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底层逻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你一直处于舒适圈时,你周围都是与你在同等层次,甚至没有你优秀的人,你会产生一种自己最优秀的感觉。如果对外界没有认知,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
“蠢货速率”:过去的自己真傻
1
你有没有觉得一个月之前的自己很傻?
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你这一个月没有任何进步。
有一次,为了写一篇文章,我翻看自己之前的朋友圈动态,越看越想笑:“以前的我怎么这么傻!”翻到一张合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跟一位行业前辈的一次饭局。
饭局上,我最年轻,理应坐最下方的位置。跟这位前辈一起吃饭,我就是坐在最下方的位置。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在一堆“大咖”面前话都不敢多说,生怕说错了什么话惹得他们不高兴。
说白了,就是没有底气。
席间,这位前辈一直将话题引到我身上,想让我得到其他人的更多关注。饭局饭局,先有饭,再有局。
前辈说:“吕白这个小伙子在新媒体行业做得挺不错的,给我们传授一下经验吧。”语气中没有任何调侃的意思,而有一种肯定。
我说:“我哪有什么经验,还得靠前辈们多多指教。”
前辈点点头表示赞许,提议一起碰一杯。
碰完杯,我才发现他们的杯口都举得很低,只有我一个新人,杯子举得最高。当时,前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因为平时很少参加这种饭局,对于很多规矩,我实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跟前辈碰杯,杯口要比对方的低,这是向对方表示尊重和礼貌。虽然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那时候我却不懂。
2
前几天,我又跟这位前辈约了一次饭局,这次他特地让我坐上方的位置,说这样我们说话方便。我不好再推辞,只能坐下。坐下才发现,席间也有一位新人。
这次,我不再跟以前一样,生怕说错了什么话,一切应对相比之前更加自如。
李尚龙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们都有过参加一个聚会发现无话可说,甚至不知道做什么的经历,因为你不属于这个群体。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让自己属于这个群体了。借着去洗手间的空隙,我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感觉比以前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想起之前参加饭局碰杯的尴尬,就觉得好笑。
后来,我看到那位新人在饭局上一副战战兢兢、不敢多说话的样子,很像以前的自己。在洗手间遇到他时,就跟他聊了起来。
我说:“没事,放松点,不用紧张。”
他看着我,似乎是在感激我看出了他的窘迫并安慰了他。“嗯嗯。”他点点头。
我说:“我之前参加饭局的时候也很紧张,觉得自己就是个小人物,不属于这里。”
他说:“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有些说不上话。”
我跟他说:“这次饭局的意义不是简单地吃一次饭,而是给你动力,要让未来的自己属于这里。”
我还剩后半句话没有说完,后半句话是:这样,未来的你才会知道自己跟过去的差距。
我问那位前辈:“您为什么总是带新人参加这种高端饭局?这样会不会……”
前辈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想问这样会不会让新人尴尬。”
我点点头。
前辈说:“带新人参加饭局,一方面是想让他们接触新的人脉,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认知层次。”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第一次参加高端饭局的意义,那就是提前认识傻傻的自己,这也算是一种成长。
3
当你一直处于舒适圈时,你周围都是与你在同等层次,甚至没有你优秀的人,你会产生一种自己最优秀的感觉。
如果对外界没有认知,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
一旦形成“自己最优秀”的意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很难发现自己很傻。
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否定过去的自己。
有人解释说过“蠢货速率”一词: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在工作、生活、情感、交际和学习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蠢货速率”停滞不动,就说明你止步不前。相反,当你觉得“蠢货速率”高速提升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敲开了高速成长的大门。
“大咖”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哆嗦着手敲开新世界大门的。明白“蠢货速率”的你,依旧会紧张、害怕,但你明白,这不过是成长的另一面。一回生,两回熟,勇敢地踏上这条路,才会改变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
思维落地:你处在高速上升期吗?
知道“蠢货速率”后,我在每个月的月初都会进行反思:
1.上个月,我做了哪些事情,现在看起来很傻?
2.未来遇到类似的工作场景,我会如何处理?
3.我还在什么类似的事情中犯了同一类错误?
