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大唐万户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五十九章 马嵬坡(二)
杨国忠慢慢走下马车,无精打采地向宫里走去,居然用三道旨意来宣他,他又有什么办法?难到要他杨国忠披盔带甲上阵冲锋不成?
“杨相国留步!”
刚走宫门便听见身后似乎有人在叫他,杨国忠回头望去,只见从另一辆马车上跳下一人,风风火火向他跑来,及近前,这才看清楚,原来是兵部尚书韦见素,只见他双眼布满血丝,脸色乌黑,显得憔悴不堪。
杨国忠心中顿时轻松起来,似乎有韦见素操劳,自己的压力就少了一大半,他是兵部尚书,调兵之责,他不承担谁来承担?
“呵呵!韦尚书也是被皇上召来吗?”杨国忠满含同情地问道,可他的语气中却带有一点幸灾乐祸。
“相国!现在大敌当前,我们要众志成城,为皇上想法退敌才是,而不应象你这样.......”
杨国忠的漫不经心让韦见素有些愤怒了,当初要不是他拼命怂恿皇上让哥舒翰出关迎敌,会成今天这个局面吗?
“我怎么啦?韦尚书,你要把话说清楚!”杨国忠的嗓门立刻提了起来,当年无赖的本色再次暴露无遗,他指着韦见素跳骂道:“你是兵部尚书,哥舒翰出关的责任当然应由你来负,造成今天的局面完全是兵部无能所至,难道不成让我杨国忠来担吗?”
“你......”韦见素气得浑身发抖,他一甩袍袖,不再理睬他,便大步向前走去。
“果然是想恶人先告状,你走这么快干什么!”杨国忠仍然不依不饶地追上去,他跟在韦见素身边恶声恶语道:“如果不是去告状,难道韦尚书是想去承担责任吗?”
韦见素阴沉着脸大步向前走,一声不吭,但杨国忠却越说越有劲,他连讥带讽道:“我看韦尚书是想告老还乡吧!”
“够了!”韦尚书终于忍无可忍,他一声怒喝道:“杨国忠,你还有半点相国之度吗?请你自重!”
他的声音很响亮,所有的宦官和侍卫都被韦见素的愤怒惊呆了,这里离御书房已经不足二十步,这么响的声音,皇上会听见的。
果然,高力士从房内探出头来,急向他们二人摆了摆手,让他们安静。
韦见素有一点后悔,他快步走到高力士面前,向他低声道:“皇上现在可方便?”
高力士轻轻点点头,“你们二人一起进来吧!”
李隆基正躺在龙椅上,双眼无神地望着房顶,潼关丢失,哥舒翰和三十万大军下落不明,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和意外,使李隆基感到自己想是一片可怜的小枯叶,被暴风雨随便的吹打和蹂躏,他的睫毛一上一下地跳动,好象眼睛里掉进沙子,他半张着嘴,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他心中既慌乱又害怕,他仿佛看见无数面目狰狞的叛军杀进长安、杀进皇宫,将他从龙椅上拖下来,然后由那头肥得象猪一样的人坐上去。
然后,杨玉环被从内宫里拖出来.....‘我的玉环!’李隆基霍地坐起来,显然,杨玉环激活了他生命力。
“陛下,杨相国和韦尚书来了!”高力士恰到时机地向他禀报。
“让他们进来吧!”李隆基疲惫地坐直了身子,他们来又有什么用呢?
“臣韦见素参见陛下!”
“臣杨国忠参见陛下!”这个时候杨国忠显得很低调,在站在韦见素的身后,让韦见素的身子挡住李隆基的视线。
李隆基冷笑了一声,杨国忠的这点小伎俩能瞒得过谁,但此时他已经无心计较这些细节,他苦笑一下,对他们道:“哥舒翰有负朕的重托,竟失守潼关,现在责他也无用,现在朕请两位来商量对策,你们一个是右相、一个是兵部尚书,朕希望你们二位不要推脱,替朕想一个万全之策。”
杨国忠听他将责任推给了哥舒翰,紧张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他一步走到韦见素前面,向李隆基施礼道:“陛下,臣曾做过益州长史,深知巴蜀之地沃野千里,而且易守难攻,臣建议陛下幸临巴蜀,以察看蜀中人文风情。”
“这.....” 李隆基有些心动了,他也有这个想法,杨国忠的建议说中了他的心思,杨玉环是蜀中人,若回她故乡去避兵灾,她一定会乐意前往,他目光一转,满含希望地向韦见素看去,只要他也一力支持,此事就可以拍板。
“陛下不可!”一旁的韦见素看出了李隆基有些被说动了,他大急之下,一步跨出来道:“陛下若走,那长安百万民众怎么办?大唐先祖的陵寝、宗庙怎么办?陛下,不能走!”
