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重生之实现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可以通过临界质量或临界尺寸的控制来实现,从原理上讲,最简单的原子弹采用的是所谓枪式结构,两块均小于临界质量的铀块,相隔一定的距离,不会引起爆炸,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就大于临界质量,立刻发生爆炸。
但是若将它们慢慢地合在一起,那么链式反应刚开始不久,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们本身吹散,而使链式反应停息,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和核装药的利用率就很小,这与反应堆超临界事故爆炸时的情况有些相似,因此关键问题是要使它们能够极迅速地合在一起。
这可以将一部分铀放在一端,而将另一部分铀放在“炮筒”内,借助于烈性炸药,极迅速地将它们完全合在一起,造成超临界,产生高效率的爆炸。
为了减少中子损失,核装药的外面有一层中子反射层;为了延迟核装药的飞散,原子弹具有坚固的外壳。
1945年8月,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采用的就是枪式结构,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
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梯恩梯当量,在枪式结构中,每块核装药不能太大,最多只能接近于临界质量,而决不能等于或超过临界质量。
因此当两块核装药合拢时,总质量最多只能比临界质量多出近一倍。这就使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受到了限制。
另外在枪式结构中,两块核装药虽然高速合拢,但在合拢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仍然显得过长,以致于在两块核装药尚未充分合并以前,就由自发裂变所释放的中子引起爆炸。
这种“过早点火”造成低效率爆炸,使核装药的利用率很低,一公斤铀235(或钚239)全部裂变,大约能释放18000吨梯恩梯当量的能量,一颗原子弹的核装药一般为15~25公斤铀235(或6~8公斤钚239),以此计算,“小男孩”的核装药利用率还不到百分之五。
铀在正常压力下的密度约为19克/厘米。在高压下,铀可被压缩到更高的密度。研究表明,对于一定的裂变物质,密度越高,临界质量越小。根据这一特性,在发展枪式结构的同时,还发展了一种内爆式结构。
在枪式结构中,原子弹是在正常密度下用突然增加裂变物质数量的方法来达到超临界,而内爆式结构原子弹则是利用突然增加压力,从而增加密度的方法达到超临界。
在内爆式结构中,将高爆速的烈性炸药制成球形装置,将小于临界质量的核装料制成小球,置于炸药中。通过电雷管同步点火,使炸药各点同时起爆,产生强大的向心聚焦压缩波(又称内爆波),使外围的核装药同时向中心合拢,使其密度大大增加,也就是使其大大超临界。
再利用一个可控的中子源,等到压缩波效应最大时,才把它“点燃”。这样就实现了自持链式反应,导致极猛烈的爆炸。
内爆式结构优于枪式结构的地方,在于压缩波效应所需的时间远较枪式结构合拢的时间短促,因而“过早点火”的几率大为减小。这样,内爆式结构就可以使用自发裂变几率较大的裂变物质,如钚239作核装药;同时使利用效率大为增。
美国投于日本长崎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胖子”),采用的就是内爆式结构,以钚239作核装药。弹重约4500公斤,弹最粗处直径约152厘米,弹长约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计为20000吨梯恩梯当量。
原子弹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氢弹,或称为热核武器。氢弹利用的是某些轻核聚变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它的装药可以是氘和氚,也可以是氘化锂6,这些物质称为热核材料。
按单位重量的物质计,核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更多,而且没有所谓临界质量的限制,因而氢弹的爆炸威力更大,一般要比原子弹大几百倍到上千倍。
不过热核反应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几千万度)下才能进行,而这样高的温度只有在原子弹爆炸时才能产生,因此氢弹必须用原子弹作为点燃热核材料的“雷管”。
氢弹爆炸时会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这些高能中子能使铀238发生裂变。因此在一般氢弹外面包一层铀238,就能大大提高爆炸威力。这种核弹的爆炸,经历裂变一聚变—裂变三个过程,所以称为“三相弹”。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威力大、放射性污染多。
还有一种新型核弹,即所谓中子弹,中子弹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小型氢弹,只不过这种小型氢弹中裂变的成分非常小,而聚变的成分非常大,因而冲击波和核辐射的效应很弱,但中子流极强。
它靠极强的中子流起杀伤作用,据称能做到“杀人而不毁物”,原子弹是用铀制造的,也可以用钚制造,但钚是通过铀而制得的。
而氢弹则必须用原子弹来引。因此,归根结帮,核武器、热核武器的制造都离不开铀。