我会问自己以上三个问题。
对一些在找工作的人而言,想要提升自己,根本不需要借助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提升自己。
如果你不明白找到一份工作后,其实可以拿这份工作做跳板,再观望其他的工作机会,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反映出你平时做事比较专注。这是优点。但是,你也可能在某些时候不知道变通和为自己争取利益。看到这些,接下来,你不仅可以用这种方式找工作,还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中训练自己,学会变通。
高手即使在头脑中保持各种对立的观点、方法,也能自圆其说,且知道如何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组合。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获得这样的成果。
想要走上上升期,请善用以上方法。
向内探寻: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
1
2019年12月29日,星期日,23点29分,我正在写更新团队组织架构的想法。
忽然,微信的图标闪动,我一看,是朋友发来了消息。
她说:“我年底要轮岗了,最近在做选择。”
“轮到哪里去?”我问她。
“还没想好。反正都是战略线,但是,是产品战略还是公司战略,我还没想好……”
“我的想法是,多找人聊一聊,无论你接不接受他的观点,无论你认不认同他的想法,找5~10个人聊一聊,你就知道自己要选什么了。”
“嗯,我也觉得自己现在需要更多的信息输入。”
“信息输入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多找人聊一聊,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找什么人聊?你有建议吗?”
“随意。答案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别人来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
2
我不知道朋友找了哪些人倾诉自己的困惑,也不知道她最终的决定是什么。
其实,之前我也有过和她一样的处境,面对选择,不知所措。
我在知乎做内容营销总监时,有不少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包括我后来入职的公司。那时,我面临的抉择不比那位朋友轻松。继续留在知乎,工作内容我比较擅长,而且还有几百万的期权;离开知乎,我可能需要涉猎不熟悉的领域,但发展空间可能更大。是去是留,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我找几个朋友聊了一下我的处境和困惑,以及所做出的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利弊,每个朋友给我的答案都不一样。
我一遍又一遍和不同的人讲述自己面临的两难选择,当我讲到第五遍、第六遍、第七遍时,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明白,我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搞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别人无法帮你做选择,所有答案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别人无法替代我们做出回答,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百分之百地懂我们。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为我们的人生负责。
所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面临困惑,面临难以抉择的事情时,要做的不是请朋友、前辈直接给出答案,帮我们做出选择,而是从与朋友、前辈的交流中弄清楚自己的答案。
在交流过程中,你会不断审视自己。你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一样,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思维落地:向内探寻的两个方式
对内向型的人而言,从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找答案更自然、舒服。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向内探寻的方式。写下你对所经历的事情的感受与看法,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做决定。
外向型的人更倾向于从外界的反馈中获取能量,可以考虑与朋友对谈,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
但无论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都要明白,最后的决定都是完成向内探寻,靠近自己心中预期目标的结果。
对于受择业困扰的人,我想再说三句话:
1.无论找谁聊,其实你内心早就有了答案,听听别人的话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2.选择去哪家公司的时候,想清楚自己要满足公司的什么需求,你满足的这个需求与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否匹配。想好自己在这家公司能获得什么,这些东西能否成为你下一份工作的资本。
3.相信且确信你会在一个时代留下名字。
开始行动,写下你的答案吧,而未来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出来。
丰富阅历:不读书,就去和100个人聊天
1
我从小就很讨厌读书,特别是大部头的纸质书籍,每次父母把我关在书房,让我看书,我其实都是在数文字,还有很多次把书页扯下来折成纸飞机。
很多读者都觉得惊讶,说你好歹也写过爆款文案,又是青年作家,一年的书籍阅读量没有100本,也有50本吧。然而,我只能惭愧地说,为了充门面,我确实买了很多书,但是很多连塑封都没拆,一年到头最多也就看20本书。
然而,前不久,有一位一年没见的前辈见到我,夸我说我的思维成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了一大截,问我是不是闭关看了很多书。
我笑着回答说没有。但是,相比看书,我发现了对我而言能更快提升自我的事情,那就是与各个领域厉害的100个人聊天。
2
一开始,我与别人聊天是带着赚钱的目的。2018年,我在一家业内知名的新媒体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后来侥幸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当时我的第一本书也很快就要出版。
那时候知识付费非常流行,有一位朋友给我推荐了“在行”App,2016年的时候,这个App就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约见不同领域的专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一般标价是200~500元不等。
我一开始的计划是多帮助有写作想法的朋友,在业余时间赚一点零花钱,于是我就把自己总结的一套爆款文案的生产方法作为授课教程,在“在行”上做约谈授课。
因为我之前的文章积累了一些阅读量,加上我总结的方法实践起来很有效,之后,很多平台上有大量粉丝的知名自媒体人都开始约我谈话,甚至就连《富爸爸穷爸爸》这种畅销书的译者前辈也联系了我。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准备一次谈话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我需要在与对方约好谈话时间之前就了解对方的需求和问题,甚至需要看看对方的行业主要的行业逻辑是什么,这样我才能在这两个小时的对话中与对方有思维的碰撞,才能让谈话不空泛。
与之相应的是,对方给我带来的让我惊喜的问题和我的收获越来越多。比如:
“吕白老师,您觉得短视频时代内容的趋势是什么?小红书和抖音的生态区别在哪里?这对我们内容行业从业者有什么要求?”
