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廷派过来的监察特使,是代表朝廷的。你提前招呼都没打,就把人家的本职工作给搅合黄了,让刘审怎么下这个台阶?
刘审心中不忿,也没跟元渊告辞,飞马赶回洛阳。他知道元徽跟元渊有矛盾,于是先找到元徽汇报了下情况。元徽大喜,正愁找不到元渊的把柄呢,机会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授意刘审狠狠地参了元渊一本,说他蔑视朝廷擅相放纵,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当时皇帝元诩十七岁,已经懂得一些事情了。他虽然也对元渊的做法不是很满意,但他同时也发现了元徽是在蓄意添油加醋意图搞倒元渊。元渊好歹是北方平叛的功臣,也是现在宗室亲王之中最能打的,不能因为一点点瑕疵就抹杀了他的功绩。而且自己即将亲政,以后还要多多倚重这样的能臣。
现在元徽和元渊之间的矛盾基本公开化了,这样可不好,影响内部团结,需要化解一下。
于是元诩没有跟老妈打招呼,就把元渊调回了洛阳,胡太后知道的时候圣旨已经发出去了。元诩毕竟是皇帝,君无戏言,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胡太后也没有阻拦,这次就由着儿子了。元渊回到洛阳后,元诩亲自主持酒局为元徽和元渊调节矛盾,让他们俩摒弃前嫌共同为朝廷出力。
可是元诩还是年轻,太低估这件事情的难度了,被人戴绿帽子的深仇大恨岂是一顿饭能化解的。元徽表面上唯唯诺诺,暗地里依然咬牙切齿,心说这次没搞倒还有下一次,元渊你等着咱俩没完。
就这样,元渊的定州刺史当了没几天就卸任了,改任吏部尚书兼中领军,暂时留在朝内工作。定州刺史改由元固担任。
元固也是宗室皇族,他的哥哥就是萧宝寅的前任,那位喝酒中风的西道大行台元修义。
定州是个烂摊子,遍地都是叛乱的流民,官军这边由于没人指挥,只好龟缩在中山等几个城镇内消极防守。元固到任之后,觉得这样太被动了,不是办法,便派官兵主动出去试图平息叛乱。由于前期叛军还没有统一组织起来,都是一小股一小股的行动,因此前期官兵颇有收获,抓捕了不少叛军俘虏。元固命人把这些俘虏分配给各军作为奴仆。
但这些小胜利毕竟无法抵挡大趋势,叛乱的流民依旧越来越多,而且在鲜于修礼和手下几名将领的组织下,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部队,战斗力迅速增强,官军很快发现已经打不过叛军了。元固无奈,只好把官军收拢到中山城内,同时向朝廷报急。
这时替代元渊担任北道大都督的杨津还没有到达平城,正驻扎在中山西北方向的灵丘附近,他听说中山危急,立刻领兵回援。
灵丘到定州城直线距离大概二百余里,但中间隔着太行山,道路不是很好走。杨津担心中山安全,命令部队日夜兼程,几天之内就赶到了定州。
杨津来到定州城下,本想先在城外安营扎寨,但营垒还没有建完,正赶上元固派出去的定州军队被鲜于修礼的叛军打败,狼狈撤退回定州城内。叛军本来在后面穷追不舍,等追到近前,突然发现城外杨津的部队正在扎营,便停止追击,也在数里之外安营扎寨。
杨津觉得不好,叛军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自己的部队经过长途跋涉,此时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现在营垒还没有建好,马上天就黑了,叛军此时不乘势追击,肯定是打算晚上来劫营,那样的话自己必败无疑。他认为部队不能驻扎在城外了,先进城休整休整再说。
于是杨津立刻下令停止扎营,部队收拾行装,准备跟随在定州败军的后面一起进城。
可是,定州的军队进城之后,一个州兵站在城门前伸手把杨津的部队给拦住了,不让他们继续前进。然后,中山城门居然直接被关上了。
杨津有点懵,是哪里搞错了么,自己人都不让进?他赶紧让人把那个挡在门前的州兵带过来问问是什么情况。
这个州兵是守城门的负责人,他也是刚刚接到元固的命令,要求他务必拦住杨津的部队不让进城。
不放杨津的部队进城,其实也就是元固一念之间的事情。元固此刻内心有点纠结,除了定州刺史之外,他的官位还是镇北将军,而杨津的官位只是安北将军。北魏官制,重号将军的大小依次是:四征、四镇、四安、四平,也就是说元固的品级比杨津要高,何况元固本人还是皇室宗亲,所以有相当大的优越感。
