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大唐万户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和他也有关系吧!”
“这不可能!”李亨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李静忠跟他多年,不可能与李清有什么瓜葛。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侍卫将李清带来了。
“臣李清参见太子殿下!”
半晌,不见李亨的动静,房间里安静得异常,李清的心里不禁有些发毛,头却不敢随意抬起。
“李清,你且抬起头来。”
李清抬头,看到的是一张似笑非笑的脸,目光散淡,却又透出一丝冰冷,负手昂头斜视着他,细长的眉梢微微上挑,李清心里打了突,人说伴君如伴虎,这还没成君呢,就这么难处,昨日对自己态度温和,让人如沐春风,可只隔一天便成了寒冬。
“我来问你,你怎么会识得玉真公主?”
李清的心顿入寒窟,“他怎么会知道此事?”转念又一想,“不用说,这必是自己的未卜先知的本事让他猜到了事情的原委,这个多嘴王爷!”
他心中的念头转得飞快,否认?还是承认?都不行!须得既不能否认也不能承认。
编谎扯故,需要讲究技巧,有时说一句假话,又得再用十句假话去圆它,越扯越远,早晚会被人听出破绽,所以最高明的假话便是说九句半真话,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说半句假话足矣。
“其实臣也是碰巧,臣身上分文皆无,便想去找杨氏妹弟借钱,正巧遇见玉真公主。”
于是,李清就把他在阆中遇到杨钊,后来又遇巧救了杨家,又在太白楼碰到杨氏兄妹,然后杨玉环怎么接见他,他又出于报恩的目的求杨玉环帮忙,前因后果,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唯一的变化是将他的主动结识说成了巧合,他说的完全是实情,毫无破绽,也不怕李亨事后派人调查。
李亨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他久历宫廷险恶,什么是真话,什么是假话,他一听便知,他知道李清说的是真话,和吏部他档案中的记载完全吻合,李亨此时心中不但怒气全消,反而因为李清的诚实对他更欣赏了三分。
房间的气氛又回到了春天,李亨瞅着李清,此人人品、能力皆好,可就不知道他见识如何,若也不错,可堪大用,他坐回床榻,斜倚在软枕上,恢复了平常的懒散姿态。
“李清,你在义宾县为官,应该知道这次南诏战争,说说看,你是怎么看南诏的?”
最近朝廷为南诏战后之事争论甚紧,皇上着令自己写一份关于南诏的报告,这李清倒可以作为下层官吏的代表,听听他的见解。
“来!你坐下慢慢说。”
李清何尝不知这是一个机会,他闭上眼睛将这几个月来和王昌龄关于南诏的辩论简单的梳理了一遍。
“殿下,李清位卑不敢忘忧国,臣也一直在思考南诏,臣以为南诏坐大这已经是事实,自滇东战役后,南诏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了滇东,所以首先要正视它,朝廷要给它相应的地位,以稳其心;其次要严防南诏吐蕃结盟,在臣看来,南诏是一,吐蕃也是一,它们二者分开,皆不可怕,怕的是二者相加,这就不是等于二的问题,我益州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吐蕃垂涎已久,若吐蕃从西攻松州,同时南诏从南攻姚州,这腹背受敌,一旦救援不力,剑南危矣!”
李清侃侃而谈,李亨听着微笑不语,李清所言都是朝廷上讨论到的,拢络南诏,防止南诏吐蕃结盟这已经是朝廷共识,但给南诏平等地位,这涉及到天朝颜面,目前争议极大,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和李林甫观点倒是一致的,南诏属国的地位绝不能改变。
“不错!不错!你一个小小的九品官能看到这些,已经不错了,那你可有什么好的措施?”