“吕白老师,您知道金字塔原理吗?您觉得我们汇报工作都要运用金字塔原理,还是……”
“吕白老师,想请教一下,您是怎么管理时间的?我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讲的是分几个步骤进行时间管理,您觉得合理吗?”
每一次与不同领域的人对话,我都仿佛在跟一个手握武功秘籍的人过招,在一次次提问和你来我往的回答中,我逐渐明白了如何将创造出爆款文案的秘籍延伸到短视频领域,在小红书上怎么“从0到1”地做内容。
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他们已经筛选出了很多经典的书籍,通过寥寥数语,他们就将最精华的、值得分享的东西带给了我。
比如,汇报工作要用到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做时间管理是没用的,要做精力管理,给自己留思考的时间;要学会发展副业和理财,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感觉太棒了,就好比大家一起在森林中生活,有人帮你把猎物带到你身边,去除没用的、有毒的部分,将最精华的部分烹饪成佳肴,送到你的嘴边。
而你自己也在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之后,吸收有用的部分,完善、迭代自己的思维体系,将原本停留在文字上的总结,通过表达,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在我看来,与行业内的100个精英谈话一年,胜过一年看100本书。比起看书,与别人谈话更能让我进步。
3
如果此刻正在翻书的你也和我一样不愿意看书,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不用强迫自己做一个“啃书虫”,打开手机,上豆瓣、知乎、在行等,去和100个人聊天。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只有你理解了并表达出来,知识才是活的,经过你自己思考的东西才是你的。
正如《天龙八部》中看了很多武学秘籍,说起武学来头头是道的王语嫣,不可能成为真刀真枪地与敌人实战的武林高手,只有不断与高手过招的萧峰才有可能练就绝世武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书籍上,不如直接与优秀的人对话,直接汲取他们读书后最精华的思考内容。
不喜欢读书?不爱读书?读书少?我会告诉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走出书房,和100个优秀的人聊天,你可能就是那第101个优秀的人。
思维落地:去找别人聊天吧
我发现,人生是分阶段的,读书也是如此。
绝大部分人没办法坐下来用一段时间大量读书。换句话说,短时间内读很多书,一方面很难实现,另一方面也没什么用处,因为你对书中的很多内容没有切身的感悟,仅仅是看过而已。
年轻的时候,你应该多接触各行各业的精英,与他们聊一聊,提升一下你的思维能力,然后再去读几本好书。你会发现,那样才能真正把书读透了。
读过又忘记,有什么意义?有人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读书亦如此。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书最终都将融进你的血肉。
但事实上,读过的书忘了就是忘了,那时的你没有生活感悟,没有入世,没有烟火气地读书就是白读。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现在建议你找一个人,跟他讲一讲你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如果你正好是不爱看书的人,不妨听听别人的故事。
看书和聊天,都不过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简单记忆:少就是多,记住你能记住的
1
我们公司有每个月邀请业界“... -->>
当你一直处于舒适圈时,你周围都是与你在同等层次,甚至没有你优秀的人,你会产生一种自己最优秀的感觉。如果对外界没有认知,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
“蠢货速率”:过去的自己真傻
1
你有没有觉得一个月之前的自己很傻?