因此,在过去,在今天,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最重的天然元素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军事上的需要。
制造原子弹,既要解决武器研制中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还要能生产出必需的核装料铀235、钚239,天然铀中同位素铀235的丰度仅0.72%,按原子弹设计要求必须提高到90%以上。
赵卫东根据研制和试验的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系列安排,除铀235、钚239等核材料的生产外,核战斗部本身的研制,必须与整个核武器系统的研制程序协调一致。
具体的研制过程大致安排如下:
从计划阶段开始;经过关键技术课题和部件的预先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形成包括重量、尺寸、形式、威力、核材料、核试验要求、研制工期、经费等内容的几种设计方案。
再经过论证比较和评价,选定设计方案,确定战术技术指标;然后进行型号研究设计、各种模拟试验。
工艺试验与试制,通过核试验检验设计的合理性,最后达到设计定型、工艺定型与批准生产。
进行这些工作,要秘密组织招聘专门的科技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试验场所,包括核试验场。
武器交付部队后,研制和生产部门还要提供维护、修理、更换部件等服务工作,按反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改进,并负责其退役处理或更新。
要做好核战斗部的设计,必须深入了解其反应过程,弄清其必须具备的条件与各种物理参数,掌握其中多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与变化规律。
为此,要进行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高温高压凝聚态物理、超音速流体力学、爆轰学、计算数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而核战斗部的研制实践又会反过来带动和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赵卫东还提出在研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环节:
要安排自己在美国的纽约计算机有限公司,马上着手研制用于核反应计算模拟用的快速、大容量电子计算机进行反应过程的理论研究计算,这种计算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以便从多种设想或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从而节省费用与减少核试验次数。
当然,尽量减少核试验次数,并非只是为了节省费用,更主要的是世界上各大强国虎视眈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他们肯定是不乐意又多了一个掌握核力量的国家。
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或指标要求,反复进行多方面的模拟试验,包括化学炸药爆轰试验,材料与强度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控制、点火与安全试验等,这些都是为达到核武器高度可靠和安全所必不可少的。
要进行必要的核试验,不管是电子计算机上的大量计算,还是相应的模拟试验,是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地符合核武器方案的真实情况。
……
赵卫东把后世所了解到的,所有有关技术都详细告知了笪铃君,她在认真听讲的同时,也把所有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笪铃君在记录完后,看到不知不觉把手中厚厚的记录本,已经记录了差不多一本,看到手中密密麻麻的记录,她知道这本记录本内技术的巨大价值。
她想到核技术都是各大国的最高机密,而且是高技术,专业性极强,他现在仅是一个大一的学生,难道自己这个弟弟是核技术专家,否则怎么能有如此掌握如此高尖精的专业知识。
而且,这些技术公开的资料不多,有的只是一些科学论文,一些新闻报道,根本没有弟弟讲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
并且有对核技术发展中的得失利弊开行分析,恰如其分,为核武器的研制提出了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对于严密封锁核武技术的大环境下,是根本没有人能做得到的。
不知道弟弟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自己这个弟弟的神奇,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可是自己跟他接触越久越觉得他更深不可测,当然从他办公室和家里的大量各国科技书籍也可以看出一定的端倪。
她庆幸能够有这么一个出色的弟弟,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会有人有此无与伦比的天赋,可能这就是天才吧。
这可以通过临界质量或临界尺寸的控制来实现,从原理上讲,最简单的原子弹采用的是所谓枪式结构,两块均小于临界质量的铀块,相隔一定的距离,不会引起爆炸,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就大于临界质量,立刻发生爆炸。
但是若将它们慢慢地合在一起,那么链式反应刚开始不久,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们本身吹散,而使链式反应停息,原子弹的爆... -->>