“韦尚书,你所言何其谬也!”杨国忠冷冷地说道:“关中无兵,叛军只要两天便能杀到长安,难道你想让陛下亲自去守城吗?”
韦见素不理会他,他只向李隆基急切地说道:“安西节度使李清在陇右还有数万精兵,陛下可诏之来勤王,现在长安还有两万羽林军可用,再动员百姓上城防守,实际上只要坚持两天,安西军就能赶到,陛下,安禄山可用之兵也并不多,他要防河东军南下,必然不会倾兵前来,这样,我们未必没有机会,请陛下三思!”
“若李清不肯来勤王呢?”杨国忠此时怎么能容忍李清坐大,一但李清率兵前来,他比哥舒翰还要威胁自己的相位,他立刻反驳道:“韦尚书所言都建立在假设之上,若李清不肯来,若安禄山倾兵前来,一但包围了长安,陛下再想走就晚了,还有,这些羽林军平日养尊处优,去唬唬老百姓还行,让他们上城打仗,恐怕见到血就摊了,守两天?亏你想得出,我看连一个时辰都守不住,陛下,不能冒风险,三十六计,走为上。”
“陛下!要以社稷为重啊!”
“好了!都别说了。”李隆基心中极为厌烦,他既想走,可又不愿担这个丢弃祖业的责任,便向他们挥了挥手,“你们都下去吧!”
待两人退下,李隆基背着手在房间里烦躁地来回踱步,杨国忠虽然是劝他跑,但他颇为心动,而韦见素说的也见几分道理,可是风险太大。
忽然,一个念头从他心里冒起,自己为何不先立太子,命太子守长安,自己去蜀中呢?一但长安不守,自己立刻宣布让位,那丢长安的责任就不在自己身上,如果长安不丢,自己再回来继续做君王好了。
想到此,李隆基精神大振,他刚要下旨,忽然又犹豫了,照他的本意,是立李豫为储君,可反对李豫的人实在太多,一但立他为储君,不但众人不服,而且他也镇不住中原地区的军阀,如果最后导致他们各自割据,那才是更严重的问题。
李隆基头又痛了起来,左思右想也下不了决心,只得将此事先搁在一边,这时,高力士在一旁低声道:“皇上若拿不定主意,不妨休息一下,精神好了,或许就能定下事来。”
李隆基揉了揉眼睛,回头问他道:“内侍,你来说说,现在朕该怎么办?是走还是不走?”
高力士轻轻咳嗽一下,这才缓缓道:“老奴以为,陛下应该做两手准备,”
“你说说看,朕想听你的意见?”
高力士谦卑地低下头,小心翼翼道:“哥舒翰那边老奴估计已经凶多吉少,就算他还有兵赶回来,也进不了潼关,现在叛军占领潼关而没有立即进军的原因,可能就是哥舒翰那边的战役还没结束,这是个机会,陛下应立刻收拾东西,准备随时离京,另一方面也要派人去诏李清进京勤王,就算他赶不上叛军进长安,但至少也能护卫陛下安全入蜀。”
“内侍也不赞成朕留守长安吗?”李隆基的声音有一点颤抖,高力士一向是他所信任之人,若他也赞成自己离京,那真就没有必要再留在长安了。
高力士叹了口气道:“韦尚书想法是好的,可就是有一点书生意气,叛军兵锋所指,谁还有心守城,他们只要抓来几千人当众杀掉,再说一声投降者不杀,那长安就崩溃了,真的就象杨相国所言,能守一个时辰就不错了,所以老奴替陛下安全考虑,不主张留长安。”
高力士一席话使李隆基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立刻下旨道:“传朕的旨意,封安西节度使李清为安西郡王,食邑五千户,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其下诸将皆官升一级,命其火速进京勤王。”
旨意发出,李隆基轻松了许多,他回头对高力士笑了笑道:“果然只有内侍才知朕之心,内侍也有家人,朕给你两个时辰的假,你去将老妻和儿孙们都接到宫来。”
他见左右无人,又低声嘱咐道:“记住,是接到大明宫,咱们从那边走。”
高力士得了假,急急惶惶赶回府中,尽管他劝李隆基做两手准备,其实他心中也发慌,倒不全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宝贝孙儿,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儿身上,一但安禄山进城,他岂能不报复自己?
