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重返人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验室的两次大型行动,也叫他十分的佩服。
在李科长看来,能够跟关云一起出生入死,然后又从险境里救出了自己同事的狠角色,岂是等闲的人物。李科长深知,救出的那几位同事,无论在资历还是业务能力方面,都绝不比他自己差。换句话说,就是这几个人肯定比那几位同事要强,跟自己比,自然就更强了。
更要命的是,这几个人居然又接了眼前这个任务。李科长很清楚,这个事情,只会比北川古墓的情形更加的复杂,更加的危险。他自己这个层级的人,是肯定不会被放进古墓去的。
整个特殊事务部里,有资格参与这样任务的人,实在不多,眼前这四位都是这样的人,关云布置任务时,也说了整个工作组的所有人力和物质资源,都由柳书涯和刘胖子随意调配,所有人都必须无条件的绝对服从他们的调遣。
虽然李科长对柳书涯他们十分敬服,但是他在干后勤组织工作方面的经验也是十分丰富的。柳书涯等人远道而来,自然有些辛苦,李科长相当明白首先最该做的是什么,那就是休息。所以李科长先安排了他们吃饭,然后睡觉。
李科长原本打算让他们先睡个好觉,明天一早再开始工作。
但是等柳书涯他们吃完饭以后,刘胖子就憋不住了,拉着柳书涯他们进入一楼的零时会议室,要李科长介绍基本情况。
李科长劝阻无效,在征得了柳书涯他们的同意后,只得从命。
基本情况刘胖子已经看了很多遍,这次是柳书涯他们后来的三人第一次真正实地的听取汇报。汇报者就是李科长本人。
李科长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对此次勘探的古墓的情况和历史过往进行了一个简洁而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墓地的发现、特点、实际情况和大理古墓的由来。另外他还找来了当地的村委会主任老徐,帮助介绍情况。
李科长介绍道:“这座古墓最初被发现,是源于几位考古爱好者的旅游探索,这些考古爱好者在罗汉山西侧2000多米高的大岩角山梁上探险考古时发现了类似坟墓的石洞和几道“石埂”,石洞和石埂的布局与现代白族墓十分相似,但是规模却大了很多。因此这些考古爱好者猜测罗汉山的这个石洞说不定是古大理皇族或者贵族的坟墓。不过,当时考古部门接到他们的汇报以后,来这里做了简要的实地研究之后表示,该猜测还须进一步考证。”
“石埂是什么?跟白族墓有什么关系?”微微不解的问。
“大理皇族就是白族人,白族人墓葬风俗是起坟前会先在山坡上垒出石埂,在石埂背后起坟。他们起坟都会让其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这可能表现的是对太阳的崇拜,也可能表示白族人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迁往云贵山区的,这种墓穴的定向,可能是对先祖故地的怀念。
白族墓垒石埂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防止山体滑坡,以及土质松动造成坟墓下滑。石埂的作用就像是围墙。垒石埂通常选择方砖,石埂的长度为1丈左右,石埂建设中采用了错位法,这也是古代常采用的方法,即在一块长石头的上下左右分布短石块,这样垒起的东西比较牢固。罗汉山古石埂恰好与这些规矩相符。专家将这处石埂及石头走向与多处白族坟墓做过对比,发现它的布局与其他尚存完好的古代白族墓十分相似。包括现在白族建墓也垒石埂,古墓附近就有数座现代白族坟墓,都是面对东方,也建有对应的石埂垒在坟墓东北方向,与古墓石埂相似。”
“罗汉山上的这些石埂在我记事时就有了。据村里上年纪的白族老人说,这种坟前石埂名为‘殁埂’。”老徐主任补充介绍,“村里人一直流传一个说法,当地的白族居民是从大理迁来的,当年蒙古大军平云南时,大理国末代皇帝段兴智逃到昆明后,被蒙军一路追赶,直至逃避到此地的山上为止。以前在山脚下还有一座“土地庙”,后来专家来看了,多方考证以后,居然发现,那不大的小庙,居然不是什么寻常的土地庙,供奉的其实是大理末代皇帝段兴智,是个‘天子庙’!”