这可以通过临界质量或临界尺寸的控制来实现,从原理上讲,最简单的原子弹采用的是所谓枪式结构,两块均小于临界质量的铀块,相隔一定的距离,不会引起爆炸,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就大于临界质量,立刻发生爆炸。
但是若将它们慢慢地合在一起,那么链式反应刚开始不久,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们本身吹散,而使链式反应停息,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和核装药的利用率就很小,这与反应堆超临界事故爆炸时的情况有些相似,因此关键问题是要使它们能够极迅速地合在一起。
这可以将一部分铀放在一端,而将另一部分铀放在“炮筒”内,借助于烈性炸药,极迅速地将它们完全合在一起,造成超临界,产生高效率的爆炸。
为了减少中子损失,核装药的外面有一层中子反射层;为了延迟核装药的飞散,原子弹具有坚固的外壳。
1945年8月,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采用的就是枪式结构,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
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梯恩梯当量,在枪式结构中,每块核装药不能太大,最多只能接近于临界质量,而决不能等于或超过临界质量。
因此当两块核装药合拢时,总质量最多只能比临界质量多出近一倍。这就使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受到了限制。
另外在枪式结构中,两块核装药虽然高速合拢,但在合拢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仍然显得过长,以致于在两块核装药尚未充分合并以前,就由自发裂变所释放的中子引起爆炸。
这种“过早点火”造成低效率爆炸,使核装药的利用率很低,一公斤铀235(或钚239)全部裂变,大约能释放18000吨梯恩梯当量的能量,一颗原子弹的核装药一般为15~25公斤铀235(或6~8公斤钚239),以此计算,“小男孩”的核装药利用率还不到百分之五。
铀在正常压力下的密度约为19克/厘米。在高压下,铀可被压缩到更高的密度。研究表明,对于一定的裂变物质,密度越高,临界质量越小。根据这一特性,在发展枪式结构的同时,还发展了一种内爆式结构。
在枪式结构中,原子弹是在正常密度下用突然增加裂变物质数量的方法来达到超临界,而内爆式结构原子弹则是利用突然增加压力,从而增加密度的方法达到超临界。
在内爆式结构中,将高爆速的烈性炸药制成球形装置,将小于临界质量的核装料制成小球,置于炸药中。通过电雷管同步点火,使炸药各点同时起爆,产生强大的向心聚焦压缩波(又称内爆波),使外围的核装药同时向中心合拢,使其密度大大增加,也就是使其大大超临界。
再利用一个可控的中子源,等到压缩波效应最大时,才把它“点燃”。这样就实现了自持链式反应,导致极猛烈的爆炸。
内爆式结构优于枪式结构的地方,在于压缩波效应所需的时间远较枪式结构合拢的时间短促,因而“过早点火”的几率大为减小。这样,内爆式结构就可以使用自发裂变几率较大的裂变物质,如钚239作核装药;同时使利用效率大为增。
美国投于日本长崎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胖子”),采用的就是内爆式结构,以钚239作核装药。弹重约4500公斤,弹最粗处直径约152厘米,弹长约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计为20000吨梯恩梯当量。
原子弹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氢弹,或称为热核武器。氢弹利用的是某些轻核聚变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它的装药可以是氘和氚,也可以是氘化锂6,这些物质称为热核材料。
按单位重量的物质计,核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更多,而且没有所谓临界质量的限制,因而氢弹的爆炸威力更大,一般要比原子弹大几百倍到上千倍。
不过热核反应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几千万度)下才能进行,而这样高的温度只有在原子弹爆炸时才能产生,因此氢弹必须用原子弹作为点燃热核材料的“雷管”。
氢弹爆炸时会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这些高能中子能使铀238发生裂变。因此在一般氢弹外面包一层铀238,就能大大提高爆炸威力。这种核弹的爆炸,经历裂变一聚变—裂变三个过程,所以称为“三相弹”。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威力大、放射性污染多。
还有一种新型核弹,即所谓中子弹,中子弹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小型氢弹,只不过这种小型氢弹中裂变的成分非常小,而聚变的成分非常大,因而冲击波和核辐射的效应很弱,但中子流极强。
它靠极强的中子流起杀伤作用,据称能做到“杀人而不毁物”,原子弹是用铀制造的,也可以用钚制造,但钚是通过铀而制得的。
而氢弹则必须用原子弹来引。因此,归根结帮,核武器、热核武器的制造都离不开铀。
因此,在过去,在今天,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最重的天然元素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军事上的需要。