一路上,只见长安一片混乱,家家户户都在敞开门收拾东西,春明大街上全是黑压压的马车,在马车的两边则是十几条扶老携幼的人流,他们每个人都眼露惊恐,肩上扛着大包小包,人群中不时发出焦急的喊声,每个人都踮脚向东探望,这是东市马车队的货物太多,将通化门堵死了 此时,往日繁华的妓院酒楼一片消寂,只有太白楼勉强开门营业,高力士心中感慨不止,但他也不敢停留,急令马车回府。
高力士的府宅离大明宫极近,只要家人都在府中,时间上就能赶得上,他的马车刚靠近大门,透过窗户,他忽然看见了台阶前栓有十几匹马,都是军马,而且马身高大、四腿修长,不是中原的马匹,倒有点象大食的马种,高力士心中动了一下,难道是...... “老爷,家里有人找!”老管家将一张贴子递给了高力士。
“我知道了。”
高力士接过贴子瞥了一眼,段秀实,果然是李清手下大将,“让他稍等片刻,我马上便到。”
他立刻进内宅,找到老妻嘱咐几句,见家人都在,这才放下心来,随即赶去小客房。
段秀实已经等了近半个时辰,他的一千骑兵已经开到武功县,此时不仅长安城,长安各县也是一片混乱,除了县令、县丞几个主要的官员外,其他小... -->>
第三百五十九章 马嵬坡(二)
杨国忠慢慢走下马车,无精打采地向宫里走去,居然用三道旨意来宣他,他又有什么办法?难到要他杨国忠披盔带甲上阵冲锋不成?
“杨相国留步!”
刚走宫门便听见身后似乎有人在叫他,杨国忠回头望去,只见从另一辆马车上跳下一人,风风火火向他跑来,及近前,这才看清楚,原来是兵部尚书韦见素,只见他双眼布满血丝,脸色乌黑,显得憔悴不堪。
杨国忠心中顿时轻松起来,似乎有韦见素操劳,自己的压力就少了一大半,他是兵部尚书,调兵之责,他不承担谁来承担?
“呵呵!韦尚书也是被皇上召来吗?”杨国忠满含同情地问道,可他的语气中却带有一点幸灾乐祸。
“相国!现在大敌当前,我们要众志成城,为皇上想法退敌才是,而不应象你这样.......”
杨国忠的漫不经心让韦见素有些愤怒了,当初要不是他拼命怂恿皇上让哥舒翰出关迎敌,会成今天这个局面吗?
“我怎么啦?韦尚书,你要把话说清楚!”杨国忠的嗓门立刻提了起来,当年无赖的本色再次暴露无遗,他指着韦见素跳骂道:“你是兵部尚书,哥舒翰出关的责任当然应由你来负,造成今天的局面完全是兵部无能所至,难道不成让我杨国忠来担吗?”
“你......”韦见素气得浑身发抖,他一甩袍袖,不再理睬他,便大步向前走去。
“果然是想恶人先告状,你走这么快干什么!”杨国忠仍然不依不饶地追上去,他跟在韦见素身边恶声恶语道:“如果不是去告状,难道韦尚书是想去承担责任吗?”
韦见素阴沉着脸大步向前走,一声不吭,但杨国忠却越说越有劲,他连讥带讽道:“我看韦尚书是想告老还乡吧!”
“够了!”韦尚书终于忍无可忍,他一声怒喝道:“杨国忠,你还有半点相国之度吗?请你自重!”