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你这一个月没有任何进步。
有一次,为了写一篇文章,我翻看自己之前的朋友圈动态,越看越想笑:“以前的我怎么这么傻!”翻到一张合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跟一位行业前辈的一次饭局。
饭局上,我最年轻,理应坐最下方的位置。跟这位前辈一起吃饭,我就是坐在最下方的位置。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在一堆“大咖”面前话都不敢多说,生怕说错了什么话惹得他们不高兴。
说白了,就是没有底气。
席间,这位前辈一直将话题引到我身上,想让我得到其他人的更多关注。饭局饭局,先有饭,再有局。
前辈说:“吕白这个小伙子在新媒体行业做得挺不错的,给我们传授一下经验吧。”语气中没有任何调侃的意思,而有一种肯定。
我说:“我哪有什么经验,还得靠前辈们多多指教。”
前辈点点头表示赞许,提议一起碰一杯。
碰完杯,我才发现他们的杯口都举得很低,只有我一个新人,杯子举得最高。当时,前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因为平时很少参加这种饭局,对于很多规矩,我实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跟前辈碰杯,杯口要比对方的低,这是向对方表示尊重和礼貌。虽然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那时候我却不懂。
2
前几天,我又跟这位前辈约了一次饭局,这次他特地让我坐上方的位置,说这样我们说话方便。我不好再推辞,只能坐下。坐下才发现,席间也有一位新人。
这次,我不再跟以前一样,生怕说错了什么话,一切应对相比之前更加自如。
李尚龙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们都有过参加一个聚会发现无话可说,甚至不知道做什么的经历,因为你不属于这个群体。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让自己属于这个群体了。借着去洗手间的空隙,我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感觉比以前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想起之前参加饭局碰杯的尴尬,就觉得好笑。
后来,我看到那位新人在饭局上一副战战兢兢、不敢多说话的样子,很像以前的自己。在洗手间遇到他时,就跟他聊了起来。
我说:“没事,放松点,不用紧张。”
他看着我,似乎是在感激我看出了他的窘迫并安慰了他。“嗯嗯。”他点点头。
我说:“我之前参加饭局的时候也很紧张,觉得自己就是个小人物,不属于这里。”
他说:“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有些说不上话。”
我跟他说:“这次饭局的意义不是简单地吃一次饭,而是给你动力,要让未来的自己属于这里。”
我还剩后半句话没有说完,后半句话是:这样,未来的你才会知道自己跟过去的差距。
我问那位前辈:“您为什么总是带新人参加这种高端饭局?这样会不会……”
前辈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想问这样会不会让新人尴尬。”
我点点头。
前辈说:“带新人参加饭局,一方面是想让他们接触新的人脉,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认知层次。”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第一次参加高端饭局的意义,那就是提前认识傻傻的自己,这也算是一种成长。
3
当你一直处于舒适圈时,你周围都是与你在同等层次,甚至没有你优秀的人,你会产生一种自己最优秀的感觉。
如果对外界没有认知,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
一旦形成“自己最优秀”的意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很难发现自己很傻。
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否定过去的自己。
有人解释说过“蠢货速率”一词: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在工作、生活、情感、交际和学习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蠢货速率”停滞不动,就说明你止步不前。相反,当你觉得“蠢货速率”高速提升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敲开了高速成长的大门。
“大咖”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哆嗦着手敲开新世界大门的。明白“蠢货速率”的你,依旧会紧张、害怕,但你明白,这不过是成长的另一面。一回生,两回熟,勇敢地踏上这条路,才会改变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
思维落地:你处在高速上升期吗?
知道“蠢货速率”后,我在每个月的月初都会进行反思:
1.上个月,我做了哪些事情,现在看起来很傻?
2.未来遇到类似的工作场景,我会如何处理?
3.我还在什么类似的事情中犯了同一类错误?