制造原子弹,既要解决武器研制中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还要能生产出必需的核装料铀235、钚239,天然铀中同位素铀235的丰度仅0.72%,按原子弹设计要求必须提高到90%以上。
赵卫东根据研制和试验的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系列安排,除铀235、钚239等核材料的生产外,核战斗部本身的研制,必须与整个核武器系统的研制程序协调一致。
具体的研制过程大致安排如下:
从计划阶段开始;经过关键技术课题和部件的预先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形成包括重量、尺寸、形式、威力、核材料、核试验要求、研制工期、经费等内容的几种设计方案。
再经过论证比较和评价,选定设计方案,确定战术技术指标;然后进行型号研究设计、各种模拟试验。
工艺试验与试制,通过核试验检验设计的合理性,最后达到设计定型、工艺定型与批准生产。
进行这些工作,要秘密组织招聘专门的科技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试验场所,包括核试验场。
武器交付部队后,研制和生产部门还要提供维护、修理、更换部件等服务工作,按反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改进,并负责其退役处理或更新。
要做好核战斗部的设计,必须深入了解其反应过程,弄清其必须具备的条件与各种物理参数,掌握其中多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与变化规律。
为此,要进行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高温高压凝聚态物理、超音速流体力学、爆轰学、计算数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而核战斗部的研制实践又会反过来带动和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赵卫东还提出在研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环节:
要安排自己在美国的纽约计算机有限公司,马上着手研制用于核反应计算模拟用的快速、大容量电子计算机进行反应过程的理论研究计算,这种计算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以便从多种设想或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从而节省费用与减少核试验次数。
当然,尽量减少核试验次数,并非只是为了节省费用,更主要的是世界上各大强国虎视眈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他们肯定是不乐意又多了一个掌握核力量的国家。
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或指标要求,反复进行多方面的模拟试验,包括化学炸药爆轰试验,材料与强度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控制、点火与安全试验等,这些都是为达到核武器高度可靠和安全所必不可少的。
要进行必要的核试验,不管是电子计算机上的大量计算,还是相应的模拟试验,是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地符合核武器方案的真实情况。
……
赵卫东把后世所了解到的,所有有关技术都详细告知了笪铃君,她在认真听讲的同时,也把所有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笪铃君在记录完后,看到不知不觉把手中厚厚的记录本,已经记录了差不多一本,看到手中密密麻麻的记录,她知道这本记录本内技术的巨大价值。
她想到核技术都是各大国的最高机密,而且是高技术,专业性极强,他现在仅是一个大一的学生,难道自己这个弟弟是核技术专家,否则怎么能有如此掌握如此高尖精的专业知识。
而且,这些技术公开的资料不多,有的只是一些科学论文,一些新闻报道,根本没有弟弟讲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
并且有对核技术发展中的得失利弊开行分析,恰如其分,为核武器的研制提出了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对于严密封锁核武技术的大环境下,是根本没有人能做得到的。
不知道弟弟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自己这个弟弟的神奇,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可是自己跟他接触越久越觉得他更深不可测,当然从他办公室和家里的大量各国科技书籍也可以看出一定的端倪。
她庆幸能够有这么一个出色的弟弟,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会有人有此无与伦比的天赋,可能这就是天才吧。
这可以通过临界质量或临界尺寸的控制来实现,从原理上讲,最简单的原子弹采用的是所谓枪式结构,两块均小于临界质量的铀块,相隔一定的距离,不会引起爆炸,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就大于临界质量,立刻发生爆炸。
但是若将它们慢慢地合在一起,那么链式反应刚开始不久,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们本身吹散,而使链式反应停息,原子弹的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