李清眼里闪动着神采,他的想法被上位者认可,这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他已经坐不住,已经忘记自己面对的是地位崇高的太子,他站起身来忘情地来回走动。
“殿下,臣以为南诏的崛起根本原因是在人,所以解决办法也是在人。”
“人?不妨说细一点。”李亨身子微微向倾,眼中闪过极大的好奇。
“不错,是人,南诏之所以崛起是因为出现皮逻阁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正是他的政治眼光和霹雳手段才统一六诏,赢得南诏今天的局面,但我听说皮逻阁近年身体急剧恶化,恐不久于人世,所以解决南诏的办法就是在他的继承人身上。”
李清上前靠近一步,低声道:“皮逻阁四子,长子阁罗凤文韬武略颇似其父,又深得民望,理当继承王位,但据说阁罗凤并非皮逻阁亲生,只是养子,而其次子于诚节对其心怀不满,曾多次公开与他翻脸,于诚节此人骄奢贪淫,若让其成为南诏之主,我大唐再以锦缎养之,声色诱之,不出五年,南诏必毁在他的手上。”
说到此,李清毫不掩饰内心的得意,嘿嘿冷笑道:“若能再挑起南诏内战,西败救西,东败救东,让它们内战永不停息,如此,不费我大唐一兵一卒,南诏便不复存在。”
李亨紧紧地盯着他,半天才点了点头,暗暗忖道:“此人若诚心投我,可以大用;若不能为我所用,则必须要杀之以除后患。”
李亨负手低头走了几步,忽然回头对李清笑了笑道:“你那个剑南节度府参军尚未报到朝廷,只是个虚官,不做也罢!你可愿替我做事。”
李清毫不思索,立即后退一步,单膝跪下道:“臣愿为殿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回答得干净利落,态度鲜明,李亨心中大喜,连忙扶起他道:“我早替你考虑过,你没有功名在身,做文官限制太大,上不得高位,不如先任我的侍卫官,我封你为昭武校尉,将来以功勋升官,你看可好?”
“愿听殿下安排!”
保护太子的军队为六率府,长官称率,但李清所任的侍卫官却不在六率府内,性质相当于太子的私人保镖,并不属于正式编制,所以李亨又封他为正六品的散官昭武校尉,唐朝的官制极为复杂,这里就不多讲,总之,李清已经由从七品的参军事升为正六品昭武校尉,更重要是他成了太子身边的贴身侍卫官,实际地位却比正式编制要高许多。
就在李清升官后不到一个时辰,又一份墨迹未干的太子内宫起居录悄悄地放在李隆基的案前,上面详详细细记录了李清和太子见面的一言一行,包括李清和杨家的关系,李清的南诏之论,还有最后太子收李清为己用。
夜,李隆基细细的读着这份报告,他眼光闪烁,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李清这个名字却深深地印在了李隆基的脑海之中。
良久,他放下报告,提朱笔在册封独孤氏之女为静乐公主的诏书上,眉批了一个‘许’字,由她出嫁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
清和他也有关系吧!”
“这不可能!”李亨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李静忠跟他多年,不可能与李清有什么瓜葛。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侍卫将李清带来了。
“臣李清参见太子殿下!”
半晌,不见李亨的动静,房间里安静得异常,李清的心里不禁有些发毛,头却不敢随意抬起。
“李清,你且抬起头来。”
李清抬头,看到的是一张似笑非笑的脸,目光散淡,却又透出一丝冰冷,负手昂头斜视着他,细长的眉梢微微上挑,李清心里打了突,人说伴君如伴虎,这还没成君呢,就这么难处,昨日对自己态度温和,让人如沐春风,可只隔一天便成了寒冬。
“我来问你,你怎么会识得玉真公主?”
李清的心顿入寒窟,“他怎么会知道此事?”转念又一想,“不用说,这必是自己的未卜先知的本事让他猜到了事情的原委,这个多嘴王爷!”
他心中的念头转得飞快,否认?还是承认?都不行!须得既不能否认也不能承认。
编谎扯故,需要讲究技巧,有时说一句假话,又得再用十句假话去圆它,越扯越远,早晚会被人听出破绽,所以最高明的假话便是说九句半真话,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说半句假话足矣。
“其实臣也是碰巧,臣身上分文皆无,便想去找杨氏妹弟借钱,正巧遇见玉真公主。”
于是,李清就把他在阆中遇到杨钊,后来又遇巧救了杨家,又在太白楼碰到杨氏兄妹,然后杨玉环怎么接见他,他又出于报恩的目的求杨玉环帮忙,前因后果,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唯一的变化是将他的主动结识说成了巧合,他说的完全是实情,毫无破绽,也不怕李亨事后派人调查。
李亨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他久历宫廷险恶,什么是真话,什么是假话,他一听便知,他知道李清说的是真话,和吏部他档案中的记载完全吻合,李亨此时心中不但怒气全消,反而因为李清的诚实对他更欣赏了三分。
房间的气氛又回到了春天,李亨瞅着李清,此人人品、能力皆好,可就不知道他见识如何,若也不错,可堪大用,他坐回床榻,斜倚在软枕上,恢复了平常的懒散姿态。
“李清,你在义宾县为官,应该知道这次南诏战争,说说看,你是怎么看南诏的?”