我会问自己以上三个问题。
对一些在找工作的人而言,想要提升自己,根本不需要借助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提升自己。
如果你不明白找到一份工作后,其实可以拿这份工作做跳板,再观望其他的工作机会,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反映出你平时做事比较专注。这是优点。但是,你也可能在某些时候不知道变通和为自己争取利益。看到这些,接下来,你不仅可以用这种方式找工作,还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中训练自己,学会变通。
高手即使在头脑中保持各种对立的观点、方法,也能自圆其说,且知道如何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组合。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获得这样的成果。
想要走上上升期,请善用以上方法。
向内探寻: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
1
2019年12月29日,星期日,23点29分,我正在写更新团队组织架构的想法。
忽然,微信的图标闪动,我一看,是朋友发来了消息。
她说:“我年底要轮岗了,最近在做选择。”
“轮到哪里去?”我问她。
“还没想好。反正都是战略线,但是,是产品战略还是公司战略,我还没想好……”
“我的想法是,多找人聊一聊,无论你接不接受他的观点,无论你认不认同他的想法,找5~10个人聊一聊,你就知道自己要选什么了。”
“嗯,我也觉得自己现在需要更多的信息输入。”
“信息输入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多找人聊一聊,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找什么人聊?你有建议吗?”
“随意。答案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别人来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
2
我不知道朋友找了哪些人倾诉自己的困惑,也不知道她最终的决定是什么。
其实,之前我也有过和她一样的处境,面对选择,不知所措。
我在知乎做内容营销总监时,有不少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包括我后来入职的公司。那时,我面临的抉择不比那位朋友轻松。继续留在知乎,工作内容我比较擅长,而且还有几百万的期权;离开知乎,我可能需要涉猎不熟悉的领域,但发展空间可能更大。是去是留,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我找几个朋友聊了一下我的处境和困惑,以及所做出的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利弊,每个朋友给我的答案都不一样。
我一遍又一遍和不同的人讲述自己面临的两难选择,当我讲到第五遍、第六遍、第七遍时,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明白,我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搞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别人无法帮你做选择,所有答案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别人无法替代我们做出回答,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百分之百地懂我们。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为我们的人生负责。
所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面临困惑,面临难以抉择的事情时,要做的不是请朋友、前辈直接给出答案,帮我们做出选择,而是从与朋友、前辈的交流中弄清楚自己的答案。
在交流过程中,你会不断审视自己。你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一样,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思维落地:向内探寻的两个方式
对内向型的人而言,从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找答案更自然、舒服。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向内探寻的方式。写下你对所经历的事情的感受与看法,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做决定。
外向型的人更倾向于从外界的反馈中获取能量,可以考虑与朋友对谈,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
但无论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都要明白,最后的决定都是完成向内探寻,靠近自己心中预期目标的结果。
对于受择业困扰的人,我想再说三句话:
1.无论找谁聊,其实你内心早就有了答案,听听别人的话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2.选择去哪家公司的时候,想清楚自己要满足公司的什么需求,你满足的这个需求与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否匹配。想好自己在这家公司能获得什么,这些东西能否成为你下一份工作的资本。
3.相信且确信你会在一个时代留下名字。
开始行动,写下你的答案吧,而未来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出来。
丰富阅历:不读书,就去和100个人聊天
1
我从小就很讨厌读书,特别是大部头的纸质书籍,每次父母把我关在书房,让我看书,我其实都是在数文字,还有很多次把书页扯下来折成纸飞机。
很多读者都觉得惊讶,说你好歹也写过爆款文案,又是青年作家,一年的书籍阅读量没有100本,也有50本吧。然而,我只能惭愧地说,为了充门面,我确实买了很多书,但是很多连塑封都没拆,一年到头最多也就看20本书。
然而,前不久,有一位一年没见的前辈见到我,夸我说我的思维成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了一大截,问我是不是闭关看了很多书。
我笑着回答说没有。但是,相比看书,我发现了对我而言能更快提升自我的事情,那就是与各个领域厉害的100个人聊天。
2
一开始,我与别人聊天是带着赚钱的目的。2018年,我在一家业内知名的新媒体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后来侥幸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当时我的第一本书也很快就要出版。
那时候知识付费非常流行,有一位朋友给我推荐了“在行”App,2016年的时候,这个App就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约见不同领域的专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一般标价是200~500元不等。
我一开始的计划是多帮助有写作想法的朋友,在业余时间赚一点零花钱,于是我就把自己总结的一套爆款文案的生产方法作为授课教程,在“在行”上做约谈授课。
因为我之前的文章积累了一些阅读量,加上我总结的方法实践起来很有效,之后,很多平台上有大量粉丝的知名自媒体人都开始约我谈话,甚至就连《富爸爸穷爸爸》这种畅销书的译者前辈也联系了我。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准备一次谈话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我需要在与对方约好谈话时间之前就了解对方的需求和问题,甚至需要看看对方的行业主要的行业逻辑是什么,这样我才能在这两个小时的对话中与对方有思维的碰撞,才能让谈话不空泛。
与之相应的是,对方给我带来的让我惊喜的问题和我的收获越来越多。比如:
“吕白老师,您觉得短视频时代内容的趋势是什么?小红书和抖音的生态区别在哪里?这对我们内容行业从业者有什么要求?”