“不错”李科长接过话题,“除了石埂以外,石洞旁边还散落着很多石料。这些石头堆积集中,是人工运送上来的。猜测大概是殁门石。古代白族没有文字,一般白族人的坟墓前都会有两块殁门石,男方女圆。在石埂围起的区域内就是坟墓,布局为男左女右。现在白族人都有了文化,起坟时则会效仿汉人立碑。
罗汉山大岩角山梁石洞年代久远,站在石洞前向山坡下望,可以看见由几道石埂围出了一个圆形坝子,这个坝子平坦得有些异常。应该是故意人为轧平。若是此处“古坟”真与大理白族皇室有关,那么墓室应该不只是石洞那么简单,石洞另有用处,真正的大理皇室古墓,应该在石埂围成的坝子底下才对。
这就是古墓的发现及现存情况。但是由于没有立即组织发掘,所以也不能确定上述推测是否正确,考古专家进行了初步考证以后,也不知道是疏忽了还是有什么其他原由,将这个古墓的发掘工作暂时搁置了,现场被交由村子里进行原地保护。村子里在那儿用铁栅栏草草围了一圈,立了个牌子,禁止闲杂人等进入,每周定期派人巡逻探视一番,保护工作做得很粗糙。
就是因为这样,才给了盗墓贼可乘之机,他们在听闻这里可能有古墓之后,或许也找了一些能探看风水的能人异士,对罗汉山的风水进行了一番探测,察觉此处很可能真的具有重大古墓,所以就开始有组织的盗掘此墓,然后就出事了。
验室的两次大型行动,也叫他十分的佩服。
在李科长看来,能够跟关云一起出生入死,然后又从险境里救出了自己同事的狠角色,岂是等闲的人物。李科长深知,救出的那几位同事,无论在资历还是业务能力方面,都绝不比他自己差。换句话说,就是这几个人肯定比那几位同事要强,跟自己比,自然就更强了。
更要命的是,这几个人居然又接了眼前这个任务。李科长很清楚,这个事情,只会比北川古墓的情形更加的复杂,更加的危险。他自己这个层级的人,是肯定不会被放进古墓去的。
整个特殊事务部里,有资格参与这样任务的人,实在不多,眼前这四位都是这样的人,关云布置任务时,也说了整个工作组的所有人力和物质资源,都由柳书涯和刘胖子随意调配,所有人都必须无条件的绝对服从他们的调遣。
虽然李科长对柳书涯他们十分敬服,但是他在干后勤组织工作方面的经验也是十分丰富的。柳书涯等人远道而来,自然有些辛苦,李科长相当明白首先最该做的是什么,那就是休息。所以李科长先安排了他们吃饭,然后睡觉。
李科长原本打算让他们先睡个好觉,明天一早再开始工作。
但是等柳书涯他们吃完饭以后,刘胖子就憋不住了,拉着柳书涯他们进入一楼的零时会议室,要李科长介绍基本情况。
李科长劝阻无效,在征得了柳书涯他们的同意后,只得从命。
基本情况刘胖子已经看了很多遍,这次是柳书涯他们后来的三人第一次真正实地的听取汇报。汇报者就是李科长本人。
李科长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对此次勘探的古墓的情况和历史过往进行了一个简洁而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墓地的发现、特点、实际情况和大理古墓的由来。另外他还找来了当地的村委会主任老徐,帮助介绍情况。
李科长介绍道:“这座古墓最初被发现,是源于几位考古爱好者的旅游探索,这些考古爱好者在罗汉山西侧2000多米高的大岩角山梁上探险考古时发现了类似坟墓的石洞和几道“石埂”,石洞和石埂的布局与现代白族墓十分相似,但是规模却大了很多。因此这些考古爱好者猜测罗汉山的这个石洞说不定是古大理皇族或者贵族的坟墓。不过,当时考古部门接到他们的汇报以后,来这里做了简要的实地研究之后表示,该猜测还须进一步考证。”
“石埂是什么?跟白族墓有什么关系?”微微不解的问。
“大理皇族就是白族人,白族人墓葬风俗是起坟前会先在山坡上垒出石埂,在石埂背后起坟。他们起坟都会让其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这可能表现的是对太阳的崇拜,也可能表示白族人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迁往云贵山区的,这种墓穴的定向,可能是对先祖故地的怀念。
白族墓垒石埂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防止山体滑坡,以及土质松动造成坟墓下滑。石埂的作用就像是围墙。垒石埂通常选择方砖,石埂的长度为1丈左右,石埂建设中采用了错位法,这也是古代常采用的方法,即在一块长石头的上下左右分布短石块,这样垒起的东西比较牢固。罗汉山古石埂恰好与这些规矩相符。专家将这处石埂及石头走向与多处白族坟墓做过对比,发现它的布局与其他尚存完好的古代白族墓十分相似。包括现在白族建墓也垒石埂,古墓附近就有数座现代白族坟墓,都是面对东方,也建有对应的石埂垒在坟墓东北方向,与古墓石埂相似。”
“罗汉山上的这些石埂在我记事时就有了。据村里上年纪的白族老人说,这种坟前石埂名为‘殁埂’。”老徐主任补充介绍,“村里人一直流传一个说法,当地的白族居民是从大理迁来的,当年蒙古大军平云南时,大理国末代皇帝段兴智逃到昆明后,被蒙军一路追赶,直至逃避到此地的山上为止。以前在山脚下还有一座“土地庙”,后来专家来看了,多方考证以后,居然发现,那不大的小庙,居然不是什么寻常的土地庙,供奉的其实是大理末代皇帝段兴智,是个‘天子庙’!”
“不错”李科长接过话题,“除了石埂以外,石洞旁边还散落着很多石料。这些石头堆积集中,是人工运送上来的。猜测大概是殁门石。古代白族没有文字,一般白族人的坟墓前都会有两块殁门石,男方女圆。在石埂围起的区域内就是坟墓,布局为男左女右。现在白族人都有了文化,起坟时则会效仿汉人立碑。
罗汉山大岩角山梁石洞年代久远,站在石洞前向山坡下望,可以看见由几道石埂围出了一个圆形坝子,这个坝子平坦得有些异常。应该是故意人为轧平。若是此处“古坟”真与大理白族皇室有关,那么墓室应该不只是石洞那么简单,石洞另有用处,真正的大理皇室古墓,应该在石埂围成的坝子底下才对。
这就是古墓的发现及现存情况。但是由于没有立即组织发掘,所以也不能确定上述推测是否正确,考古专家进行了初步考证以后,也不知道是疏忽了还是有什么其他原由,将这个古墓的发掘工作暂时搁置了,现场被交由村子里进行原地保护。村子里在那儿用铁栅栏草草围了一圈,立了个牌子,禁止闲杂人等进入,每周定期派人巡逻探视一番,保护工作做得很粗糙。
就是因为这样,才给了盗墓贼可乘之机,他们在听闻这里可能有古墓之后,或许也找了一些能探看风水的能人异士,对罗汉山的风水进行了一番探测,察觉此处很可能真的具有重大古墓,所以就开始有组织的盗掘此墓,然后就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