最近朝廷为南诏战后之事争论甚紧,皇上着令自己写一份关于南诏的报告,这李清倒可以作为下层官吏的代表,听听他的见解。
“来!你坐下慢慢说。”
李清何尝不知这是一个机会,他闭上眼睛将这几个月来和王昌龄关于南诏的辩论简单的梳理了一遍。
“殿下,李清位卑不敢忘忧国,臣也一直在思考南诏,臣以为南诏坐大这已经是事实,自滇东战役后,南诏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了滇东,所以首先要正视它,朝廷要给它相应的地位,以稳其心;其次要严防南诏吐蕃结盟,在臣看来,南诏是一,吐蕃也是一,它们二者分开,皆不可怕,怕的是二者相加,这就不是等于二的问题,我益州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吐蕃垂涎已久,若吐蕃从西攻松州,同时南诏从南攻姚州,这腹背受敌,一旦救援不力,剑南危矣!”
李清侃侃而谈,李亨听着微笑不语,李清所言都是朝廷上讨论到的,拢络南诏,防止南诏吐蕃结盟这已经是朝廷共识,但给南诏平等地位,这涉及到天朝颜面,目前争议极大,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和李林甫观点倒是一致的,南诏属国的地位绝不能改变。
“不错!不错!你一个小小的九品官能看到这些,已经不错了,那你可有什么好的措施?”
李清眼里闪动着神采,他的想法被上位者认可,这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他已经坐不住,已经忘记自己面对的是地位崇高的太子,他站起身来忘情地来回走动。
“殿下,臣以为南诏的崛起根本原因是在人,所以解决办法也是在人。”
“人?不妨说细一点。”李亨身子微微向倾,眼中闪过极大的好奇。
“不错,是人,南诏之所以崛起是因为出现皮逻阁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正是他的政治眼光和霹雳手段才统一六诏,赢得南诏今天的局面,但我听说皮逻阁近年身体急剧恶化,恐不久于人世,所以解决南诏的办法就是在他的继承人身上。”
李清上前靠近一步,低声道:“皮逻阁四子,长子阁罗凤文韬武略颇似其父,又深得民望,理当继承王位,但据说阁罗凤并非皮逻阁亲生,只是养子,而其次子于诚节对其心怀不满,曾多次公开与他翻脸,于诚节此人骄奢贪淫,若让其成为南诏之主,我大唐再以锦缎养之,声色诱之,不出五年,南诏必毁在他的手上。”
说到此,李清毫不掩饰内心的得意,嘿嘿冷笑道:“若能再挑起南诏内战,西败救西,东败救东,让它们内战永不停息,如此,不费我大唐一兵一卒,南诏便不复存在。”
李亨紧紧地盯着他,半天才点了点头,暗暗忖道:“此人若诚心投我,可以大用;若不能为我所用,则必须要杀之以除后患。”
李亨负手低头走了几步,忽然回头对李清笑了笑道:“你那个剑南节度府参军尚未报到朝廷,只是个虚官,不做也罢!你可愿替我做事。”
李清毫不思索,立即后退一步,单膝跪下道:“臣愿为殿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回答得干净利落,态度鲜明,李亨心中大喜,连忙扶起他道:“我早替你考虑过,你没有功名在身,做文官限制太大,上不得高位,不如先任我的侍卫官,我封你为昭武校尉,将来以功勋升官,你看可好?”
“愿听殿下安排!”
保护太子的军队为六率府,长官称率,但李清所任的侍卫官却不在六率府内,性质相当于太子的私人保镖,并不属于正式编制,所以李亨又封他为正六品的散官昭武校尉,唐朝的官制极为复杂,这里就不多讲,总之,李清已经由从七品的参军事升为正六品昭武校尉,更重要是他成了太子身边的贴身侍卫官,实际地位却比正式编制要高许多。
就在李清升官后不到一个时辰,又一份墨迹未干的太子内宫起居录悄悄地放在李隆基的案前,上面详详细细记录了李清和太子见面的一言一行,包括李清和杨家的关系,李清的南诏之论,还有最后太子收李清为己用。
夜,李隆基细细的读着这份报告,他眼光闪烁,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李清这个名字却深深地印在了李隆基的脑海之中。
良久,他放下报告,提朱笔在册封独孤氏之女为静乐公主的诏书上,眉批了一个‘许’字,由她出嫁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