他的声音很响亮,所有的宦官和侍卫都被韦见素的愤怒惊呆了,这里离御书房已经不足二十步,这么响的声音,皇上会听见的。
果然,高力士从房内探出头来,急向他们二人摆了摆手,让他们安静。
韦见素有一点后悔,他快步走到高力士面前,向他低声道:“皇上现在可方便?”
高力士轻轻点点头,“你们二人一起进来吧!”
李隆基正躺在龙椅上,双眼无神地望着房顶,潼关丢失,哥舒翰和三十万大军下落不明,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和意外,使李隆基感到自己想是一片可怜的小枯叶,被暴风雨随便的吹打和蹂躏,他的睫毛一上一下地跳动,好象眼睛里掉进沙子,他半张着嘴,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他心中既慌乱又害怕,他仿佛看见无数面目狰狞的叛军杀进长安、杀进皇宫,将他从龙椅上拖下来,然后由那头肥得象猪一样的人坐上去。
然后,杨玉环被从内宫里拖出来.....‘我的玉环!’李隆基霍地坐起来,显然,杨玉环激活了他生命力。
“陛下,杨相国和韦尚书来了!”高力士恰到时机地向他禀报。
“让他们进来吧!”李隆基疲惫地坐直了身子,他们来又有什么用呢?
“臣韦见素参见陛下!”
“臣杨国忠参见陛下!”这个时候杨国忠显得很低调,在站在韦见素的身后,让韦见素的身子挡住李隆基的视线。
李隆基冷笑了一声,杨国忠的这点小伎俩能瞒得过谁,但此时他已经无心计较这些细节,他苦笑一下,对他们道:“哥舒翰有负朕的重托,竟失守潼关,现在责他也无用,现在朕请两位来商量对策,你们一个是右相、一个是兵部尚书,朕希望你们二位不要推脱,替朕想一个万全之策。”
杨国忠听他将责任推给了哥舒翰,紧张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他一步走到韦见素前面,向李隆基施礼道:“陛下,臣曾做过益州长史,深知巴蜀之地沃野千里,而且易守难攻,臣建议陛下幸临巴蜀,以察看蜀中人文风情。”
“这.....” 李隆基有些心动了,他也有这个想法,杨国忠的建议说中了他的心思,杨玉环是蜀中人,若回她故乡去避兵灾,她一定会乐意前往,他目光一转,满含希望地向韦见素看去,只要他也一力支持,此事就可以拍板。
“陛下不可!”一旁的韦见素看出了李隆基有些被说动了,他大急之下,一步跨出来道:“陛下若走,那长安百万民众怎么办?大唐先祖的陵寝、宗庙怎么办?陛下,不能走!”
“韦尚书,你所言何其谬也!”杨国忠冷冷地说道:“关中无兵,叛军只要两天便能杀到长安,难道你想让陛下亲自去守城吗?”
韦见素不理会他,他只向李隆基急切地说道:“安西节度使李清在陇右还有数万精兵,陛下可诏之来勤王,现在长安还有两万羽林军可用,再动员百姓上城防守,实际上只要坚持两天,安西军就能赶到,陛下,安禄山可用之兵也并不多,他要防河东军南下,必然不会倾兵前来,这样,我们未必没有机会,请陛下三思!”
“若李清不肯来勤王呢?”杨国忠此时怎么能容忍李清坐大,一但李清率兵前来,他比哥舒翰还要威胁自己的相位,他立刻反驳道:“韦尚书所言都建立在假设之上,若李清不肯来,若安禄山倾兵前来,一但包围了长安,陛下再想走就晚了,还有,这些羽林军平日养尊处优,去唬唬老百姓还行,让他们上城打仗,恐怕见到血就摊了,守两天?亏你想得出,我看连一个时辰都守不住,陛下,不能冒风险,三十六计,走为上。”
“陛下!要以社稷为重啊!”
“好了!都别说了。”李隆基心中极为厌烦,他既想走,可又不愿担这个丢弃祖业的责任,便向他们挥了挥手,“你们都下去吧!”