但杨津现在是北道大都督,全权负责北方的平叛事宜。县官不如现管,如果放杨津进城,两军合一,他就得交出兵权靠边站了,这个他觉得有点接受不了。
可是不让杨津入城,总要给个理由出来吧。
于是元固借口现在叛军就在城外驻扎,你杨津既然是带领官军来平叛的,就不能对敌示弱往城里躲,最好就在城外跟叛军一决胜负。
杨津一听就炸了,合着我没日没夜的赶过来救你,现在你元固就这么对我?杨津生性耿直无所忌惮,倔起来谁也拦不住。他指着守城的官兵就开始骂,说我奉朝廷之命都督北部诸军,你个小小的看门军士居然敢拦着我?你赶紧把城门给我打开,否则我现在就砍了你,说着就把配刀抽出来了。守门的官兵一看不好,眼前这位大爷不像开玩笑的人,不听他的话肯定难逃一刀。也罢,保命要紧,顾不了刺史元固那边了。于是赶紧回身命令城上的守兵打开城门,杨津的部队这才得以入城。
杨津入城之后,憋着一肚子气,也没有理元固,直接命令手下接管守城的各处部队。元固自觉理亏,只好眼睁睁看着。
当夜,叛军果然过来劫营,结果扑了个空。叛军担心有埋伏,赶紧撤回本营。
第二天,叛军整顿停当,开始从东面全力攻打定州城,很快就攻破了定州城东门外围的罗城,定州城内人心惶惶一片混乱。杨津一看形势危急,在城内固守只能坐以待毙,必须带兵出击打击一下叛军的士气。于是杨津立刻组织了一只精锐部队,亲自带队要开门出城迎敌。
结果有个叫许被的长史可能是被吓昏了头,生怕一开门叛军就会趁机冲进来,于是堵在城门口,声称没有收到刺史的命令,不能开门。
杨津气炸了,这定州管事的都是些啥人啊。他懒得废话,北道大都督领兵杀贼,违抗命令者杀无赦,纵马上前抽刀就砍,许被一见不好,眼前这是个要命的主儿,再敢挡着的话估计还没看到叛军呢就先被他给咔嚓了,赶紧缩头躲到一边。
杨津率军冲出城门,跟叛军在罗城内展开战斗,阵斩一名叛军将领,击杀数百名叛军士兵,这才挡住了叛军的攻势。鲜于修礼见势头不好,这个新来的老头战斗力很是强悍,硬碰硬占不到便宜,赶紧命令叛军撤退。
胡太后收到定州攻防战取得胜利的消息,对杨津的表现颇为满意,但同时也有些郁闷,怎么元氏宗亲都这么不中用。定州位置重要,她担心元固守不住,便改任杨津为新的定州刺史,留在定州继续防守。元固则被调回朝廷,给了个金紫光禄大夫的虚衔养老去了。
杨津只要能守住定州就好,胡太后把主动出兵讨伐鲜于修礼的工作交给了扬州刺史长孙稚和河间王元琛。
廷派过来的监察特使,是代表朝廷的。你提前招呼都没打,就把人家的本职工作给搅合黄了,让刘审怎么下这个台阶?
刘审心中不忿,也没跟元渊告辞,飞马赶回洛阳。他知道元徽跟元渊有矛盾,于是先找到元徽汇报了下情况。元徽大喜,正愁找不到元渊的把柄呢,机会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授意刘审狠狠地参了元渊一本,说他蔑视朝廷擅相放纵,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当时皇帝元诩十七岁,已经懂得一些事情了。他虽然也对元渊的做法不是很满意,但他同时也发现了元徽是在蓄意添油加醋意图搞倒元渊。元渊好歹是北方平叛的功臣,也是现在宗室亲王之中最能打的,不能因为一点点瑕疵就抹杀了他的功绩。而且自己即将亲政,以后还要多多倚重这样的能臣。
现在元徽和元渊之间的矛盾基本公开化了,这样可不好,影响内部团结,需要化解一下。
于是元诩没有跟老妈打招呼,就把元渊调回了洛阳,胡太后知道的时候圣旨已经发出去了。元诩毕竟是皇帝,君无戏言,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胡太后也没有阻拦,这次就由着儿子了。元渊回到洛阳后,元诩亲自主持酒局为元徽和元渊调节矛盾,让他们俩摒弃前嫌共同为朝廷出力。
可是元诩还是年轻,太低估这件事情的难度了,被人戴绿帽子的深仇大恨岂是一顿饭能化解的。元徽表面上唯唯诺诺,暗地里依然咬牙切齿,心说这次没搞倒还有下一次,元渊你等着咱俩没完。
就这样,元渊的定州刺史当了没几天就卸任了,改任吏部尚书兼中领军,暂时留在朝内工作。定州刺史改由元固担任。
元固也是宗室皇族,他的哥哥就是萧宝寅的前任,那位喝酒中风的西道大行台元修义。
定州是个烂摊子,遍地都是叛乱的流民,官军这边由于没人指挥,只好龟缩在中山等几个城镇内消极防守。元固到任之后,觉得这样太被动了,不是办法,便派官兵主动出去试图平息叛乱。由于前期叛军还没有统一组织起来,都是一小股一小股的行动,因此前期官兵颇有收获,抓捕了不少叛军俘虏。元固命人把这些俘虏分配给各军作为奴仆。