“吕白老师,您知道金字塔原理吗?您觉得我们汇报工作都要运用金字塔原理,还是……”
“吕白老师,想请教一下,您是怎么管理时间的?我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讲的是分几个步骤进行时间管理,您觉得合理吗?”
每一次与不同领域的人对话,我都仿佛在跟一个手握武功秘籍的人过招,在一次次提问和你来我往的回答中,我逐渐明白了如何将创造出爆款文案的秘籍延伸到短视频领域,在小红书上怎么“从0到1”地做内容。
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他们已经筛选出了很多经典的书籍,通过寥寥数语,他们就将最精华的、值得分享的东西带给了我。
比如,汇报工作要用到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做时间管理是没用的,要做精力管理,给自己留思考的时间;要学会发展副业和理财,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感觉太棒了,就好比大家一起在森林中生活,有人帮你把猎物带到你身边,去除没用的、有毒的部分,将最精华的部分烹饪成佳肴,送到你的嘴边。
而你自己也在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之后,吸收有用的部分,完善、迭代自己的思维体系,将原本停留在文字上的总结,通过表达,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在我看来,与行业内的100个精英谈话一年,胜过一年看100本书。比起看书,与别人谈话更能让我进步。
3
如果此刻正在翻书的你也和我一样不愿意看书,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不用强迫自己做一个“啃书虫”,打开手机,上豆瓣、知乎、在行等,去和100个人聊天。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只有你理解了并表达出来,知识才是活的,经过你自己思考的东西才是你的。
正如《天龙八部》中看了很多武学秘籍,说起武学来头头是道的王语嫣,不可能成为真刀真枪地与敌人实战的武林高手,只有不断与高手过招的萧峰才有可能练就绝世武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书籍上,不如直接与优秀的人对话,直接汲取他们读书后最精华的思考内容。
不喜欢读书?不爱读书?读书少?我会告诉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走出书房,和100个优秀的人聊天,你可能就是那第101个优秀的人。
思维落地:去找别人聊天吧
我发现,人生是分阶段的,读书也是如此。
绝大部分人没办法坐下来用一段时间大量读书。换句话说,短时间内读很多书,一方面很难实现,另一方面也没什么用处,因为你对书中的很多内容没有切身的感悟,仅仅是看过而已。
年轻的时候,你应该多接触各行各业的精英,与他们聊一聊,提升一下你的思维能力,然后再去读几本好书。你会发现,那样才能真正把书读透了。
读过又忘记,有什么意义?有人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读书亦如此。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书最终都将融进你的血肉。
但事实上,读过的书忘了就是忘了,那时的你没有生活感悟,没有入世,没有烟火气地读书就是白读。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现在建议你找一个人,跟他讲一讲你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如果你正好是不爱看书的人,不妨听听别人的故事。
看书和聊天,都不过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简单记忆:少就是多,记住你能记住的
1
我们公司有每个月邀请业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