了白纸,于是诸子百家的万卷图书才有了书写和印刷的物质基础。精细的纸用在这方面,而粗糙的纸则用来挡风和进行包装。造纸的事早在上古时就已经开始了,但却有人把它说成是汉、晋时由某个人所发明,这种见识是多么地浅陋啊!
纸料
【原文】
凡纸质用楮树(一名穀树)皮与桑穰①、芙蓉膜②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③、包裹纸。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简”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简④。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何?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⑤,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注释】
①桑穰:桑树里面那一层皮,较松软。
②芙蓉膜:即木芙蓉的韧皮。
③火纸:做冥钱烧用的纸。
④“所谓‘杀青’”句:宋应星继续为他的纸起于上古说进行论证,对“杀青”、“汗青”做了自己的理解,即都是造纸的工序,而“简”就是纸的别名。这些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⑤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印度并不是宋应星说的把贝树造成纸,而是把文字直接写在贝树叶上。宋应星的这一臆测也是错误的。
【译文】
用楮树(一名穀树)、桑树和木芙蓉的第二层皮等造的纸叫做皮纸,用竹麻造的纸叫做竹纸。精细的纸非常洁白,可以用来书写、印刷和制柬帖;粗糙的纸则用于制作火纸和包装纸。所谓“杀青”就是从斩竹去青而得到的名称,“汗青”则是以煮沥而得到的名称,“简”便是已经造成的纸。因为煮竹能成“简”和纸,后人于是就误认为削竹片可以记事,进而还错误地以为古代的书册都是用皮条穿编竹简而成的。在秦始皇焚书以前,已经有很多书籍,如果纯用竹简,又能写下几个字呢?西域一带的人用贝树造成纸页,而我国中土的人士进而误传他们可以用贝树叶来书写经文(即“贝叶经”)。他们不懂得树叶离根就会焦枯的道理,这跟削竹记事的说法是同样可笑的。
造竹纸
【原文】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①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②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③,高阔如广中④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楻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⑤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⑥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⑦。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近世阔幅者名大四连,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竹与皮⑧,精与粗,皆同之也。若火纸、糙纸,斩竹煮麻、灰浆水淋,皆同前法。惟脱帘之后不用烘焙,压水去湿,日晒成干而已。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钱),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若铅山⑨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⑩。最上者曰官柬,富贵之家通刺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注释】
①竹枧:毛竹做的水管或水槽。
②楻桶:大木桶,但在这里指连同下面受火的铁锅在内的楻桶。
③泥与石灰捏弦:弦指锅的边缘,捏弦即把边缘透气之处用灰泥封死。
④广中:两广一带。
⑤四维:四面。
⑥山国:此指南方山区。
⑦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尺寸的规格,纸槽要根据纸帘的大小,纸帘要根据所制之纸的大小。
⑧竹与皮:竹纸与皮纸。
⑨铅山:地在江西。
⑩射重价:谋求重利。
刺:名帖,相当于今天的名片,是在拜访别人时通报所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