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临高启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八十一节 甜港风云--菊花屿海战(一)
为什么是向右舷而不是左舷,这个问题显然没什么意义。乐琳当海军几个月,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个当军人的基本准则还是明白的。
“直接瞄准船身打,”席亚洲有些遗憾,“可惜没榴弹,不然一发上去就足够击沉一艘船了。”
“可以用燃烧弹。”乐琳建议道。
所谓的燃烧弹当然不是汽油凝固弹,也不是白磷弹或者铝热弹,而是一颗被烧得通红的实心铁球。这玩意的效果还算不错,但是炮手操作起来必须十分小心,注意安全,所以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的炮兵,都不喜欢这种弹药。
“好,就用燃烧弹。”
船上的12磅加农炮是根据最近工业部门根据林深河的提议,由他一手负责制造出来的准备装备陆军的四种标准火炮之一,仿制的原型是美军的m1857式12磅加农炮,又称为拿破仑炮。此炮虽是滑膛炮,但是在1.13kg标准发射装药的推动下,能将标准12磅炮弹以5度的射角精确地投射到1480m外的距离上,而射角为10度时则可达到惊人的1911米。虽然是一种滑膛炮,其射击精度在当时也是出于较高的水平,足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与敌人展开交战,而且只需数发炮弹就可使整连的敌人丧失作战能力。是南北战争期间双方都普遍使用的火炮。
这种炮的唯一缺点是比较重,差不多将近半吨。但是装在船甲板上用来轰击海上目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为了便于在海上射击,这四门火炮连炮架固定在一个简单的转盘上,利用反冲式后座原理进行火炮复位。
右舷最近的敌船距离已经不到一海里了,以m1857式的威力,敌人已经处于射程之内了,但是席亚洲还是没有下令射击。
席亚洲的想法是一击必中:大鲸至少要坚持20分钟,才能等到十海里外赶来的a支队的增援。所以第一次射击最好全部命中大量的杀伤敌人才行,否则下面就是一场苦战。
m1857式的精度在岸上自然不错,但是在颠簸的海面上打击一个1000米之外的目标,能不能命中就只有天知道了。席亚洲虽然不是海军爱好者,起码也知道风帆时代的海军炮战,距离在100米以内才能确保大部分射击都能有效命中。英国人甚至强调在50米之内再开火。
就算m1857的威力和精度都比那些老式的滑膛炮强,为了确保准确性,把射击距离压缩到400米之内还是必须的。
十分钟过去了。所有人都在等待。炮长们眼睛盯着加热炉里的铁球,为了确保安全,加热炉周围是厚厚的沙土保护层,必要的时候还能立刻用沙袋把火炉盖没。沙袋的垒墙后面的海兵们一个个从射击孔向外凝望。海盗的船越来越近了。
席亚洲戴上了传令兵给他拿来的80钢盔,但是拒绝了防刺背心,这东西穿着站在甲板上会活活热死。他保持着沉默,仔细的用望远镜注视着敌人的动向,和他估计的一样,右舷的三条船前出得比较快,左面的四条船慢。
终于,离他们最近的一条船已经逼近到400米的距离之内了,
“甲板和炮位注意!”他叫道。
舰上一阵微响,接着又归于沉寂。
“开始射击!”席亚洲命令,“目标3点钟方向。”
命令立刻传达到了甲板上,原来覆盖在炮位上的草席被迅速的掀开,妨碍射击的草袋也被掀落到海里,甲板上顷刻露出了四门火炮黑乎乎的铸铁炮身。
“距离二链!”测距员迅速报出了目标的直线距离。
炮手们却毫无动静,原来这些都是陆军的炮手,习惯用米做长度单位。乐琳赶紧更正:“目标3点钟方向!距离360米!”
“目标360米,燃烧弹1发装填!”
炮手们飞快的在炮膛内的火药包上面再填上一块潮湿的软泥饼,这是用稻草和粘土合捣成型的。接着炮手用铁钳子从炉子里小心的钳起了一个已经烧得通红的铁球,两名炮手用一个铁制的抬架,合力将这枚滚烫的铁球装进了炮口。
由此可见这东西的危险性是够大的,如果隔绝火药的泥饼没有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火炮就会自己发射,起码正在炮口前忙碌的炮手是活不成了。
“开火!”乐琳叫道。
四门加农炮很有默契的按照从一号到四号的方式逐一开火了,甲板上顿时笼罩着一层轻烟。
“见鬼!”席亚洲骂道,火炮射击时候的烟雾实在太讨厌了。硝化棉发射药什么时候才能有。
等到这阵炮火的轻烟吹过船后,席亚洲才看到了刚才的对敌船的攻击效果:打头的单桅杆船吃水线以上部分中弹,已经冒起了黑烟,甲板上的人正在拼命的打水企图扑灭火焰。
虽然效果不错,但是并没有“秒杀”对手,席亚洲有些失望。
这时,从正面过来的三条船上也冒起了白烟,传来了隆隆的炮声。但是这些仓促射出的炮弹在距离大鲸很远的地方就落进了大海。席亚洲知道敌人的火炮威力不大,不进入到50米很难发挥作用,可以放心大胆的先收拾右舷的船。
接下来的一次射击,燃烧弹洞穿了船帆,飞进了大海,敌人的船帆因此燃烧起来,很快变成了一个火炬,还有一发则从后甲板上横飞过去,后梢的全部帆篷颓然一片纷乱的倒下,聚集在那里的十几个人无一幸免,全部被打得支离破碎,皮焦肉糊。
“好!打得好!”席亚洲目睹此景极为亢奋,“继续发射燃烧弹!”