但这些小胜利毕竟无法抵挡大趋势,叛乱的流民依旧越来越多,而且在鲜于修礼和手下几名将领的组织下,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部队,战斗力迅速增强,官军很快发现已经打不过叛军了。元固无奈,只好把官军收拢到中山城内,同时向朝廷报急。
这时替代元渊担任北道大都督的杨津还没有到达平城,正驻扎在中山西北方向的灵丘附近,他听说中山危急,立刻领兵回援。
灵丘到定州城直线距离大概二百余里,但中间隔着太行山,道路不是很好走。杨津担心中山安全,命令部队日夜兼程,几天之内就赶到了定州。
杨津来到定州城下,本想先在城外安营扎寨,但营垒还没有建完,正赶上元固派出去的定州军队被鲜于修礼的叛军打败,狼狈撤退回定州城内。叛军本来在后面穷追不舍,等追到近前,突然发现城外杨津的部队正在扎营,便停止追击,也在数里之外安营扎寨。
杨津觉得不好,叛军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自己的部队经过长途跋涉,此时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现在营垒还没有建好,马上天就黑了,叛军此时不乘势追击,肯定是打算晚上来劫营,那样的话自己必败无疑。他认为部队不能驻扎在城外了,先进城休整休整再说。
于是杨津立刻下令停止扎营,部队收拾行装,准备跟随在定州败军的后面一起进城。
可是,定州的军队进城之后,一个州兵站在城门前伸手把杨津的部队给拦住了,不让他们继续前进。然后,中山城门居然直接被关上了。
杨津有点懵,是哪里搞错了么,自己人都不让进?他赶紧让人把那个挡在门前的州兵带过来问问是什么情况。
这个州兵是守城门的负责人,他也是刚刚接到元固的命令,要求他务必拦住杨津的部队不让进城。
不放杨津的部队进城,其实也就是元固一念之间的事情。元固此刻内心有点纠结,除了定州刺史之外,他的官位还是镇北将军,而杨津的官位只是安北将军。北魏官制,重号将军的大小依次是:四征、四镇、四安、四平,也就是说元固的品级比杨津要高,何况元固本人还是皇室宗亲,所以有相当大的优越感。
但杨津现在是北道大都督,全权负责北方的平叛事宜。县官不如现管,如果放杨津进城,两军合一,他就得交出兵权靠边站了,这个他觉得有点接受不了。
可是不让杨津入城,总要给个理由出来吧。
于是元固借口现在叛军就在城外驻扎,你杨津既然是带领官军来平叛的,就不能对敌示弱往城里躲,最好就在城外跟叛军一决胜负。
杨津一听就炸了,合着我没日没夜的赶过来救你,现在你元固就这么对我?杨津生性耿直无所忌惮,倔起来谁也拦不住。他指着守城的官兵就开始骂,说我奉朝廷之命都督北部诸军,你个小小的看门军士居然敢拦着我?你赶紧把城门给我打开,否则我现在就砍了你,说着就把配刀抽出来了。守门的官兵一看不好,眼前这位大爷不像开玩笑的人,不听他的话肯定难逃一刀。也罢,保命要紧,顾不了刺史元固那边了。于是赶紧回身命令城上的守兵打开城门,杨津的部队这才得以入城。
杨津入城之后,憋着一肚子气,也没有理元固,直接命令手下接管守城的各处部队。元固自觉理亏,只好眼睁睁看着。
当夜,叛军果然过来劫营,结果扑了个空。叛军担心有埋伏,赶紧撤回本营。
第二天,叛军整顿停当,开始从东面全力攻打定州城,很快就攻破了定州城东门外围的罗城,定州城内人心惶惶一片混乱。杨津一看形势危急,在城内固守只能坐以待毙,必须带兵出击打击一下叛军的士气。于是杨津立刻组织了一只精锐部队,亲自带队要开门出城迎敌。
结果有个叫许被的长史可能是被吓昏了头,生怕一开门叛军就会趁机冲进来,于是堵在城门口,声称没有收到刺史的命令,不能开门。
杨津气炸了,这定州管事的都是些啥人啊。他懒得废话,北道大都督领兵杀贼,违抗命令者杀无赦,纵马上前抽刀就砍,许被一见不好,眼前这是个要命的主儿,再敢挡着的话估计还没看到叛军呢就先被他给咔嚓了,赶紧缩头躲到一边。
杨津率军冲出城门,跟叛军在罗城内展开战斗,阵斩一名叛军将领,击杀数百名叛军士兵,这才挡住了叛军的攻势。鲜于修礼见势头不好,这个新来的老头战斗力很是强悍,硬碰硬占不到便宜,赶紧命令叛军撤退。
胡太后收到定州攻防战取得胜利的消息,对杨津的表现颇为满意,但同时也有些郁闷,怎么元氏宗亲都这么不中用。定州位置重要,她担心元固守不住,便改任杨津为新的定州刺史,留在定州继续防守。元固则被调回朝廷,给了个金紫光禄大夫的虚衔养老去了。
杨津只要能守住定州就好,胡太后把主动出兵讨伐鲜于修礼的工作交给了扬州刺史长孙稚和河间王元琛。