待两人退下,李隆基背着手在房间里烦躁地来回踱步,杨国忠虽然是劝他跑,但他颇为心动,而韦见素说的也见几分道理,可是风险太大。
忽然,一个念头从他心里冒起,自己为何不先立太子,命太子守长安,自己去蜀中呢?一但长安不守,自己立刻宣布让位,那丢长安的责任就不在自己身上,如果长安不丢,自己再回来继续做君王好了。
想到此,李隆基精神大振,他刚要下旨,忽然又犹豫了,照他的本意,是立李豫为储君,可反对李豫的人实在太多,一但立他为储君,不但众人不服,而且他也镇不住中原地区的军阀,如果最后导致他们各自割据,那才是更严重的问题。
李隆基头又痛了起来,左思右想也下不了决心,只得将此事先搁在一边,这时,高力士在一旁低声道:“皇上若拿不定主意,不妨休息一下,精神好了,或许就能定下事来。”
李隆基揉了揉眼睛,回头问他道:“内侍,你来说说,现在朕该怎么办?是走还是不走?”
高力士轻轻咳嗽一下,这才缓缓道:“老奴以为,陛下应该做两手准备,”
“你说说看,朕想听你的意见?”
高力士谦卑地低下头,小心翼翼道:“哥舒翰那边老奴估计已经凶多吉少,就算他还有兵赶回来,也进不了潼关,现在叛军占领潼关而没有立即进军的原因,可能就是哥舒翰那边的战役还没结束,这是个机会,陛下应立刻收拾东西,准备随时离京,另一方面也要派人去诏李清进京勤王,就算他赶不上叛军进长安,但至少也能护卫陛下安全入蜀。”
“内侍也不赞成朕留守长安吗?”李隆基的声音有一点颤抖,高力士一向是他所信任之人,若他也赞成自己离京,那真就没有必要再留在长安了。
高力士叹了口气道:“韦尚书想法是好的,可就是有一点书生意气,叛军兵锋所指,谁还有心守城,他们只要抓来几千人当众杀掉,再说一声投降者不杀,那长安就崩溃了,真的就象杨相国所言,能守一个时辰就不错了,所以老奴替陛下安全考虑,不主张留长安。”
高力士一席话使李隆基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立刻下旨道:“传朕的旨意,封安西节度使李清为安西郡王,食邑五千户,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其下诸将皆官升一级,命其火速进京勤王。”
旨意发出,李隆基轻松了许多,他回头对高力士笑了笑道:“果然只有内侍才知朕之心,内侍也有家人,朕给你两个时辰的假,你去将老妻和儿孙们都接到宫来。”
他见左右无人,又低声嘱咐道:“记住,是接到大明宫,咱们从那边走。”
高力士得了假,急急惶惶赶回府中,尽管他劝李隆基做两手准备,其实他心中也发慌,倒不全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宝贝孙儿,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儿身上,一但安禄山进城,他岂能不报复自己?
一路上,只见长安一片混乱,家家户户都在敞开门收拾东西,春明大街上全是黑压压的马车,在马车的两边则是十几条扶老携幼的人流,他们每个人都眼露惊恐,肩上扛着大包小包,人群中不时发出焦急的喊声,每个人都踮脚向东探望,这是东市马车队的货物太多,将通化门堵死了 此时,往日繁华的妓院酒楼一片消寂,只有太白楼勉强开门营业,高力士心中感慨不止,但他也不敢停留,急令马车回府。
高力士的府宅离大明宫极近,只要家人都在府中,时间上就能赶得上,他的马车刚靠近大门,透过窗户,他忽然看见了台阶前栓有十几匹马,都是军马,而且马身高大、四腿修长,不是中原的马匹,倒有点象大食的马种,高力士心中动了一下,难道是...... “老爷,家里有人找!”老管家将一张贴子递给了高力士。
“我知道了。”
高力士接过贴子瞥了一眼,段秀实,果然是李清手下大将,“让他稍等片刻,我马上便到。”
他立刻进内宅,找到老妻嘱咐几句,见家人都在,这才放下心来,随即赶去小客房。
段秀实已经等了近半个时辰,他的一千骑兵已经开到武功县,此时不仅长安城,长安各县也是一片混乱,除了县令、县丞几个主要的官员外,其他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