但是这燃烧弹却没有了,要用炉子把一个冰冷的大铁球烧红,需要很长的时间。乐琳已经命令改用实心弹了。
双方的距... -->>
第八十一节 甜港风云--菊花屿海战(一)
为什么是向右舷而不是左舷,这个问题显然没什么意义。乐琳当海军几个月,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个当军人的基本准则还是明白的。
“直接瞄准船身打,”席亚洲有些遗憾,“可惜没榴弹,不然一发上去就足够击沉一艘船了。”
“可以用燃烧弹。”乐琳建议道。
所谓的燃烧弹当然不是汽油凝固弹,也不是白磷弹或者铝热弹,而是一颗被烧得通红的实心铁球。这玩意的效果还算不错,但是炮手操作起来必须十分小心,注意安全,所以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的炮兵,都不喜欢这种弹药。
“好,就用燃烧弹。”
船上的12磅加农炮是根据最近工业部门根据林深河的提议,由他一手负责制造出来的准备装备陆军的四种标准火炮之一,仿制的原型是美军的m1857式12磅加农炮,又称为拿破仑炮。此炮虽是滑膛炮,但是在1.13kg标准发射装药的推动下,能将标准12磅炮弹以5度的射角精确地投射到1480m外的距离上,而射角为10度时则可达到惊人的1911米。虽然是一种滑膛炮,其射击精度在当时也是出于较高的水平,足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与敌人展开交战,而且只需数发炮弹就可使整连的敌人丧失作战能力。是南北战争期间双方都普遍使用的火炮。
这种炮的唯一缺点是比较重,差不多将近半吨。但是装在船甲板上用来轰击海上目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为了便于在海上射击,这四门火炮连炮架固定在一个简单的转盘上,利用反冲式后座原理进行火炮复位。
右舷最近的敌船距离已经不到一海里了,以m1857式的威力,敌人已经处于射程之内了,但是席亚洲还是没有下令射击。
席亚洲的想法是一击必中:大鲸至少要坚持20分钟,才能等到十海里外赶来的a支队的增援。所以第一次射击最好全部命中大量的杀伤敌人才行,否则下面就是一场苦战。
m1857式的精度在岸上自然不错,但是在颠簸的海面上打击一个1000米之外的目标,能不能命中就只有天知道了。席亚洲虽然不是海军爱好者,起码也知道风帆时代的海军炮战,距离在100米以内才能确保大部分射击都能有效命中。英国人甚至强调在50米之内再开火。
就算m1857的威力和精度都比那些老式的滑膛炮强,为了确保准确性,把射击距离压缩到400米之内还是必须的。
十分钟过去了。所有人都在等待。炮长们眼睛盯着加热炉里的铁球,为了确保安全,加热炉周围是厚厚的沙土保护层,必要的时候还能立刻用沙袋把火炉盖没。沙袋的垒墙后面的海兵们一个个从射击孔向外凝望。海盗的船越来越近了。
席亚洲戴上了传令兵给他拿来的80钢盔,但是拒绝了防刺背心,这东西穿着站在甲板上会活活热死。他保持着沉默,仔细的用望远镜注视着敌人的动向,和他估计的一样,右舷的三条船前出得比较快,左面的四条船慢。
终于,离他们最近的一条船已经逼近到400米的距离之内了,
“甲板和炮位注意!”他叫道。
舰上一阵微响,接着又归于沉寂。
“开始射击!”席亚洲命令,“目标3点钟方向。”
命令立刻传达到了甲板上,原来覆盖在炮位上的草席被迅速的掀开,妨碍射击的草袋也被掀落到海里,甲板上顷刻露出了四门火炮黑乎乎的铸铁炮身。
“距离二链!”测距员迅速报出了目标的直线距离。
炮手们却毫无动静,原来这些都是陆军的炮手,习惯用米做长度单位。乐琳赶紧更正:“目标3点钟方向!距离360米!”
“目标360米,燃烧弹1发装填!”
炮手们飞快的在炮膛内的火药包上面再填上一块潮湿的软泥饼,这是用稻草和粘土合捣成型的。接着炮手用铁钳子从炉子里小心的钳起了一个已经烧得通红的铁球,两名炮手用一个铁制的抬架,合力将这枚滚烫的铁球装进了炮口。
由此可见这东西的危险性是够大的,如果隔绝火药的泥饼没有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火炮就会自己发射,起码正在炮口前忙碌的炮手是活不成了。
“开火!”乐琳叫道。
四门加农炮很有默契的按照从一号到四号的方式逐一开火了,甲板上顿时笼罩着一层轻烟。
“见鬼!”席亚洲骂道,火炮射击时候的烟雾实在太讨厌了。硝化棉发射药什么时候才能有。
等到这阵炮火的轻烟吹过船后,席亚洲才看到了刚才的对敌船的攻击效果:打头的单桅杆船吃水线以上部分中弹,已经冒起了黑烟,甲板上的人正在拼命的打水企图扑灭火焰。
虽然效果不错,但是并没有“秒杀”对手,席亚洲有些失望。
这时,从正面过来的三条船上也冒起了白烟,传来了隆隆的炮声。但是这些仓促射出的炮弹在距离大鲸很远的地方就落进了大海。席亚洲知道敌人的火炮威力不大,不进入到50米很难发挥作用,可以放心大胆的先收拾右舷的船。
接下来的一次射击,燃烧弹洞穿了船帆,飞进了大海,敌人的船帆因此燃烧起来,很快变成了一个火炬,还有一发则从后甲板上横飞过去,后梢的全部帆篷颓然一片纷乱的倒下,聚集在那里的十几个人无一幸免,全部被打得支离破碎,皮焦肉糊。
“好!打得好!”席亚洲目睹此景极为亢奋,“继续发射燃烧弹!”
但是这燃烧弹却没有了,要用炉子把一个冰冷的大铁球烧红,需要很长的时间。乐琳已经命令改用实心弹了。
双方的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